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打包53套)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师用书
展开第一节 水循环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的形式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类型 | 主要环节 | 特点 |
海上内循环 | A蒸发→B降水 |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
海陆间循环 |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
陆地内循环 |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
(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
①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地表形态。
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陆地水体
(1)主要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陆地水体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自然环境 | 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
气候湿润地区 | 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 冰川发育 |
地势较低的地区 | 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 |
断陷凹地 | 可形成较大湖泊 |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①提供淡水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与湖泊。
项目 | 内容 |
湖泊水来源 |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
河流中下游湖泊 | 洪水期蓄积洪水,枯水期补给河流 |
人工湖泊——水库 | 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 |
山地的湖泊 | 可成为河流的发源地 |
内流区河流 | 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
(2)河流与地下水。
(3)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考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
(2020·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①造岛物质:碎石和泥沙,建设人工岛,满足水渗透; ②集水区域: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足够大,集水区域充足; ③图片信息:中心区为地下淡水区,外缘区为地下咸水区,如果淡水补给减少,会导致淡水区缩小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人工岛主要通过吹沙填海方式建设,淡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淡水 | |
学科素养 | 综合思维 | 人工岛地下淡水储量、分布受岛屿面积、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 |
人地协调观 | 地下淡水区范围比岛屿面积小,若作为生产生活用水,会导致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水质 |
【我的解答】(1)B (2)D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
年降水量 |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
植被 |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时,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
蒸发 |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
人类活动 |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
5.影响下渗的因素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项目 | 内容 |
有利影响 |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 |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 |
不利影响 |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
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 |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 |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
考向1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022·广州模拟)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
2.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B.水体面积逐渐减小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3.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B.土壤水分蒸发增强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1.B 2.C 3.D 解析:第1题,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蒸发面积越大,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虽然高温,但是降水多,阴雨天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蒸发,A错误;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B正确;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蒸发弱,C错误;温带大陆内部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蒸发强,但冬季气温低,蒸发弱,D错误。第2题,大气湿度下降、大风天气增多都会使蒸发量增大,A、D错误;水面蒸发是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不需要考虑下垫面的水分多少对蒸发量的影响,B错误;大气中云量增加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发量下降,C正确。第3题,水面蒸发量下降,使区域水循环变得缓慢,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农业干旱得到缓解,A、B错误,D项正确;农作物收获期提前与水面蒸发量下降关系不大,C错误。
考向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镇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某区域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1990—2020年图示城市( )
A.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
B.绿地比例不断减少
C.不透水面扩展速度不断上升
D.绿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5.该区域城市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反映当地( )
①人口增长 ②后备土地充足 ③产业结构变化 ④绿地面积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城市用地变化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大气降水增多 B.城市内涝增加
