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蚌埠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化学
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灿烂的文化和历史,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最为称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徽墨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B. 宣纸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碳和少量的纤维素
C. 湖笔中羊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含较多氧化铁的端砚呈黑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徽墨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故A错误;
B.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无机碳,故B错误;
C.湖笔中羊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正确;
D.含较多氧化铁的端砚呈红棕色,故D错误;
故答案:C。
2.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个画面,冰原上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就被冻僵。该核电池装置提供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
A. 热能 B. 化学能 C. 光能 D. 动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个画面,冰原上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就被冻僵,说明该核电池装置提供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故合理选项是A。
3. 下列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 Na、Mg、Al B. N、O、F
C. P、Si、Al D. C、Si、P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Mg、Al属于同一周期,且Na、Mg、Al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错误;
B.N、O、F属于同一周期,且N、O、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错误;
C.P、Si、Al属于同一周期,且P、Si、Al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正确;
D.C、Si属于同一主族,C的原子序数小于Si的,所以碳的原子半径小于硅的原子半径;Si、P属于同一周期,且Si的原子序数小于P的原子序数,所以Si的原子半径大于P的原子半径,P的电子层数比碳的多,所以P的原子半径大于C的原子半径,C、Si、P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P、Si,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分子具有平面正方形结构
B.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称为同系物
C.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A错误;
B.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
D.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故本题选C。
5. 一学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③中Zn片增重质量与Cu棒减轻质量的比为65∶64
B. 图②电子从Zn极经外电路转移到Cu极
C. 图①中Cu棒上没有气体产生
D. 图②与图③中正极产物的质量比为1∶32时,Zn棒减轻的质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③是原电池装置,锌做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铜做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锌电极减轻,铜电极增重,故A错误;
B.②图是原电池,活泼金属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所以电子由Zn沿导线流向Cu,故B正确;
C.装置图①是化学腐蚀,锌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图①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故C正确;
D.②图与③图中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图②中正极上电极反应2H++2e-=H2↑,图③中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正极生成物质质量比为1:32时,依据电子守恒计算两个原电池中电子转移相同,所以反应的锌的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分子式: B. 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C. 含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 D.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结构简式为,A错误;
B.甲烷的分子式为CH4,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B正确;
C.含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可表示为,C错误;
D.次氯酸的结构式应该为H-O-Cl,D错误;
答案选B。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 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C. 沥青来自于石油经减压蒸馏后的剩余物质
D. 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制取氢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煤的气化、液化、干馏过程中均产生新物质,都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铜是重金属,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石油经常压分馏后可以得到的未被蒸发的剩余物叫重油,重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重柴油、石蜡、燃料油等,最后未被气化的剩余物叫沥青,故C正确;
D.水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制取氢气,故D正确;
故选A。
8. 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是乙烯的加成反应,A不选;
B.是乙烯的加聚反应,B不选;
C.是乙醇的催化氧化,C不选;
D.属于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D选;
答案选D。
9. 下列化学用语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的符号:
B. 的电子式: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子数为6,该核素为,故A正确;
B.的结构式为H-O-H,电子式为:,故B正确;
C.钠是11号元素,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C正确;
D.镁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电子从镁原子转移到氯原子,因此其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其单质的沸点越高
B. 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C.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其原子越易失去电子
D. 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其单质的沸点不一定越高,例如氧气的沸点低于单质硫的沸点,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金属元素形成的是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是阴离子,即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数比金属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多一层,故非金属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于金属元素,但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B错误;
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即越往左,金属性越强,越易失电子,故C正确;
D.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差,故D错误;
故选:C。
11.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代表反应为放热反应,代表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反应物键能高于生成物的键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A正确;
B.根据选项A的分析可知,B错误;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键能低于生成物的键能,D错误;
答案选A。
12. 金合欢醇广泛应用于多种香型的香精中,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合欢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烃类
B. 金合欢醇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C. 金合欢醇分子的分子式为C15H26O
D. 1 mol金合欢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氢气, 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合欢醇的分子组成含有O元素,而烃为C、H化合物,则金合欢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烃类,故A正确;
B.金合欢醇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由金合欢醇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5H26O,故C正确;
D.金合欢醇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以有机物金合欢醇的结构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熟悉常见官能团的性质,进行知识迁移运用,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有碳碳双键决定具有烯的性质,有醇羟基决定具有醇的性质,难点是选项A,易混淆烃的概念。
13. 如图为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
B. 石墨是电极材料
C. O2是正极反应物、H2是负极反应物
D. H2SO4可以传导电子和离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该装置中负极区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区发生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故A正确;
B. 石墨是电极材料,不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O2是正极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H2是负极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 H2SO4可以传导离子,不能传导电子,故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有关苯和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苯和乙烯都属于不饱和烃
B. 苯和乙烯常温下都是气体
C. 苯和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 苯和乙烯都能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苯分子中含有苯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二者都属于不饱和烃,A正确;
B.苯常温下是液体,乙烯常温下是气体,B错误;
C.苯和乙烯均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C正确;
D.苯和乙烯都是碳氢化合物,都能燃烧,D正确;
答案选B。
15. 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发生反应aA(g)B(g)+c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B)=0.2mol·L﹣1,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2,c=3
