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3913/1-1692675993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3913/1-16926759935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3913/1-16926759936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3913/0-16926759919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3913/0-1692675991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43913/0-16926759919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3《群落的演替》讲义
展开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思维导图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群落演替的类型
类型
概念
过程
特点
实例
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经历时间长,速度缓慢
在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经历时间短,速度较快
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群落演替的共同点:群落演替一般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达到一个与
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影响因素:①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②生物的迁入、迁出;③群落内部种群相互
关系的发展变化;④人类的活动。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
作用而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考点突破
考点01 群落演替的分析
【典型例题】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占据优势的物种也在不断变化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C
【分析】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详解】A、由图示分析,云杉林的复生过程是一个次生演替过程,群落结构结构变得复杂,A错误;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所以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B错误;
C、①→⑤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逐渐下降,其中④→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正确;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易错分析】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①看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②看时间: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样方法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以估算其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A
【详解】A、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
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
C、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隐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绝,D正确。
2.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青土湖的演替顺序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土湖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D.严重缺水时青土湖无法形成顶极群落
【答案】D
【详解】A、由于青土湖保留了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由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可知,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B正确;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正确;
D、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即顶极群落,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其群落最终会演替到各自的顶极群落,D错误。
3.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后,退耕区域野生紫花苜蓿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退耕区紫花苜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退耕区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C.退耕区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变 D.退耕区域发生着群落的次生演替
【答案】D
【详解】A、由题意可知,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后,环境条件改善,所以退耕区紫花苜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后,生物种类增多,所以退耕区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升高,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后,生物种类增多,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发生变化,C错误;
D、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退耕区域发生着群落的次生演替,D正确。
4.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
C.演替过程新物种不断形成 D.演替过程中杂草可能发生进化
【答案】B
【详解】A、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在原有土壤条件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
B、已知该农田以演替至灌木阶段,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B正确;
C、演替过程是优势物种不断被替代的过程,C错误;
D、生物进化是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演替过程中杂草有很多物种组成,不存在杂草的进化,D错误。
5.某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树龄(年)
株数
树种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赤杨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栎树
21
15
10
7
5
4
2
0
0
0
0
松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杜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
A.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松树
C.栎树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
【答案】C
【详解】A、火灾后仍具备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留有种子、根系,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 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赤杨,树龄>5年的数量最多,B错误;
C、 栎树种群幼龄个体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
D、 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错误。
6.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一般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B.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C.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就是植物的更替
【答案】D
【详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A正确;
B、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
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因此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植物更替,动物也更替,D错误。
7.某弃耕农田演替过程的优势植物类型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弃耕年数
优势植物
0~1
马唐
1
飞蓬
2
紫苑
3
须芒草
5~10
短叶松
50~150
栎
A.该弃耕农田草本植物演替速度快于木本植物
B.弃耕5年后,短叶松相比须芒草剥夺了更多阳光而占据优势
C.演替过程优势植物种类的变化表明该弃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
D.该农田弃耕后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答案】C
【详解】A、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比较缓慢,A正确;
B、须芒草的生长为短叶松提供了营养更丰富、通气性更好的土壤;短叶松比须芒草更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所以短叶松取代须芒草成为优势植物,B正确;
C、如果该弃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由于受到水分重要生态因子的限制,群落演替可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而短叶松和栎属于乔木,C错误;
D、由题表可知,该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该农田弃耕后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正确。
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过少可能会导致种群的衰退和消亡
B.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变动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和草本阶段
D.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温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
【答案】C
【详解】A、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A正确;
B、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的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有关,而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变动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B正确;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温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D正确。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9.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测的,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找不到苔藓、地衣等
B.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不再变化
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影响因素不同
【答案】C
【详解】A、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所以草本阶段可以找到苔藓,地衣等,A错误;
B、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
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
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其中次生演替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D错误。
10.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大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答案】C
【详解】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A不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
C、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而不是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C符合题意;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的分层提高了基础,D不符合题意,
11.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一起生活,均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至少在食物丰富时防止了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觅食,它们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B.研究生态位通常要调查鸣禽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C.5种鸣禽间对食物的争夺及与其捕食者关系的改变是该群落演替的原因之一
D.人类活动会改变环境,进而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A
【详解】A、据题“5种鸣禽均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至少在食物丰富时防止了竞争”可知,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觅食,它们各自占据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A错误;
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所以研究生态位通常要调查鸣禽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正确;
C、种内竞争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使得在竞争中获胜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这是群落演替的原因之一,即5种鸣禽间对食物的争夺及与其捕食者关系的改变是该群落演替的原因之一,C正确;
