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安中学2021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题卷上。
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适中的日地距离
2.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3.《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
B.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
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
D.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当日消息:在2019年元宵佳节前夕,金星与木星于当天预先上演“小团圆”。凌晨起,太阳系的两颗大行星金星和土星同时出现在东南方的天空,“金星左土星右”,演绎“星星相吸”的美好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按质量、体积等性质划分,金星属于( )
A.地外行星 B.远日行星 C.类地行星 D.巨行星
5.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太阳系行星位置图,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6.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大气污染程度和海拔高度等。如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 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8.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A.2005~2006年 B.2006~2007年 C.2009~2010年 D.2010~2011年
9.“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10.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 )
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
A.位于南半球
B.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每个月辐射差额为正值
C.7月辐射能量净收入最大
D.8月每天辐射能量收支平衡
1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是因为当地
A.多阴雨,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C.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
D.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出能量
13.若仅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应是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在西藏,每当夜幕降临,分布在西藏广袤土地上数不清的太阳能路灯与璀璨的星空相辉映,照亮雪城的夜空,也点亮人们的生活。环保供电、分散供电、持续供电和小功率供电成为西藏广大农牧区的必然选择。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西藏太阳能资源远多于海南的原因主要是( )
A.海拔高,离太阳近 B.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
C.空气稀薄,晴天多 D.地形平坦,利于能源开发
15.目前西藏的太阳能供电方式以小功率分散供电为主,是因为西藏( )
①人口少而分散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区域内太阳能差异大④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地质年代由老至新排序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一古生代-中生代 B.太古宙-新生代-中生代
C.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 D.新近纪一白垩纪-第四纪
17.在地质年代表中,下列属于古生代的是( )
A.白垩纪 B.侏罗纪 C.古近纪 D.二叠纪
18.下列是重要的铁矿产形成时期的是( )
A.前寒武纪 B.第四纪 C.侏罗纪 D.石炭纪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演化历史中,很多地质事件都可以作为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遗产,人们完全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回答下列各题。
19.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 B.水热资源开发难度下降
C.天山积雪冰川增多 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20.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是( )
A.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 B.叶绿体的出现
C.原始生命的出现 D.臭氧层的出现
大气——地球的保护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大气成分及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B.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C.氮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22.下列有关对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了( )
A.A减小 B.B减小 C.C增大 D.D增大
2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③对农业没有影响
④会影响全球水循环⑤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5.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工业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
A.印刷 B.电子 C.钢铁 D.纺织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是( )
A.月球大气辐射 B.月球表面反射 C.月球表面辐射 D.月球表面吸收
27.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关于图中A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C.以对流运动为主 D.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30.关于图中A、B、C三层大气的特点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天气复杂多变,不适宜生物生存
B.B层底部气温较低,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C.C层因气温较低,适合人造天体运行
D.C层因存在电离层,易出现极光和流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各圈层A为____,B为____,C为____。
(2)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____。
(3)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____。
32.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其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原因是____。该层的天气特征是____。(4分)
(2)B层有____(物质),它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____。该层因____而有利于飞机飞行。(8分)
(3)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推测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该层大气有若干____层存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8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6分)
(2)说明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B
2.B
3.D
【分析】
1.
根据题干可知,“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是中止地球自转,如果地球不自转,则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年不是一日,导致面向太阳的一侧气温很高,背向太阳的一侧气温很低,导致地球温度不适宜存在生命,B选项正确。“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实施成功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生命呼吸的大气、日地距离都没有改变,排除A、C、D选项。
2.
由于比邻星是属于太阳之外的恒星,所以地球成为比邻星的恒星时,已经出了太阳系。由于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因此该天体系统仍然是银河系,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选项错误。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D选项错误。
3.
材料中提到”太阳即将毁灭”,所以地球表面温度太低、地球衰老都不是主要的因素,A、B选项错误。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是因为“太阳即将毁灭”,与人类活动无关,C选项错诶。由于“太阳即将毁灭”,说明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D选项正确。
【点睛】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必备的水、热、气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1)外部条件:①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适合的大气;③存在液态水。
4.C
5.C
【分析】
4.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质量、体积等可分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金属于类地行星,C正确。B、D错误。按照距日远近,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金星位于地球轨道以内,属于地内行星,A错误。故选C。
5.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A、D两图中,地球上昏线附近可见金星和土星,所以不符合凌晨可见的条件,A、D错;B图中,土星偏东在左侧,不符合土星右的现象,B错误,C图符合凌晨可见、金星左土星右两个条件,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难点在于第二问中的晨昏线与方位的判读。
6.D
【详解】
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小,图中的四条曲线中④符合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故D正确。结合雨带推移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①为北京,②为昆明,③为上海,故ABC错。
【点睛】
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总的是东部小西部大,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青藏高原由于其纬度低、海拔高、大气洁净,是全国总辐射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7.B
8.B
9.B
10.C
【分析】
7.
