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7* 昆明的雨精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17 昆明的雨
基础过关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dài_______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xiù______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________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 )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 )红的火炭!
(1)把加点字的读音填写在相应括号内。
(2)依照注音将汉字写在相应横线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青色的松柏、黄色的梧桐、淙淙的小溪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
B.两家饭店虽然观感有天地之别,放在一起比不合适,但饭菜的美味半斤八两。
C.正是出菌子的季节,万掌山上的菌子随处可见,但没法分清是可食的还是不可食的。
D.伦敦西南泰晤士河边的花园中的花木之美,令人流连忘返,非言语可以形容。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昆明的雨季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使人动情的。
(2)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____________比牛肝菌高。
(3)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_________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A.明朗 丰满 格调 饱满 B.明亮 丰满 格调 饱涨
C.明亮 饱满 风格 饱涨 D.明朗 饱满 风格 饱涨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
B.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C.我想念昆明的雨。
D.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5.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示例: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的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备选词语:烟花 上课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央视打造的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就让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相辅相成的。
③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由领队带着一群中小学生走近文化古迹,身临其境受教育。
④通过读文、走访、记录,书本真正地“厚”了起来。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与天下共明月
卓然
①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苏轼独坐雪堂赏月,吃着自己制作的小月饼,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给后人展开了一个怅恨无限却又万象晴明的空间。
②在我的家乡小镇上,很少有人能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妙旨幽深的词句,但人们知道怎样以自己的方式与天下共明月,那是小镇人浓浓的文化情结,是属于小镇人的精神财富。
③走近八月,要开始打月饼了。把软高粱穗子削掉,把甜甜的高粱秸铡成小段儿,用大锅煮,把煮过高粱秸的水在大火上熬。熬成黏黏的、甜腻腻的糊状,那是“饧”。“饧”是自己熬的,核桃、红枣是从自己树上打下来的,芝麻、瓜子是自己地里种的。打月饼所有的原料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这就叫自食其力吧。
④小镇上打月饼的总领是五爷。五爷邀请小镇的师傅们来他院子里,把桔饼、红枣、核桃、花生等原料捣碎,连同青红丝、、冰糖,掺和到蒸熟的白面里,用麻油搓成酥酥的月饼馅儿。
⑤在做月饼馅的同时,也要做好月饼皮儿。把面、与麻油掺和到一起,在大案子上揉搓摔打。特别重要的一个动作是“提”。把面提起来,猛猛地摔下去;再提起来,再猛猛地摔下去。如此反复,直到把“和面”提溜到如胶如漆,如瓷如玉。那个“提”的功夫是做月饼的重要程序,名叫“提糖”。所以在我们小镇上,月饼就另有了一个很乡愁的名字:提糖。
⑥“提糖”馅做好后,抟成青核桃大小的馅团,用做好的月饼皮包起来,放到梨木雕花的模子里,拿木槌用力往模子里打。只有用力打出来的提糖才会没有瑕疵,才会有清晰的花纹和文字。这就叫“打提糖”。
⑦提糖是用力打到模子里去了,怎么脱出来呢?把梨木雕花模子的四个平角在大案子上依序轮番磕。砰!砰!砰!⋯⋯远远听着,犹如长安捣衣声。一直磕到如婴孩一般柔软娇嫩的月饼脱模而出。周遭是清晰的瓦楞,中间端端的四个字:中秋月饼。两旁两朵牡丹,寓意花好月圆,象征荣华富贵。
⑧烤提糖在院子中间的廊厦底下,烧的是柿木、杜梨木、枣木、桃木和杏木,只有果木烤出来的提糖才是正经味儿。鏊子在下边烤,盖子在上边熏。一烤一熏,上下夹攻。熏烤出来的提糖不变色,不变形,模样端雅,品相娴静,莹如蜜蜡,玉色含章。
⑨小镇上有两种月饼,一种是五爷院子里打的,上边尽管有“中秋月饼”四个字,但我们却习惯叫“提糖”;另一种是各家母亲蒸的,没有别名,单叫“月饼”。
⑩母亲蒸的月饼一个五层,每层原料各异,味道不同。月饼并不一样大,最大的如初升明月,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像寿桃,蒸热之后的月饼一套五个,摞起来像一座小小的白塔。母亲蒸的月饼,既可以品尝,也可以欣赏,还可以当饭吃。如果把提糖比作一章赋,母亲蒸的月饼就是一首诗。母亲蒸的月饼,不但有提糖应有的味道,还有新麦香和伏面香,与伏面的白,以及母亲的巧和母亲的别出心裁。要讲风味,母亲蒸的月饼才是我的家乡地地道道的中秋风味。
⑪中秋节送“提糖”是敬意,只有小辈送给长辈。给岳丈,给祖父和外公,给婶婶、姨姨和姑姑。在我们小镇,有那么一个人,人们在过节的时候都会记得他,记得给他送一个“提糖”,或者送一角“月饼”。那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一介寒微的教书先生。我们小镇上很少有人奢望先生把孩子推出龙门,只要孩子能识几个字,能看住“门户”,就全凭了人家教书先生。尊师重教,是风尚,也是传统。
⑫尽管这些都是八月十五时候送的,但却不能叫“送十五”。只有母亲蒸的月饼送给女儿才叫“送十五”。把母亲蒸的“月饼”从大到小摞到篮子里,还会放些核桃、柿子、枣儿、嫩玉茭、毛豆。女儿家里虽然也有这些东西,但是父母却总想着把一整个秋天都送给女儿,送给女婿,送给外孙。
