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展开古诗阅读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共10分)
10. 【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2分)
古诗阅读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分析】这是一首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首记射猎的词。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末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解答】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思想感情。《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亲射虎”一句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晋书•天文志》记载,天狼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在“射天狼”这句苏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注意“天狼”在这里引指“西夏”。结合“会挽雕弓”以及“射天狼”来分析。表达了作者御敌建功、报效国家的决心和愿望。
答案:
运用典故(引用典故、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作者在结尾句表现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注意重点句子。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共10分)
10. 【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颔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
【解析】
【详解】第一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分别对仗工整,可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溅泪”与“鸟惊心”把“花”“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
颔联中“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能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2分)
【分析】这是一首元曲。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据此可作答。“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意思对即可)
答案:
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表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示例二: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聚”和“怒”的动态描写,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歌的基本常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审题,立意,文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c: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c,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走近名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