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255/0-16923261382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255/1-1692326139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255/1-16923261391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255/1-16923261392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测试】【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同步+单元训练(含答案)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精练,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时训练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1~2题。1.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答案:B 解析: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元素是生物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2.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B.氧气——温室效应C.臭氧——吸收紫外线D.水汽和尘埃——成云致雨答案:B 解析: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和臭氧。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和臭氧层空洞。据此完成3~4题。3.全球变暖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全球沙尘暴多发答案:B 解析: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等),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地球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4.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能吸收红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B.臭氧的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C.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导致臭氧浓度降低D.青藏高原的臭氧浓度下降会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答案:C 解析: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臭氧浓度随高度上升先增后减;青藏高原臭氧浓度较低,其浓度下降,会加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热能 D.风能答案:A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6.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答案:B 解析: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发生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应在平流层。7.小行星爆炸发生所在大气层的气温(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C.随高度逐渐升高而升高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答案:C 解析: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材料显示导致小行星爆炸可能是未燃尽的陨石摩擦大气,并不是该大气层气温直接导致小行星爆炸。 下图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 解析: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从而使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升高;高层大气温度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增加,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断。9.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 D.Ⅲ层答案:D 解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能够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10.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答案:B 解析: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经度差异对近地面气温影响不大。水面温度比陆地较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应与河网密度呈负相关。11.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增加了新的组成成分。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况。下列物质中不是雾霾组成成分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 D.臭氧答案:D 解析:臭氧不是雾霾的组成成分。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完成12~14题。
12.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 解析: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依据图中的海拔,可以判断出该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增,且在最底部的气温在-50℃以下,故①曲线是正确的。13.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C.臭氧 D.人类活动答案:C 解析:平流层大气中含有臭氧,可以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从而导致该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14.下列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答案:D 解析: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A项错误;该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故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B项错误;上部热下部冷,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层在最底部的温度约为-50℃,在最顶部的温度约0℃,故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D项正确。15.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答案:A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3)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做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答案:平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关于图中内容的正确叙述是,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堂检测,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