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0课时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1课时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八章区域合作第77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八章区域合作第78课时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八章区域合作第79课时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2课时人口容量学生用书湘教版
展开
第52课时 人口容量必备知识梳理 一、人口增长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 阶段。2.影响因素: 、环境条件、 、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 和 共同决定的,还与当地的人口 和 有关。[名师点睛]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1.产生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 与日俱增。(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 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3)自然资源是有限的2.影响: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 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3.表现:在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 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 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三、人口合理容量1.相关概念(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 、 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 规模。(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 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受到 、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相对性、警戒性。[思维拓展] 木桶效应(1)含义: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的长度。若组成木桶的桶板长度不相等,则木桶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桶板。(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木桶效应”:资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关键能力突破 技 法 点 拨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三者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分析如下:典 题 精 研[典例]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下题。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审题解题][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知能转化演练 [2021·北京卷]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1~2题。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C.丙 D.丁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下表为该州2012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据此完成3~4题。3.制约该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 )A.水资源 B.水能资源C.耕地资源 D.森林资源4.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致( )A.洪涝灾害多发 B.生物灾害加剧C.森林火灾增多 D.地质灾害多发学科素养专攻——注重应用性和创新性地理图像判读 eq \o(○,\s\up1(15)) 人口坐标统计图 读 图 流 程1.人口坐标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2.常见人口坐标图的判读学 以 致 用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含预测值)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2.提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下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③国家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A.约高6% B.约低6%C.约高1% D.约低1%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第52课时 人口容量必备知识梳理一、1.快速增长2.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3.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二、1.(1)需求 (2)人均2.良性循环3.过度开发 环境三、1.(1)经济 社会 (2)经济 (3)生活方式 未来 最适宜 自然资源环境 地区开放程度2.临界性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 答案:C知能转化演练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没有矿产,所以不适合开矿和水上漂流,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加剧荒漠化,故A、B、D错;适合在绿洲上适当种植棉花,故C正确。答案:1.A 2.C3~4.解析:第3题,该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比大,适宜建设用地占比极小,即平地少、耕地不足,耕地资源是制约该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地处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山地多,水能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故C正确,A、B、D错误。第4题,该地实际建设用地大于适宜建设用地,说明该地陡坡开发。地处降水丰富的山区,且地处板块交界地带,陡坡开发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排水不畅的地区;对生物灾害影响不大;本地降水丰富,不会增加森林火灾。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3.C 4.D学科素养专攻[学以致用]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山西省可承载人口减少,即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排除A项;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项错误;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提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C项正确;山西省土地资源不会减少,D项错误。第2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A项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项错误;限制消费,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项错误。答案:1.C 2.A3~4.解析:第3题,据图可直接读出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①点约为20%,③点约为26%。因此③国家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约高6%。故选A。第4题,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即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大,由图可知③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占20%,因此人口老龄化最严重。故选C。答案:3.A 4.C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点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实质一个警戒值一个警戒值一个合理值体现生存生存发展共同点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108 m3)778.5914.3283.41 799.4耕地面积(104 hm2)588.31528.18814.07414.95区域认知不同省份,水资源总量和耕地资源总量不同,故人口容量也不相同综合思维调用影响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对不同省份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进行分析,判断不同省份人口容量的大小人地协调观通过不同省份人口容量大小的分析,明确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而确定不同省份合理的人口规模人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m2/人)人均实际建设用地面积(m2/人)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实际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441.83447.291.611.63类型典图判读思路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状的数值,然后对比不同柱状的数值,分析其存在的差异曲线图根据曲线归纳人口的时空变化特点,判断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点三角形统计图三角形的三边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根据“找0轴,引平行线”判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