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展开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形象艺术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分析其艺术手法,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寄寓在艺术形象上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艺术鉴赏、事物形象艺术鉴赏、景物形象艺术鉴赏。
二、知识储备——★古代诗歌基本常识
古诗的语言特点 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古诗语言的“变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化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再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后置,强调了前置的内容;其二,在韵律上,通过平仄变化和押韵创造音乐美;其三,在修辞方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互文见义等,增加语言容量,增强语言表现力,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二、知识储备——★古代诗歌形象艺术鉴赏分类(一)
(一)人物形象艺术鉴赏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一个神态、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等,来塑造艺术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人物形象那样丰满,阅读时,需要读者通过自己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补充。
2.常见的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豪放洒脱、英姿飒爽、武艺高超、斗志昂扬、不拘小节、天真调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志趣高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然自得、怡然自乐、恬静安闲、惆怅寂寞、孤独自傲、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羁旅漂泊、愤懑无奈、辗转漂飘零、思乡念亲等。 3.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鉴赏人物形象四大关注 (1)关注标题注释 有的古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通过标题可以大体感知出南丰先生原本是隐士;2020年浙江卷《秋江送别》,通过标题可以大体揣测出一个诗歌塑造的是一个与友人分别的赠别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20年新课标III卷《苦笋》的注释“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据此可以推测诗中所塑造的魏征是具有耿介直谏特点的直臣形象。
(2)关注意象特点 古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物象的象征性,景物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诗歌中如果出现“松”“梅”等意象,则极有可能是傲岸不屈的洁身自好者形象。再如,诗歌中如果出现“菊”“小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关注描写手法 古诗歌中人物描写手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侧面烘托包括环境烘托和他人评价。通过仔细分析描写手法,可以探寻人物性格。如“临行密密缝”一句中“密密缝”就是一个动作描写,这个动作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4)关注典故寓意 所谓用典,是指古诗歌中常常引用古籍中的词句或故事,借他人形象、故事自比或对比,。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风烟灭。” 运用周瑜的典故,作者把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状和周瑜的年轻有为进行对比,写出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
二、知识储备——★古代诗歌形象艺术鉴赏分类(二)
(二)事物形象艺术鉴赏 古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又叫物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被人格化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往往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委婉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性和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常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作者将自己的某种理想和品格寄寓于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中,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柳”这一物象出现在古诗歌中就有惜别怀远之意。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孤云、远帆等。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2)思乡类:月亮、捣衣、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等。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3)愁苦类:梧桐、芭蕉、猿猴、杜鹃、斜阳、寒蝉、流水、乌鸦、衰草等。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4)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青鸟、燕子、鸳鸯等。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5)战争类:投笔、关山、长城、楼兰、柳营、玉门关、请缨、羌笛、胡笳等。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6)隐逸类:五柳、柴门、东篱、三径、菊花、麋鹿、鸡鸣、犬吠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二、知识储备—— ★古代诗歌形象艺术鉴赏分类(二)
3.分析事物形象艺术的具体方法 (1)分析事物形象内涵的两个关注: 首先,关注物象表层特征。学会借助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提炼出物象的外在自然属性特征,如形、声、色、味、所处环境等。准确解读表层特征是探寻物人链接的基础。 其二,关注物象的内在特征。内在特征的判断一定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要注意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进而探究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事物形象的作用的四个关注: 首先,诗歌意境的营造。物象的作用之一是营造具体的可感的意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如“孤舟蓑笠翁”中的“孤舟”渲染了孤寂冷清的氛围。 其二,思想情感的传达。古诗中的物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虽然一些传统意象有比较固定的意义,但是不可一概而论,必须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具体分析。 其三,人物形象的衬托。古诗中的物象或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或者衬托人物节操、性格。 其四,诗歌结构的作用。或照应题目,或诗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或物象是全诗的线索。
二、知识储备—— ★古代诗歌形象艺术鉴赏分类(三)
1.景物形象定义以及考查类型 所谓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可以是自然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也可以是人文景观的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的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就是意境。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
纵观近年来高考命题,对景物形象艺术的考查主要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做要求;后者答案要点不仅包括画面描述题的答题要点,还要分析景物意象的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
3.鉴赏景物形象三关注 (1)关注题干要求 明确题干设问角度,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涉及表达的情感等。
(2)关注分析角度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⑦其他——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侧结合、侧面烘托、渲染等。
(3)关注答题术语
三、解题要领——鉴赏语言“三步法”
首先,读诗须读懂。所谓读懂即明确诗歌中写了什么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可以从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具体诗句、选择题题干等多个角度综合判断。 其次,审题要仔细。近年来,高考设题趋向于综合性,如综合考查三类艺术形象,或将形象和技巧、情感等综合考查。考生要反复审读题干,揣摩命题意图,思考解题角度,明确解题术语。
