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名著,春行即兴李华,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一个人面、每一朵桃花都是回不去的年华啊!
    ②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
    ③苏东坡有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黄橙橘绿时。”年都有好景,只看我们能不能珍惜。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看旧照片时看,到去年与今日,人面与桃花,分合与聚散,才令人对生命的流逝感到更深的怅惘。
    ⑤世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欠缺的是心里的春风,还有微笑。春风总是在的。
    ⑥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
    A.④①⑥②③⑤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④⑥③⑤② D.④①⑥③②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伎俩 电线杆 励精图治 消声匿迹
    B.国籍 坐标系 如雷贯耳 鼎鼎大名
    C.讴歌 儒子牛 眼花缭乱 趾高气扬
    D.松驰 识时务 怨天尤人 破釜沉舟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
    C.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苔藓、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夏天,趵突泉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B.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
    C.这部小说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读者对其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面对众弟子,孔子侃侃而谈地讲述如何遵守礼仪。
    5.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笳(qié) 臆度(duó) 啁啾(jiū) 循规蹈矩(jù)
    B.鄙薄(bó) 溺爱(mì) 凋敝(bì) 仙山琼阁(qóng)
    C.执袂(mèi) 箱箧(qiè) 旋转(zhuǎn) 虚与委蛇(yí)
    D.玛瑙(nǎo) 作梗(gěn) 消长(cháng) 风姿绰约(chuò)

    6.近两年,共享单车在国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遭遇,围绕共享单车当前存在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作为互联网创业的一大风口,共享单车曾引发资本热捧,业内曾涌现出了数十家共享单车平台。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行业最狂热的2017年,仅北京市内就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上海市也投放了100多万辆,远超市场需求,一时间自行车占道严重。
    (材料二)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传出了太多负面消息,甚至被质疑为一个虚假商业模式,行业从山顶跌落谷底。如今,随着行业告别狂热,开始重新从谷底攀升,预计2019年共享单车会给大家带来新的认识。
    (材料三)共享出行行业押金监管安全始终牵动用户敏感神经。2018年ofo被爆出千万级用户押金难退问题,保守估计涉及押金总额超10亿元,用户对押金监管安全忧虑加深。哈啰出行在2018年3月推出信用免押,后续有企业跟进信用免押骑行,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推行。
    (材料四)共享单车企业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多只是在资本驱动下一味“跑马圈地”,亏钱抢占市场份额,经营管理粗放,一旦资本遇冷企业就面临生态危机。于是,过去一年间,小鸣单车破产倒闭;摩拜卖身美团,今年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宣布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曾经投放车辆最多的ofo如今债务缠身。
    (1)以上材料中与“共享单车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个调研主题不相关的一项是材料 。
    (2)从调研材料中可以看出当前共享单车存在哪些问题?请你分条概括。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题,不得多选)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⑥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我们要有勇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气概,正如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
    (1)我国古代名著中有许多诗词曲赋,作者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而写出不同风格的诗词曲赋。《红楼梦》中的《聪明累》有一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指的是A____。《水浒传》中“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这首七绝被叹道“笔墨如镜,奇文突兀”。作这首诗的人是B____。《三国演义》中“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写的情节是C____;“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写的情节是D_____。
    (2)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作品是《_____》,刻画了一位千古女英雄形象。“咏絮之才”的典故出自我国古代名著《_____》。
    (3)《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________的一部长篇小说。下面与这部小说相关的选项有________(多选)。

    A.羊脂球 B.无人孤岛 C.“星期五” D.诺第留斯号 E.与野人战斗 F.坚韧意志,顽强生存
    二、阅读
    9.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1.本诗是一首即兴之作,通过描写草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幅春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的感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加点字。此去西南十里(________)比次日(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3.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蒸饭匠
    李靖
    ①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我扒了一口米饭在嘴里,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A)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个分子,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②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秘密。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见底的米饭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蒸屉是他特别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锅,透气。(B)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
    ③第二天,我就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姓孙,叫孙广禄,是溧水沙河孙家圩一带的人。问到他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比我爷爷小10岁。但也年近80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他说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蒸饭),但直到60岁退休,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做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的做礼拜。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24、25号两天,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
    ④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我感到最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⑤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瞎子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怎么算账、学习蒸饭怎么蒸得好,都是因为自己摸索出了规律。而规律来自于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
    ⑥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对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他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
    ⑦走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小三轮车上。我把小本子还给了他,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名蒸饭的老人。(C)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文章以爷爷的葬礼开篇,有何用意?
