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01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02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免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免费教案,共1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二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三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设想,

      从第五册开始:文言文集中编排单元。这给学习文言文带来了方便:也提出了问题。方便的是:集中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以新带旧:学起来比较容易些,问题是:前面四册教材的文言文数量较少:而且与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个单元里:可以说:学生对文言文还比较生疏:这又给集中学习文言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前面的准备不足。

      因此:五六册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有一个总体设计:由浅入深:遵循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按照教材的规定:从诵读训练开始:在“读”上下功夫。然后:再逐渐的深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去。

      读文言文: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好停顿:主要指句中的停顿。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不该连在一起读:就决定了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读好句中的停顿: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读能够成诵。背诵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册教学的重点。所以:加强读的训练:有益于背诵。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规定:能够领会文句的大体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因此:教学中:不一定要直译课文:大体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课文中遇到的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意义不同的词:一词多义的词:以至通假字、虚词等:选择重点的: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或用法。所谓重点:一般来说:限于课后练习所列的词语。

      本课教学目的:依照以上的认识而制定。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乃至作业:都从教学目的出发: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读准下列字音:

      仞惩塞(惩山北之塞(迂汝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荷叩箕畚龀匮亡(亡以应(厝朔

      二读好下边句子中的停顿:

      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借助教材上的注释。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查字典。教师不予指导。

      二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三订正读音。

      教师逐一出示写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将下列字集中写在一块小黑板上(:请学生个体回答:集体订正。正音时: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字词的意思。为后边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万仞惩山北之塞迂汝曾不能遂荷担者叩石

      箕畚始龀穷匮亡以应一厝朔东

      四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放声读一遍课文。教师提示:注意读准字音。

      〔说明〕至此:学生已经读了三遍课文:听读了一遍,加上正音(并有释词(:可以说:教师借助“读准字音”这一要求:基本上实现了熟读课文的目的。在反复的朗读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就为完成后边的教学环节打好了基础。但这并不算完全达到了“读”的要求:下一步:通过指导“读好句中停顿”:再读课文的重点语句:并为完成“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的进一步做铺垫。

      五读好停顿。

      教师逐一出示下列语句(制成卡片:或写在小黑板上(:请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对为什么这样读作一点解说。其间:随时提示学生会借助注释来读:慢慢培养使用注释的习惯。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六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说明〕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此时: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七集体讨论。

      每一组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全班研究、讨论。意见不一致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待学生没有问题再提:教师提出下列语句:指定学生说出大意:以检查刚才学生们自译的效果:也是将重点突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语句:学生们已提出:此时教师不必再检查。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阳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叩石垦壤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八听读课文。

      教师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不看书。  〔说明〕这个环节:是在前面读、译、议的基础上:通过听读:回忆强化学生对课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对前面施教内容的小结。

      以上:可安排一课时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二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过程:

      一研究内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要点是?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

      3.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回答要点: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于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能够这样做的人:才是聪明的(

      5.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6.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说明〕这6个讨论题:旨在理解全文深刻的喻意。有两点注意:?学生的

    回答:不必如教案所写参考答案一样:重要的是看他们的理解。?第5题:学生可能答出反映了“封建迷信”或“作者的思想局限”这一类内容:教师注意引导。  二词语练习。

      学生做课后练习三、四。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常识。先个体做:后全班订正。

      有条件的:可适当补充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

      一厝朔东(厝——措(

      无陇断焉(陇——垄(

      三背诵课文。

      背诵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应”。

      方法:给2—3分钟自己背,然后:教师读这段话:学生随之默读(不看书(,请若干学生站起来试背:全班背。大约5—7分钟完成。

      四扩展研讨。

      读练习五第1题。讨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为什么,”

      〔说明〕此题旨在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深化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研讨时间不要过长:注意把握讨论的话题。

      布置作业。

      1.再背课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记牢。

      2.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题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山的正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们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总体说明】

      学文言文:熟读课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课文读得不顺畅:像字音读不准:句中停顿读得不恰当:是不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

      读课文的方法很多。齐读、自读、互读等等:根据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方法。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我们编写这课教学方案以及其他文言文教案的重要原则之一。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流程,第六道题: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导入设疑,探究提示,小结,当堂反馈课后练习二,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