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19份)
-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案 0 次下载
-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案 0 次下载
-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案 0 次下载
-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案 0 次下载
-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小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说课稿 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学指导式教学法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1.金朝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统治措施?2、金灭辽及北宋的时间?3、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4、简述岳飞抗金?5、宋金和议的内容、影响?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步:引课示标(1分钟):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第三步:自学指导(一)(阅读P41-42 农业的发展,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3分钟)农业的发展原因以及表现?(一)农业的发展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PPT播放《耕获图》)结合下面四个材料,思考南方农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二:(>>>PPT播放《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3.占城稻 (>>>PPT播放《占城稻》图片)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知识扩展: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4.经济作物——茶叶的推广 (>>>PPT播放《茶叶》图片)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经济作物——棉花的推广 (>>>PPT播放《棉花》图片)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自学指导(二)(阅读P42-43手工业的兴盛,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3分钟)1.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PPT播放蜀地丝织品和宋皇后服图片)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PPT播放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图片) 3.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PPT播放宋·景德镇影青瓷碗和哥窑冰裂纹碗图片)(>>>PPT播放宋代瓷器视频以及五大名窑图片)4.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PPT播放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图片)知识扩展: 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出土了一艘宋代木造航海货船。复原后这艘宋代古船长34米,宽11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200吨,是一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它具有夹底造型,三重壳板、多根诡杆、隔舱数多等特点。反映出规模巨大,结构坚固、宜于装载、抗风力强、稳定性好,吃水深等适于适于远洋航行的优良造船技术。自学指导(三)(阅读P44-45商业贸易繁荣,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3分钟) 在遥远的11世纪,东方曾经有一个国家,它几乎占有了整个世界的财富,它所爆发的商业革命比西方早500年。这个国家就是宋朝。 ——美国纽约时报 1.市镇的发展 (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PPT播放清明上河图局部) (2)表现: ①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②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③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④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 (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PPT播放宋代海外贸易图) (2)表现;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PPT播放泉州海运图和市舶司遗址图) 3.纸币的出现 ①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作用:由于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大宗交易的实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PPT播放宋代纸币和铁钱)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拓展升华一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第五步:巩固小结(5分钟) 师生问答式教学法一、导入罗兹·墨菲:《亚洲史》曾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在外国人眼中那么高大上,宋朝的经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那下边我们来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二、新课学习老师:南宋谁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学生:岳飞老师:岳飞被处死之后,宋金很快议和,宋金进入了正式对峙时期。那我们看看宋朝的一个叫士兵朱子柳的士兵,战争结束了,他该往南走还是往北走呢,你能给他什么好的建议吗?学生:向南走。老师:兄弟们,我为什么要向南走呢?给个理由吧?学生: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老师:联想我们刚开始说的“莫须有”罪名,北方还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学生:主要有南宋的强敌:金,所以朱子柳应该向南走。老师:到了南方,我可以做些什么呢?帮我出出主意吧!到底是干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比较好呢?总得先填饱肚子吧。学生:那先干农业吧。老师:但是农业能种的东西那么多,我该种什么比较适合呢?学生:水稻 茶叶 棉花都行老师:为什么要种这些作物呢?学生:江南的气候条件好,有新的生产工具秧马、翻车,还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高产抗旱,所以应该种水稻。老师:那种水稻种出了什么成绩呢?学生: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老师:水稻的种植由南向北推广,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谚语意味着什么呢?学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老师:既然南方出产的粮食能够供应天下,那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之一。