根据材料可知 “闪焰”是耀斑爆发,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故A错误。材料指出“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表明 “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故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即太阳风,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故C错误。CME发生地为日冕层,“闪焰”发生地为色球层,日冕层的温度比色球层温度高,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8.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所以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2006~2007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
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我国北方纬度较低,没有极光,故A错误。“闪焰”即耀斑,耀斑爆发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导致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故B正确。耀斑爆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故C错误。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是太阳黑子,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C
12.C
13.B
【分析】
试题考查全球热量平衡
11.该地5、6、7月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辐射差额为0,总体收支平衡,但不是每天都收支平衡;7月辐射能量净收入最大,C正确。
1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说明热量收入小于支出,但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下降,说明有外来的能量输入,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C正确。
13.从图中看4月之前,辐射差额一直为负值,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一直下降;4月之后,辐射差额为正值,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气温开始升高,因此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4月,B正确。
14.C
15.B
【分析】
14.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是中国太阳辐射能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当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所以太阳能丰富,A错误,C正确。海南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不符合题意,B错误。地形平坦,利于能源开发,不是太阳能资源贫乏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5.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地广人稀,人口少且分散;生态环境跪弱,只能以小功率分散供电为主,①④正确,B正确。与地形关系小,区域内太阳能差异不大,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
青藏高原是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16.C
17.D
18.A
【分析】
16.
地质年代,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根据这个,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7.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D正确;白垩纪、侏罗纪为中生代,AB错误;古近纪为新生代,C错误。所以选D。
18.
前寒武纪时期是重要的矿物质金属成矿时期,此时期内成矿物质由单一到多种,成矿区由局部到全面,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地质年代,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19.D
20.B
【分析】
19.
温暖期中高纬度热量条件改善,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D正确。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变短;热量改善,但水位上升,落差减小,水能资源开发难度上升;气候变暖,天山积雪冰川加速融化,ABC错。故选D。
20.
由原始大气转化为现在大气,同生命现象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增加,故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是叶绿体的出现,B正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有利于原始生命的出现,臭氧层的出现有利于生命的繁衍,均不是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ACD错。故选B。
【点睛】
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等,在太古宙时期,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而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其关键在于叶绿体的出现。
21.B
22.B
【分析】
21.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A错误;水汽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正确;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臭氧,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D错误。故选B。
22.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正确;受气温上冷下暖的影响,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②正确;低纬气温高,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高纬气温低,对流较弱,对流层厚度小,③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故选B。
【点睛】
对流层主要有四个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④不同纬度其厚度不均(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
23.D
24.B
25.C
【分析】
23.
读图并结合学过的知识,D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A为大气逆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更多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所以D增大,故D正确。二氧化碳增加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故A增加,A错,B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与二氧化碳的增加关系不大,C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与二氧化碳增加关系不大,故BC错。故选D。
24.
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发生异常,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影响全球水循环,故①④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故②⑤正确。全球变暖对农业影响很大,高纬度热量改善,利于农业发展,中纬度可能变的干旱,故③错。故选B。
25.
控制全球“温室效应”,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矿物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钢铁厂燃烧大量的煤炭,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故C正确。印染厂主要污染水,纺织厂主要是噪声污染,电子厂几乎无污染,故ABD错。故选C。
【点睛】
全球变暖的危害:1、生态: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2、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3、农作物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4、人体健康:(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6.A
27.C
28.C
【分析】
26.
太阳辐射到达月球表面,部分月球表面反射,一部分被月球表面吸收,使月球表面升温,月球表面升温后,形成月球表面辐射,BCD不符合题意;月球没有大气,因此没有大气辐射,A符合题意。故选A。
27.
图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太阳辐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因此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与③因素有关,C正确、ABD错。故选C。
28.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正确;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较少,A错;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D错。故选C。
【点睛】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29.B
30.B
【分析】
29.
据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水汽丰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C说法正确;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更旺盛,对流层高度更高,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减弱,高度较小,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D说法正确;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因此随着高度降低,气温下降,形成下热上冷的大气结构,对流运动旺盛,B说法错误;题目要求不正确的是,B符合题意,故选B。
30.
据图可知,A、B、C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适宜生物生存,A错误;平流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底部气温较低,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B正确;由图可知,高层大气气温高,C错误;高纬高层大气因存在磁层和带电粒子,易出现极光和流星,D错误;故选B。
【点睛】
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3、高层大气是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到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大气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接近,这个高度可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天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
31.
(1) 地壳 地幔 地核
(2)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分析】
本大题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根据图示,S波传播速度比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消失,可判断出是横波;P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在2900千米处传速度变慢,为纵波。两种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处发生很大变化,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分别把这两个界面称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这两个界面自外向里(由A到B到C)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3)
读图可知,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被波速迅速下降,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32. (1) 大气温度上冷下热(2分)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分)
(2) 臭氧(2分) 臭氧能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水汽、杂质少(4分), 天气晴朗且大气以水动为主 (2分)
(3) 该层下部气温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2分) 电离(2分)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4分)
【分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读图分析,A层为对流层,其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因此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进而导致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再加上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
B层为平流层,含有臭氧(O3),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并且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少,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
(3)
C层为高层大气,其下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存在,因为该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
33.
(1)太阳辐射强的原因: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分析】
本题以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的房屋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热力环流原理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知识及原理,联系材料和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及地理原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对地理原理的运用。
(1)
本题需要注意,太阳辐射和气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及昼长等。而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气温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对流层气温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因此气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使得太阳辐射较强;根据材料信息,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可知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香格里拉海拔高,大气稀薄,使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得热量容易散失,不利于热量储存,同时根据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使得香格里拉海拔高,气温低。
(2)
太阳短波辐射能量强,能够透过玻璃到达暖棚内,而长波辐射则很少能够透过玻璃。暖棚内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两种不同波长的辐射透过玻璃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热量滞留。白天时,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过玻璃出去,使得热量可以留在暖棚内,从而对暖棚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暖棚内温度较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卷docx、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