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专题突破8 电场性质的综合应用
展开【A级——夯实基础】
1.一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A点开始以-v0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粒子在t0时刻运动到B点,3t0时刻运动到C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三点的电势关系为φB>φA>φC
B.A、B、C三点场强大小关系为EC>EB>EA
C.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静电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解析:因为不知道带电粒子的电性,所以无法判断电势的关系,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点的加速度最大,电场强度最大,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因为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静电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错误。
答案:C
2.如图,竖直平面内有a、b、c三个点,b点在a点正下方,b、c连线水平。第一次,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以初动能Ek0水平抛出,经过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5Ek0;第二次,使此小球带正电,电荷量为q,同时加一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场强大小为的匀强电场,仍从a点以初动能Ek0沿某一方向抛出小球,小球经过c点时的动能为13Ek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a、b两点间的距离为
B.a、b两点间的距离为
C.a、c间的电势差为
D.a、c间的电势差为
解析:不加电场时根据动能定理得mghab=5Ek0-Ek0=4Ek0,解得hab=,故A、B错误;加电场时,根据动能定理得mghab+Uacq=13Ek0-Ek0,解得Uac=,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3.(2022·广东惠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个绝缘斜面,斜面上有一带电金属块沿斜面滑下,已知在金属块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增加了12 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8 J,重力做功24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带负电荷
B.金属块克服静电力做功8 J
C.金属块的电势能减少4 J
D.金属块的机械能减少12 J
解析:金属块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增加了12 J,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12 J,即WG+Wf+WF=ΔEk,摩擦力做功Wf=-8 J,重力做功WG=24 J,解得静电力做功WF=-4 J,静电力做负功,金属块带正电荷,电势能增加了4 J,A、B、C错误;由功能关系可知,机械能的变化ΔE=Wf+WF=-12 J,即机械能减少了12 J,D正确。
答案:D
4.(2022·北京东城区模拟)一带正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tA、tB时刻粒子分别经过A点和B点,A、B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电势分别为φA、φB,则可以判断( )
A.EA<EB B.EA>EB
C.φA=φB D.φA<φB
解析:由于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从v-t图像中可以看出从A点到B点,带正电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静电力就减小,电场强度就逐渐减小,即EA>EB;从A点到B点正电荷的速度增大,说明了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根据φ=可知,电势降低,即φA>φB,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5.如图所示为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环,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过O点且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P到O点的距离为2R。质量为m、带负电且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轴上P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Q点时速度为零,Q点在O点上方R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电势比Q点电势低
B.P点场强比Q点场强大
C.P、Q两点的电势差为
D.Q点的场强大小等于
解析:由题意可知,带负电小球由P点到Q点先加速后减速运动,受到沿x轴向上的静电力作用,故电场方向沿x轴向下,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P点电势比Q点电势高,A错误;开始qEP<mg,在Q点qEQ>mg,故P点场强比Q点场强小,B、D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mgR+UPQ(-q)=0,故P、Q两点的电势差UPQ=,C正确。
答案:C
6.在固定的带电荷量为-Q(Q>0)的点电荷A产生的电场中,一带电粒子B(不计重力)绕A做椭圆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轨迹上有a、b两点,a点离A最近,b点离A最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C.粒子B过a点时,粒子所受静电力做功的功率最大
D.粒子B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解析: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和“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故A错误;由E=k可知,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故B错误;粒子B经过a点时所受静电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静电力做功的功率为零,故C错误;粒子B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所受静电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故D正确。
答案:D
7.在x轴上固定两个点电荷a、b,其静电场中x轴上各点的电势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为同种电荷,且均在x<x1的区域内
B.a和b为同种电荷,x=x1和x=x2两点在两电荷之间
C.a和b为异种电荷,且均在x<x1的区域内
D.a和b为异种电荷,且均在x>x2的区域内
解析:由题图,结合电势与位置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可知,在x2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因两点电荷的具体位置不确定,则点电荷的电性也无法确定,因此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若a和b为同种电荷,则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两电荷连线上的线段上的某一点,即x2处于两点电荷之间,故A、B错误;若a和b为异种电荷,则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两点电荷连线的线段之外的某一点,由x1电势为零,且x1到x2电势逐渐升高可知,a和b均在x<x1的区域内,且靠近x1的点电荷为负点电荷,远离x1的点电荷为正电荷,且正电荷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大于负电荷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8.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2段是关于直线x=x1对称的曲线,x2~x3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
B.x2~x3段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不变,为一定值
C.粒子在0~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x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x1、x2、x3处电势φ0、φ1、φ2、φ3的关系为φ3>φ2=φ0>φ1
解析:根据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Ep=q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E=,得E=,由数学知识可知Ep-x图像切线的斜率等于,x1处切线斜率为零,则x1处电场强度为零,故A错误。由图看出在0~x1段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减小,由上式知场强减小,粒子所受的静电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做非匀变速运动;x1~x2段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场强增大,粒子所受的静电力增大,做非匀变速运动;x2~x3段斜率不变,场强不变,即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强电场,粒子所受的静电力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错误。0与x2处电势能相等,根据Ep=qφ可知,0与x2处电势φ0、φ2的关系为φ0=φ2,x1处电势能最小,因放置的负电荷,故电势最高,同理可知,x3处电势最小,即φ1>φ2=φ0>φ3,故D错误。