四、典题导引——(一)鉴赏人物形象艺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①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注】①典出《后汉书·逸民列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诗中刻画了怎样的“隐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中刻画了一位绝意仕途、深居简出,品节清白、性情散淡疏放的隐者形象。(答全形象特点得2分,少点只得1分)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用汉代著名隐者庞公类比所访隐者,说他不入城郭,认识他的人很少,表现出隐者绝意仕途、栖隐山林的心志。(1分)次句“哀猿啼处有柴扉”点出隐者居于猿猴出没的山林中,同时“柴扉”亦说明其居处的简陋。(1分)第三句中“沧江白石”既暗示隐者身份,又象征其品节清白,而“渔樵”则说隐者与渔樵为伍,过着渔钓樵采的生活。(1分)末句中“日暮归来”写其归来之晚,对雨水浸湿了衣裳也毫不在意,侧面表现出隐者生活的自由洒脱、性情的散淡疏放。此外“雨满衣”表现了隐者的高远出尘。(1分)
分析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古 意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①磔②。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猬毛:这里比喻胡须稠密。②磔(zhé):张开。
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①外貌描写。“须如猬毛磔”描写“男儿”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②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描写“男儿”不看重七尺之躯而在意在战马上比试胜负的心理,表现出“男儿”刚勇犷悍的本色。③环境渲染。“黄云陇底白云飞”这句诗通过描写雄伟莽苍的边塞环境,烘托出“男儿”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形象。④对比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心怀柔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技巧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访中洲[宋]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唐]李商隐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1.第一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第一首诗塑造了一位不拘小节、格调高雅、充满闲情逸趣的清逸之士。(1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可见他不拘小节;(1分)来访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见他充满闲情逸趣;(1分)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他就先走向水边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他的清逸情怀。(1分)
2.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两诗均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展现“被访者”的形象。(1分)姚诗前两句及最后一句描绘出“被访者”居住的环境——门前有修竹,傍水而居,荷香四溢,展现出“被访者”居住的地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同时用“竹”“荷”“白云”这些意象隐喻“被访者”,侧面烘托出“被访者”高洁、清逸的形象。(1分)后两句写“访者”“论奇字”“看白云”,间接表现出与其志趣相投的“被访者”的清逸高雅。(1分)李诗首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被访者”生活的环境——秋水漫长悠远,似要浸湿“被访者”住处,表现出“被访者”居住环境之清幽、偏远,侧面烘托出“被访者”的超尘脱俗。(1分)后两句用“玄蝉”“叶黄落”“冬青”描绘出一幅清冷的深秋景象,而此时“人未归”,侧面表现出“被访者”远离尘嚣、超然物外。(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野 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有何作用?
颔联描绘的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分)诗歌托物言志,借野菊暗示诗人不媚俗邀宠、狂放不羁的情怀,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2分)
知识点:古诗中的菊花·隐逸的人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坚韧清雅的品格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咏菊》)·傲霜斗雪的精神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奋发向上的态度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不第后赋菊》)
概括事物形象特点的思考角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问题。
归雁二首(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家乡。
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本题考查鉴赏事物形象的内涵及寓意。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表明本诗所写之雁是归雁。颔联“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云中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诗人却在沙滩独自歇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写诗人想让大雁传书,又不敢随意乱写,想到家乡的薇草,内心忧愁寂寞,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3分)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3分)
知识点:诗词中的鸿雁·表达相思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表达羁旅之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传达感怀家国之叹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鉴赏事物形象内涵及寓意的答题步骤及规范
把握事物形象含义(含典故寓意)题思考角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问题。
水龙吟①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②。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③,泪流如雨。
提醒:诗词中运用典故时,往往是以古喻今或借古讽今。由《梁父》的注释可知,词人此处是将自己比作诸葛亮,以古喻今。因此,可以结合旧时诸葛亮无法挽回刘备去世后蜀汉的衰颓之势,分析词人此刻家国破碎却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悲痛之情。
“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中的“泪”的内涵有何不同。
本词中的“泪”表达的是词人对国家遭遇不幸的痛苦和回天无力的无奈;(2分)《雨霖铃》中的“泪”表达的是不忍离别又不能不别的深情;(2分)《水龙吟》中的“泪”表达的是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无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2分)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大角度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雨二首朱熹其一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其二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
本诗题为“夜雨”,但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风雪”,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第一首诗由此时此地的“夜雨”,联想到家乡的风雪,虚实结合,写出了离家路途之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分)第二首诗写故乡的风雪,意在烘托梅花独自在风雪中飘香,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像梅花一样具有坚贞不屈和甘于寂寞的隐忍精神。(3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问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描绘画面。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大意。另外,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画面”。所以在答题时,语言要尽量优美,描绘出符合句意的画面。要注意紧扣诗中意象,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表述。“平畴”,平坦的田野;“怀新”,孕育着新的生机。理解了这两个难点词语,再结合“远风”“良苗”就可以描绘出画面。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意正确1分,语言表达优美连贯1分)
