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这个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一种新的形势:它规模更大,精力更加充沛,需要更多的粮食,而产粮地已经开始渐渐南移。光靠黄河中下游已无法供给庞大的帝国中枢。为此隋朝( )
A. 建立科举制 B. 开凿大运河 C. 设立市舶司 D. 南下灭陈朝
2. “隋朝统治到后来,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隋朝建立的背景 B. 隋朝灭亡的原因 C. 隋朝经济的发展 D. 隋朝统一的过程
3. 王新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了如下朝代更替示意图。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 草原崛起,完成统一 B.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开凿运河,分科取士
4. 唐朝女子可以读私塾,打马球,像男子一样有自己的活动,不只限于闺房,还可以入朝为官,“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反映出当时( )
A. 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5. 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文艺创作、工艺技术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日本称之为“过海大师”的人是( )
A. 张骞 B. 鉴真 C. 玄奘 D. 松赞干布
6. “甘肃行省1281年置,治甘州路(今甘肃张掖市)。后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宁夏大部和青海黄河以北,日月山以东地区。”这一行政区划的出现最早始于(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7. 李时珍被英国的李约瑟称赞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下列著作为李时珍集大成之作的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8.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大旱,农民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
A.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 连年大旱,农民暴动 D. 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9.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乾隆时期开始的人口迁徙活动,向来乡土情结浓重的中国人不得不踏上离乡讨生活的路程,主要原因是( )
A. 人地矛盾突出 B. 经济不断衰退 C. 政局持续动荡 D. 自然灾害频繁
10. 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面示意图①处对应的是( )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驻藏大臣 C. 设置伊犁将军 D. 设置澎湖巡检司
11. 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该也。”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2.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古代陶瓷水平高超,独具一格。列举一例唐朝时期的陶瓷精品。北宋兴起的哪一城市,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 活字印刷术是宋朝哪一位匠人发明的?14世纪初,火药又经什么人传入欧洲?
(3) 《天工开物》记载:“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哉?”《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人对此书有怎样的赞誉?
(4) 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0分)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市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二:宋真宗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技术较为成熟,再加上当时铜币的流通缓慢,若是要买东西人们就得背着几百斤重的铜币,这过于麻烦。于是人们结合造纸术和印刷术摸索出了一种方便携带与流通的货币——交子。
材料三: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汗国所见到的富庶景象令他瞠目。他说,那里人户“繁多”,乡村“景色宜人”,城市“广阔庄严”,土地“精耕细作”,“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当他的驳船在大运河上航行时,只见“沿河城市、村庄甚众,到处皆有民居,要说人家尽枕河大概也不为过。沿途物资——米、面、肉、鱼、水果、时蔬、葡萄美酒之属,供给一应充足,且价格极廉”。城市居民“恃工商为活,商货繁盛,人民赖之收入其丰,舟船往来不绝”。
——摘编自[加]卜正民《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材料四:(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日本铸造货币“和同开珎”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中马可•波罗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繁荣景象?该朝代的繁荣景象有哪些表现?(写出两点)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14.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身边发现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宋]仲殊《望江南•成都好》
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首诗,说明其描述的社会景象。说明这些诗词对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曲兴起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摘编自李庆新《历史视野下的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2) 材料二中“沿海港口设置机构”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图一人物名字和图二政策名称。分析随着明朝国力的变化,明朝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交流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科举制与粮食的运输无关,排除A项。
B.依据题干“……需要更多的粮食,而产粮地已经开始渐渐南移。光靠黄河中下游已无法供给庞大的帝国中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隋炀帝下令修建并开通了大运河,B项正确。
C.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C项。
D.南下灭陈朝属于统一战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A.北周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朝政逐渐由杨坚掌握,这是隋朝建立的背景,排除。
B.根据“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可知反映的隋炀帝暴政的表现。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三次征辽东,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符合题意。
C.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D.材料没有涉及隋朝统一的过程,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及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时间,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C
【解析】A.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271年怱比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草原崛起,完成统一,是指元朝,排除A。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
C.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唐朝,相关史实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D.开凿运河,分科取士,发生在隋朝,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唐朝。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4.【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据题干“唐朝女子可以读私塾,打马球,像男子一样有自己的活动,不只限于闺房,还可以入朝为官”并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社会风气开放并不能说明奢靡享乐,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的社会风气,与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无关,排除B项;“重武轻文已成潮流”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A.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排除A项。
