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测试)
展开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单元测试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地形剖面图中,①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②处表示山前洪积扇,③处表示三角洲平原。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①②③处所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堆积作用、搬运作用、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C.搬运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D.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堆积作用
2.图中①处的剖面图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面两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丹霞地貌。图1为我国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很多只露出“腰身”;图2为我国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3~4题。
3.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 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
C.“腰身”地势陡峻、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4.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B.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侵蚀地表岩石
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卫星入轨后,运行在高度为70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5~6题。
5.“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 )
A.气温越来越高
B.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6.下列对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流水平运动明显 B.有极光现象发生
C.大气层比较稳定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
A.0时至6时 B.6时至12时 C.12时至18时 D.18时至24时
8.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双曲线型冷却塔是火电厂、核电站的循环水自然通风冷却的一种薄壳型构筑物,该构筑物能使冷却器中排出的热水在其中冷却,再重复使用。冷却塔的塔内上部为风筒,下部为冷水池和淋水装置(如下图)。据此完成9~11题。
9.双曲线型冷却塔空气运动形式类似于( )
A.水循环 B.热岛效应 C.海陆风 D.山谷风
10.山东省某市双曲线型冷却塔下部空气水平运动特征是( )
A.逆时针辐合 B.顺时针辐合 C.逆时针辐散 D.顺时针辐散
11.发电站使用双曲线型冷却塔有利于( )
A.节约能源消耗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减轻温室效应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荷兰人在围海造陆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的地面会因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不断沉降。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在砖与砖之间预留2毫米的缝隙,这就是有名的荷兰砖。据此完成12~14题。
12.荷兰人在围海造陆过程中出现地面沉降,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过量引起地面下沉
B.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失去支撑
C.蒸发加剧引起地表流沙移动
D.建筑物超重引起地下岩层沉降
13.砖与砖之间预留2毫米缝隙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地表水下渗 B.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C.增加绿地面积 D.防止地面光滑
14.路面砖材质应( )
A.耐风沙侵蚀 B.耐温差变化
C.耐冰川刨蚀 D.耐盐碱侵蚀
下图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上图中①~④四个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上图中B纬度④曲线数字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下图为欧洲西部英吉利海峡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洋流的主导动力是( )
A.盛行风 B.海水盐度 C.海陆轮廓 D.地转偏向力
18.图中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B.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
C.带来北海的石油污染 D.带来高纬度海区的冰山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19~20题。
19.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0.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其含量与气候、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等有关。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据此完成21~22题。
21.影响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层深度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22.土壤有机碳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是土壤碳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主要形式,若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推断该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B.减弱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C.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D.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加剧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23~25题。
23.该生物群落所属植被类型为( )
A.苔原 B.温带草原 C.冰原 D.亚寒带针叶林
24.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25.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6分)
(2)概括图中地貌沉积物分布特点。(2分)
(3)说明河流出山口前和出山口后所经地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热岛强度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2分)
(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城区气温低于郊区的原因。(4分)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4)从下垫面性质改变角度,阐释城市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的海拔大多为300~400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气候特点。(4分)
(2)分析图中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4分)
(3)分析图中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4分)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6分)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测试):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测试),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