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 必修一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阶段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展开细胞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具有核膜的一组是( )
A.团藻和绿藻 B.玉米和棉花
C.蓝细菌和乳酸菌 D.酵母菌和乳酸菌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厌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3.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基于结构诠释功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并且外膜上的蛋白质比内膜多
B.叶绿体的外膜、内膜两层膜利于吸收更多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C.胰腺腺泡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消化酶
D.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起胃炎,其核酸存在于染色体和核糖体上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细胞产生
D.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5.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6.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B.参天大树之所以能挺立,主要是靠死细胞组成的细胞壁支撑
C.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D.细胞壁与细胞的透性无关
7.下列有关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B.黑藻下表皮上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紫色的大液泡
D.黑藻叶细胞的液泡会干扰叶绿体的观察
8.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是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是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中的60多种水解酶由高尔基体合成
B.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运至细胞外
C.唾液腺细胞中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人体肝脏细胞中氧化酒精的酶是由光面内质网合成的
10.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且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核糖体,且一定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C.都有细胞溶胶,且一定能进行多种代谢
D.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且一定发生在线粒体
11.下图表示细胞中的细胞器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粗面内质网,具有双层膜结构
B.②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C.②可存于细胞溶胶、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唾液腺细胞中相应细胞器的含量多,体积大
12.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互转化的小泡都来源于高尔基体
B.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C.一种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结构膜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13.过氧化物酶体是在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细胞结构。过氧化物酶体是由内质网出芽生成膜泡,然后一些蛋白质掺入形成的。下列有关过氧化物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麻风杆菌中也可能存在过氧化物酶体
B.用磷脂酶处理过氧化物酶体,会破坏其结构
C.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的面积会减小
D.内质网可能参与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质的加工
14.如图是伞藻“嫁接”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伞藻都是多细胞的海生藻类
B.两种伞藻的细胞中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C.两种伞藻行使遗传物质功能的是拟核区的DNA
D.该实验的结论是“帽”的形状与“足”的种类有关
15.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极其发达的网状结构,由一系列片状的膜囊和管状的腔组成,下列与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些内分泌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可以合成蛋白质类激素
B.生物膜基本骨架是由光面内质网合成的
C.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具有解毒功能
D.内质网向内连接细胞核的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独立构成细胞内庞大的物质运输通道
16.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B.②与细胞增殖分裂有关
C.③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于DNA中
D.④能分拣蛋白质并分别送到细胞内外
17.如图为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②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③结构2不含磷脂 ④结构4在行使其功能时有水生成 ⑤图中有2个中心体 ⑥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A.①②⑤⑥ B.③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⑤
18.下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并对产生的多肽进行加工
B.结构乙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基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和酶
C.结构丙的大小与一个细菌相当,且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D.结构丁的选择透过性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物质③无关
19.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了膜蛋白的运动比磷脂容易
B.若将细胞放在20 ℃条件下培养,则细胞不发生融合
C.“人—鼠”细胞融合证明了人与鼠的细胞膜蛋白是一样的
D.可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标记人膜蛋白抗体和鼠膜蛋白抗体
20.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无膜包被,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B.肌纤维蛋白是肌细胞中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C.分泌蛋白是在游离于细胞溶胶的核糖体合成的
D.附着于内质网等结构上的核糖体位置是稳定的,不会游离于细胞溶胶中
21.驱动的分子转子可与特定的细胞膜识别,经紫外光激活后,以每秒200万~300万转的转速进行旋转,改变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而完成钻孔,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B.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被改变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与磷脂分子的亲水性有关
D.题图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解释分子转子完成钻孔的过程
22.支原体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高度多形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和细胞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B.DNA存在于拟核区,为支原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最外层为单层磷脂分子层
D.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23.图中甲、乙、丙表示真核细胞中的三个双层膜结构,①和②表示丙的两个组成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丙的膜上有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的小孔
B.甲、乙、丙中都含有DNA,其中丙的DNA存在于①中
C.甲和乙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D.②可以经过膜上的小孔出入丙
24.如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表示双层膜,a、c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a、c不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若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则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25.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异常增大
D.丙型突变体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二、非选择题
26.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____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________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__(填“①”或“②”)。
(4)由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________,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为________生物细胞。
(2)图中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填标号)
(4)该细胞与小麦叶肉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________等。(填标号)
(5)该细胞的结构与人体细胞的结构相比,明显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它能吞噬细菌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将细菌分解,未被分解的底物释放到细胞外(如图1)。图2所示是此细胞的部分细胞器化学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细胞器膜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骨架都是______________。吞噬溶酶体最终会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________运输的关键,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体现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2)采用____________法可得到各种细胞器;图2中甲、丙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
29.下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972年辛格和尼克尔森在对膜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_模型。图甲中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图甲和图丙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形成的组织是否为检测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________,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和[ ]__________。
(6)图丙中的4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发现40 min 后,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1)请分析:
①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严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认为不严密,请作出补充。
再次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分成两组,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2)实验预测及相应结论(在你纠正的基础上进行):
实验预测 内容 项目 | (一) | (二) | (三) |
40 ℃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 ①______40 min | 大于40 min | ④______40 min |
10 ℃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 ②______40 min | 小于40 min | ⑤______40 min |
相应结论 | 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③____ | 升高温度,细胞膜流 动性减慢减弱 | 温度变化对细胞膜 的流动性⑥______ |
注:①②④⑤中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