B. M点时,A的消耗速率与C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平衡时,Δc(B)=0.2 mol∙L−1,Δc(A)=0.4 mol∙L−1,Δc(C)=0.6 mol∙L−1,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因此a=2,c=3,故A正确;
B.任意一点A的消耗速率与C生成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即1:3,故B错误;
C.反应达平衡后,c(B)=0.2 mol∙L−1,c(A)=0. 3mol∙L−1,因此容器内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C正确;
D.气体平衡相对分子质量数字上等于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气体质量除以气体物质的量,气体质量不变,正向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平衡,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 某化学小组欲测定酸性条件下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的试剂为溶液和溶液,所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该反应在的平均反应速率
C. 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
D. 起初反应很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增大,一定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题意,KClO3溶液和NaHSO3溶液反应生成Cl-,Cl元素化合价降低,KClO3为氧化剂,则NaHSO3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Na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起初反应很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增大,可能温度升高,可能生成的Cl-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可能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③④⑤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和“>”表示)。
(3)④和⑦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
(4)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F->Na+>Mg2+
(3)离子键 (4)OH-+Al(OH)3=AlO+2H2O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元素①~⑦分别是H、N、F、Na、Mg、Al、Cl,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元素⑥是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
【小问2详解】
③④⑤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a+>Mg2+。
【小问3详解】
④和⑦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其中含有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
【小问4详解】
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Al(OH)3=AlO+2H2O。
18.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_。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若实验中所用乙醇含有少量水则实验结果将_(填“偏大”或“偏小”),若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填“偏大”或“偏小”)。
(4)若测得有1.15g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mL,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图2中(Ⅰ)和(Ⅱ)两式中,哪个正确__。
【答案】 ①. 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不正确 ③. 偏大 ④. 偏小 ⑤. Ⅰ
【解析】
【分析】(1)利用压强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原来装置中有空气,反应后装置中有氢气,故排出的气体的体积即为氢气的体积;
(3)等质量的水与钠反应产生氢气比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氢气多;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时,排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4)测定乙醇结构的实验原理是用一定量的乙醇与钠反应,测定产生氢气的体积,由此计算出1 mol 乙醇分子中被置换氢原子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两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结构。
【详解】(1)检查气密性,首先形成液封,即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把导管插入液面下,然后手捂烧瓶,使装置内外压强不同,则看到有气泡冒出,松开手会看到导管液面上升,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原来装置中有空气,但反应后装置中仍有氢气,排出的气体的体积即为氢气的体积,所以“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不正确;故答案为:不正确;
(3)等质量的水与钠反应产生氢气比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氢气多,如果乙醇含有水,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时,排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偏小,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大;偏小;
(4)1.15 g C2H6O的物质的量,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即1 mol C2H6O~0.5 mol H2~1mol H,说明1 mol C2H6O分子中只有1mol 氢原子被钠置换,也就是说C2H6O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其结构应为Ⅰ;故答案为:Ⅰ。
19. I.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部分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利用两种固体物质加热制备物质R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含N、S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R可将Y、Z还原为X
b.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只有W、D、E属于电解质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Z、C、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酸性氧化物
II.粗盐中含有泥沙及、、等杂质,其提纯过程一般经过以下流程:
某兴趣小组按上述方案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实验室提供了粗盐样品、稀盐酸、NaOH溶液、溶液、溶液等药品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若干。请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③按a、b、c顺序依次加入稍过量的试剂。若a为NaOH溶液,则c为_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4)加盐酸调溶液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步骤⑥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答案】(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ac (3)Na2CO3
(4)除去过量的OH-和CO
(5)蒸发结晶
【解析】
【分析】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分析可知,A为H2S,B为S,C为SO2,D为H2SO3,E为H2SO4,F为SO3,R为NH3,X为N2,Y为NO,Z为NO2,W为HNO3;由实验流程可知,①中加水溶解,②中过滤分离出泥沙,滤液含NaCl及、、,③中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OH除去镁离子、加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及过量钡离子,④过滤分离出沉淀为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滤液含NaCl、NaOH、Na2CO3,⑤中加盐酸除去NaOH、Na2CO3,⑥中蒸发结晶得到NaCl,以此来解答。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利用两种固体物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制备物质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小问2详解】
a.氨气具有还原性,NO、NO2具有氧化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和NO、N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a正确;
b.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H2S、H2SO3、H2SO4、HNO3,故b错误;
c.浓氨水易挥发,浓硝酸易挥发,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硝酸铵,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故c正确;
d.Z为NO2,C为SO2,F为SO3,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中S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NO2和碱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小问3详解】
操作③按abc顺序依次加入过量的试剂。若a为NaOH溶液,由于过量的钡离子需用碳酸钠除去,则c为Na2CO3溶液,b为氯化钡;
【小问4详解】
加盐酸调溶液pH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OH-和CO;
【小问5详解】
步骤⑥操作名称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20. 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取6.0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2 和水蒸气。将生成物依次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3.6 g,碱石灰增重8.8 g.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1)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化学式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易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C2H4O2 ②. CH3COOH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浓硫酸增重3.6 g,说明生成水的质量为3.6 g,物质的量n=0,2mol,则H原子的物质的量n=0.4mol;碱石灰增重8.8 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 g,物质的量n=0,2mol,则C原子的物质的量n=0.2mol;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n==0.2 mol,所以有机化合物的最简式为CH2O, 根据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所以分子式为C2H4O2,故答案:C2H4O2。
(2)因为该有机物易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所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答案:CH3COOH。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制硫酸过程中有以下反应发生,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42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