    2.品味语言。
    (1)第②段中“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一句中的“干”字极富表现力,请品析其妙处。
    (2)试从修辞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3.文中的蒸饭匠老孙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括其人物形象。
    4.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做红白喜事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文末(C)处划线句的理解。
    12.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面,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诸君倘若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学问胃口。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一个人受过相当的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就像电,越摩擦越出。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会这样做。我是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地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1.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如何获得学问之趣味,请根据文意填空。无所为:意思是做学问需无功利;不息:意思是______________;深入的研究:意思是________;找朋友:意思是做学问需有共事共学的朋友。
    2.下列不适合做第五节论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研讨政治经济等问题,在谈笑风生间完成了著作。
    B.居里夫妇在一起研究放射性元素,他们兴致盎然,后来共同发现了镭。
    C.明代的宋濂常去百里之外请教老师,他不辞辛劳,最终成为一代名儒。
    D.季羡林与张中行相遇,常会交流学术问题,乐在其中,成为校园一景。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结尾句的理解。
    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4.中考临近,秦怀越发感到学习辛苦、无趣,作为同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话对他进行鼓励。
    13.文学类文本阅读
    换糖
    刘国芳
    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
    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
    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
    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
    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
    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
    孩子说:“糖。”
    母亲说:“哪来的?”
    孩子说:“牙膏皮换的。”
    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
    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
    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
    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
    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
    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
    孩子嘟嘟嘴。
    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
    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
    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孩子仍笑。
    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
    孩子吃着糖,不跟了。
    换糖人走了,不见了。
    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
    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说罢,孩子仍跟着。
    天不早了。
    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
    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
    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
    孩子没回答,仍笑。
    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
    (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金:小说以“换糖”为题,文中的孩子分别用什么东西来换糖呢?
    小语:我知道,孩子先用“①____ ”来换糖,再找了“②_____”来换糖。
    小文:是的,小说中明确写了孩子两次“换糖”的事情,后来,孩子没有东西换了,但换糖人还是③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相关句子,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东要在课堂上朗读下面这段话,请你指导他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并简要说明理由。
    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2)文中6次出现了“仍”字,请结合文意,分析这个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读了这篇小说,小金、小东、小语因小说主旨产生了分歧。你赞成谁的看法呢?请作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小金:我觉得这篇小说在歌颂真善美。
    小东:我觉得这篇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语:我觉得这篇小说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述
    14.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勤劳酿造蜂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作文
    请以“终于有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解析】
    阅读六个语句,找出第一句:④由诗句引出话题:看旧照片,去年与今日,人面与桃花,分合与聚散“对生命的流逝感到更深的怅惘”。①句紧承其后,感叹。⑥句转折:幸好的是……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条件是②句“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再次引用苏东坡的诗表达:年都有好景,只看我们能不能珍惜。⑤句是对文段的总结与情感深化。所以顺序为:④①⑥②③⑤。故选A。
    2、B
    【解析】
    A选项应为“销声匿迹”; C选项应为“孺子牛”;D选项应为“松弛”。
    3、A
