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六安一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 冰川堆积 B. 流水堆积 C. 风力堆积 D. 海浪堆积
2. 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 印度洋海滩 B. 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
C. 塔克拉玛干沙漠 D. 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3. 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峡谷中大风天气,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携带的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丹娘沙丘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C正确;流水堆积形成的沙丘应与河道连接,B错误;冰川堆积物没有分选性,不能形成沙丘,A错误;该地不临海,D错误。故选 C。
【2题详解】
题意表明,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该峡谷宽窄不一,当地较宽河谷中形成大量沙洲和河漫滩,出露河面的沙洲和河漫为当地沙丘提供丰富的沙源,D符合题意;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印度洋海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不太可能到达此地,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往往有植被生长,为沙丘提供沙源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B、C。故选D。
【3题详解】
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夏季,此时河流水位高,植被多,裸露的沙源面积小,风吹起的沙尘少,B正确。其它季节江水的水位较低,植被较少,出露的沙丘、河漫滩面积大,沙源多,沉积多,沙丘增长速度较快,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反映径漉入渗和水分渗漏快慢的重要参数,主要与土壤疏松度密切相关。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不同绿地类型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4. 樱花园土壤饱和导水率低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土壤密度小 B. 植物根系发达
C. 地表践踏频繁 D.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5. 仅考虑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玉兰林相对于樱花园( )
A. 径流量较大 B. 蒸发量较小
C. 地下径流慢 D. 地表径流慢
6.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可在城市绿化建设中( )
A. 提高樟树的种植比例 B. 增加樱花观赏的道路
C. 将玉兰林改造为草地 D. 增加仿真草地数量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土壤密度小,说明土质相对疏松,利于水体在土壤中运移,土壤饱和导水率应较大,A错误;植物根系发达有利疏松土壤,增加水在土壤中的运移通道,B错误;樱花园属于近距离观赏性绿地,受人为踩踏较多,土壤变得紧实,不利于水体在土壤中运移,C正确;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增加土壤的团聚能力,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于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玉兰林的导水率比樱花园要大的多,说明玉兰林雨水的入渗率高,地下径流量大,流速快,地表径流量小,流速慢,C错误,D正确;导水率主要影响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分配,对径流总量影响不大,A错误;玉兰林导水率高,说明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有利于蒸发作用的增强,B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樟树林的导水率较高,城市绿化建设中,提高其比例,可使地下径流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A正确;增加樱花园观赏道路,会提高硬化地面比例,阻碍下渗,加剧内涝,B错误:将玉兰林改造成草地,会造成土壤饱和导水率下降,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易造成内涝加剧,C错误;仿真草地主要是由塑料制作而成,透水性能差,不利于内涝的减轻,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城市发生内涝的情况下,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增加蓄水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图为“我国某内陆省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人口分布与城镇分布密切相关,关于该省区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北部地势较高的地区 B. 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
C. 集中在海拔高的地区 D. 多在土壤贫瘠的地区
8. 该省区环境承载力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
A. 生活消费水平高 B. 生态环境脆弱 C. 经济水平低 D. 科技水平低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该省区轮廓可知,该省为西藏自治区。该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该省为西藏自治区。该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为高原山地气候,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B正确;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不属于自然原因,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产值高 B.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
C.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
10. 该国该时期( )
A. 工业基础雄厚 B. 服务业水平高 C. 就业机会充足 D. 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二三产业产值占比接近80%,但是多年来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在80%左右,C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三个产业的具体产值,也无法得出第一产业的产值,A错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多年来没有超过40%,所以推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超过60%,B错误。城镇化率在多年间稳定上升,但没有超过40%,所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D正确。
【10题详解】
该国该时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城镇化率不高,说明此时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不高,推测仍处于发展的早期,缺乏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水平较差,D正确,AB错误。就业机会多是由二三产业提供,如果二三产业比重不高,则说明就业机会不是很充足,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发展带来的好处: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了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变为第二产业);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4、促进该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11. 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
A. 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 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 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 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12. 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 B. 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C. 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 D. 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换人速度加快,B错,C正确;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优势逐渐消失,D错。故本题选C。
【12题详解】
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涌入,会降低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聚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人力资本优势,城市群的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C正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可以降低农村人口数量,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上升,D错。
【点睛】城市群形成区位分析:从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与植被等自然条件分析,优越地理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交通与通讯是城市群形成重要条件,城市群内资金、信息、物流紧密联系,需要有更紧密交通、网络与通讯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动力。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
A. 国家政策和措施
B. 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 市场需求
D. 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14. 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有机肥、农家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③⑤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说明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市场需求,C正确;国家政策和措施、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材料中未提到,不是决定因素,A、B错误;与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无关,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成本较高,①错误;使用绿肥等有机肥代替化肥,生产的蔬菜水果更好,②正确;使用高效化肥会对蔬菜水果造成破坏,③错误;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农药会残留在植物体内,对人体产生危害,④错误;采用生物防治害虫,代替农药,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⑤正确。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5. 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 人口密度 B. 交通运输
C. 环境承载力 D. 移民意愿
16. 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5. C 16.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共享停车是指个人或集体将拥有产权的停车位通过第三方平台向社会有偿错时共享的模式。“宜昌城市停车”APP于近日上线了“错时共享停车”功能,如图达成多方共赢,下图显示宜昌市部分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宜昌城市停车”APP中错时共享停车功能主要利用了( )
A.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 B. 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18. 以下哪些单位适合互相“错时共享停车位”( )
A. 行政服务中心和财政局 B. 水悦城购物中心和金德瑞国际酒店
