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0年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下列实例中符合“随生长素浓度的降低而体现两重性”的是( )
A.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水平放置的根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4.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祼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
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和肾上腺都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分泌的激素起协同作用
B.各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均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完成的
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功能实现的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6.下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 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饮入的是清水或0.9% 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c、b
B.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减少
C.当饮入0.9% 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
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7.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8.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美女樱种子,测量种子萌发及其形成的幼苗,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各组应在用乙烯利处理后的同一天随机选取一株幼苗测量其茎长与鲜重
B.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美女樱种子萌发的作用体现了两重性
C.乙烯利促进幼苗茎生长的适宜浓度范围为100~200 mg/L
D.浓度低于250 mg/L的乙烯利对美女樱幼苗鲜重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10. “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11.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肌肉接头处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图1所示,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腓肠肌收缩。人为破损腓肠肌一侧,由于破损处细胞内液溢出,使该部位带负电,而正常部位带正电,此时若将坐骨神经连接这两个部位,如图2所示,腓肠肌则自动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坐骨神经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持续外流
C.腓肠肌的自动收缩不是神经递质作用的结果
D.刺激坐骨神经使腓肠肌收缩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12.为探究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幼苗甲、乙分别用细线悬空吊在装置内,幼苗乙已切去根尖,幼苗丙处置如图。一段时间后,幼苗甲、乙、丙的胚根生长方向依次是向下弯曲生长、停止生长和向上弯曲生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甲的根茎同受重力影响,生长方向却不同,与不同器官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不同有关
B.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重力和水分对胚根生长的影响力大小
C.幼苗乙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D.幼苗丙的胚根生长情况说明胚根受水刺激的影响小于地心引力
13. (多选)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瘦素合成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
B.当图1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
C.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A、B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
D.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
14. (多选)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下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降钙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
B.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C.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
15. (多选)下列有关人体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B.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过度紧张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16. (多选)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零
B.②为神经中枢,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C.③为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D.刺激④会引起⑤的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活动
17.科学家在研究脱落酸的生理作用时,做了如下实验:取棉花幼苗植株一棵,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如图所示),并在切口A、B处分别滴加不同的溶液,然后将所有处理的材料插在培养皿的湿砂中,24 h后,定期用镊子轻碰叶柄,观察叶柄是否脱落,并记录叶柄脱落的时间。
(1)脱落酸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_______细胞分裂,促进__________的衰老和脱落,在将要________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2)实验中需剪去幼苗叶片,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在A处滴加的是一定浓度的________溶液,B处滴加的是________,滴加量要________。
(4)实验进行4 d后,观察发现,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叶柄脱落。但改用乙烯利(具有与乙烯相同的生理效应)重复本实验时,发现不需施加外力,叶柄可自然脱落。这说明在促进植物器官(叶片)脱落方面,乙烯的作用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脱落酸的作用。
(5)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即保绿)的作用,而乙烯则能加速叶片的衰老。若要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则至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
1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 ]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①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肝细胞与A、C处氧气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
(6)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增加和血压上升。
19.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紧急状态下,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再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模式完成的,
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___。
(3)血糖含量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4)动物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 ____(答出一个特点)。
20.血糖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据图分析回答:
(1)胰岛B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中,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刺激有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可知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
(2)图中c过程的效应是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受体除分布在胰岛B细胞膜上外,还可能分布在____________细胞膜上。
(3)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病。根据图示分析,由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比常人偏高。
答案解析
1.答案为:C;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答案为:A;
解析:生长素两重性是指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一定高浓度下抑制生长,只有A项中说明了降低生长素浓度后解除了抑制效果。
3.答案为: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和应用能力。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淋巴,④表示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选项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血浆中。选项B,组织液中不含血浆蛋白。选项C,淋巴与血浆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含有的蛋白质较少。选项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4.答案为:D;
解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A错误;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减弱,B错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
5.答案为:D;
解析:体温调节中,肾上腺可以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而甲状腺不能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其受激素调节,A错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但是每一个生命活动不一定需要三者都参与,B错误;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监控、防卫和清除能实现的,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6.答案为:B;
