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国演义》)
B.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西游记》)
C.宋江——智取生辰纲(《水浒传》)
D.鲁滨逊——搭救“星期五”(《鲁宾逊漂流记》)
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到了生命以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活下去,竭尽全力,是生命变得灿烂辉煌。
B.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精典的传承。
C.在当前时代,读书更有精神修练的意味,精神的修行带来的将是“尘世中的幸福”。
D.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的告诉他:是天真无邪的童话,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南方地区的北部也呈现出初冬的萧瑟。
②节到小雪天降雪,农夫此刻不能歇。
③小雪时节,秋去冬来,冷空气侵袭。
④在以前,人们便开始猫冬,或倚在墙根晒太阳,或围在屋内烤火盆。
⑤而如今是人勤地不懒,变冬闲为冬忙。
⑥苏轼之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便描摹了此时的景象。
⑦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A.③⑦①⑥⑤②④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③⑦①⑤②④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滋润了大地,给农作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B.他是个爱整洁的人,回到家,看到屋里一片狼藉,顿时大发雷霆。
C.他不会做饭,便上网查了菜谱来做饭,结果吃起来味同嚼蜡。
D.多年来,作家刘慈欣心无旁骛地创作,完成了多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科幻作品。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古代诗文表情达意的手法多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暗喻和典故,真实地写出了守边将士思念家乡又更想抗敌立功的心理;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类比,表明自己拥有远大的志向,也要像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表格,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书名
好朋友
相关故事
《简·爱》
简·爱与海伦·彭斯
②
①
保尔与谢寥沙
因为常被凶恶的瓦西里神父刁难,保尔和谢寥沙一起捉弄神父。在保尔被赶出学校的时候,谢寥沙没有勇气与好朋友一起承担一时调皮犯下的错误。
2.你会选择以上四个人物中的哪一个做朋友?请结合人物性格和发生在两人之间的故事说明理由。(不得照抄表格中已给出的内容)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①,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②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
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仲③,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④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仲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
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仲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⑤,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仲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①雍氏之役:楚国攻打韩国雍氏。②周君:西周国君,当时王室衰微,诸侯坐大。③公仲:姓公仲,名侈。④昭应:楚国将领。⑤节:古代出使外国的凭证。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氏罢于兵 罢:通“疲”,疲惫
B.寡人请以国听 听:听从
C.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 益:增加
D.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卒:士兵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A.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B.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C.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D.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代对周君承诺:不仅能避免韩国在周的征兵征粮,而且还能帮周君得到高都。
B.昭应一个月内拿下雍氏的建议,一开始未被楚王采纳,是因为楚国处境困窘。
C.苏代认为如果楚国知道韩国向西周征兵征粮,楚国定会下定决心攻克雍氏。
D.公仲觉得把高都给西周,西周与韩修好,使秦与西周断交,这确实对韩国有利。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
8.阅读文言文后完成习题。
(1)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①不殆②,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 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③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而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2)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④犊牛甚妙。
(选自《晋书·王献之传》,有删改)
(注)①容止:容貌举止。②殆:懈怠。③吉人:这里指优秀的人。④乌驳:黑色。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1)俱诣谢安 诣:
(2)客问其故 故:
(3)徐呼左右扶出 徐:
(4)羲之密从后掣其笔 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桓 温 尝 使 书 扇 笔 误 落 因 画 作 乌 驳 犊 牛 甚 妙。