描绘诗歌画面题解题思路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初平③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元丰三年诗人离京赴太和知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涴:污染。③初平:皇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之事。④叔度:指东汉黄宪,其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⑤斗杓:指北斗星。
赠别几复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①见平生。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一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不被混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3分)《赠别几复》一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明月),作者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3分)
1.《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 饮中八仙歌【1】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2】口流涎,恨不移封【3】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4】。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1.《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答案】①嗜酒贪杯(或:海量好饮)。如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泉,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一喝就是五斗;②放纵不羁(或:有真性情、潇洒狂放)。如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苏晋迷酒最终忘记礼佛,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走龙蛇;③傲视权贵(或:有风骨、傲岸不屈、不向权贵低头)。如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宗之举杯时白眼睥睨一切,李白酒后对天子召见不唯唯诺诺,张旭醉后脱帽露顶、倨傲不恭。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小题。 饯薛大夫①护边 李 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②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③,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监察御史,时将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
2.诗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①运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军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长驱直入,烘托出薛大夫治军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形象。【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关注描写人物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第二至八句为侧面烘托,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气势、军容、战场表现,烘托出薛大夫非凡的军事能力。最后四句运用“登”“窥”“屈指”“计”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薛大夫的运筹帷幄。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小题。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①篱边色,罗含②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③,升君白玉堂④。【注】①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②罗含:东晋人,也酷爱菊花。③金鹦鹉:金制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④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这里喻指朝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小题。(2022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③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③陶翁:陶渊明。
3.两首诗吟咏对象均为“菊”,均提到陶渊明,主旨表达却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①李诗借陶令、罗含的典故写菊花的品格高洁,但是并未借此表达隐逸之情,而是以花自况,表达不畏倾轧打击而担忧赋闲迟暮的忧虑,进而表明希望得到援引赏识的愿望。②杨诗突出野菊默默无闻,不被关注钟爱,但是,不改其清幽本色,以折枝欣赏表达对其的赞美。同时,把野菊与希求陶渊明赏识的庭菊比较,进一步凸显其特立独行,高洁脱俗的品质。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4小题。 (黄钟)人月圆·_____湖上 (元)张可久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4.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写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代诗人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唐代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请结合此二则材料,赏析上面元曲中“明月”与“潮水”这两个意象的艺术效果。
【答案】①李益《江南曲》以潮水有信而爱人失期表达怪怨与思念,石延年以月有圆缺赋予其爱恨之情。②张可久这首曲子中的“秋月”“春潮”是主人公在爱人离去后每天早晚面对的景象,孤独寂寞;称秋月“无情”,言时光流逝,春潮“有信”,反衬爱人回家无期;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思念和幽怨。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第5小题。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5.前人论此诗“以独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为后人慨叹”,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5.前人论此诗“以独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为后人慨叹”,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独特的意境:诗人以“秋夜”“露水”“明月”“惊鹊”“飞萤”“庭槐”“寒影”“杵声”等一组意象,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意境。②清冷的情思:前三联,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秋夜月景,表现自己孤独寂寞,抒发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直抒胸臆,望月兴叹,表达了人生失意之悲。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小题。 送崔珏往西川 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①烧益州。 卜肆②至今多寂寞,酒垆③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④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注】①火云:夏日的旱云。②卜肆:市集上占卜者的营业处所。汉时蜀人严君平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肆下帘而授《老子》。③酒垆:汉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俱至临邛(治所在今四川新津西),尽卖车骑买酒舍酤酒,文君当垆。④浣花笺纸:唐代名妓薛涛家居成都浣花溪旁,以溪水造十色笺,名薛涛笺。
考点20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这是一份考点20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真题示例,典例导引,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这是一份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随堂演练一,随堂演练二,随堂演练三,随堂演练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7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这是一份考点17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言风格,知识储备炼字,知识储备炼句,典型示例,小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