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10 化学实验基础-【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0 化学实验基础-【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化学实验操作要点,下列实验装置或现象错误的是,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10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因为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既可以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又可以综合考查各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它的 “生命力”会很旺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易错01 化学实验操作
1.化学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2.化学实验操作要点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易错02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向溶液中先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3)向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无现象,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
(4)过量的Fe粉与氯气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取上层清液滴入KSCN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氯气将Fe氧化为Fe2+(×)
(5)在浓硫化钠溶液中,加入AgCl
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Ksp(Ag2S)<Ksp(AgCl)(√)
(6)将某气体通入品红中
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7)将SO2通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说明SO2有漂白性(×)
(8)将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此沉淀是BaSO3(×)
(9)向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
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没有NH(×)
(10)取适量Na2SO3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先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说明Na2SO3固体已变质(×)
易错03 化学实验装置图与评价
装置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容量瓶中是否有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
是否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是否紧靠三层滤纸
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分离的混合物是否符合萃取原理;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是否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是否从下口流出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水流方向是否为自下而上;是否使用碎瓷片;是否使用石棉网
右端导管是深入液面以下还是接近液面;用的是饱和Na2CO3溶液还是NaOH溶液;配制浓H2SO4、乙醇、乙酸的混合液时,滴加顺序是否正确
气体流向是否为长进短出;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
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
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对流;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装置
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
易错04 教材实验
(1)过滤
1.适用范围:易溶物与难溶物的分离。
2.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3.注意点
(1)一贴、二低、三靠;
(2)沉淀要洗涤;
(3)定量实验无“损”
(2)蒸发
1.适用范围:易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2.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3.注意点
(1)不断搅拌;
(2)最后用余热蒸干;
(3)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3)萃取、分液
1.适用范围
(1)萃取:提取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溶质。
(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体。
2.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3.注意点:(1)查漏;(2)选择萃取剂;(3)漏斗内外大气相通;(4)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蒸馏
1.适用范围: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2.主要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
3.注意点:(1)冷凝水从下口进入;(2)加碎瓷片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
2.配制步骤
(1)用固体配制溶液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2)用液体配制溶液
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3.误差分析依据
c(B)=
(6)Fe3+与Fe2+的鉴别
方法1
直接观察颜色
Fe2+溶液呈浅绿色,Fe3+溶液呈棕黄色
方法2
利用显色反应(形成配离子)
方法3
利用氢氧化物沉淀的颜色
方法4
利用 Fe3+的氧化性
方法5
利用Fe2+的还原性
(7)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8)中和滴定
中和滴定的三个关键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
(1)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读数。
(2)锥形瓶:洗涤→装液→记录读数→加指示剂。
2.滴定过程
(1)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或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
(2)右手摇动锥形瓶。
(3)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3.终点判断
(1)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消耗标准液的体积。
(2)多次测定求各体积的平均值
误差分析的依据
c(待)=
(9)乙酸乙酯的制备
1.反应原理: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装置
(1)大试管(试管口向上倾斜);
(2)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消耗乙酸,溶解乙醇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中选用仪器正确的是
用量筒量取10.00mL盐酸
用瓷坩埚加热熔化NaOH固体
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异戊酯和水的混合物
配制一定温度的NaCl饱和溶液,用温度计测温并搅拌
A
B
C
D
2.(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气体干燥 B.装置乙固液分离 C.装置丙Cl2制备 D.装置丁pH测试
3.(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
4.(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5.(2022·北京·高考真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装置示意图
序号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
①
0.1mol/LCuSO4+少量H2SO4
阴极表面有无色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红色固体,气体减少。经检验电解液中有
②
0.1mol/LCuSO4+过量氨水
阴极表面未观察到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致密红色固体。经检验电解液中无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气体减少,推测是由于溶液中减少,且覆盖铁电极,阻碍与铁接触
B.①中检测到,推测可能发生反应:
C.随阴极析出,推测②中溶液减少,平衡逆移
D.②中生成,使得比①中溶液的小,缓慢析出,镀层更致密
6.(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先加入少量溶液,再加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B
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
先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D