C.热岛效应缓解 D.全球变暖趋缓
4.A 5.B 6.B 解析:第4题,由柱状图可知,五城市的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A正确;深圳、广州、佛山的绿地比例先降后升,B错误;惠州、香港、佛山的不透水面比例扩展速度较慢,深圳扩展速度先升后降,C错误;深圳、广州、佛山的绿地先减少后增多,D错误。故选A。第5题,该区域城市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反映当地人口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硬化路面增多,①正确;不透水面比例上升,绿地空间比例总体下降,说明后备土地不足,②错误;由图可知,不透水面比例上升速度放缓,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速减缓,硬化速度放缓,③正确;绿地空间比重下降,但绿地面积不一定减小,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第6题,由于城市的不透水面比例增大,使城市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增加,B正确;对降水影响不大,A错误;热岛效应增强,C错误;对全球变暖影响有限,D错误。故选B。
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如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 材料信息 | 近60年该湖泊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而入湖地表径流量变化较大 |
调运知识 | ①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当湖泊水位较低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泊较多; ②中亚地区多为内陆咸水湖,入湖形式主要有地表径流和降水,出湖形式主要为蒸发 | |
思维路径 | 第(1)题 | |
第(2)题 |
【我的解答】(1)D (2)B
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图示 | 解读 |
雨水补给(整体流量较大,降水越多的季节,流量越大) | |
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融雪越多,流量越大),夏季为雨水补给(降水越多,流量越大) | |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会断流) | |
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流量整体较小,较稳定) |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 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判断
地区 | 补给 | 汛期 | 分布 | |
湿润区 | 降水 | 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 |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
干旱区 | 季节 性积 雪融水 | 春季 |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区 |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 |
永久 性冰 川融水 | 夏季 (主要) |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考向1 河流的补给
(2023·珠海模拟)火口湖的成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岩浆爆破喷发后,喷火口塌陷形成漏斗状洼地积水而成,其特征表现为陡而深,另一种是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相对充足的地下水发生蒸汽岩浆爆炸,在地面积水而成(如下图所示),其特征表现为平而浅,受外界水系干扰少,被称为玛珥湖。结合材料完成1~3题。
1.推测最有利于玛珥湖形成的地形类型可能是( )
A.挺拔的山地 B.崎岖的丘陵
C.低缓的平原 D.盆地地形
2.玛珥湖的湖水来源可能是( )
A.降水、地下水 B.河流水、冰雪融水
C.地下水、河流水 D.冰雪融水、降水
3.玛珥湖可以( )
A.提供饮用水 B.发展水产业
C.研究古气候变化 D.围湖造田
1.C 2.D 3.C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玛珥湖特征表现为平而浅,因此其形成的地形起伏很小,较为平坦,故AB错误,C正确;盆地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但是玛珥湖平而浅,故D错误。第2题,材料显示玛珥湖受外界水系干扰少,可推测其主要靠降水补给,但不需要河流水补给,故BC排除;材料中显示玛珥湖是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相对充足的地下水发生蒸汽岩浆爆炸,在地面积水而成,地势平且湖水浅,而湖面相对较高,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因此地下水补给可能性较低,故A不选;玛珥湖受外界水系干扰少,最有可能通过大气降水、降雪补给,或气温较低受到冰雪覆盖,气温回升融化补给,故D正确。第3题,阅读材料可知,玛珥湖属于火口湖的一种,主要由岩浆参与形成,因岩浆内有大量酸性气体和硫化物,喷发到外界形成酸性物质后又降落到火山口,日积月累形成了酸性湖,因此不适合饮用、水产养殖和围湖造田种植庄稼,故A、B、D错误;由于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经历很长时间的变化,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代和中生代,具有一定的地质历史意义,可以作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地点,故C正确。
考向2 湖泊的补给
新疆的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近年来湖面萎缩,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下图示意博斯腾湖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博斯腾湖( )
A.属于内陆淡水湖
B.西风带来的降水补给明显
C.东侧水产更丰富
D.湖面萎缩致流域面积减小
5.近年来博斯腾湖湖面萎缩,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湖水变浅
B.生产、生活用水剧增
C.围湖造田,湖面萎缩
D.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4.A 5.B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说明该湖泊有地表径流流出,湖内盐分积累少,应为淡水湖,A正确;该湖泊主要的补给来源为河流水,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错误;西侧河流注入较多,流经农业区和城镇,带来较多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水产更丰富,C错误;湖面萎缩不会改变流域面积,D错误。第5题,泥沙淤积,湖水变浅,湖水水位上升,湖面可能扩大,A错误;当地人口增长快,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大量引用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B正确;图中农业区主要位于博斯腾湖西北部河流沿岸,主要是引河水灌溉,C错误;全球变暖造成蒸发加剧,但与人为用水过量比较,不是导致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D错误。
遇见湖泊,探究千姿百态的璀璨明珠
(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95米,平均深度144.8米,湖水透明度21.5米,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18.7米,湖水透明度1.5~7.2米,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①湖泊成因:沿断层形成的构造湖; ②湖泊性质: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汇入,岩性为石灰岩,该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湖泊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河流水、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等,结合湖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分析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该地区降水量不大,结合纬度位置,明确图示山区难以存在永久性冰川,排除冰雪融水补给 |