4.文章第(2)段主要写了王献之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写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文中的献之、徽之就是王子敬、王子猷,结合下面链接的《人琴俱亡》,说说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链接材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三峡》结尾处引用“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
包利民
①妈妈是不会唱歌的,可是在我的记忆之中,妈妈的歌声曾多次在耳边响起。那是儿时朦胧欲睡的时刻,轻柔的歌声仿佛一只最舒适的摇篮,轻轻地荡漾着我纯真的美梦。
②那是流传最久远的一首歌谣吧,千百年来不知在多少人的童年里唱响过。在那些淡如远山的记忆里,唯有这歌谣如清风拂过,温柔无比。那时的妈妈是年轻而忙碌的,劳累了一天,还要轻哼着歌哄我入睡。奔跑的年龄,行走的风景,慢慢成长之后,告别了妈妈的怀抱,也告别了那美丽的歌谣,以至于很久以后,我竟记不起妈妈曾经是会唱歌的。
③许多年以后的一个夏日午后,我独自睡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 忽然就梦见了童年的时光,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仿佛岁月流转,一切都真实得历历在目,在妈妈的怀里,是我一生中睡得最甜美的日子。忽然之间,人醒梦散,我茫然四顾,心里恐慌至极,就像仍幼小如初,睡醒后不见妈妈的身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千里万里之外,我的妈妈已经垂垂老矣。
④往事如烟易散,可是一个情景却漫上心头。在那个时候,也是一个夏天,妈妈和爸爸刚刚吵过一架,我吓得大哭。 现在想来,那是我有记忆以来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午后,妈妈抱着我,我却哭得无法入眠。于是妈妈又唱起了歌谣,那样的时刻,妈妈的眼中也是含着泪的。妈妈一遍遍地轻唱,我恐惧的心被慢慢抚平,而梦里,妈妈却泪流满面。
⑤后来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妻不在,我抱着年幼的女儿哄她入睡。不自觉就哼起了那首歌谣,在轻柔的歌声里,女儿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那一刻心中竟是无比幸福的,浑然忘了累得酸疼的胳膊。忽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的心情,时隔三十余年,我唱着妈妈当年唱过的歌谣,哄着自己的孩子。女儿已沉沉睡去,我没有把她放回床上,也没有停下嘴里的歌。那个下午,我一遍一遍地唱着,直到唱出了满眼的泪花。
⑥去年夏天,我回老家探亲。有一天午睡时,我对坐在旁边的妈妈说:“妈,給我唱首歌吧,我睡不着!”妈妈转过头来,午后的阳光照着她的白发。她说:“我也不会唱歌呀!”我说:“就唱我小时候你给我唱的歌吧!”妈妈愣了一下,把目光投向远远的窗外,仿佛看进了岁月深处。可是,那温暖的歌谣却终于没有响起。
⑦我常常感动于那样的情景,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轻哼着歌谣哄孩子入睡。我远远地观望,带着微笑,任往事的浪潮将心湮没。我会想起妈妈,想起那首响在生命中的歌谣。我知道,那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歌。是的,天下的母亲对怀里的孩子唱响的,永远是最美的旋律。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童年时,劳累的妈妈常轻哼着歌谣哄“我”入睡→①____→一个夏天, 爸妈吵架后妈妈唱着歌谣哄受惊吓的“我”入睡→②____ →③____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揣摩文章画线句子中“妈妈”和“我”落泪的原因。于是妈妈又唱起了歌谣,那样的时刻,妈妈的眼中也是含着泪的。那个下午,我一遍一遍地唱着,直到唱出了满眼的泪花。
4.请分析文章题目“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的妙处。
5.第⑦段写道:“是的,天下的母亲对怀里的孩子唱响的,永远是最美的旋律。”请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可以养颜
鲁先圣
①读书与养颜美容,表面看来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说吃羊腰子狗腰子可补肾,多数人都相信;但如果说读书可养颜美容,多数人都不相信,只有读书人才相信。
②读书胜过高级化妆品。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把化妆分为三个等级: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所谓生命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③曾国藩官做得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官位,而是学问。有一年他听说一个侄子纪瑞在全县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特别写信祝贺。他说:“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谓秀才,就是读书的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仪的旗帜。
④读书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书可以医愚,可以益智,可以养生。看一个人,不须看他做什么只要看他读什么书就可以了。一个深入读书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将人间里的一切杂事,琐事烦心事,渐渐拋到身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渐渐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
⑤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个子矮,鼻子扁,眼晴细,脸上有麻子,但他知识丰富,具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音乐造诣,在与人交谈和演奏时,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英姿和挥洒自如的俊逸。
⑥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就算是再好的一块玉,也许会有人把它当石头一样的扔了。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描述了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仲永的悲剧,说明了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后天读书学习,再好的天赋也不能得以发挥。
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仲永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了一个无用的人。即使你的天资不及仲永,但只要付出汗水,最终也会胜过天赋;即使你是块“石头”,但经过精心的雕琢也会像金子一样发光。