D、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故人类活动会改变环境,进而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12.澳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的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下列关于群落的演替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而代之
B.弃耕的农田总是朝着森林群落演替
C.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垂直结构发生改变但水平结构未改变
【答案】C
【详解】A、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A错误;
B、弃耕的农田如果在干旱环境等不利的条件下就很难形成森林,B错误;
C、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垂直结构发生改变,水平结构也会改变,D错误。
13.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群不是孤立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的,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即群落。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山区山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食物不足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种间竞争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因此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D.在某丘陵山地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发生改变
【答案】A
【详解】A、山羊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即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而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
B、食物不足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种间竞争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B正确;
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因此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可发生规律性的变化,C正确;
D、在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某些种群甚至会灭绝,D正确。
1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稻田中的水稻有高有矮,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②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③校园中低矮的草坪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一定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⑤菟丝子从大豆体内获取有机物和无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⑥芦苇是湿地的优势物种,与其和浮萍等植物在竞争阳光时处于优势有关
⑦在池塘中,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答案】A
【详解】①群落的分层现象是指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稻只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分层现象,①错误;
②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丰富度越大,种群间的关系越复杂,群落结构越复杂,②正确;
③校园中低矮的草坪也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③错误;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最终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能否演替到森林阶段,要看气候是否适宜,④错误;
⑤菟丝子从大豆体内获取有机物和无机物,对大豆的生长不利,这属于寄生关系,⑤错误;
⑥芦苇是湿地的优势物种,与其和浮萍等植物在竞争阳光时处于优势有关,⑥正确;
⑦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⑦错误;
综上分析,A正确。
15.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_分布。
(2)用样方法调查黄花的种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的种群初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
(3)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高度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1)镶嵌
(2) 随机取样 2.25N0
(3)发生改变
【分析】(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样方法调查植物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设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150%×150%=2.25N0。
(3)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答案】B
【详解】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A正确;
B、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B错误;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C正确;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D正确。
17.如图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
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答案】D
【详解】A、该群落的演替是从裸岩阶段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初生演替的速度开始较慢,但之后会加快,A错误;
B、人类活动将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
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取代灌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C错误;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草本植物阶段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正确。
18.下表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某弃耕农田上植物类型和植物种类发生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1
4
15
25
40
草本
31
29
27
30
34
灌木
0
3
5
7
19
乔木
0
0
2
14
23
总计
31
32
34
51
76
A.在第1~15年期间,群落没有发生演替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C.第4年3种灌木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D.第40年时,该群落的优势种群仍为草本
【答案】B
【详解】A、在第1~15年期间,物种发生了变化,群落发生了演替,A错误;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B正确;
C、第4年3种灌木的出现是群落演替的结果,C错误;
D、第40年时,乔木高大,容易获取阳光,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群落的优势种群是乔木,D错误。
19.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以表示“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曲线1和2可分别表示增长型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A错误;
B、若X代表年龄,Y代表数量,曲线2中老年个体数明显多于幼年个体数,因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
C、“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保持不变,C错误;
D、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群落丰富度越来越复杂,到达生态系统稳定时,丰富度处于稳定,D正确。
20.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
C.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
D.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答案】D
【详解】A、图中只涉及嵩草生长季长度的变化,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没有看出围封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A错误;
B、从柱形图中看不出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看不出封围是否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图中只涉及嵩草生长季长度的变化,B错误;
C、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当适度放牧,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围封后高山蒿草的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的影响,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D正确。
2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占优势的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会逐渐提高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
【答案】D
【详解】A、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发展为树林,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会逐渐提高,抵抗力稳定性也随之增强,A正确;
B、由题干可知,甲、乙、丙都为植物,三者会争夺阳光和空间,故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大概为树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
C、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也有些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可能减少,甚至灭绝,C正确;
D、演替是优势替代而不是完全替代,由图中也可以看出,除了最开始乙、丙两群落没有出现的时期之外,其他时候三个群落都是共存的,D错误。
22.紫茎泽兰是我国常见的外来入侵植物,会释放强烈的化感物质,并改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促进紫茎泽兰的竞争力,而假地豆可能是对紫茎泽兰具有竞争力的潜在目标植物。为了防止紫茎泽兰的过度蔓延,生态学家提出利用有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的植物取代入侵植物的生物替代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添加活性炭(AC)或杀真菌剂(FC)是否可以影响紫茎泽兰与假地豆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本地植物的生长,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
注:单种是只种紫茎泽兰或假地豆其中一种植物,混种是紫茎泽兰和假地豆的种植数量比例为1:1。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替代控制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紫茎泽兰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演替。
(2)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时,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混种时,添加AC或FC____(填“有”或“没有”)提升假地豆的竞争力,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答案】(1) 种间竞争 次生
(2) 假地豆 混种时,假地豆的生物量明显高于紫茎泽兰,说明在种间竞争中,假地豆吸收利用资源的能力强于紫茎泽兰,处于优势地位
(3) 有 添加AC或FC均明显提高了假地豆的生物量,面对紫茎泽兰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提升了假地豆的竞争力,促进假地豆的生长
【解析】(1)根据题意“假地豆可能是对紫茎泽兰具有竞争力的潜在目标植物”,说明生物替代控制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紫茎泽兰入侵引起当地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2)由柱形图可知,混种时,假地豆的生物量明显高于紫茎泽兰,说明在种间竞争中,假地豆吸收利用资源的能力强于紫茎泽兰,处于优势地位。
(3)与混种的柱形图比较可知,添加AC或FC均明显提高了假地豆的生物量,但对紫茎泽兰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添加AC或FC提升了假地豆的竞争力,促进假地豆的生长。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3《生态工程》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3《生态工程》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3《生态工程》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3《生态工程》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2《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2《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2《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2《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1《群落的结构》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1《群落的结构》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1《群落的结构》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1《群落的结构》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