    【解析】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和“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之间应该使用逗号。
    4、B
    【解析】
    A.使用有误,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该成语不合语意。B.使用正确,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C.使用有误,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D.使用有误,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该成语和句中的“讲述”重复。
    5、C
    【解析】
    A. 胡笳(jiā),循规蹈矩(jǔ)。B.溺爱(nì),仙山琼阁(qióng)。D. 作梗(gěng),消长(zhǎng)。


    6、(1)二
    (2)投放量远超市场需求,押金监管不够安全,企业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二】讲述是的共享单车行业传出了太多负面消息,说的是“过往”的事,与“共享单车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个调研主题不相关。故答案是【材料二】。(2)共享单车当前存在的问题,依据材料一“业内人士介绍,在行业最狂热的2017年,仅北京市内就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上海市也投放了100多万辆,远超市场需求,一时间自行车占道严重”可概括为“投放量远超市场需求”;依据材料三“共享出行行业押金监管安全始终牵动用户敏感神经”可概括为“押金监管不够安全”;依据材料四“共享单车企业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多只是在资本驱动下一味‘跑马圈地’”可概括为“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据此分条列举即可。


    7、(1)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②俗子胸襟谁识我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学诗谩有惊人句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⑦燕然未勒归无计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 (2)①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萋”“莺”“谩”“阙”等字词的书写。


    8、(1)王熙凤 宋江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顾茅庐(或“隆中对”) (2)木兰诗 世说新语 (3)笛福 BCEF
    【解析】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第(1)题是对名著作品中诗句和人物的考查。其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是形容王熙凤的曲子中的一句;“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醉酒在浔阳楼墙壁上题的反诗;“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写的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节。曹操青梅煮酒,与刘备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大惊,筷子掉落在地。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指的是隆中对一事,赞叹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第(2)题是对古代文学的考查。“乐府双璧”指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其中《咏雪》一篇中写到了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第(3)题是对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考查。相关的情节是BCEF,其它两项,A项《羊脂球》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D项“诺第留斯号”出自《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
    9、1. 水东流 花自落 鸟空啼 孤寂(凄凉、哀伤、愁苦、叹惋等)
    2.示例一: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运用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写春山中美景无人欣赏之寂静、荒漠,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时代的叹惋或面对大好河山的寂寞、伤感。
    示例二: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运用反衬手法(或“以动衬静”“以闹衬寂”),通过写花落、鸟啼之动态,来反衬春山无人之寂静,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时代的叹惋或面对大好河山的寂寞、伤感。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意境画面的概括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水东流”“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试题分析:赏析诗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可从运用反衬手法(“以乐写哀”、“以动衬静”、“以闹衬寂”)来赏析。也可从运用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分析。“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10、1. (1)距离 (2)等到
    2.番人正是依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就到来了。
    3.善于利用战地环境;善于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比”和“去”属于古今异义;“比”今义是比较的意思,古义是等到的意思,“去”今义是到的意思,古义是距离、相距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本题中要注意“倚(依仗)”“骤(疾、快)”等词语的解释。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作战经验丰富,善于把握战机(派骑兵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点睛】
    参考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广泛征集天下才士,待遇优厚地养在自己的帐中。蒋衡前去应聘,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讨青海时,安营扎寨后,忽然传下命令说:“明天进军的时候,每人带一片木板、一束草。”军中的士兵都不懂得其中的缘故。等到第二天,行军途中遇上了一处淤泥深坑,命令士兵们将带来的草投入坑中,上面再铺上木板,军队畅行无阻。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于是攻破了敌人的据点。又一年征讨西藏时,夜间三刻,忽然听见一股劲风从西方刮来,一会儿就马上静下来了。年羹尧急忙喊上某参将,带领三百飞骑,到西南密林中搜索贼人,果然全部歼灭了他们。人们问他其中的原因,年羹尧说:“一瞬间就消失了,这不是风,是飞鸟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有鸟飞出,一定是有什么惊动了它们。西南方向距离这里十里的地方,有丛林密树,栖息的鸟一定很多,料定一定是贼来这里潜伏,所以鸟群被惊起。”


