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含答案解析),共2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3 水体运动规律
    选择题38题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回答(1)~(3)题。

    (1)苏木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 m
    (2)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3)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无毛巾:水流量较大 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
    C.无毛巾:蒸发量较大 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
    (2)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下渗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2)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第(1)~(2)题。

    (1)洋流M(   )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主要是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
    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
    读“太平洋的洋流分布略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洋流分布无规律
    C.在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东岸,有寒流经过
    D.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2)关于甲、乙两地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为沿海地区,甲地的降水较少
    B.乙附近地势较高,常常有地形雨形成
    C.厄尔尼诺现象源自乙海区
    D.乙地没有寒暖流交汇,难以形成渔场
    (3)丙洋流(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6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回答(1)~(2)题:

    (1)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
    A.1月初 B.6月中旬 C.6月底 D.8 月中旬
    (2)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闽南地区
    水文地质剖面图是反映某一地段在一定垂直深度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它主要反映含水层的埋藏与分布,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等情况,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垂向变化等。下图是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水文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被人们称为人间瑶池的黄龙,以其奇幻美丽的钙化池闻名于世,如“迎宾池”“争艳池”和“五彩池”,钙化池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河流
    C.冰雪融水和河流 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黄龙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水文地质景观。有研究表明黄龙景区钙化池目前正处在衰变退化阶段,其衰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加剧 B.景区开发超载
    C.地下水位上升 D.泉水溢出量减小
    如图示意洞庭湖水系上游一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此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的时刻出现在(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以后
    (2)洞庭湖水位最高的时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径流的变化应是(  )
    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 B.出湖径流量峰值提前
    C.入湖径流量峰值增大 D.出湖径流量峰值增大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如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如图,甲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乙图为M点河流水位和N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河流M至N河段,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 自N流向M B.4月 自N流向M
    C.7月 自M流向N D.11月 自M流向N
    (2)若该湖泊面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①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②水生生物数量增加
    ③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④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洋流是(  )
    A.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
    (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北岸冲刷严重 B.甲地盛行西南风
    C.湖泊含盐量较高 D.乙地高温多雨
    2016年某日,我国一考察船在南印度洋考察时发现有众多漂浮物(位于图1中甲地),航行中于北京时间9:00在船的左侧拍摄到海平面上太阳景观(图2)。读图回答(1)~(2)题。

    (1)漂浮物可能的漂移方向及其原因是(  )
    A.东北方向 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B.东南方向 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C.西北方向 受东南信风影响
    D.西南方向 受台风及洋流影响
    (2)该考察船航行方向为(  )
    A.由东北向西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西北向东南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季节性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夜大于昼 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 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0 000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如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2)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3)该海域存在一个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东海北部海域汇聚了多种水流,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这些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锋面涡。读某年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流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水流对应正确的是(  )
    A.Ⅰ—中国沿岸流 B.Ⅱ—台湾暖流
    C.Ⅲ—长江冲淡水 D.Ⅳ—日本暖流分支
    (2)甲、乙、丙、丁四海域,最容易出现锋面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锋面涡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有利于海洋航运 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吸引鱼群聚集 D.形成连续性降水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  )
    A.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D.西北季风 东南信风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洋流均为暖流
    B.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动
    C.①②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D.③④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读图,回答(1)~(2)题。

    (1)E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关于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湖秋季水量最大 B.甲湖的盐度比乙湖高
    C.夏季甲湖可以补给乙湖 D.F河参与海陆间循环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690米)通过河流相通。据此完成第(1)~(3)题。

    (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有(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②湖水盐度高
    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流向其他的暖洋加热循环。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abc B.bcd C.abd D.ade
    (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2)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3)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并读图,回答(1)~(3)题:

    (1)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2)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
    A.-3~8m B.8~12m C.12~20m D.20m及以上
    (3)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
    ①中部低、四周高 ②湖盆浅且坡度小 ③湖岸陡峭 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
    (2)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河段(  )
    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读阿留申群岛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大洋西部洋流向西南流 B.大洋东部洋流为寒流
    C.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大洋西部比东部温暖
    (2)阿留申群岛附近(  )
    A.渔业资源极度贫乏 B.多大风、雨雾天气
    C.四季温差较大 D.洋流对地理环境无影响
    图1、图2为我国部分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洋流图,读图回答(1)~(3)题。

