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5海_气相互作用
展开十五 海—气相互作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3·莆田模拟)台风是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会对过境海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对于海洋环境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选取20°N~25°N,127°E的海域,研究1521号超强台风“杜鹃”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图1示意该台风移动路径及剖面位置,图2示意该台风过境前和过境时剖面M—N的海水温度变化(单位:℃)。据此完成 1~3题。
图1
图2
1.与过境前比,台风过境时表层水温变化最明显的海区在( )
A.台风中心南侧、台风路径左侧
B.台风中心北侧、台风路径左侧
C.台风中心南侧、台风路径右侧
D.台风中心北侧、台风路径右侧
2.台风中心及附近海洋表层水温的变化及原因是( )
A.升温 上升气流影响 B.升温 表层海水下沉
C.降温 下沉气流影响 D.降温 下层海水上升
3.台风形成及移动过程中,能体现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是( )
A.海水蒸发 B.狂风暴雨
C.风暴潮 D.风海流
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相关联。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汇合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如图)。据此完成4~6题。
4.沃克环流的形成与( )
A.海陆的热力差异有关
B.太平洋东、西受热不均有关
C.太平洋东、西洋流性质有关
D.季风环流有关
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从而导致( )
A.澳大利亚东部洪水泛滥
B.印度尼西亚地区泥石流增多
C.秘鲁沿海更加干旱
D.秘鲁沿海洪涝灾害增多
6.沃克环流中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这与( )
A.东南信风有关 B.东北信风有关
C.亚洲低压有关 D.太平洋的副高有关
(2023·南昌模拟)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Nino3.4海区,即5°S~5°N,120°W~170°W之间的区域)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气候平均态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2021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的月份为( )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
8.2018年1月—2021年12月( )
A.拉尼娜影响时间最短的是2021年
B.出现拉尼娜状态的时间间隔缩短
C.中东部太平洋水温长期偏低
D.秘鲁沿海渔业资源趋于减少
水圈中水体通过水循环各环节紧密联系、互相转化,形成一个个全球性的动态水量转化系统,称为水文循环系统。它既联系水圈的各个子系统,又是水圈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联系的纽带,并形成彼此联系(耦合)的子系统。读水文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9~10题。
9.水分通量是指各水体之间的流通量,到达陆地的水分通量占海洋蒸发水分通量的( )
A.7.1% B.8.3%
C.10.8% D.11.8%
10.下列水文循环系统中,水分通量处于动态平衡的是( )
A.地表—地下系统 B.陆地—大气系统
C.海洋—大气系统 D.海洋—陆地系统
二、非选择题
11.(2022·青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流海雾一般是暖气流受海面冷却,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受东亚大陆和热带海洋的交替影响,我国珠江口海域海雾频发,混合海雾和平流海雾是其主要类型。研究表明,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大气层结等条件影响珠江口海雾的形成和消散。下表示意两类海雾相关气象数据。
海雾类型 | 相对湿度/% | 风速/(m·s-1) | 风向 | 海—气温差/℃ |
平流海雾 | 88.5 | 3.1 | 偏南风 | -0.21 |
混合海雾 | 90.8 | 2.2 | 偏北风 | 0.54 |
(1)判断珠江口混合海雾形成的季节,说明其形成过程。
(2)说明平流海雾形成后,海—气温差增大对其发展的影响。
12.(2022·哈尔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变暖,导致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环流图。
(1)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部海域及沿岸陆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根据材料图示,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及易产生的气象灾害。
十五 海—气相互作用
1.D 2.D 3.C 解析:第1题,在太平洋,台风中心自东向西移动,逐步从太平洋向我国靠近,台风过境时表层水温变化最明显的海区在23°N~25°N,根据MN剖面图可知,23°N~25°N区域在M一侧,由此可以判断台风过境时表层水温变化最明显的海区在台风中心北侧、台风路径右侧,故选D。第2题,台风带来狂风,带动表层海水的流动,使下层海水上升来补充,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水温下降,故选D。第3题,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潮汐叠加时的情况,是一种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C正确。海水蒸发是海洋向大气输送能量,A错误。狂风暴雨是大气的一种能量释放,不能向海洋输送能量,B错误。风海流是正常的风力带动的表层海水的流动,不是台风发生时的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D错误。