    11、1.①渲染悲伤的氛围,表达对爷爷去世的哀痛之情②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蒸饭匠—老孙。③为下文写我与老孙的温暖对话作伏笔。
    2.(1)极凝炼的动作描写,只一个“干”就写出了众人非常爱吃老孙蒸的米饭,从侧面表现老孙的木桶蒸饭可口,技艺高超。
    (2)A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老孙的木桶蒸饭比作“阳光晒过的空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蒸饭的味道独特,好吃可口,赞美了老孙的蒸饭技艺高超。
    B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孙蒸饭比作农民松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老孙蒸饭技艺娴熟高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①勤劳,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中可看出;②技艺高超有耐心,从“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中可看出;③好学、懂得实践,有钻研精神,可从“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劝我在写作上多实践”中可看出;④生活积极、乐观开朗,从老人蒸饭“面带微笑,滔滔不绝”,和我对话,畅谈人生等内容可看出。⑤做事一丝不苟,作风严谨,可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中看出。(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数减半)
    4.以众人旁观老孙蒸饭和盛饭时的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从侧面表现老孙蒸的木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以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与老孙专注蒸饭作对比,表现老孙的专注与耐心。
    5.示例: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老孙身上那种勤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和温暖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积极面对生活,怎样不断充实人生,所以感到内心踏实。作者在失去亲人的同时,通过和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悲痛,所以作者觉得又是一种宽慰。
    【解析】
    1.此题考查记叙文开头语段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统领全文。开头通过描写爷爷的葬礼,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表达对爷爷去世的哀痛之情;通过人们对蒸饭的介绍,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蒸饭匠——老孙。
    2.(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干”字就写出了众人非常爱吃老孙蒸的米饭,从侧面表现了老孙的木桶蒸饭可口,技艺高超。(2)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此句将“老孙蒸饭”比作“农民松土”,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老孙蒸饭技艺娴熟高超。
    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3.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中可看出蒸饭匠老孙的勤劳;从“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劝我在写作上多实践”中可看出蒸饭匠老孙的好学、懂得实践,有钻研精神;从老人蒸饭“面带微笑,滔滔不绝”,和我对话,畅谈人生等内容可看出他的乐观开朗;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中看出他做事一丝不苟。
    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作者通过描写众人旁观老孙蒸饭和盛饭时的语言和动作,从侧面表现老孙蒸的木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用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与老孙专注蒸饭作对比,突出了老孙的专注、耐心。
    5.此题考查对文章结尾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踏实”是因为老孙身上那种勤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和温暖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积极面对生活。“宽慰”是因为作者在失去亲人的同时,通过和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悲痛。
    12、1. 做学问需要持之以恒 做学问需要有研究精神
    2.C
    3.领略学问之趣味虽然途径众多,但要真切感受学问之趣味必须自己去实践。
    4.示例:秦怀,你好!现在确实很辛苦,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鼓起勇气,对于所学的知识,只要不停地钻研,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趣味。此外,我建议你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这样你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后,祝愿你梦想成真!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本文从四个方面谈如何获得学问之趣味: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不息”意思就是不要停止,即不放弃,坚持;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第四,找朋友。趣味就像电,越摩擦越出。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据此理解概括即可。
    2.第五节的分论点是“找朋友:做学问需有共事共学的朋友。”ABD项均是朋友关系,C项宋濂请教老师,是师生关系,故不符合。
    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本句话在文段末尾,作者提出自己的倡议: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结合本文中心论题“如何获得学问之趣味”理解,这句话意思是:获得学问的趣味途径众多,但必须自己亲身去实践,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有适当的称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恳切的语气,用语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可结合本文的观点“无所为:做学问需无功利”“不息:持之以恒”“深入的研究”“做学问需有共事共学的朋友”对他进行鼓励。答案不唯一。
    13、1. 牙膏皮、 烂铁、 敲了一块糖给孩子。
    2.(1)示例:“大吃一惊”“怎么还”重读,语调上扬,读出惊讶的语气。“孩子笑笑”这句语调平缓,平静。把孩子对换糖人的信任表现出来。(有理即可)
    (2)文中四次写到孩子“仍”跟着换糖人,表现出孩子对糖的喜爱,两次写到“仍笑”,这六个“仍”字,表现出他信任换糖人,对换糖人毫无戒备,反映出孩子的纯真。
    3.这个母亲爱干净,看到孩子吃糖,就认为是脏的。其实也是对农村的厌恶。
    她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好奇,爱吃糖,但母亲不理解,只是一味的阻止和恐吓。