⑧古来就有“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惟有书色,艳比西子”等说法。生命肌体成长会催发脸上皱纹,但读书渐入佳境会变得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尤其是在物质心态喧嚣时代,静下心来,与书为邻,以书为友,走入书的灵魂,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蕴蓄精神,养颜明智。
(摘编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第②-⑦段构成的论证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递进关系 B.总分关系 C.并列关系 D.分总关系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中心论点即文章的标题一一读书可以养颜。
B.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正面论证了后天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即使……但……也”是一组表假设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D.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八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下列事例论述作者的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鲁国闵子骞初来拜孔子为师时,脸色干枯,过一段竞变得红润起来,孔子问其原因,他说:“读书之前,我一心想做达官贵人,寝食不安,脸色枯槁。”
B.汉代董仲舒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读书学习,三年时间竞然没有走进花园观赏一眼,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C.鲁迅在学堂读书时,每当夜读遇冷,便摘下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冒汗。用这种办法驱寒,苦于读书,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D.“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近二千项。这与他的勤奋读书分不开,常通宵达旦读书,困了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稍躺歇息。
三、应用
12.综合运用
某班拟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收集资料)
(1)班委会收集到了一些与“君子当自强”有关的名言和诗句,请选出与本次主题无关的三则。(_______)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③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 李白《行路难》
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 苏轼《定风波》
(完成分工)
(2)班委会正在筹备“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请帮忙完成下面演讲比赛准备工作的分工。
选手:撰写演讲稿,反复演练;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制定评选细则,设置奖项。
(进行访问)
(3)李辉同学被推选为班级“自强之星”,接受了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采访,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采访对话。
小记者:李辉同学,你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辉:我认为自强不息精神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扬。它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提升自身价值,解决外部矛盾,并极力保持独立的人格。
小记者:请问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李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有你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析】
C项错误,“智取生辰纲”的是吴用、晁盖等人,没有宋江参与。
2、D
【解析】
A.以经——已经,是生命变得灿烂辉煌——使生命变得灿烂辉煌。B. 精典——经典。C. 修练——修炼。D.正确。
3、B
【解析】
考查句子排序。通读七个句子发现,这是一个说明段落。说明对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文段先用谚语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介绍小雪来临之际天气的变化,北方与南方的景象,人们的活动。依据此排序选B。
4、C
【解析】
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C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5、 (1)千树万树梨花开 (2)半卷红旗临易水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浊、勒、蜀”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6、1.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简•爱在洛伍德(劳沃德)学校遇到正在读书的海伦•彭斯,便上前与她搭话,并交谈学校相关情况。
2.示例:我选择与简•爱做朋友,她坚强独立,又友爱宽容。简•爱被舅妈送到条件极差的寄宿学校洛伍德(劳沃德)学校读书,和好友海伦•彭斯一起,经常挨骂罚站。海伦•彭斯患肺病去世前,简•爱独自前往探视。在好友的影响下,简•爱不断进行着自我性格的塑造和完善,她后来在里德舅妈临终前宽恕了她。
【解析】
1.由“保尔与谢寥沙”可知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出出自名著《间·爱》中的故事情节即可,如,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
2.开放性试题,从四个人物中选一个做朋友,能结合人物性格和发生在两人之间的故事说明理由,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我想与海伦•彭斯做朋友,她品德高尚,对朋友真诚体贴,当简•爱被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校长)当众诋毁,站上耻辱台示众时,是海伦•彭斯给简•爱投来了亲切的微笑,并劝慰简爱,使她获得平静,与这样的人做朋友让人感到阳光般的温暖。
二、阅读
7、1.D
2.C
3.B
4.这样,相国就是在用一个破烂(贫困)的高都,换得(或得到)一个完整的西周,为什么不给呢?