4.C 5.D 6.A 解析:第4题,“沃克环流”是因洋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与热力环流的成因相同,不是海陆的热力差异;同纬度的太平洋东、西受热差异不大;太平洋东侧是寒流、西侧是暖流,水温差异大,可形成“沃克环流”;与季风环流无关。第5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使澳大利亚东侧沿岸的暖流势力减弱,大气的上升运动减弱,降雨减少,会发生旱灾;印度尼西亚地区降水也会因此减少,所以泥石流发生的概率会降低;赤道逆流增强,使秘鲁沿岸的水温异常增高,降水增加,洪涝灾害增多。第6题,据图可知,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是受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
7.D 8.B 解析:第7题,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入拉尼娜状态需要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图中显示,2021年10月、11月、12月这3个月,关键区的平均海表温度均低于气候平均态0.5℃,因此,2021年10—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10月为开始的月份,故选D。第8题,图中信息显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第一次拉尼娜状态出现在2018年1—3月,第二次拉尼娜状态出现在2020年8—10月,第三次拉尼娜状态出现在2021年10—12月,时间间隔缩短,B正确。2018年1月—2021年12月,2019年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也没有出现拉尼娜事件,说明2019年几乎不受拉尼娜影响,A错误。整体来看,中东部太平洋水温存在偏高的时段,C错误。中东部太平洋水温偏低,会使得秘鲁渔场的渔业资源变得丰富,水温偏高,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但是整体来说并没有出现趋于减少的趋势,D错误。
9.B 10.D 解析:第9题,读图文可知,水分通量是指各水体之间的流通量,到达陆地的水分通量为径流,数值为36,海洋蒸发水分通量为434,故占比为36/434,约得8.29%,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0题,读图,地表—地下系统无水分通量数值,A排除。陆地—大气系统,大气降水水分通量为107,蒸发蒸腾为71,不平衡,B错误。海洋—大气系统水分通量,蒸发434、降水398,不平衡,C错误。海洋—陆地系统水分通量,径流36,水汽输送36,平衡,D正确。故选D。
11.解析:第(1)题,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混合海雾发生时以偏北风为主,故此时最可能是冬季。冬季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冷空气前锋抵达珠江口海域,地表干冷空气与珠江口暖湿气流交会混合,暖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后凝结,形成混合海雾。第(2)题,结合材料“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大气层结等条件影响珠江口海雾的形成和消散”可知,平流海雾形成的海—气温差是-0.21℃,说明气温高于海水表面温度;海—水温度变化小,海—气温差增大时其实主要是气温升高;低层大气存在逆温层,有利于海雾的长时间维持,若气温升高,逆温层就会慢慢消失,海雾难以维持而消散,气温升高也会使水汽不易凝结,加快海雾消散。
答案:(1)冬季。大陆上的冷高压向南扩展,冷空气前缘到达珠江口海域,地表干冷空气与珠江口暖湿气流交会混合,暖湿空气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雾。
(2)平流海雾发生时,气温高于海水表面温度;因为海水温度变化小,所以海—气温差增大时主要是气温升高;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加快海雾消散。
12.解析:第(1)题,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而东南信风减弱,会导致因离岸风产生的秘鲁寒流随之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会导致秘鲁沿岸地区海水和大气温度升高。秘鲁寒流为上升流,上升流若是减弱,深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泛会减少,使鱼类的饵料减少;同时上升流减弱会导致该海域水温升高,导致生存在寒流低温海水的冷水鱼大量死亡,同时导致以这些鱼类为食的鸟类数量减少。秘鲁寒流若是减弱,其降温减湿效果也会减弱,会导致当地气温升高,海水蒸发量加大,使该地盛行上升气流,增加降水;该地区原本较为干旱,而降水的突然增加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南美洲西部分布有安第斯山脉,山地面积大,降水增多易在山地地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区域原本是干旱的沙漠,而降水的增加有利于部分短生命植物的生长,从而出现沙漠开花的现象。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偏弱,且中心位置偏南,会导致我国夏季的东南季风减弱。东南季风减弱会导致锋面雨带长期在我国南方地区徘徊,南方降水时间更长,降水增加;而北方降水时间较短,降水减少,从而造成我国南涝北旱的情况。
答案:(1)秘鲁寒流减弱,海水及沿岸地区大气温度升高;秘鲁上升流减弱,营养盐分减少,饵料减少,水温升高,鱼类死亡,鸟类减少;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大,气流上升,降水增加;降水增加,沿岸低地易发生洪涝灾害;南美洲西部多山地,降水增多,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降水增多,利于部分植物(短生命)生长。
(2)厄尔尼诺年份副热带高压偏弱,中心位置偏南,将导致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降水较正常年份多,北方停留时间短,降水变少;导致南方易涝,北方易旱。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在沃克环流中,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9海_气相互作用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9海_气相互作用湘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在沃克环流中,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4洋流及其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4洋流及其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