    (1)形成我国最大渔场的两股交汇洋流是(  )
    A.2与5 B.3与5 C.4与5 D.3与6
    (2)关于图1、图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冬季,沿岸寒流势力较强大
    B.图1表示夏季,暖流势力较强大
    C.图2表示夏季,沿岸寒流势力较强大
    D.图2表示冬季,暖流势力较强大
    (3)我国四大海域近岸,一年中出现海雾天数最多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电影《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的。为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的亚丁港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执行任务的临沂舰也被比作“诺亚方舟”。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夏季 顺风顺水 B.冬季 顺风顺水
    C.夏季 逆风逆水 D.冬季 逆风逆水
    (2)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秘鲁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舟山渔场 D.纽芬兰渔场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②减轻城市内涝;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④提供工业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如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读世界某海域洋流模式图,回答(1)~(3)题。

    (1)图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海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乙洋流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3)最有利于渔场形成的洋流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世界某海域茎柔鱼产量随经纬度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海域(  )
    A.地处西北大西洋加拿大一侧
    B.地处东北太平洋美国一侧
    C.地处西北太平洋日本一侧
    D.地处东南太平洋智利一侧
    (2)对该海域茎柔鱼产量影响最大的洋流与下列示意图中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
    答案为:(1)C(2)D(3)B
    解析:
    第(1)题,图示等水位线,外围海拔高处较稀疏、湖盆部海拔低且密集,说明湖盆形状口大底小,呈漏斗状,则C正确。材料显示“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说明位于沙漠地区,则B错误;图示离湖泊最近的等水位线为1 180 m,湖面要低于该高程,且湖面应不断变化,则D错误。
    第(2)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
    第(3)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而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而风速较小,故②③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而植被稀疏,则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为:(1)A (2)C
    解析:
    第(1)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荒地。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摩擦力小,流速快,水流量大,蒸发量小,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摩擦力大,流速慢,水流量小,蒸发量大,盆底存水较少。故选A。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山地植被恢复后,大气湿度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故选C。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为:(1)D;(2)A 
    解析:
    第(1)题,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说明海冰面积累积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2月最小,说明到2月融化的面积最大,留下来的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故A、B两项错。由最大到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反之为结冰期,时长约7个月。所以结冰速度慢于融冰速度,C项错、D项对。
    第(2)题,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沿岸地区降水减少,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D项错、A项对。赤道与南极地区的热量交换更加紧密,B项错。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项错。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则大气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而使印尼东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减少,从而森林火险等级升高;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则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使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第(2)题,正常年份,秘鲁沿岸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表层洋流向西、向北流动;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有南移暖流出现,则说明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而南赤道暖流减弱,则A正确、C错误;图示秘鲁沿岸为南移的暖流,使寒流出现在偏西位置,则B错误;图示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海水降温了,则D错误。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风速、表面积等因素。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故B选项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难以判断,排除A选项。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排除C选项。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排除D选项。
    第(2)题,此题宜用排除法。年蒸发量高值区在冬季降水并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少,风力也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强,太阳辐射强度大不过南海海域,故排除A、B、D选项。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坑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故②③正确;没有风对水汽的输送过程,所以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①④错。
    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没有水汽输送环节,②错误;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没有地下径流,④错误。
    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是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项错误;主要是北半球中纬度西风作用下形成的,B项错;属于暖流性质,而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性质,C项错;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项正确。
    第(2)题,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答案为:(1)A;(2)C;(3)A;
    解析:
    第(1)题,南半球高纬度形成了极地环流(南极环流);在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有暖流经过;在北半球大陆东岸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第(2)题,甲地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乙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沿海地区降水较少,受上升流影响,该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此地区水温异常升高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第(3)题,丙为日本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海轮顺暖流北上能加快航速;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而非北海渔场;洋流能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答案为:(1)C;(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图中只要水量盈余率大于1,水库的水量就在增加,所以在6月底时,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6月中旬,只是水量盈余率最高,水量未达到最大值;水量盈余率小于1时,水库水量在减少,7月份水库水量减少的多,8月份略有上涨,但没有达到最大值。
    第(2)题,读图,可以看到7月份到8月初,水量盈余率较低,说明水库流入水少,流出多,该时间段降水少;华北、东北降水集中在7、8月份,水量盈余率高,水库水量会增加。闽南地区雨季长,7月份水量也较大,水量盈余率不会大幅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伏旱天气影响,蒸发多,降水少,水库水量减少。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水文地质剖面图显示,山体地下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沿着断裂上升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并以地表径流形式沿沟直下,逐级注入“五彩池”“争艳池”和“迎宾池”。故选A。