【解析】
1.D楚卒不拔雍氏而去。卒:最终。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域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 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B“昭应一个月内拿下雍氏的建议”错误,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是”:这样。“以”:用。“弊”:贫困。“得”:得到。
【点睛】
参考翻译
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韩国向西周调兵征粮,周天子感到十分烦恼,跟苏代商量。苏代说:“王不必烦恼,臣不但能能使韩国不向西周调兵征粮,还能让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周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的说:“如果贤卿能为寡人解难,那么以后寡人的国事都听从贤卿的意见。”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域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现在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现在相国竟然向西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瘫氏,雍氏就守不住了。”公仲侈说:“好。可是我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说:“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听后愤怒地说:“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西周了,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苏代说:“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屈从于韩国,并有往来(再次修好),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而且还会新绝使臣的来往。这样,相国就是在用一个破烂(贫圈)的高都,换得一个完整的西周,为什么不给呢?公仲侈说:“好吧。”于是公仲侈就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最终没能攻下雍氏,只好离去。
8、1.(1)拜访 (2)原因 (3)慢慢地 (4)暗中
2.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就知道他的优秀了。
3.桓 温 尝 使 书 扇/ 笔 误 落/ 因 画 作 乌 驳 犊 牛/ 甚 妙。
4.①握笔力量大,王羲之夺笔失败;②几百人围观他写在墙上的字;③将错就错,将笔误画成了牛。
5.示例:欣赏王子敬不露声色,淡定从容;欣赏王子猷对弟弟的兄弟之情至真至诚等。(只要符合原文意思均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本题注意“故”是“原因”,“密”解释为“暗中”。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吉人:优秀的人。故:所以。
3.本题考查划分语句节奏。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桓温曾经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据此可断句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4.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具体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体的情节来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要通观全文,筛选出重要信息。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结合文章二段内容“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知他握笔力量大,王羲之夺笔失败。“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分析可得:几百人围观他写在墙上的字。“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可分析,将错就错,将笔误画成了牛。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分析。王献之与兄徽之拜见谢安,王献之寡言少语;房内突然失火,王献之从容应对;(3)小偷入室行窃,王献之一语惊盗贼。(4)王献之在扇面上写字,笔落错地方,就着墨迹画成母牛。这些事情表现出了王献之临危不乱、沉稳大气、淡定从容、灵活应变、机智聪明的品质。如喜欢王献之,可从这几个方面作答。子猷先前“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悲伤,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后来却“恸绝良久”,是因为见到弟弟“人琴俱亡”的悲凉境地,再也压抑不住悲伤。哭与不哭,都表示对弟弟深切的悼念。如喜欢他,可从他的淡定从容、兄弟之情方面谈论。
翻译:
王献之字子敬。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超然洒脱,即使终日在家闲居,举止容貌也不懈殆,他的风流洒脱成为当时之冠。在他几岁大的时候,曾经看门人玩樗蒱,说:“南风不竞。”(这局不行了)门人说:“这小孩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讥笑他见识不广,随口乱说)王献之生气地说:“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于是就拂衣而去了。他曾经和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个哥哥都说一些生活琐事,王献之只是和谢安寒暄几句。出去之后,有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优谁差,谢安说,小的那个好。客人问为什么?谢安说: “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就知道他的优秀了。”有一次,王献之和王徽之在一个房子里,家里失火。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有一天半夜,王献之睡在书斋里,家里来了个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被吓跑了。
