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和探究题,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七中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
    1. 小华同学对身边一些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
    A. 小华的身高约为170dm
    B. 双脚站立时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C. 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00m
    D.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华的身高约为1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双脚站立时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m/s,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甜水面是成都的传统美食,制作的关键是做出有筋道的面条: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用面杖擀成面皮,再切成适当宽度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用力拉长。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B. 面团被擀制成面皮,力改变了面团的运动状态
    C. 手推面杖来回运动,力改变了面杖的运动状态
    D. 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面团被擀制成面皮,面团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手推面杖来回运动,面杖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手拉长面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所受重力(  )

    A.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 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C. 大小改变,方向改变 D.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在摆动过程中,不倒翁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不变,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方向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所示是我们熟悉的自行车,则下列关于车头组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刹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
    B. 车轮轴承是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增大摩擦力
    C. 车轮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D. 车轮转轴内的小滚珠是通过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使用时用力捏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通过增大压力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车轮轴承是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故B错误;
    C.车轮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车轮转轴内的小滚珠是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C。
    5.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成功返回地球,这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他们随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在天和舱内却觉得静止不动(如图),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天和舱
    C. 地球 D. 月亮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航天员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航天员相对于天和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和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食品夹
    B. 瓶盖起子
    C. 天平
    D. 钓鱼竿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故C不符合题意;
    D.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以下是学习了惯性知识后,同学们对观察到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箭离开弓弦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箭有惯性
    B. 跳远时运动员助跑起跳,可以增大惯性从而提高成绩
    C. 汽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司乘人员的惯性
    D. 火车进站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小,火车的惯性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箭离开弓弦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箭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惯性只跟质量有关。跳远时运动员助跑起跳,质量没变,不可以通过增大惯性而提高成绩,故B错误;
    C.汽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由于车突然加速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错误;
    D.火车进站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小,火车的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8. 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亚洲国家卡塔尔举行,图为梅西打进首粒世界杯淘汰赛进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踢球时,脚感觉到痛,是因为足球对脚施加的力大于脚对足球施加的力
    B. 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了梅西脚施加的力
    C. 射进门的足球在草坪上滚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下来,原因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足球静止时,只受到了草坪给它的支持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脚感觉到痛是因为踢足球的时候,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受到足球对脚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
    B.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是由于惯性,继续飞行过程中不受脚施加的力,故B错误;
    C.足球滚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下来,是受到草坪的阻力作用,若不受阻力作用,足球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C正确;
    D.足球静止时,受到重力和草坪的支持力,故D错误。
    故选D。
    9. 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运动,它们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乙的速度为5m/s
    C.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南运动
    D. 经过3s,甲、乙相距8m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运动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乙3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则乙的速度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运动,由图可知,经过6s,甲通过的路程为9m,则甲的速度

    由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南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C知,经过3s,甲通过的路程

    所以,经过3s,甲、乙之间的距离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冬奥”引起了我国冰雪运动热。如图所示,小雅在水平冰面上滑冰车时,用钎子用力杵冰面,冰车加速向前滑行,但停止用力后会慢慢停下来,不计空气阻力。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车加速向前滑行是由于钎子给冰面的力大于冰面给钎子的力
    B. 小雅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受到惯性力
    C. 扔掉钎子,冰车继续滑行,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停止用力后,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则小雅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钎子用力杵冰面,钎子给冰面一个作用力,同时冰面给钎子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小明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故B错误;
    C.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冰车和人的重力之和,扔掉铁钎子,冰车在滑行的过程中,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停止用力后,若一切外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雅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二、实验和探究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11题8分,12题9分,13题8分,14题6分。)
    11. 小红用弹簧测力计、砝码若干、表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木块、木板、棉布和毛巾等器材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比较______(选“甲”、“乙”或“丙”)两图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比较甲和丙两图的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是否有关;
    (3)小红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丁图1装置进行实验,她用水平拉力F=4N拉动长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得到了如图丁1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放大图,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实验时,下列操作必须的是______