先加入少量溶液,再加入溶液和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7.(2022·湖南·高考真题)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溶液浓度均为)。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水中滴加2滴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对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8.(2022·广东·高考真题)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10.(2022·全国·高考真题)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和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后者大于前者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1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
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的Cu(OH)2,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D
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
12.(2023·山东青岛·统考模拟预测)甘氨酸亚铁是一种新型的铁营养强化剂。实验室制备甘氨酸亚铁部分装置如下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气密性已检查)。
已知:ⅰ.。
ⅱ.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有弱酸性和还原性。
ⅲ.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反应ⅰ的操作: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关闭K1、K3,再打开K2、K4
B.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调节pH
C.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乙醇,过滤、洗涤得到粗产品
D.装置中的两个漏斗不可以互换
13.(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②
③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 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 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实验①-③说明SO对Fe3+ 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14.(2023·浙江台州·统考二模)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判断的化学键类型
将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溶液可导电
中含有离子键
B
证明水溶液的酸性与漂白性
分别在石蕊溶液与品红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
石蕊溶液变红后没有褪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水溶液呈酸性,有漂白性
C
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加热浓硫酸、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物
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比较S与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试纸测定的和溶液的
若前者的试纸颜色比后者深,说明非金属性:
15.(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反应后,还原铁粉变成红色固体
B.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C.虚线方框中装置是为了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D.酒精灯Ⅱ配用的金属套筒目的是聚集火焰,提高温度
16.(2023·湖南怀化·统考二模)某小组探究与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操作
现象
Ⅰ
、30%溶液混合
10h后,铜片表面附着黑色固体
Ⅱ
、30%溶液、氨水混合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浅蓝色,铜表面光洁
Ⅲ
、30%溶液、氨水和固体混合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蓝色较深,铜片依然保持光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与可以缓慢反应,可能生成
B.Ⅱ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C.增大,的氧化性增强
D.增大有利于的生成
17.(2023·河北石家庄·校联考模拟预测)氧化二氯()是净化饮用水的一种有效的净水剂,浓度过高或加热时易发生分解并爆炸,制备反应为,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
相关物质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116℃
3.8℃
—
-34.6℃
液氨
—
-33.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虚框中装置气密性可用液差法 B.装置B中试剂是浓硫酸
C.装置D收集Cl2O D.通入可降低爆炸风险
18.(2023·江西·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CH3COO-和的水解常数的大小
分别测浓度均为0.lmol·L-1的CH3COONH4 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Kh()
B
验证蔗糖水解产物
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有银镜产生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转化为的影响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D
比较AgCl和AgI的溶度积常数
向NaCl、NaI 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Ksp (AgI)I2
D.实验3说明该反应中Fe3+过量
22.(2023·湖北·武汉二中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匹配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入几滴溶液
溶液未变红
铁粉与水蒸气未反应
B
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的
均等于7
常温下,的溶液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C
常温下,将苯与混合
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为
混合过程中削弱了分子间的氢键,且苯与分子间的作用弱于氢键
D
向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
先产生蓝色沉淀,后逐渐溶解
是两性氢氧化物
23.(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二模)化学实验源于生活。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与结论
A
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
取少量菠菜叶剪碎研磨后加水搅拌,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KSCN溶液
若溶液变红,说明菠菜中含有铁元素
B
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ClO)
将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浸入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HNO3、AgNO3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C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该食盐属于无碘盐
D
检验鸡皮中是否含有脂肪
取一小块鸡皮于表面皿上,将几滴浓硝酸滴到鸡皮上
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说明鸡皮中含有脂肪
24.(2023·天津·校联考一模)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与的酸性
向溶液中通入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能确定酸性:
B
比较、的溶解度
的溶液中滴加2滴的溶液,再滴加2滴的溶液
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不能确定两者溶解度大小
C
比较羟基的活泼性
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乙醇中
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D
比较和的氧化性
向含有淀粉的酸性溶液中滴入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蓝能确定氧化性:
25.(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易水解、易升华,是有机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先点燃酒精灯,再滴加浓盐酸
B.实验时若不足量,则可能生成
C.装置丙的作用是收集
D.装置丁中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5 化学反应原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4 化学实验方案与探究-【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0 化学实验基础-【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化学实验操作要点,下列实验装置或现象错误的是,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