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风力风向的判读(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74310/0-16932710930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2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风力风向的判读(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74310/0-16932710931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2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风力风向的判读(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74310/0-16932710931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2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风力风向的判读(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2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风力风向的判读(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0页。
专题02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风力风向的判读
【方法指导】
1.风形成的过程、原因和影响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去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影响: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 受力 | 风向 | 图示(北半球) |
高空中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 与等压线平行 | |
近地面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 | |
3.风力(风速)的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不同等压线图中,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3)不同等压线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4.风向判读
(1)风向玫瑰图
风向指风来的方向,即从外围吹向地区中心(坐标原点)的方向。各方向上按统计数值画出的线段,表示此风向的频率大小,线段越长,表示该风向出现的次数越多。可根据风向玫瑰图判读当地的盛行风向。区间范围大的即为盛行风向,如图,东边的区间范围大,则本区域盛行偏东风。
(2)风向符号图中风向的判读:
风向符号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风的方向,风羽的数量越多,风力越大,且其位于风的来向一侧,如图图甲为西北风;图乙为南半球反气旋(风从中心吹向四周,呈逆时针辐散)。
【拓展练习】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与其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 )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
2.乌鲁木齐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答案】1.D 2.A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由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乌鲁木齐和贵阳此时都是吹东北风,上海吹北风,福州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方,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吹偏南风。因此福州的风向与其他三地明显不同,D正确。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图中乌鲁木齐受高压脊控制,等压线比较稀疏,应该是风和日丽的天气,A正确。高压脊控制下不会出现狂风暴雨、阴雨连绵和大雪纷飞的天气,B、C、D错误。故选A。
【点睛】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
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2、判断季节变化。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一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3、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
4、判断某点风向。做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5、判断天气状况。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低压槽易形成锋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同压中心与高压脊气流辐散下沉,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涡旋,它的下端一旦延伸到水面时,能吸起高大的水柱,水流绕涡旋轴心旋转上升。水龙卷的水平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平均每小时50公里左右。水龙卷一般与水面垂直,但有时上部会发生倾斜,人们可以根据其倾斜方向判断出水平移动路径,能及时避减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西沙群岛附近的水龙卷频发于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夏秋季节( )
A.近海面气压普遍高 B.海面上空大气层较稳定
C.晴雨天气交替频繁 D.海气之间水热交换旺盛
4.水龙卷上部发生倾斜的原因可能是( )
A.洋流方向改变 B.上空风力变大 C.水汽供给不足 D.垂直温差变小
【答案】3.D 4.B
【解析】3.水龙卷是一种垂直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低,A错误。强烈的上升运动说明大气层不稳定,B错误。许多水龙卷形成在离雷雨系统很远的地方,甚至出现在相当晴朗的天气里,C错误。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旺盛,导致上升气流强盛,形成水龙卷,D正确。故选D。
4.洋流位于近海面,无法影响上部,A错误。上空风力变大,将水龙卷上部发生倾斜,B正确。水龙卷已经形成,说明水汽充足,C错误。垂直温差大更利于水龙卷的形成,D错误。故选B。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气流的吸引,倾泻而下的极严寒的地方性风,被称为“冷空气大瀑布”。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布拉风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性质与焚风大致相同 B.时间多出现在冬季夜晚
C.成因与台风大致相同 D.危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
【答案】5.A 6.B
【解析】5.注意材料信息“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受暖海面气流的吸引”。图中黑海属于暖海面,②与黑海之间存在山脊,缺少低矮隘道;③④位于黑海南面,气流来自南方,温度较高,①位于黑海北面,气流来自北方高纬,温度较低,且①北面存在河谷,有低矮隘道的条件,受气压差影响冷气流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易形成布拉风。A正确,BCD错,故选A。
6.布拉风的性质寒冷,焚风干热,A错;冬季来自高纬的冷气流,从北部高原山地下沉到相对温暖的黑海面,气压差大,风速大,容易出现布拉风,夜晚山地降温快,加剧气压差,因此冬季夜晚更明显,B正确;台风是热带气旋,与布拉风成因明显不同,C错;布拉风因为极寒,冷气流下沉不容易形成降水,不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D错。故选B。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8.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中午
【答案】7.B 8.D
【解析】7.②处等压线较①处密集,风速较快;①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③位于冷锋锋前,易形成阴雨天气,云量多;根据等压线分布规律,②处气压介于1015到1020之间,③处气压介于1000到1005之间,②比③气压高;②和④分别位于冷锋过境后和过境前的地区,分别受冷气团和暖气团控制,因此,②比④气温低。据此分析本题选B。
8.图中锋为冷锋,其移动方向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受其影响,④地风力增强,且吹西北风,为12点左右,为中午。据此分析本题选D。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③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答案】9.A 10.D
【解析】本题涉及到风向的判定、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日期的变更等众多知识难点,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9.从图中海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部分区域俯视图,其中心为北极点。在图中过③做出等压线的切线,并过③作该切线的垂线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做出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再结合经纬网上方向的判定方向的方法,可以确定③处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据此分析本题选A。
10.图中①②两地都是大陆性气候,纬度接近,因此很难比较二者的气温年较差的大小;①与②相比,虽然都在高纬度地区,但②的纬度略高,因此其正午太阳高度比①小,昼夜的长短变化幅度比①大,A、 B、C错误。①在国际日界线的东侧,②在国际日界线的西侧;按照越过国际日界线向东日期减一天的国际惯例可知,与①地相比,②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D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地球上日期的分布与变更:
1、人为界线: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180°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稍有曲折。
2、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即自然界线,它是由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日期的起点或终点,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3、昨天与今天的划分: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昨天。180°经线的地方时恰好是“今天”所在时间。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同属一个日期。特别提醒:日期的变更关键在于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的区分,其区分的方法为:(1)自转法:自西向东或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日期减去一天的为人为日界线,加上一天的为自然日界线。(2)时间法:根据时间计算结果为0时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3)光照图法:在光照图上,地方时为0时,或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即为自然日界线。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2.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
A.气温日较差变大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
【答案】11.A 1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
11.读左图可知,近地面气温较低,应是冬季;图中可以看出湖区气温高于周围地区,据此推知甲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则甲处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甲处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据此分析本题选A。
12.结合材料分析,洱海的水热容量大于周边陆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得周边地区日较差、年较差变小,故A、B错误;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洱海;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点苍山,晚上风从点苍山吹向洱海。湖陆风和山谷风在昼夜风向一致,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风频变大,山风增强,故C正确;东坡可阻挡夜间洱海水汽,降水增多,故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
《三国演义》中历史上赤壁之战中东南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一些地理学家考证,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今武汉附近)。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这样,在赤壁西面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并逐渐东移,移动过程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后形成东南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该高压移动过程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与大雾形成有关的是( )
A.冷暖气流相遇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D.受地形抬升水汽遇冷
14.当赤壁地区出现东南风的时候,赤壁地区( )
A.位于高压中心 B.被高压脊控制
C.位于该高压脊的东部 D.位于该高压脊的西部
15.该高压脊移动前后,赤壁地区可能经历了( )
A.气温持续下降 B.气压持续升高 C.阴雨天气 D.风向改变
【答案】13.C 14.D 15.D
【解析】13.读图可知,该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减弱,夜晚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雾。故选C。
14.依据等压线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为某高压系统。赤壁地区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再转为东和东南。因此当赤璧地区出现东南风的时候,赤壁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的西部。故选D。
15.赤壁地区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赤壁地区气温也会略有上升;高压控制,天气晴天为主,气压先变高后变低。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荒漠化(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7页。
这是一份专题10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荒漠化(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0页。
这是一份专题06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