王献之善于写隶书,也很会画画。王羲之偷偷跟在他后面,想要[趁其不备,在他手中]夺走他的笔,但是失败了,叹息说,“这个人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王献之曾经在墙上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认为他非常出色,有几百人围观他写字。桓温曾经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
链接材料: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坐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床铺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9、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境分析。文章中援用渔歌,一是极言三峡之长,再是言其声哀,突出三峡秋季景物的一种萧瑟气氛。从猿鸣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出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更渲染出秋天的凄婉气氛。
10、1. ①许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在陌生的城市,“我”梦见了童年时妈妈唱的歌遥 ②成家后.“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哄女儿入睡 ③去年夏天回老家,“我”请妈妈唱儿时的歌谣却未能如愿。
2.插叙。回忆了儿时母亲的歌声抚平了“我”的恐惧,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完整,为后文“我”因用歌谣哄孩子入睡而感到幸福做铺垫。
3.(1)妈妈一是因为和爸爸吵架伤心而落泪,二是因为“我”受凉吓而心疼落泪。(2)“我”落泪是因为“我”人父后理解了妈妈的辛苦而感动,以及对妈妈的思念。
4.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③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提示文章中心⑤激发读者的兴趣。
5.示例,妈妈给怀抱中的孩子唱的歌谣都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着关爱,满怀着疼惜,饱含着母亲的温情。那声音是荡漾在每个孩子生命中的歌谣,是每一人这輩子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因为那是世界上任何感情都替代不了的母爱。(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文本所记叙的事即可。结合“许多年以后的一个夏日午后,我独自睡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 忽然就梦见了童年的时光,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仿佛岁月流转,一切都真实得历历在目,在妈妈的怀里,是我一生中睡得最甜美的日子。忽然之间,人醒梦散,我茫然四顾,心里恐慌至极,就像仍幼小如初,睡醒后不见妈妈的身影。”概括得出:许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在陌生的城市,“我”梦见了童年时妈妈唱的歌遥;结合“后来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妻不在,我抱着年幼的女儿哄她入睡。不自觉就哼起了那首歌谣,在轻柔的歌声里,女儿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那一刻心中竟是无比幸福的,浑然忘了累得酸疼的胳膊。忽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的心情,时隔三十余年,我唱着妈妈当年唱过的歌谣,哄着自己的孩子。”概括得出:成家后,“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哄女儿入睡;结合“去年夏天,我回老家探亲。有一天午睡时,我对坐在旁边的妈妈说:‘妈,給我唱首歌吧,我睡不着!’妈妈转过头来,午后的阳光照着她的白发。她说:‘我也不会唱歌呀!’我说:‘就唱我小时候你给我唱的歌吧!’妈妈愣了一下,把目光投向远远的窗外,仿佛看进了岁月深处。可是,那温暖的歌谣却终于没有响起。”概括得出:去年夏天回老家,“我”请妈妈唱儿时的歌谣却未能如愿。
2.要求学生把握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结合“往事如烟易散,可是一个情景却漫上心头。”是插叙。其作用为: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为下文做铺垫等。结合“妈吵架后妈妈唱着歌谣哄受惊吓的‘我’入睡”分析:回忆了儿时母亲的歌声抚平了“我”的恐惧,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完整,为后文“我”因用歌谣哄孩子入睡而感到幸福做铺垫。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原因即可。(1)结合“也是一个夏天,妈妈和爸爸刚刚吵过一架,我吓得大哭。 现在想来,那是我有记忆以来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午后,妈妈抱着我,我却哭得无法入眠。于是妈妈又唱起了歌谣,那样的时刻,妈妈的眼中也是含着泪的。妈妈一遍遍地轻唱,我恐惧的心被慢慢抚平,而梦里,妈妈却泪流满面。”分析:妈妈一是因为“我”受凉吓而心疼落泪,二是因为和爸爸吵架伤心而落泪。(2)结合“忽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的心情,时隔三十余年,我唱着妈妈当年唱过的歌谣,哄着自己的孩子。女儿已沉沉睡去,我没有把她放回床上,也没有停下嘴里的歌。那个下午,我一遍一遍地唱着,直到唱出了满眼的泪花。”分析:一是因为“我”人父后理解了妈妈的辛苦而感动,二是因为对妈妈的思念。
4.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般作用,(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分析,新颖、激发读者的兴趣;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提示文章中心。