解析:正常人在快速饮入5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当快速饮入500 mL等渗盐水(0.9% NaCl)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b代表饮入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A正确;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误;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所以当饮入0.9% 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C正确;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此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正确。
7.答案为:C;
解析: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B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些该抗原的抗体,C正确;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其对白喉毒素没有免疫力,该抗原少量注射到人体,可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下次注射则不一定会出现红肿,D错误。
8.答案为:C;
解析: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各组应在用乙烯利处理后的同一天,分别取相同的若干株幼苗测量其茎长与鲜重,并计算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美女樱种子,都表现为促进种子萌发,没有体现两重性;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乙烯利促进幼苗茎生长的适宜浓度范围为100~200 mg/L;表格数据显示,乙烯利浓度为50 mg/L时,对美女樱幼苗鲜重没有促进作用。
9.答案为:D;
解析: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故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体液。
10.答案为:B;
解析:绝食期间,体内血糖的主要来源终止,体内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11.答案为:C;
解析: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A错误。坐骨神经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为K+外流,但并非是持续外流,B错误。坐骨神经连接在破损部位与正常部位之间,而正常部位带正电,破损部位带负电,因此出现腓肠肌自动收缩的现象,说明腓肠肌的自动收缩是电信号作用的结果,C正确。刺激坐骨神经使腓肠肌收缩,不属于反射,不需要脊髓的参与,D错误。
12.答案为:D;
解析:若单分析重力影响,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对于茎属于低浓度范围,近地侧生长快,远地侧生长慢,茎会背地生长,而对于根属于高浓度范围,远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近地侧,根向地生长,这与不同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有关,A正确;比较装置中幼苗甲、乙和丙所处的环境,实验的自变量是水分和重力的影响方向是否一致,通过实验可比较重力和水分对胚根生长的影响力大小,B正确;幼苗乙切去根尖端,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可证明胚根的生长情况与根尖端有关,C正确;根生长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幼苗丙装置中,水在根的上方,根向上弯曲生长,表明胚根受水刺激的影响大于重力的影响,D错误。
13.答案为:CD
解析:瘦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后,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14.答案为:ABD;
解析:由图可知,降钙素能促进骨骼对钙离子的吸收过程;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甲状旁腺素提高血钙浓度,而降钙素降低血钙浓度,所以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和肾提高血钙浓度。
15.答案为:ACD;
解析:血糖浓度降低时,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同时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过度紧张时,首先会刺激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缺碘时,导致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16.答案为:ACD;
解析:①表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②表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功能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③表示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④表示传出神经,刺激④会引起⑤的收缩,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
17.答案为:
(1)抑制 叶、果实 脱落
(2)幼叶产生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会抑制脱落酸的作用
(3)脱落酸 蒸馏水 相等
(4)大于;
(5)三;
解析:
(1)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的作用,其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但其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2)实验中剪去幼叶是防止幼叶产生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抑制脱落酸的作用。
(3)A、B是对照处理,结合实验结果分析,A处滴加的是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B处作为对照滴加的是等量的蒸馏水。
(4)因改用乙烯后,不需外力,叶柄就自然脱落,可见乙烯的作用大于脱落酸的作用。
(5)至少需要设置三组实验:空白对照组、细胞分裂素处理组和乙烯处理组。
18.答案为:
(1)[A]组织液;
(2)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
(3)循环和呼吸;
(4)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排出体外;
(5)C>A>肝细胞;
(6)钠离子和氯离子 渗透或自由扩散;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①为从外界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②为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1)组织液(A)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数细胞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
(2)A、C即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
(3)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碳酸氢钠反应被中和,所以pH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5)由于氧气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再到细胞内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氧气浓度大小为C>A>肝细胞。
(6)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水以渗透或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19.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分级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
(4)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起作用后都被灭活;都通过体液运输;
解析:
(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乙模式完成的,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直接接受血糖升高的调控,也能通过下丘脑发出的相关神经调控,所以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属于经过突触的传递,传递的主要特点是单向传递。
(4)动物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过程中,都通过体液运输,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且作用后都被灭活。
20.答案为:
(1)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 葡萄糖和神经递质 神经和体液调节;
(2)促进 肝脏;
(3)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数量 糖原、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4)自身免疫 抗体2
解析:
(1)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经过内质网的初步加工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因此胰岛B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中。分析图示可知:葡萄糖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外,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也能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可见,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刺激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
(2)图中c过程表示胰高血糖素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说明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还可能分布在肝脏细胞膜上。
(3)据图可知,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数量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糖原、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的合成,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4)题图显示:抗体1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使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综上分析,从免疫角度看,这是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结构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其中由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比常人偏高。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X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三(20题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5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