    第(2)题,由上题可知,钙化池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地下水。黄龙的兴衰取决于地下水的溢出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景区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溢出量减小,钙化池景观呈衰退之势。故选D。
    答案为:(1)B;(2)B 8.C 
    解析:
    第(1)题,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时也就是出湖径流量最大时,出现在乙—丙时间段。
    第(2)题,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一直大于出湖径流量,且入湖径流量出现峰值,洞庭湖水位一直上升;乙时刻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相等;乙时刻之后,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呈波动变化,所以乙时刻洞庭湖水位最高。
    第(3)题,退耕还湖后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同样的洪水过程,湖泊峰值水位降低,A错。由于蓄水能力增强,出湖径流量峰值推后,且峰值减小,B、D错。由于湖泊容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峰值增大,C项正确。
    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
    第(2)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
    第(3)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
    答案为:(1)C(2)C 
    解析:
    第(1)题,由图乙可知,1~9月份,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水由河流流向湖泊,即自M流向N。10~12月份,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水由湖泊流向河流,即自N流向M。
    第(2)题,若该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自净能力会减弱,调节气候的能力也会减弱,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会增加,水生生物数量会减少。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注意图中纬度。该洋流位于大陆西侧,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侧的寒流。
    第(2)题,注意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该湖泊为内流湖,含盐量较高;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流南岸冲刷严重;甲地位于30°S~60°S,受西北风影响;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甲地地处南半球西风漂流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甲地洋流将使漂浮物向东北方向漂移,主要原因是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第(2)题,北京时间9:00时,位于90°E附近的甲地地方时为7:00,说明海平面上日出较晚,为当地的冬半年,即北半球的夏半年,该时期太阳升起方向为东北,太阳在船的左侧,说明考察船航行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为:(1)C;(2)C;(3)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第(2)题,“由材料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可知,白天温度高,潜热通量大于夜间;黄昏前后气温高于早晨的气温,故潜热通量黄昏大于清晨;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故潜热通量夏大于冬;阴天气温低,晴天气温高,故潜热通量晴大于阴。
    第(3)题,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低,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该季节,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气温较低,湖面被冰层覆盖,蒸发量小,故B正确;潜热通量与下渗无关;该季节降水量较少,多晴朗天气,云量小;该湖泊冬季多大风天气。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考查河流、湖泊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处的冰川融水流不到图中的湖泊中,对湖泊水位没有影响;②处有陡崖,河流落差大;③处地形平坦,位于宽谷,缺少修建大坝的地形条件,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属于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第(2)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比较大,旱涝灾害较为频繁;我国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的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冰川融水增多,也易产生洪涝灾害。
    答案为:(1)C;(2)B;(3)A;
    解析:
    第(1)题,图中等温线是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依据洋流顺着等温线弯曲方向流动,且该洋流是从温度低的海域流向温度高的海域,可知此洋流为自东南流向西北的寒流。
    第(2)题,由上题推断和图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该地纬度低,常年受低纬信风控制,加上寒流的影响,沿岸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为炎热干燥。
    第(3)题,该渔场为秘鲁渔场,是在离岸的东南信风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涌把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
    答案为:(1)D(2)D(3)C
    解析:
    第(1)题,结合水流分布位置和四个选项进行判断,Ⅰ对应的是长江冲淡水,Ⅱ对应的是中国沿岸流,Ⅲ对应的是台湾暖流,Ⅳ对应的是日本暖流分支。故选D。
    第(2)题,根据题干“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判断水流相互作用的地方易出现锋面涡,图中丁地水流相互作用明显,其余各地没有水流的相互作用,因此丁地最易出现锋面涡。故选D。
    第(3)题,结合题干“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根据锋面涡与锋面相似的特点判断锋面涡处容易出现海水扰动,冷海水容易上泛,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聚集,C对;涡旋不利于海洋航运,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A、B错;连续性降水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而锋面涡是海洋中海水的运动状况,不是大气的运动状况,D错。故选C。
    答案为:(1)A;(2)D;
    解析:题组考查世界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第(1)题,读图可知①②洋流位于北印度洋,根据其流向可知其形成与西南季风有关;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
    第(2)题,图中①为寒流;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东南流去;①②洋流属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组成部分;③④洋流属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的组成部分。
    答案为:(1)C(2)B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地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加上海拔较高,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
    第(2)题,甲湖所在区域降水量小,主要靠F河补给,F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和降水,春夏季流量大,秋季流量较小,A错。甲湖没有河流流出,水体更新慢,盐度高;乙湖的湖水可以通过两湖之间的水道流入甲湖,盐度较甲湖低,B对,C错。F河属于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D错。
    答案为:(1)A;(2)C 5.D 
    解析:
    第(1)题,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1月份是夏季,气温最高,积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最高,A项对。
    第(2)题,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对。湖面落差很小,流动较慢,①错。该湖是淡水湖,②错。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比热容大,降温慢,④对。第5题,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湖水(盐分)有外排途径的为淡水湖。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对、B项错。a湖南侧湖水外排,故水位北高南低,A项错;b湖北侧注入水源,故水位北高南低,C项错。
    答案为:(1)C;(2)A 
    解析:
    第(1)题,海水下沉是因为温度降低(选项a)、盐度增大(选项b、d),密度增加而下沉,C项对。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c错误;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e错误。
    第(2)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A项正确,B、D两项错误。北海海域寒暖流交汇减弱,渔业资源减少,C项错。
    答案为:(1)B;(2)C;(3)D;
    解析:
