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自 主 学 习
阅读教材P109-112,自主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
1、逆向思维的原因(客观基础+必要性)、含义? 2、逆向思维的特点、具体方法? 3、怎样理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4、如何发挥正逆互补的作用?
思考:这两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情况,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有两个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一个岛国推销鞋。他们到了岛上才发现,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从国王到平民都是打赤脚。 A鞋厂的推销员非常沮丧,向厂部发回消息:“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里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失望地离开了。 B鞋厂的推销员却非常兴奋,并马上向厂部发去消息:“赶快空运鞋来,这个岛上有巨大的销售市场!”
A鞋厂的推销员: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所以鞋没有销路。B鞋厂的推销员:这里的人都没穿鞋,要是一人买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
1、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原因) P109
⑴客观基础: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⑵必要性: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例如:夏日炎热,人们需要凉风;而冬季严寒,人们期待温暖。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
例如:基于上述客观存在的矛盾进行逆向思维,将夏日里炎热的空气反向转变为寒冷的空气、冬日里寒冷的空气反向转变为温暖的空气,就可能有所创新。
2.逆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2)特点: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例如:过去木匠用锯和刨来加工木头,木头不动工具动,人们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发明了电锯和电刨。
练一练:下列示例体现了什么思维?
①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②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因此反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影视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播映效果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原因: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作用: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例如: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原因: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作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原因: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 可以相互转化。作用: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议学思考:这样的逆向思维为什么不能任性呢?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逆向思维≠逆反心理)
注意: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2.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
(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古代的鲁国有个人,擅长做鞋子。但由于鲁国做鞋子的人很多,做鞋盈利很少,于是准备到南方的越国去做生意。但他也有顾虑,因为那里的人习惯赤脚、不穿鞋,没有市场需求;但又想到这恰恰说明在那里鞋子和帽子的市场潜力很大。他到了越国后,大力宣传穿鞋和戴帽子的好处,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销量惊人。
3. 正逆互补,携手共进(必要性)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归纳:逆向思维应注意的问题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多路探索)
(1)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2)创新思维过程中,运用发散与聚合、正向与逆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是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3)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提示: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2.逆向思维就是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提示: 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只是其中之一。3.发挥逆向思维,总能解决难题。( )提示: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逆互补,携手共进。4.思考问题应首先使用逆向思维。( )提示: 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5.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提示: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6.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外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完全对立的。( )
提示: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优秀课件ppt,共60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PART01,逆向思维的含义,PART02,相关链接,逆向思维,正向思维,逆反心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说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向思维方法,学习目标,探究与分享,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正向思维,1目的,2联系,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