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2 环境保护主题的试题特点及备考(教案)-【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12 环境保护主题的试题特点及备考(教案)-【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共8页。
专题12 环境保护主题的试题特点及备考【考点解读】在高考卷中“环境保护”主题在全国卷仍然是在“二选一”的模式出现,在新高考地区则是变换为选择题或者是综合题的模式,而且在教学上也是融合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教材中。因此本专题以全国卷及部分新高考地区卷为例分析高考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新旧教材的内容做摘选梳理。一.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部分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二.环境保护的备考体系及要点点拨 一、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部分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1.近2020-202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统计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部分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题型一:以某一道路为载体,考查道路建设和运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题型二:以某条河的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考查水污染治理方式转变的意义(2020年全国卷,11题)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参考答案】①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②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③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④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⑤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题型三:以某种生物为载体,考查资源利用和生态问题(2021年全国甲卷,11题)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 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①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②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③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二.环境保护的备考体系及要点点拨1.环境保护的知识体系【要点点拨1】水体污染的原理分析1.水体有自净能力:(作用)水体本身可以稀释,分解,氧化还原污染物;水中的底泥可以吸附污染物;水中植物、微生物也可以将污染物当营养物,分解部分污染物2.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3. 水体污染的原理分析【要点点拨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问你采取什么措施。答题思路一定是:(答题时一定要回归所给试题,切不可不看题)措施逐条针对原因作答。这里再补充几条措施,看是否能用到:A、改进生产技术,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B、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C、改变城市居民燃料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固废排放。【要点点拨3】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要点点拨4】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措施,具体如下:(1)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 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 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4) 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真题探究】(2022年湖南卷-21)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增强脱氮效能;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解析】(1)一般农田在非汛期培肥,因此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使得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汛期雨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更多的河水稀释(或非汛期河流径流量小,河水对溶解氮稀释程度较低),使得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2)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图中显示,人工强化湿地中有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溶解氮的作用;人工强化湿地中,同一种水生植物分散到多区种植,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从而增强脱氮效能;图中设置了拦水坝,面积较大的湿地,弯曲的水道等,起到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起到充分净化的作用。
(2023春·湖北·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造礁珊瑚适宜在温暖、透明度高、分布有硬质基岩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和发育。台湾岛南部化石珊瑚礁和现生珊瑚礁都很发达;东部沿岸海域为基岩。近年来,台湾岛珊瑚屡遭破坏。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地区造礁珊瑚分布。(1)台湾岛西部海岸鲜有造礁珊瑚分布,简析主要原因。(2)分析近年来台湾岛珊瑚屡遭破坏的可能原因。(3)请为保护台湾岛珊瑚献计献策。【答案】(1)西部多河流,河流入海处,海域泥沙含量大,透明度低;西部多冲击平原,少硬质基岩分布;东南部地区多山脉,珊瑚沉积条件好、时间久。(2)东南部地区海域经济发展,污染源增多,水质变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盐度、温度发生变化;旅游观光和人为开采行为的破坏;造礁珊瑚生物受到外来物种入侵。(3)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划定保护区域;合理开发旅游业,禁止过度开采;提倡减排,绿色低碳出行。【解析】(1)读材料可知,造礁珊瑚适宜在温暖、透明度高、分布有硬质基岩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和发育,再从图上可见台湾岛河流、山脉的具体分布,可知西部地区水质透明度低、没有硬质基岩分布,不适宜珊瑚生长,所以分布较少。(2)读材料图文可知,近年来台湾经济不断发展,旅游观光增多,海洋污染增大,珊瑚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性质发生改变,外来物种入侵都是导致珊瑚不断减小的原因。(3)读材料,抓住“近年来”这个关键词,主要考察人类经济活动对于珊瑚影响的改正措施,在对应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解密11 人地关系主题(课件)-【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人地相互影响,地影响人的方式,提供自然条件,提供自然资源,发生自然灾害,占用自然空间,人影响地的方式,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人地关系的时间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1 人地关系主题(教案)-【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共12页。
这是一份解密11 人地关系主题(分层训练)(解析版)-【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