综合思维 |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发育的因素主要为饵料,还有水域面积、水体深度、生存空间、水温高低等 |
【我的解答】(1)C (2)D
1.湖泊的分类
类型 | 成因 | 举例 | |
内力作用 | 构造湖 | 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成。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 贝加尔湖、青海湖 |
火山口湖 | 往往由地壳构造断裂、火山喷发引起,后经积水成湖,外形似圆形或马蹄形。火山口湖面积不大、湖水较深 | 长白山 | |
天池 堰塞湖 | 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因地震活动引起的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 | 五大连池 | |
外力作用 | 水成湖 | 河成湖:湖盆由河流侵蚀与沉积而成,在河漫滩的低洼处可积水成湖。后期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 洪湖、鄱阳湖 |
海成湖:由海湾被沙洲所封闭演变而成,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形成潟湖 | 杭州西湖 | ||
风成湖 | 溶蚀湖(喀斯特湖):石灰岩被流水不断溶蚀(侵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成湖 | 贵州威宁草海 | |
冰成湖 | 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地下水位),四周沙丘汇集洼地而成 | 敦煌月牙泉 | |
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因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而成 | 北美五大湖 |
2.湖泊的类型、特征、价值和治理
绿湖(位置见图1)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小湖泊。该湖6月水深达12米,淹没了周围草木,水质清澈。7月底以后湖泊的水位开始下降,冬季几乎完全干涸,湖床布满绿草和树木,变成一座可徒步的小公园(图2)。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下列湖泊与绿湖成因类似的是( )
A.苏必利尔湖 B.长白山天池
C.五大连池 D.死海
2.绿湖水质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坡度大 B.水生生物量大
C.湖水盐度高 D.补给水源洁净
3.导致绿湖冬夏季节水位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蒸发 D.下渗
1.A 2.D 3.B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读图可知,绿湖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较高,由冰川溶蚀作用形成,与苏必利尔湖成因类似,A正确;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B错误;五大连池属于堰塞湖,C错误;死海是由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的构造湖,D错误。第2题,绿湖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小湖泊,6月水深最深,7月底以后湖泊水位开始下降,冬季几乎完全干涸,由此可推断绿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水源洁净,含沙量小,从而使绿湖水质清澈,D正确;流域坡度大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湖水含沙量大,水质浑浊,A错误;水生生物量大会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B错误;湖水盐度和湖水清澈无关,C错误。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绿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量随气温而变化,因此导致绿湖冬夏季节水位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十二 水循环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图。据此完成1~3题。
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 )
A.地面径流 B.下渗
C.地面蒸发 D.地下径流
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 )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大
3.中小雨量(28毫米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 )
A.林木低矮 B.郁闭度大
C.树种丰富 D.冠层更厚
1.A 2.C 3.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少,对下渗、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会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B、C、D错误,故选A。第2题,由图可知,两条曲线的斜率是逐渐变小的,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截留量的增加速度不如降水量的增加速度快,说明截留率在持续减少,故选C。第3题,中小雨量(28 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是因为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郁闭度大,但林木不一定低矮。天然林树种丰富,高低错落,冠层更厚,故选B。
(2022·广东二模)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每年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下图示意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据此完成4~5题。
4.西支溪流域人工造雪规模最大在( )
A.2月份 B.5月份
C.7月份 D.12月份
5.与牧场溪相比,西支溪流域( )
①积雪融水更多 ②大气降水更多 ③下渗更弱 ④地表蒸发更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D 5.A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每年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可知,西支溪上游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使西支溪流域出口的径流量减小,由图中可知,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在12月份为负值最大,且为冬季之初,应该是人工造雪规模最大的时候,D正确;2月份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为正值,说明西支溪上游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量减小,使西支溪流域出口的径流量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量相差不大,A错误;5月份和7月份进入春、夏季节,不是建人工滑雪场的时期,B、C错误。第5题,结合材料“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可知,两个流域的大气降水和地表蒸发差别不大,②④错误;读图可知,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在4月份开始增加,5月份达到最大值,原因是西支溪上游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使西支溪流域积雪量大,在春季时积雪融水更多,①正确;由图可知,在6—11月份,西支溪流域出口的径流量大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量,而两地的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所以西支溪流域的下渗更弱,地表径流更大,③正确。故选A。