C. 深圳路小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D. 行政服务中心和阳光花园小区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宜昌城市停车”APP中错时共享停车功能需要了解实时车位空缺情况,车辆、车位的位置,并进行计算调配达到错时共享的效果,用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遥感主要用于提取地面信息,数字地球不能用于停车功能,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适合互相“错时共享停车位”的单位对于车位的使用要有时间互补性,行政服务中心和阳光花园小区,有职住分离现象,D正确;行政服务中心、财政局、深圳路小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事业单位上班时间较为一致,AC错误;水悦城购物中心和金德瑞国际酒店属于服务业,停车时间也较为一致,B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根据下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 | 城镇数目(个) | 工业产值(万元) | 城镇人口(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1950年 | 1 | 12 | 12 | 2.7 |
1980年 | 3 | 19 | 65 | 38.6 |
2012年 | 8 | 35 | 83 | 67.8 |
19. 下列数据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 )
A. 城镇数目 B. 工业总产值 C. 城镇人口 D. 城镇人口比重
20. 下列因素与逆城镇化现象无关的是( )
A. 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 城镇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 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多
D. 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指的是人口向城镇集聚或是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故城镇数目、人口及人口比重都能够反映某一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而工业总产值反映的是当地工业发展状况,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20题详解】
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使当地生活条件改善,有利于逆城镇化发展,A不符合题意;城镇一般人口较多,污染相对严重,为了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人们可能会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B不符合题意;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与逆城镇化现象无关,故C符合题意;由于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来往于城区和小城镇或乡村地区,有利于逆城镇化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
某同学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风景区游玩,游玩时发现附近的白族传统民居结构非常奇特(如图所示)。其主要由正房,分立两侧的耳房及正房对面的照壁组成。下图为白族传统民居位置及当地的风频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白族传统民居如此布局的原因是( )
A. 位于山麓,减少洪涝危害 B. 坐北朝南,获取更多光照
C 面朝洱海,获得更多降水 D. 背靠山地,可以阻挡大风
22. 民居的风格和建筑特征往往会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白族传统民居体现的是( )
A. 游牧文化 B. 农耕文化 C. 江南水乡 D. 防御安全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族传统民居位于点苍山东北侧山麓地带,且根据图中风频玫瑰图可以发现本地多西南风,因此,白族传统民居如此布局主要是背靠山地,可以阻挡大风对其影响,D正确;山麓地段海拔较低,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排除A;该地民居并不完全坐北朝南,排除B;面朝洱海并不是主要获得更多的降水,排除C。故选D。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地区,该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充足,农业较为发达,因此本地的民居风格和建筑特征与当地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B正确;游牧文化、江南水乡在本地并没有很突出,排除AC;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民居房屋建造并不是特别高,对于防御安全作用较小,排除D。故选B。
【点睛】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和文化表现不同,城市建筑风格往往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布局等方面都有影响。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与该市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 老年人口比重大 B. 老年人口数量大
C. 劳动人口比重大 D. 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25. 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
A. 经济规模 B. 经济发展趋势 C. 人口规模 D. 人口职业构成
【答案】23. A 24. C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有利: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造成了人才外流;(2)对迁入地:有利: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1)强风且适逢涨潮,风暴潮强度大;出现在夜间,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本题以荷兰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受台风影响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风暴潮的影响、台风和风暴潮的成因、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风暴潮强度大;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人们已入睡,没有察觉,疏于防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
【小问2详解】
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加剧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的产生,因此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下图示意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简要归纳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城镇化的表现。
(2)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说出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规模扩大(或形成城市群)。
(2)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增加城市劳动人口;推动区域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3)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问题等。解决措施包括建设卫星城,发展新区。城市合理规划。完善交通,倡导绿色交通。增加城市绿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镇化的表现、作用、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城镇化的表现可从城市数量、等级、规模等角度分析归纳。对比两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增多,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形成围绕着特大城市形成城市群。
【小问2详解】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应从劳动力、产业推动、城市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长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增强城市活力;大量劳动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活跃城市经济,改善产业结构;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要求城市增加投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面貌;城市人口的增加,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小问3详解】
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到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等问题;人口增加使得城市排放废弃物多,会加重环境污染,外来人口增加还会使得城市出现管理困难,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常住人口1.02亿人,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供应地,其种植面积、产量等主要指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下图为山东省区域略图。
材料二:“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在盐碱地及滩涂上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有机蔬菜,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1)简析山东省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基地的社会经济因素。
(2)列举影响山东省蔬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并分析成因。
(3)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寿光市发展海水蔬菜的意义
【答案】(1)城市多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种植技术先进,产量高;交通线路密集,运输快捷便利。
(2)洪涝、旱灾、寒潮。(任选两个)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发生旱灾;冬半年受冷高压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发生寒潮。(三种灾害任选两种,分析成因时必须要对应)
(3)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滩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用海水或卤水灌溉,节约淡水资源;在滩涂上种植,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东蔬菜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山东省常住人口1.02亿人,城市多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人口多,同时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种植面积、产量等主要种植指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种植技术先进,产量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交通线路密集,交通发达,运输快捷便利。
【小问2详解】
洪涝、旱灾、寒潮。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强弱影响,降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加之此时正值蔬菜的播种时期,需水量大,易发生旱灾;冬半年受来自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南下,易发生寒潮,造成冻害。
【小问3详解】
2024六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六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泸州泸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泸州泸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六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六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