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弹力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弹力,共18页。
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弹力
一. 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
A. 撑竿跳高 B. 弹簧枪射击子弹
C. 跳远 D. 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2.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一组是( )
A. 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 钢锯条、吹起的气球、湿面团
C. 钢片、木板、泥团
D. 弹簧、橡皮筋、木板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弦对箭的推力
C.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4.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直接测量力
B. 必须先校零
C. 指针没有指正零,测量时会出现误差
D. 它的原理是弹簧的长度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
B. 该弹簧测力计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5 N和1 N
C. 已调好“0”点弹簧测力计可以上下颠倒过来使用
D. 在月球上,还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5N,0N B. 0N,5N C. 5N,5N D. 5N,10N
7.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cm,受2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若受6N的拉力(仍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长度为( )
A.16 cm B.18 cm C.20 cm D.无法确定
8.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9.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图象是 ( )
10.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0 N B.2 N C.4 N D.8 N
二、填空题
11.包饺子、捏面人是利用了面的________,拉弓射箭利用了弓的________(填“弹性”或“塑性”).下列物体①压弯的锯条;②拉开的橡皮筋;③被挤压的皮球;④捏扁的橡皮泥.能产生弹力的是________.
1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________和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某一位置,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_N,图中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仔细观察该仪器,则该仪器的名称是 ,该仪器的测量范围是 ,最小分度值为 N,此时,该仪器的示数是 N。
14.如图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手的拉力为 N。
15.(1)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如图丙所示,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用手指将一支铅笔沿竖直方向压在水平桌面上静止。请画出铅笔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17.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18.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大小F的关系式:△l= 。
19.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
(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________的测力计.
(2)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Δ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________N.
20.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13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__________N,弹簧的伸长量增加1cm;
(2)该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做“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实验,具体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实验数据,能制成一个量程(测量范围)为 的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原长是 。
(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8.5 cm,则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 N。
(3)另一位同学将一根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自然长度为L的弹簧悬挂起来进行实验,他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作出的F-x(F为竖直悬挂时作用在弹簧下端的拉力;x为弹簧的伸长量)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22.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试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四、解答题
23.一个弹簧挂10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若改挂20N的物体时,弹簧的总长为20cm,(均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求:
(1)弹簧的原长(即未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
(2)挂18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
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弹力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
A. 撑竿跳高 B. 弹簧枪射击子弹
C. 跳远 D. 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答案】D
2.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一组是( )
A. 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 钢锯条、吹起的气球、湿面团
C. 钢片、木板、泥团
D. 弹簧、橡皮筋、木板
【答案】D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弦对箭的推力
C.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答案】D。
4.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直接测量力
B. 必须先校零
C. 指针没有指正零,测量时会出现误差
D. 它的原理是弹簧的长度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答案】B
5.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
B. 该弹簧测力计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5 N和1 N
C. 已调好“0”点弹簧测力计可以上下颠倒过来使用
D. 在月球上,还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答案】D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5N,0N B. 0N,5N C. 5N,5N D. 5N,10N
【答案】C
7.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cm,受2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若受6N的拉力(仍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长度为( )
A.16 cm B.18 cm C.20 cm D.无法确定
【答案】B
8.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答案】B
9.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图象是 ( )
【答案】B
10.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0 N B.2 N C.4 N D.8 N
【答案】C
二、填空题
11.包饺子、捏面人是利用了面的________,拉弓射箭利用了弓的________(填“弹性”或“塑性”).下列物体①压弯的锯条;②拉开的橡皮筋;③被挤压的皮球;④捏扁的橡皮泥.能产生弹力的是________.
【答案】塑性;弹性;①②③.
1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________和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某一位置,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_N,图中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答案】伸长量 0-5 0.2 1.0
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仔细观察该仪器,则该仪器的名称是 ,该仪器的测量范围是 ,最小分度值为 N,此时,该仪器的示数是 N。
【答案】弹簧测力计;0~5;0.2;3。
14.如图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手的拉力为 N。
【答案】0.2;3.4。
15.(1)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如图丙所示,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答案】(1)1.70;(2)1;(3)2。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用手指将一支铅笔沿竖直方向压在水平桌面上静止。请画出铅笔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
17.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18.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大小F的关系式:△l= 。
【答案】0.5Fcm/N。
19.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
(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________的测力计.
(2)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Δ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________N.
【答案】(1)0-3N (2)F=0.5△L (3)1.75
20.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13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__________N,弹簧的伸长量增加1cm;
(2)该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2). 弹簧自重的影响
21.某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做“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实验,具体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实验数据,能制成一个量程(测量范围)为 的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原长是 。
(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8.5 cm,则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 N。
(3)另一位同学将一根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自然长度为L的弹簧悬挂起来进行实验,他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作出的F-x(F为竖直悬挂时作用在弹簧下端的拉力;x为弹簧的伸长量)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答案】(1)0~7 N 5.0 cm (2)3.5 (3)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的伸长量
22.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试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答案】1)刻度尺;4;(2)如图;(3)正确;(4)钩码;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易确定.
四、解答题
23.一个弹簧挂10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若改挂20N的物体时,弹簧的总长为20cm,(均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求:
(1)弹簧的原长(即未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
(2)挂18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
【解答】(1)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受到10N拉力时,弹簧伸长是12cm﹣L,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为20N时弹簧伸长20cm﹣L。
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所以=
解得:L=4cm;
(2)当挂18N的物体是,弹簧的伸长量为:
=
解得:△L=14.4cm
故弹簧的长度为:L=14.4cm+4cm=18.4cm
答:(1)弹簧的原长为4cm;
(2)挂18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18.4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密度,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变小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速度,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微专题演练——力,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明显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