答案:B
【B级——能力提升】
9.(2022·江苏南通调研)带电粒子碰撞实验中,t=0时粒子A静止,粒子B以一定的初速度向A运动。两粒子的v-t图像如图所示。仅考虑静电力的作用,且A、B未接触,则( )
A.粒子A的质量小于粒子B
B.两粒子在t1时刻的电势能最大
C.A在t2时刻的加速度最大
D.B在0~t3时间内动能一直减小
解析:两粒子运动过程动量守恒,则由题图可知,在t=0时刻p0=mBv0,在t=t2时刻p2=mAvA,则mBv0=mAvA,由题图可知v0>vA,则mB<mA,选项A错误;两粒子在t1时刻速度相等,两粒子相距最近,分析可知两粒子带同种电荷,则此时两粒子的电势能最大,选项B正确;两粒子在t1时刻距离最近,两粒子库仑力最大,即A在t1时刻的加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B在0~t3时间内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加,则动能先减小后增加,选项D错误。
答案:B
10.A、B两物体质量均为m,其中A带正电,电荷量为+q,B不带电,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竖直轻质弹簧相连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开始时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施加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若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A物体电荷量的变化,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刚施加电场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3g
B.从施加电场开始到B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C.从施加电场开始到B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的机械能增加量始终等于A电势能的减少量
D.B刚要离开地面时,A的速度大小为2g
解析:在未施加电场时,A处于平衡状态,当施加电场的瞬间,A受到的合力为A所受的静电力,故qE=ma,解得a=2g,方向向上,故A错误;B刚要离开地面时,地面对B弹力为0,弹簧弹力等于B的重力即F弹=mg,对A有Eq=mg+F弹,即A所受合力为0,因此从施加电场开始到B刚要离开地面过程,A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即A速度大小一直增大,故B错误;从施加电场开始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之和,从弹簧恢复原长到B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差,故C错误;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此时B受到弹簧的弹力等于B的重力,从施加电场到B离开地面,弹簧的弹力做功为零,A上升的距离x=,根据动能定理可知qEx-mgx=mv2,解得v=2g,故D正确。
答案:D
11.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
解析:粒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小量,故F=,即Ep-x图像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静电力,故静电力逐渐减小,根据E=,所以电场强度也逐渐减小,故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F·Δx=ΔEk,故Ek-x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静电力,由于静电力逐渐减小,斜率减小,故B错误;题图v-x图像是直线,相同位移速度增加量相等,又是加速运动,故增加相等的速度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增加,而静电力减小导致加速度减小,故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粒子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D正确。
答案:D
12.如图甲所示,在某电场中建立x坐标轴,A、B为x轴上的两点,xA、xB分别为A、B两点在x轴上的坐标值。一电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沿x轴运动,该电子的动能Ek随其坐标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B.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B点的电场强度
C.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D.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的改变量ΔEp=EkB-EkA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得知,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子动能的变化,则有ΔEk=Eq·Δx,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图线的斜率k=qE,斜率不变,q保持不变,说明电场强度不变,则EA=EB,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乙知,电子从A点到B点动能增大,静电力做正功,则知静电力方向从A→B,电场线方向从B→A,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φA<φB,故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知WAB=EkB-EkA=-ΔEp,即ΔEp=EkA-EkB,故D错误。
答案:B
13.如图所示,AB⊥CD且A、B、C、D位于一半径为r的竖直圆上,在C点有一固定点电荷,电荷量为+Q。现从A点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光滑绝缘轨道ADB运动到D点时速度为,g为重力加速度,不考虑运动电荷对静电场的影响,求:
(1)小球运动到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球从A点到D点过程中电势能的改变量。
解析:(1)小球在D点时有FN+k-mg=m
解得FN=2mg-k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在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2mg-k,方向竖直向下。
(2)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W电=m()2-0
解得静电力做的功W电=-mgr
静电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ΔEp=mgr。
答案:(1)2mg-k,方向竖直向下 (2)增加mgr
14.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用长为2L的绝缘轻杆连接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A和B。A球的带电荷量为+2q,B球的带电荷量为-3q,组成一带电系统,如图所示,虚线MP为A、B两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虚线NQ与MP平行且相距5L。最初A和B分别静止于虚线MP的两侧,距MP的距离均为L,且A球距虚线NQ的距离为4L。若视小球为质点,不计轻杆的质量,在虚线MP、NQ间加上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后,试求:
(1)B球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大小;
(2)带电系统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3)带电系统从开始运动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B球电势能的变化量。
解析:(1)设B球刚进入电场时,系统的速度为v1,
对A、B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得:
2qEL=×2mv12
则v1= 。
(2)设A球向右运动s时,系统速度为零,
由动能定理,得:2qEs=3qE(s-L)
则s=3L。
(3)带电系统的速度第一次为零时,B球克服静电力做功
WFB=6qEL
则B球电势能增加了6qEL。
答案:(1) (2)3L (3)增加6qEL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7电场性质的综合应用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7电场性质的综合应用含答案,共13页。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专题突破9 带电粒子(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专题突破9 带电粒子(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共7页。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第2讲 电场能的性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第2讲 电场能的性质,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