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引发交流,交流互助,分享提升,总结规律,综合运用,总结收获,拓展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找书方法。(重点)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重点)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4.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5.背诵《观书有感》。(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以读书为主题的比喻句、名言或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引发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和书有关的文章,从古人谈读书到世纪老人冰心回忆自己幼年、少年时的读书经历,再到女作家叶文玲讲述自己童年读书、作文的故事及从中悟出的道理。相信大家已经读了不少书,读书一定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找到好的课外书”这个问题。二、交流互助,分享提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四名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1)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2)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3)我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4)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2.学生自由交流。预设:生1:同桌正在读《绿山墙的安妮》,我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于是就向她借了这本书来读。生2: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通过老师和同学推荐,我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书,准备周末去书店买。生3:我也是读了《忆读书》后对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找来读了。生4:在读到感兴趣的书后,可以再找同类作品来读。我在读了《白雪公主》后,对童话故事产生了兴趣,就找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来读。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学会找书读的方法的好处。预设:生1:我觉得跟着课文找书读,很方便、快捷。生2:找同类的书读,更容易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生3:找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读,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4.小结:要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5.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体会,并制订假期阅读计划。三、总结规律,综合运用(一)以“书”为本体的比喻句。1.课件出示3个比喻句,学生自由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指导。(这三句话都是比喻句,分别把书比作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全世界的营养品、一位朋友、一处想去就去的故地。)3.齐声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集体交流: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预设:◇书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老师。◇书是你与世界之间最近的那条路。◇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是人类的良药,帮助人们医治愚昧的顽症。(二)排列错乱的句子。1.课件出示排列错乱的句子:(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2.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句意,再思考:哪些句子是在讲同一个意思?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预设: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在讲“吸收”,第一行是总述,第三行是具体说明;第四行中“阅读和写作”,提示要先排列阅读的句子,再排列写作的句子。3.小结:通过寻找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4.全班交流,理清思路,将它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答案:1、4、2、5、3)5.集体交流,说说这样排列的理由。(这段话可按逻辑顺序来排序,先问答后说明,先分述后总述。)6.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带给自己什么启示,批注在这段话的后面。四、总结收获,拓展积累1.在积累本上抄写“词句段运用”中的三句名言,以及排序后的那段话。2.出示书写要求:工整、美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书法是我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按照文字的特点及其含义,以不同的书体、结构和笔法书写而成的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被人们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书法大家,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书法家欧阳询。二、观察实践,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教材《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图片,组织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教师简介: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3.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发一张欧阳询楷书字帖,组织学生观察、临摹。4.小结:我们未必一定要学习欧阳询的字体风格,但是我们可以像欧阳询一样热爱中国的汉字,努力写好每一个汉字,将中国汉字写得平正端庄,又富有个性。三、日积月累,丰富语言(一)学习《观书有感》(其一)。1.课件出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鉴、徊”的读音。(2)借助资料理解“鉴、徘徊、渠、清如许、为”的意思。3.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清每一个字音和停顿,再次朗读。4.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鉴:镜子。徘徊:诗中比喻天光云影在特定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渠: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通“哪”,是“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需要不断积累。人只有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远都具有活力。5.理解大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二)学习《观书有感》(其二)。1.课件出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2.学生按第一首诗的要求自读。3.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清每一个字音和停顿,再次朗读。4.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5.理解大意: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那艘巨舰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三)交流总结学习收获。1.交流并汇报:这两首诗似乎在描写景色,但为什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预设:其一: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其二:以泛舟为例,让我们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2.齐声诵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诗中的道理。3.将两首诗抄写在积累本上,一边抄写一边背诵。四、布置作业,巩固延伸1.找到一本好书,并从今天开始阅读。读书时可以在书中批注感悟,也可以摘抄好的句子,还可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家人或同学。2.找一找还有哪些与读书有关的诗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 4语文园地八优质课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