    依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处①②位于赤道两侧,且均为寒流,因此均分布于大洋东岸;乙图位于北半球,③为寒流,④为暖流,为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按照洋流模式图可知位于大洋西岸。甲图中的风海流可能为受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流的南、北赤道暖流,流经a处;乙处的风海流可能为受西风影响下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流经d处。
    答案为:(1)B;(2)A;
    解析: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既涵养了水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又减轻了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城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等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植物蒸腾增强,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为:(1)A;(2)B;(3)C;
    解析:
    第(1)题,在正常年份,5月份,锋面雨带在南部沿海登陆,鄱阳湖南部支流进入汛期,水位上涨,开始进入丰水期,A对。6月水位继续上涨,7月、8月水位略有下降,仍是丰水期。
    第(2)题,由图2横坐标判读湖泊面积扩展最迅速的是从500 km2扩到3 500 km2,结合纵坐标此时水位高度变化范围为8~12m。
    第(3)题,结合材料中“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说法,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是湖盆浅且坡度小。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②④对。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落差大,不易形成沼泽。
    第(2)题,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福斯,再加上乙河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的沼泽对径流的调蓄作用,故科连特斯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含义,可判断增加路面透水性和植被的措施,属于该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2)题,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的水体较少,即D正确。
    答案为:(1)D;(2)C;(3)A;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项。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挟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故选C项。
    第(3)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输送的营养盐减少,光照减少,水温降低,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透明度增加,营养盐丰富,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项。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北部,大洋西部为千岛寒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大洋东部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是寒流,比东部温度低。
    第(2)题,阿留申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多大风、雨雾天气;受海洋影响大,四季温差较小;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答案为:(1)A(2)A(3)B 
    解析:
    第(1)题,我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舟山渔场,它是台湾暖流(2)与黄海沿岸寒流(5)交汇形成的,洋流交汇使海水搅动,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海水表层,饵料比较丰富,吸引鱼群集聚。
    第(2)题,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吹偏北风,受其影响,东部沿海向南流的寒流势力较强,北上的暖流势力相对较弱;夏季吹偏南风,东部沿海向北流的暖流势力较强,南下的寒流势力相对较弱。图1中寒流5流向南海,势力较强,暖流1、2、3、4势力较弱,故图1表示冬季,A正确;图2中寒流5只流向东海,势力较弱,暖流1、2、3、4势力较强,故图2表示夏季,B、C、D错误。
    第(2)题,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造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大多出现在寒暖流交汇处和寒流流经海域。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东海、南海夏季主要是暖流流经,渤海、黄海冬季和夏季都有寒流流经,东海与黄海的交界处冬季和夏季都有寒暖流交汇。整体来看,渤海、黄海一年中出现海雾的机会最多,而黄海纬度比渤海低,温度较高,水汽遇冷更容易凝结成海雾。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北印度洋海区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为冬季,该季节顺风顺水,B项正确。
    第(2)题,索马里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饵丰富形成渔场,故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秘鲁渔场,A项正确;其他三个渔场均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B、C、D项错误。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雨水,主要是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对蒸发和下渗有间接影响。
    第2题,活水公园生态系统水体和植被较多,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可以储存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缓解城市内涝;活水公园沉淀池、荷花池等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工业用水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洋流分布及成因规律可知,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吹拂;②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③洋流为顺时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受西南季风的吹拂形成的。故D项正确。
    第(2)题,Q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P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沿岸有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而M海域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故C项正确。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蒸发,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注意图中箭头的粗细示意量的大小。
    第(2)题,“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差异较大,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B项错误;“海绵城市”减少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增加了雨水下渗量,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为:(1)C;(2)D 11.C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因此②③两海区的海水温度要低于①④两海区,同时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水温较②海区低。
    第(2)题,图中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乙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第11题,丙洋流是在离岸风作用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上升流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有利于藻类等生物的生长,使鱼类饵料充足,有利于渔场形成。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海域的经纬度大致为76°W~78°W,25°S~29°S,应位于智利附近。故选D。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海域位于智利附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利沿岸分布着秘鲁寒流,流向自南向北。故选C。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8 工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3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8 工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3题(含答案解析),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7 农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8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7 农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8题(含答案解析),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7 农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8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7 农业生产活动 选择题28题(含答案解析),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