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1页。
专题1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人教版老教材必修三第二章内容,主要包括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森林的生态效益,湿地的形成原因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且能够提出治理措施。本考点是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例如:2021年高考中的第8、9小题,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第36题,2021年北京高考第16题等均考查了生态环境建设。 一、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 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 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 区措 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低。(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①破坏植被——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三、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2.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 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四、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湖泊面积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其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一、单选题(2021·辽宁·高考真题)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样地幼苗密度/株·hm-2乔木蓄积量/m3·hm-2无间伐区15003935轻度间伐区19002721中度间伐区23002066重度间伐区570019831.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2.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2021·安徽合肥·一模)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讲述:右玉县曾经风沙频发,70年来创造了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的奇迹。右玉县委书记们在创新治沙过程中,提出“阳坡柠条阴坡松,沿河两岸沙棘林,淘壑平坝杨榆柳,林中进草草间林”的绿化新布局。下图示意右玉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3.右玉县曾经风沙频发,导致该县风力强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口地形 B.气候干旱 C.植被稀疏 D.土质疏松4.“沿河两岸沙棘林,沟壑平坝杨榆柳”的绿化新布局主要体现了( )①热量差异 ②地形差异 ③水分差异 ⑧土壤差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1·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一模)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5.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 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6.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 )A.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 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C.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2021·河南许昌·一模)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该机场选址几经更改,最早选在原川沙县合庆乡境内,后经经济、技术论证,在尽可能减少动迁农民住宅的要求下,东移700米,机场选址最终定为其东侧的长江南岸滩涂。但是该地有迁徙候鸟160多种,还有许多珍稀鸟类。为减轻机场东移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海市建立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下图为上海国际机场和九段沙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7.机场选址东移,可能是因为新址( )①滩涂广阔,不占用农村用地②机场用地成本更低③避免迁徙鸟类对机场安全的影响④符合长江河口地貌发育的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效益有( )①水生植物增加,吸引迁徙鸟类栖息②有效阻挡风浪,保护机场附近海岸③促进泥沙淤积,为机场扩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④淡化海水,改善水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1·陕西咸阳·一模)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完成下面9-11小题。土地利用方式样地冠层高度(cm)地上鲜生物量(g.m-2)地上干生物量(g.m-2)土壤储水量(mm/0-100cm)农田坡地谷子851125.0337.5256.96坝地玉米2188285.02785.5319.82人工草地苜蓓73892.9483.9185.60天然草地铁杆蒿50539.0310.0228.02灌木用地沙棘1705682.42575.2233.79林果用地苹果园2205765.02933.8226.37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10.该地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 是( )A.玉米地 B.苹果园 C.铁杆蒿地 D.沙棘地11.该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坝地玉米 B.人工苜蓿 C.铁杆蒿 D.苹果园二、综合题1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3.(2021·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0510152030405060梯田减沙比例(%)0828506782899294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14.(2021·江西景德镇·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约250~400mm,这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历荒漠化后,毛乌素沙漠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数据表示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下左图为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右图为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降水变化图。(1)分析毛乌素地区变成沙地的原因。(2)简析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地图上消失的原因。(3)简述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给榆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4 世界地理-【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中国地理-【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