5.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结合“我常常感动于那样的情景,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轻哼着歌谣哄孩子入睡。我远远地观望,带着微笑,任往事的浪潮将心湮没。我会想起妈妈,想起那首响在生命中的歌谣。我知道,那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歌。”分析得出:妈妈给怀抱中的孩子唱的歌谣是荡漾在每个孩子生命中的歌谣,是每一人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因为那是世界上任何感情都替代不了的母爱。母爱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着关爱,满怀着疼惜,饱含着母亲的温情。
11、1.C
2.B
3.A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②④⑦段讲道理,③⑤⑥段摆事实。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选C。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选项。B项错误。“正面”应为“反面”。
3.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的观点分析。文本的观点是:读书可以养颜。A项体现“读书养颜”,其它项体现“勤奋读书”。故选A。
三、应用
12、 (1)①③⑤ (2) 准备活动项目、对联、串词、开场白 班主任 (3)请问你对自强不息的内涵是怎样理解的? 努力刻苦学习,不屈不挠的精神。
【解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是关于小人和和君子修养的区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关于人生修养的哲理。故选①③⑤。(2)结合分工提示:主持人一般准备开场白,串联词和活动项目。“制定评选细则,设置奖项”的是班委会成员或者班主任等。(3)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第一空下文“我认为自强不息精神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扬”是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所以所提问题应是“你是如何认识自强不息精神的?(意思对即可)”。第二空上文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回答是注意联系实际,写出自己想法即可。如:努力刻苦学习,遇到难题不屈不挠。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有你同行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滔滔江水般涌来。蓦然回首,往事如烟,萦绕在我的心头。一路走来,经历过多少坎坷与挫折,品尝过无数的酸,甜,苦,辣。每一次在失败中崛起,在挫折中成长,我都明白:我不是独自一人!
因为有你,成长的路途不再孤单;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是你带给我希望,在我失意是给我鼓励和安慰,教我如何做人,叫我跌到了要爬起。
而你就是我生命中深深敬佩的女人——母亲!
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你成为人母的那一刻你变得伟大,你的身上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在我人生的道路中,因为一路有你同行,我不再孤单。
在我四岁时,你为我买来一些连环画教我识字,那时我刚学会拼音,你就教我唱拼音歌谣。唱错后再唱,一遍一遍的,机械的重复着。记忆中,你总是那么不厌其烦,脸上始终带着笑。你就这样陪伴着我,一路有你同行。
我刚上小学,你就教我读冰心的《纸船》,那时的我,懵懂无知,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意思与内涵,只是将它背熟。你笑着,将我抱到腿上,给我讲小纸船的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现在,当我明白小纸船寄托着女儿对母亲的爱时,我会想:母亲,你的小船也寄托着对你女儿的爱吧?
四年级的运动会那天,我因摔伤了腿,不能参加比赛。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而你在一旁小心安慰着我,惟恐令我伤心。而我却不住的抱怨你太烦,只知道发泄自己的不痛快,忽略了你当时脸上一闪而逝的落寞。可是,在失意的日子里,因为有你的陪伴,我得以很快的恢复。不论何时,都因为有你同行。
升学考试前天晚上,我仍是在紧张备考,家里的气氛都因这次的考试而变得十分紧张。昏黄的灯光下,我埋头苦读。你轻轻推开房门,慢慢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悄悄放在我的桌面上,再缓缓退回去,将门静静拉拢。眼里满是疼爱。你可知我将你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有你在深夜的陪伴,我信心倍增,夜也显得不是如此寂寞。那是因为有你同行。
多少个岁月,多少个春秋。我在慢慢长大,而你已渐渐老去。当我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感到前途渺茫时,你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方向。在这十几年的人生道路中,你一直守护着我,让我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让我能走到今天。将来的人生道路会更加曲折,而我坚信:我不会孤单!漫漫长路,因为有你同行。
【解析】
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你同行》是一篇命题作文。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同行”,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同行”即同路的意思,“同行”的对象可以是亲人、朋友,也可以是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有帮助、有影响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同行”的固然有积极的东西,如幸福、快乐等;也应该拓宽思路,从负面立意,如痛苦、挫折、困难等。这里的“你”,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最好是第二种思路,更容易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练,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泗洪县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泗洪县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