B.据题干“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文艺创作、工艺技术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754年,唐朝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项正确。
C.玄奘西行天竺,排除C项。
D.松赞干布是吐蕃赞普,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鉴真东渡,识记鉴真东渡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文艺创作、工艺技术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答案】D
【解析】A.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州县二级制,排除A。
B.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以道州县制为主,排除B。
C.宋朝最初是州、县两级地方官制,宋太宗以后发展为路、州、县三级制度,排除C。
D.据题干“甘肃行省1281年置,治甘州路(今甘肃张掖市)。”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开始实行行省制度,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识记行省制度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性能力,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甘肃行省”。
7.【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时珍集大成之作的著作是《本草纲目》,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著作,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著作,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李时珍集大成之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加上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闯王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土地兼并,赋税沉重,A符合题意。“均田免赋”是李自成针对的土地问题,与连年大旱,农民暴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贪污成风无关,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1627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并率领军队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知识。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代乾隆时期人口数量大增,造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关系,从而引起了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人口迁徙活动,A项正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些的人口迁徙活动出现的原因是人地矛盾,而不是经济不断衰退,排除B项;清朝前期,社会比较稳定,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自然灾害频繁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初年的经济发展以及出现的问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初年的经济发展以及出现的问题。
10.【答案】B
【解析】A.西汉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排除A。
B.清代雍正六年(1728)正式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故B正确。
C.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正一品武官,排除C。
D.澎湖巡检司是元明时期设置于澎湖列岛的官署,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中央政权最早管理台、澎的行政机构,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答案】C
【解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红楼梦》的地位。解题的关键信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
解答本题要把握《红楼梦》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2.【答案】【小题1】唐三彩;景德镇。
【小题2】毕昇;阿拉伯人。
【小题3】宋应星;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类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小题4】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解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景德镇、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天工开物》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景德镇、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天工开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答案】【小题1】原因: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小题2】原因: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造纸、印刷技术成熟;金属货币使用不便。
【小题3】朝代:元朝;表现:人口众多,乡村景色宜人,城市广阔庄严,土地精耕细作,对外贸易发达;货物种类多,供应充足,价格低;工商业发达。
【小题4】特点:形成了全国性商业市场,边塞城市兴起;新兴市镇主要集中在南方;民营手工业兴起。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日本铸造货币“和同开珎”的原因、北宋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马可•波罗来华与元朝的繁荣景象的表现、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铸造货币“和同开珎”的原因、北宋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马可•波罗来华与元朝的繁荣景象的表现、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等知识。
14.【答案】【小题1】景象:《忆昔》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望江南》描绘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景象,商业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价值:诗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但它属于文学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
【小题2】原因:科举制度重视考诗赋;城市生活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
【小题3】原因: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元代的社会现实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小题4】感悟:唐诗宋词元曲反映了时代的需求,是时代文化的具体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光耀千古的唐诗、科举制、宋代的社会生活、宋词和元曲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光耀千古的唐诗、科举制、宋代的社会生活、宋词和元曲等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原因: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
【小题2】名称:市舶司;原因: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
【小题3】图一:郑和;图二:闭关锁国;变化:由和平交往变为武装冲突。
【小题4】对外交往能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只能落伍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市舶司、海上丝绸之路、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的繁荣、市舶司、海上丝绸之路、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等相关史实。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张亚衡等参加了一场伟大的斗争,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