矿化度能够反映湖水的盐度和污染情况。乌伦古湖是北疆最大的尾闾湖(即河流的尾部形成的湖泊)。20世纪70年代,由于“引额济乌”工程的修建,乌伦古湖矿化度逐渐下降并保持稳定,而吉力湖水体逐渐咸化。下图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天然状态下,吉力湖水体盐度低的原因是( )
A.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B.当地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少
C.人类活动较少,污水排放少
D.库尔尕河排盐,水体更新快
7.补水工程修建后,导致乌伦古湖矿化度下降并保持稳定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蒸腾
C.大气降水 D.地下径流
6.D 7.D 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吉力湖位于北疆,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A、B错误;题目问的是天然状态下,人类活动不属于天然状态,C错误;根据材料“乌伦古湖是北疆最大的尾闾湖(即河流的尾部形成的湖泊)”,结合图中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可知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图中水流方向是乌伦古河流入吉力湖,通过库尔尕河流入乌伦古湖,所以吉力湖水体盐度低的原因是库尔尕河流出带走盐分,起到排盐的作用,水体更新快,故选D。第7题,结合材料“矿化度能够反映湖水的盐度和污染情况……由于‘引额济乌’工程的修建,乌伦古湖矿化度逐渐下降并保持稳定”和所学知识,可知补水工程修建后,地下水位上升,稀释乌伦古湖盐分,导致乌伦古湖矿化度下降,且由于地下径流补给比较稳定,最终使得乌伦古湖矿化度能够保持稳定,所以补水工程修建后,导致乌伦古湖矿化度下降并保持稳定的水循环环节是地下径流,D正确;补水工程修建后,额尔齐斯河的河水通过大渠(地表径流)流入乌伦古湖,会使乌伦古湖矿化度下降,由于额尔齐斯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地表径流并不稳定,所以也不能使矿化度保持稳定,A错误;乌伦古湖所在区域大气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不会使得矿化度下降,B、C错误。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北京市地下水从2000年的平均埋深15.36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2021年,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6.39米,高于2001年的16.42米,成为近20年来地下水位最高的年份,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了82%。年末地下水位与年初地下水位的差值为地下水位年内变幅。下图为2021年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幅分区图(图中白色区域为山区)。读图,完成8~9题。
8.2021年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最大的地区是( )
A.延庆区 B.平谷区
C.房山区 D.通州区
9.下列对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回升的影响最小的是( )
A.自备井置换成市政供水
B.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
C.开辟地下水应急水源地
D.大量建造雨洪蓄滞工程
8.B 9.C 解析:第8题,材料“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北京市地下水从2000年的平均埋深15.36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2021年,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6.39米,高于2001年的16.42米,成为近20年来地下水位最高的年份,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了82%”说明当超采地下水时,地下水埋深大,地下水位低。年末地下水位与年初地下水位的差值为地下水位年内变幅,若水位年内变幅小则该地开采地下水少,地下水埋深小,地下水位高。故根据图例分布可知,平谷区水位年内变幅大于延庆区、房山区、通州区,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9题,自备井置换成市政供水,可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对地下水位回升有影响,A不符合题意;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不仅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而且能回灌地下水,对地下水位回升有影响,B不符合题意;大量建造雨洪蓄滞工程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对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回升的影响大,D不符合题意。开辟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是选择地下水源地并在紧急情况下开采地下水,平时以保护其水质为主,对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回升的影响小,C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全国乙卷)如图示意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10~11题。
10.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11.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10.A 11.C 解析:第10题,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速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流量和水位达到峰值之前,随着流量和水位的不断增加,落差不断加大,河水流速较快;相反,在流量和水位峰值过后,随着流量和水位下降,河水流速变慢。读图,O点所在的位置,洪水还未到达洪峰,因此O点的水位会上涨,流速较快,而P点表示此时洪峰已过,水位会回落,流速较慢(见下图)。综合上述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第11题,对比图中两条曲线可以看出,在1996年8月的洪水过程中,洪水水位较1958年7月高,而洪峰流量却是1958年7月更大,1996车8月洪峰流量小但水位高,据此推测出现如此反常现象的原因是1996年时河床高,即使洪峰水量很小,水位也会较高,C项正确,B、D两项错误。从图文材料中无法判断洪水含沙量情况,A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位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 875~2 106米,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解析:第(1)题,本题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由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利于地表水的流动,中间又是盆地地形,易于积水;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地区有断层发育,断层处有地下水出露,利于地下水补给湿地。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对水库的意义,可从湿地的功能分析。 湿地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有利于水库削减洪峰;湿地能够提供水源,在枯水期补给水库;湿地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净化流入水库的水体的水质。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