    她对陌生人有戒备心,总以为换糖人是坏人,换糖只是幌子,其实是为了带走孩子。
    4.示例:我赞成小东的观点。文中对母亲的刻画虽然并不多,但从仅有的三处描写中看出,母亲虽出生农村,但对农村并不喜欢,她是个生于农村却忘本的人。她不相信人性美好,对换糖人心存戒备,孩子要换糖吃,总是吓唬孩子,要被换糖人换了去。母亲是孩子是第一任老师,长此以往,孩子身上的纯真美好的品德也会消失殆尽。所以,我以为这篇小说对母亲的刻画,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让孩子意识到“陌生人”的危险,并不是只靠说教和恐吓,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①出结合“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得出:牙膏皮;②处结合“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得出:一块烂铁;③处结合“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得出:敲了一块糖给孩子。
    2.(1)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应该结合“语速、语调、轻重等朗读技巧”分析。“大吃一惊”“怎么还”重读,语调上扬,语速较快,读出意外、惊讶的语气。“孩子笑笑”这句语调平缓,平静。把孩子对换糖人的信任和孩子的纯真表现出来。(2)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仍”是依然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四次写到孩子“仍”跟着换糖人,表现出孩子对糖的喜爱;两次“孩子仍笑。”表现出孩子对换糖人的信任。
    3.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结合“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得出:这个母亲爱干净,看到孩子吃糖,就认为是脏的。其实也是对农村的厌恶;结合“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得出:她对陌生人有戒备心,总以为换糖人是坏人,换糖只是幌子,其实是为了带走孩子;结合 “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得出:她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好奇,爱吃糖,但母亲不理解,只是一味的阻止和恐吓。
    4.答案不唯一,首先指出赞成谁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阐述记得理由即可。如:我赞成小语的观点。文中的母亲始终对换糖人有戒备之心,先是怀疑“糖”脏,再是怀疑换糖人会把孩子换走。而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对人毫无戒备,相信换糖人不是坏人,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当孩子没有东西换糖吃,换糖人无偿的给他糖吃;又送他回家。换糖人的善良与母亲的固执又形成了对比。母亲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代表,她出生农村,但最终厌恶农村,不相信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换糖人的行为对她是极大的讽刺。不要固执地认为陌生人都是坏人,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语言表述
    14、示例(1)粉笔有理想 才会用生命传播知识 示例(2)蜡烛有理想 才会用燃烧换取光明(2分,句式正确,语义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的句子要与横线前面的句子所用修辞一致,应采用拟人的修辞
    考点:仿写句子
    点评: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种类型的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四、写作
    15、终于有悟
    父爱,从来都是个不容解读的词语。无微不至的关爱——对父爱错误的理解,在那一天,终于瓦解。我终于明白,父爱的含义如此简单又深奥。
    一直以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人。我曾数次在马路上跌倒,却从未看到父亲来扶我或是来安慰我的身影。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和母亲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为什么唯独我的父亲从不关心我?
    记得一次寒假,父亲陪我去学滑冰。那时,年纪还小的我被光滑如镜有阴冷的冰面吓得瑟瑟发抖。要是一般人都知道,一踩上冰面就会摔得极惨。我独自穿上冰刀鞋,深吸一口气,踏上冰面。不出所料,我一个没站稳,就狠狠地摔在了冰面上。回头一望父亲,却见他只是用眼神让我起来,甚至未曾移动过他的步子。正当我咬着牙使劲起来时,却看到了这一幕:对面的一个小女孩跌倒后,她的父亲忙跑去安慰她,并且心疼极了似的搀起她。为了不让小女孩受伤,他甚至扶着小女孩学滑冰。这更加增添了我心里的疑惑,还掺杂着几分心灰意冷。
    跌倒后爬起来继续的习惯已成自然,我十分幸运地变得坚强,也不再像无知时那样把安慰自己的重任无端交给父亲,以往美好的臆想也变得虚无缥缈。自己安慰自己也是我必备的武器。在别人依靠着父亲缓缓向前滑行时,我已经可以飞快地滑行。
    面对我回家时的笑颜,母亲告诉我:“你父亲和我说了,你滑冰时摔倒了,脚可能会受伤,让我给你敷点药膏。”这句话像一只大钟,沉闷地在我的心口上敲响。我终于明白,母亲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我,而父亲却是默默地关心着我……他不扶我绝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想让我学会坚强……我惊诧了。我亦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形象不再冰冷,因为父爱,有了炽热的温度。
    父爱,不容解读。不同于母亲的嘘寒问暖,这份爱沉重得令你无法接受,却也是伟大的。如同父亲让我站起来的眼神,透出的光彩外表是冰冷的,内在却是温暖的。父爱简单且深奥,冷酷又温暖。我想,我终于明白了父爱的真正含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终于有悟”。什么是“悟”?词典里解释为“了解,领会,觉醒”。由“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感悟、觉悟、体悟……“终于”表明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让自己明白了的意思。审题立意时不妨运用“补充”或“设问”的方法使大题变小,虚题变实,进而确立鲜明的“主题”。在“解词”的基础上对题目作整体把握和深层思考,进而在思维发散、展开联想的同时,迅速捕捉自己感受较深、材料较多的思想点,以形成正确、鲜明的主旨。比如,写成记叙文,可以构思成“通过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或事,最初不理解,又经过了什么事,最后让自己‘悟’出了……”。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作文。文题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点睛】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十五所校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十五所校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古诗文默写填空,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默写,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龙湖区七校联考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龙湖区七校联考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用课文原句填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