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同步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共8页。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3.理解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过程与方法根据图表等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看电视剧“闯关东”呢?为什么大批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这里面呢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时间为5分钟:①什么是人口迁移?它有什么特点?分成几类?②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检查自学效果: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特点表现在:(1)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2)定居地的变更(3)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2、分类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分成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分成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城市→城市③按迁移原因划分:分成组织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和自发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3、不是。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不属于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指导学生读图:时间 原因 特点 具体流向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表现实例 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特点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具体流向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非洲→美洲、亚洲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具体流向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表现实例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东德与西德的统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源地。形式多样化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通过几张图片简单介绍一下知识窗部分“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辨析:1.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三峡工程的建设引发了环境难民解析:1、错误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的现象存在2.错误 我国三峡工程的移民,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可靠的保障,不属于难民。属于环境移民。是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米以上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迁移需求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大为减少C.加拿大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和人才都缺乏,所以成为移民迁入国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3.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B.李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C.王某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4.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哪些是国际迁移(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参考答案:C B BCD AB CD (二)人口流动自学指导二 阅读案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1 什么是人口流动?受哪些因素影响?2 比较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检查自学成果1.概念: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主要分成国际人口流动(主要为外籍劳工)和国内人口流动(例如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2、类型概念区别联系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1“十一”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2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①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 东南部劳动力充足 ③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④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参考答案:D D A板书设计一、 人口迁移 1、概念 2、特点 3、分类二、人口流动1、概念: 2、分类三、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案例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学习评价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