知识扩展: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老师:不单只粮食,茶叶和棉花也由南方推广到了北方。种植业的大发展,势必会推动哪些手工业的发展?棉花多了,怎么样才能体现棉花的价值呢?学生:把它织成布卖啊。老师:在宋朝,我能学多少种织布的技术呢?(教师展示宋朝的蜀锦,缂丝技术,四大名锦等,南宋则有棉织业的发展,特别给学生们介绍元朝的黄道婆叫人织布的故事)教师:但我朱子柳是男人,不是很擅长织布啊,我可不可以找到另外一个更适合我男性身份的职业啊?学生:去做瓷器啊。老师:我该去哪个地方学习制作瓷器呢?学生:哥窑、官窑、定窑、汝窑、钧窑,或者景德镇也行啊。(教师展示各个瓷窑的图片,介绍他们的特点,南海一号发现的珍贵瓷器)教师:织布和制瓷都太难了,我想学门比较男人点的手工业,该学什么呢?学生:造船(教师ppt展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战船的复原图,南海一号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教师:从图片可以看出,宋朝的造船技术极为发达。但是我总是在村子里呆着,我想去见见大城市的繁华,我该去哪里呢?学生:去开封和杭州啊。 教师:我来到了开封,这城市好大好繁华。(教师PPT用《清明上河图》展示开封的繁华)教师:想起唐朝,因为坊市分开,晚上想吃个宵夜都没地方可去啊,在宋朝我可不可以和朋友晚上小吃店吃点东西呢?学生:可以的,因为宋朝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教师PPT展示唐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地图)教师:以上的两幅图有什么区别?学生:住的地方和做买卖的地方不分开了,做生意的时间不受限制了。(教师PPT展示宋朝货郎卖货,小吃摊的图片)教师:吃的解决了,但是假如我想找个好玩的地方,该去哪里呢?学生:瓦子。教师:瓦子有什么好玩的?学生:蹴鞠、傀儡戏、相扑等等。(教师:韩国现在申请相扑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能说说相扑我们比他们的历史更加悠久)教师:我想成为海贼王一样的男人,有哪些港口可以出海呢?学生:应该去广州和泉州找机会。(教师PPT展示宋代港口遗址,泉州古海港一角)教师:现在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如果要出国做生意,能去哪里呢?学生:可以去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教师PPT展示宋朝出海范围示意图)教师:商船进出港口,要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学生:市舶司知识拓展:两宋共设置四路市舶司:广南路市舶司(广州),福建路市舶司(泉州),两浙路市舶司(杭州、明州等),京东东路市舶司(密州)教师:如果是做生意,那可要带不少钱,很重耶!谁帮我背呢?(提示: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 =10000文 按粮食购买力换算: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学生:不用担心,有交子啊。教师:我想把四川的蜀锦运到杭州去卖,再拿着交子卖杭州的占城稻回去,可以吗?学生:不行,交子只是在四川用啊。教师:那怎么办呢?时间已经来到了南宋。学生:用会子。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的货币使用系统越来越便利和简单了。(教师PPT展示银行卡,微信支付等方式)(教师PPT展示黄河长江流域人口比率变化表,商业中心和制瓷中心,北宋到南宋南北方的赋税比率)教师:通过上图的对比,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学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教师: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南移呢?学生: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教师: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学生:略三、小结四、板书 一、文字类水稻的优良品种很多,占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宜于普遍种植。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又推广到北方。——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60~61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棉花的“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获其利”。——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94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汝窑在河南宝丰,定窑在河北曲阳,官窑在河南开封,钧窑在河南禹州,哥窑在浙江龙泉,他们合称宋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的瓷器属于青瓷,由于釉料中加入了孔雀石矿物原料,再加上精湛的烧瓷技术,使釉层出现奇妙无比的窑变现象,有的像成熟的秋海棠,有的像盛开的玫瑰,有的宛如蓝天飘动的彩云;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釉色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风格;定窑以白瓷为主,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哥窑釉面以开片的裂纹为装饰,其釉色莹润,器身开有大小纹片,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官窑的釉色极为丰富,属于青釉,有粉青及米黄诸色为正品,呈灰青、黄褐等色者属于次品。当时与五大名窑并称的还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瓷器,景德镇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南宋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制瓷业发展水平已经在全国遥遥领先。 大食在泉之西北,去泉州最远,番舶艰于直达。自泉发船,四十余日至蓝里博易住冬。次年再发,顺风六十余日方至其国……国都号“蜜徐篱”,拒诸番冲要。——冯承钧校注:《诸蕃志校注》,45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6 宋朝四川以铁钱为主,大的每千钱二十五斤,中等的十三斤。这对于商旅是一个很大阻碍。而且铁钱的不便,不只在其每枚钱体积之大和份量之重,还在其每枚钱购买力之小。譬如宋初四川所行的铁钱,也有小平,并不比铜钱大,可是他的购买力低,一匹罗要二万个钱,有一百三十斤重,所以纸币产生于四川,不是偶然的。——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28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财政收入的约80%来自淮河以南的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50页,长沙:岳麓书社,2003 二、图片类 这幅画作清晰地刻画了当时粮食收获后的几个重要环节:粮食在水磨坊里面加工好后,装上商船运往外地。说明了宋代生产出的粮食相当一部分已经用于销售,成为商品。先进的粮食加工工具的使用,加快了农产品商品化的步伐。水路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商品的运输,这一切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商业的繁荣,首先体现在商业城市的兴起。开封和杭州人口均已经超过百万,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刻画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街道上人流如织,往来不绝,店铺林立,随处可见的商业广告的招牌旗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内容探究,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总结,金灭辽及北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