    A.必须保持与木块相连的细线水平
    B.实验时,必须向右匀速拉动木板
    C.实验时,拉动木板的速度必须大
    (4)丁图2中的图线①是小红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摩擦f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压关系图线,通过图线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小红组的其他同学用丁图1装置进行了新的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图线②,你认为图线②与图线①不一样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二力平衡 ③. 甲、乙 ④. 压力大小 ⑤. 2.6 ⑥. A ⑦. 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1)[1][2]物块在水平方向做受拉力和摩擦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需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满足这个条件的是甲、乙两图的实验过程。
    [4]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同,所以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3)[5]观察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读出其读数为2.6N。
    [6]实验时,必须保持与木块相连的细线水平,此时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向右拉动木块时,不论是否匀速拉动,以及木板的速度大小都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故选A。
    (4)[7]分析图线①可知,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8]分析图线①和②可知,当压力相同时,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更大,说明①物体的接触面更粗糙,所以图线②与图线①不一样的原因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12. 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G)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实验前需要先调节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乙小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格: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______
    阻力臂L2/cm
    1
    2.0
    15
    3.0
    10
    2
    3.0
    20
    2.0
    30
    3
    4.0
    5
    1.0
    20
    ①请将实验表格物理量补充完成;
    ②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
    ③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目的是______;
    (3)小芳指出在B处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比较好,这是因为利用弹簧测力计可改变力的______,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4)小华采用丙图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同,原因是______,这样操作会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F______(填“>”、“=”或“<”)2G。
    【答案】 ①. 平衡 ②. 水平 ③. 左 ④. 阻力F2/N ⑤. ⑥. 使结果具有普遍性 ⑦. 方向 ⑧. 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⑨. >
    【解析】
    【详解】(1)[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是平衡状态,所以甲图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杠杆右端下沉,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除要测量每次实验中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还要测量出每次实验中的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故应为“阻力F2/N”。
    ②[5]根据表中数据的各自的力与力臂相乘,发现每次实验中力与力臂的乘积总是相等的,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③[6]本实验是为了寻找杠杆平衡时的力臂与力乘积的规律,因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果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7]弹簧测力计在B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逐渐改变力的方向,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8]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9]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

    13.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______,大小______;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经过思考与交流后,实验小组决定改进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装置,你认为______(选填“乙”或“丙”)装置更好;
    (4)如图丙所示装置中,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______上;
    (5)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 ①. 改变力的方向 ②. 相反 ③. 相等 ④. 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⑤. 平衡 ⑥. 丙 ⑦. 同一直线 ⑧. 把卡片从中间剪开,观察小卡片运动情况
    【解析】
    【详解】(1)[1]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2][3][4][5]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分别受到左端和右端绳子对它的拉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即木块两端拉力大小不相等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这是由于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对实验产生了影响,三力平衡,木块仍处于平衡状态。
    (3)[6]图乙代替图甲,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摩擦力;图丙代替图甲使接触面脱离会大大减小摩擦力,应尽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所以丙装置更好;
    (4)[7]如图丙所示装置中,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这样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将无法在这个位置平衡,因而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8]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此时把小卡片从中间剪开,使小卡片变小两个小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的运动情况。
    14. 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纸锤自由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这种相机说明书上写着:“相机每秒曝光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
    (2)若将纸锥从A位置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记为tAB,速度记为vAB;从B位置到C位置所用的时间记为tBC,速度记为vBC,则tAB______tBC;vAB______vBC(均填“>”“<”或“=”);
    (3)从A到D,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
    (4)纸锥从E到F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 ① 1 ②. = ③. < ④. 速度越来越快 ⑤. 20.0 ⑥. 0.4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所用刻度尺每一小格大小为1cm,则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2)[2][3]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这说明相邻的两个纸锥位置之间的时间是相同的,即纸锥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

    由图可知

    根据可知

    (3)[4]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路程越来越大,由可知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4)[5][6]E到F的路程为