⑬除了给女儿送十五,母亲会把月饼切成一角儿一角儿,送给左右邻家。其实我们并不叫送,用一个“送”字,没有意思,不近人情。我们叫“花”,给左邻右舍“花月饼”,文雅,悦耳。别说乡村少文化,几千年的乡愁,几千年的文明,都沉沉地裹在一个灿若锦绣的“花”字里。母亲去给邻家花月饼,会对邻家婶婶说:“尝尝俺家的月饼吧,蒸得不好,让你笑话。”邻家婶婶会接住月饼夸一句:“哎哟哟!看你的手多么巧
呀!”一角月饼一句话,小镇的小巷里就像刮起来一阵春风,小镇的天空也像飘浮起了一片带春雨的轻云。
⑭一家“月饼”几家尝,几家“月饼”一家尝。咬上一口月饼,把中秋的欣悦和明月播洒在人世间的光华,一起咽到肚子里。一角月饼,殷殷乡情,浓到千年万古化不开。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25日,有删改)
(1)小镇人用哪些方式过中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句子。(6分)
①一直磕到如婴孩一般柔软娇嫩的月饼脱模而出。(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母亲去给邻家花月饼,会对邻家婶婶说:“尝尝俺家的月饼吧,蒸得不好,让你笑话。”邻家婶婶会接住月饼夸一句:“哎哟哟!看你的手多么巧呀!”(从描写角度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⑨段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以“与天下共明月”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角月饼,殷殷乡情,浓到千年万古化不开。”许多传统美食意蕴丰富,请另举一
例说说其寓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答案 (1)jiāo chì (2)戴 绣 吆
解析 “娇”不能拼写成“jiǎo”,“炽”不能读成“zh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2.B A.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符合语境。B.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此处不是贬义语境,应使用“不相上下”。C.随处可见:到处都可以见到,形容某种人、事物或现象普遍存在,很常见。符合语境。D.流连忘返:形容沉醉、留恋于优美的景致。符合语境。
3.B (2)强调品格高雅,所以选择“格调”。(3)形容花骨朵被雨水湿透,所以选择“饱涨”。用排除法可知,应选择B。
4.C A、B、D三句都是描写,C句是抒情。
5.答案 (示例1)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示例2)这上课铃,使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使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解析 明确仿写句式为“这⋯⋯,使⋯⋯,使⋯⋯”。然后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最熟悉的一个,仿照句式,运用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拟写。
能力提升
6.C ①“就让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承接②“这是相辅相成的”而来,所以排列为②①;③中的“节目”紧承①“由央视打造的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所以排列为①③。故选择C。
7.答案 (1)①打月饼;②小辈送给长辈“提糖”;③母亲送女儿月饼;④邻家互送月饼。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直磕的月饼比作婴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饼柔软娇嫩的特点,体现了村人做月饼的技艺之高和“我”对月饼的喜爱。
②语言描写,具体生动地写出邻里间送月饼的情景,侧面写出小镇人的淳朴与热情。
(3)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写五爷带领小镇人打月饼,引出下文写母亲蒸月饼。
(4)①题目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共明月”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月饼”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赞颂家乡浓浓的文化情结。
(5)(示例1)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示例2)汤圆,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阖家团圆的美意。
解析 (1)通读全文,逐段梳理各部分内容。第③—⑩段主要写了镇上五爷带着大家“打月饼”及母亲“蒸月饼”;第⑪段写小辈送给长辈“提糖”;第⑫段写母亲送给女儿月饼,即“送十五”;第⑬段写邻家互送月饼。综上,分条概括作答即可。
(2)①题干明确了“从修辞角度赏析”,应先点明修辞手法,再分析其作用。根据“如”“一般”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柔软娇嫩”指出月饼的特点,最后由上下文分析表达的情感。
②题干明确了“从描写角度赏析”。语句是母亲与邻家婶婶的话,是语言描写。其作用可按照“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具体内容),表现了⋯⋯(特点)”的形式作答。
(3)细读第⑨段及其上下文可知,“小镇上有两种月饼……但我们却习惯叫‘提糖’”承接上文第③—⑧段五爷带领小镇人打月饼的内容;“另一种是各家母亲蒸的,没有别名,单叫‘月饼’”,引出下文第⑩段母亲蒸月饼的内容。故第⑨段的作用为承上启下(过渡)。
(4)可以从结构、内容等角度分析作答。结构上,“共明月”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手法上,“与天下共明月”富有诗意,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主题上,题目揭示了小镇独特的中秋文化,抒发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综上,分条作答即可。
(5)本题具有开放性,举传统美食,并能正确阐释其寓意即可。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2018)17* 昆明的雨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2018)17* 昆明的雨优秀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第四单元17* 昆明的雨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第四单元17* 昆明的雨精品课堂检测,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