    由图可知,EF是相邻的位置,由于每秒曝光2次,则纸锥完全通过EF段的时间为

    纸锥下落的速度为

    15. 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设计一个实验,对力的作用效果中的一种进行探究验证;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你所选实验物品:______;
    (2)实验过程及现象: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 ①. 气球 ②. 用力捏气球,发现气球发生形变 ③.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
    【详解】方法一:(1)[1]选用实验物品:气球;
    (2)[2]实验过程及现象:用力捏气球,发现气球发生形变;
    (3)[3]实验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方法二:(1)[1]选用实验物品:橡皮;
    (2)[2]实验过程及现象:把橡皮放在桌子上,用手指一弹,橡皮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
    (3)[3]实验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综合应用(本大题共6个小题,16题2分,17题2分,18题3分,19题6分,20题2分,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共33分)
    16. 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_______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物理学中用他的名字作为_______(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答案】 ① 牛顿 ②. 力
    【解析】
    【详解】[1][2]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总结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物理学以牛顿的名字命名力的基本单位。
    17. 热爱科幻的小明编写了自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地球历险记》,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一个科学探险队驾车在崇山峻岭中前行,突遇山体滑坡,危急关头一名探险队员用意念阻止了正在快速下滑的泥沙和石块。下滑的石块突然停止运动一定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如果石块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它将会_____。
    【答案】 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下滑的石块突然停止运动,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石块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
    [2]根据题意知道,石块原来是运动的,若石块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此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8. 如图所示,分别用滑轮A、B匀速提升甲、乙两个重力相同的物体(物重大于滑轮重,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B实质上是一个______杠杆;拉力F1______F2(选填“>”、“ ③. A
    【解析】
    【详解】[1]滑轮B是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
    [2]因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A是定滑轮,所以有:F1=G;滑轮B是动滑轮,有:,则拉力F1>F2。
    [3]学校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徐徐上升,旗杆顶部安装了A滑轮,该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1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微重力卫星“实践十号”
    “实践十号”是中国第一个专用的微重力实验卫星,微重力就是微小的重力吗?根据G=mg可知,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的值就越小,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距离地面1000km的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小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肯定是不对的。那么,微重力到底是怎么微小的呢?其实,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于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他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或者说地球依旧在吸引它;要想造出失重的环境,可以让物体自由坠落,如自由坠落的电梯、飞机等;不过这只能带来短暂的失重,而各种航天器如空间站、卫星等则是长期处在失重环境。物体完全感觉不到重力叫失重,之所以达不到完全的失重——微重力,是其他外在因素造成的,如太空残余大气的阻力、航天器进行姿态调整时产生的推力、人员在航天器内的走动以及重力梯度等;也就是说,所谓微重力环境,它其实跟地球引力的关系不是那么大。
    同学们也许知道,失重环境中,水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体;还有许多诸如此类在太空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地面上的现象,因此,在失重或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研究,显得非常有意义;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_____(填“受到”或“不受”)重力;
    (2)一个在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约为______N;
    (3)请你参照示例从上述材料中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示例】物理问题:地球上自由坠落的物体受哪些力;
    物理知识: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物理问题:______?物理知识:______
    【答案】 ①. 受到 ②. 94 ③. 距离地球越远,g的值如何变化 ④. 距离地球越远,g的值越小
    【解析】
    【详解】(1)[1]由材料可知,“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因此,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受到重力。
    (2)[2]由材料可知,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g的值约为0.94g,根据得

    解得,此时物体所受的重力约为

    (3)[3][4]结合材料中的介绍,可提出问题:距离地球越远,g的值如何变化?物理知识:距离地球越远,g的值越小。
    20. 深蹲运动是靠腿部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克服人体上部的重力G,从而达到锻炼目的(如图甲)。乙图是将人体抽象为杠杆的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乙图中画出G的示意图及其力臂______(A点为人体上部的重心)。

    【答案】
    【解析】
    【详解】A点为人体上部的重心,从重心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重力的符号G,即为重力的示意图;从支点O向重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可得重力的力臂L,如图所示

    21. 细心的小征同学在地铁站台里发现两块安全警示牌,意思相近但图片相反,如图所示.请对这两块安全警示牌中人向不同方向摔倒的原因进行说明.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小心地滑”的标志,这是提醒人们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小,当脚突然向前滑动时,即人的下半身的运动速度变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于是人就会向后倒下;(2)“小心台阶”的标志,人原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脚绊上台阶后,人的下半身运动停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于是人会向前跌倒.
    22. 一辆质量为2.4×103kg的汽车陷入一泥泞路段,司机师傅想利用滑轮组和周围条件,组装成一套拖车装置用最小的力将车匀速拖离泥泞路段;已知汽车通过泥泞路段需移动8m的距离,汽车在泥泞路段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N/kg(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求:

    (1)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______
    (2)汽车在泥泞路段受到的阻力;______
    (3)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______
    【答案】 ①. ②. 2.4×103N ③. 800N
    【解析】
    【详解】(1)[1]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2)[2]汽车在泥泞路段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则所以汽车受的阻力为
    f=0.1G=0.1mg=0.1×2.4×103kg×10N/kg=2.4×103N
    (3)[3]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承重股数为n=3,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23. 小北早晨乘坐校车上学,7点从家上车,7点30分到达学校。若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求:
    (1)小北家到学校的路程;
    (2)途中的某一时刻,小北看到校车速度表示数如图所示,小北想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他几点能到学校呢?请你帮他计算。

    【答案】(1)15km;(2)
    【解析】
    【详解】解:(1)7点从家上车,7:30到达学校,用时


    小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2)此时车的速度为60km/h,若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为


    到达学校的时刻为


    答:(1)小北家到达学校的路程为15km。
    (2)若以速度表所示速度通过全程,到达学校的时间为。

    相关试卷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长治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长治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共5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各种各样的机械展示了人类的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