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卧里屯乡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卧里屯乡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卧里屯乡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
A. 维生素 B. 糖类 C. 蛋白质 D. 脂肪
2.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类人猿 B. 大猩猩 C. 森林古猿 D. 长臂猿
3. 下列关于胎儿获得营养物质和氧的途径,正确的是( )
A. 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 脐带→母体→胎盘→胎儿
C. 胎盘→母体→脐带→胎儿 D.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4. 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 童年时期 B. 幼儿时期 C. 青春期 D. 成年期
5. 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⑤
6. 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 )
A. 胸大肌 B. 腹部肌肉 C. 背部肌肉 D. 肋间肌和膈肌
7. 如图是女性的生殖系统模式图,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大肠 B. 小肠 C. 胃 D. 口腔
9. 下列既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组织更新的主要材料的是(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用鼻呼吸的优点的是( )
A. 鼻黏膜内的嗅觉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B. 鼻黏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 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
D. 鼻黏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
11. 下列关于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血液中细胞数量最多 B. 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 细胞中含有一种红色的血红蛋白 D. 细胞中有细胞核
12.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 胃、口腔、小肠 B. 口腔、胃、小肠 C. 胃、小肠、口腔 D. 口腔、小肠、胃
13. 某同学在钉扣子时,不小心扎破了手指,过了一会儿,伤口的血液慢慢凝固。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 )
A. 血浆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14. 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组成 B. 位于肾脏的肾皮质和肾髓质内
C. 肾单位实质上是毛细血管球 D.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5.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厨房的炊具,要保持干净
B. 买肉时,注意是否有检疫合格章
C. 发芽的马铃薯,只要把芽去掉就可以吃
D. 蔬菜、水果,应该用水冲洗干净或削去外皮再吃
16.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到:当刺破血管时,有的血管“刺之能射”,有的则“不能射”。据此推断以上两种血管分别是指( )
A. 动脉、动脉 B. 静脉、动脉 C. 静脉、静脉 D. 动脉、静脉
17. 下列过程不属于人体排泄的是( )
A. 排出汗液 B. 排出粪便 C. 排出尿液 D. 呼出二氧化碳
18. 人体通吸入的氧气最终将用于( )
A. 构成细胞 B. 在血红蛋白结合
C. 交换二氧化碳 D. 在细胞中分解有机物
19. 人体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20. 下列含有听觉感受器的结构是( )
A. 耳蜗 B. 前庭 C. 鼓膜 D. 半规管
21. 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大脑 B. 小脑 C. 脊髓 D. 脑干
22.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A. 血液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B.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
C. 血细胞是否单行通过血管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分支流向主干
23. 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24. 医院化验时,从患者前臂肘弯处抽出的是( )
A. 动脉血,颜色鲜红 B. 静脉血,颜色暗红 C. 回心血,含氧气多 D. 离心血,含氧气少
25. 下列现象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 鹦鹉学舌 B. 金鸡报晓 C. 谈虎色变 D. 望梅止渴
26. 下列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为动脉血的是( )
A. 上腔静脉 B. 下腔静脉 C. 肺静脉 D. 肺动脉
27. 下列有关计划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B. 给一周岁的婴儿口服小儿麻痹糖丸
C. 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D. 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以后就不再患这种传染病
28.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 )
A. 形成尿液 B. 输出尿液 C. 储存尿液 D. 排出尿液
29. 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之一
B. 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之一
C. 保护生物圈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应尽的义务
D. 人类的活动会强烈地干扰生物圈的自然发展
30.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增加木材产量 C. 发展畜牧业 D. 改善生态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1.0分)
31. 如图是模拟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 ______ ,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 ______ .
(2)甲是 ______ (吸气/呼气)时的状态.
(3)乙图中,膈肌收缩,膈顶部 ______ ,肋间肌也 ______ ,使胸廓的体积 ______ ,致使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 ______ 外界空气进入肺.
32.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 ______ 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 ______ 传到脊髓里特定的 ______ ,再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 ______ ,引起大腿上相应肌肉的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
(2)叩击膝盖时,会感到轻微的痛,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 ,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 ______ 功能。
(3)某人因病左腿瘫痪,不能运动(腿部肌肉没有损伤),但用手捏腿部时能感觉到痛,说明他主要是损伤了反射弧中的 ______ 。
33. 如图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个 /L,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请据图回答问题(“[]”中填写序号,“横线”内填写文字。)
(1)图中[ ______ ]是红细胞。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据此判断此人患有 ______ 症,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 ______ 和 ______ 丰富的食物。
(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______ ] ______ 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最小的血细胞是 ______ ,其主要功能是 ______ 。
34. 如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图乙表示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丙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 ______ ] ______ 是蛋白质的起始消化器官;淀粉、蛋白质分别被消化成 ______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______ ] ______ 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若腹部右下方经常疼痛有可能是位于此处的阑尾发炎,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
(2)图乙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______ ,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 ______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3)图乙中,小肠中除肠腺分泌的肠液外,还有 ______ 消化液,这与小肠的 ______ 功能相适应。
(4)图丙中,Ⅲ代表 ______ 的消化过程,不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吸收的有机物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35. 如图是证明某种物质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原料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乙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______ 。甲乙两装置中,对照组是 ______ 。
(2)实验步骤是:①为了避免叶片中先前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将甲、乙放在 ______ ;②再将甲、乙 ______ ;③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中的一片叶,做好标记,放在盛有 ______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变成 ______ 色时取出;④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 ______ ,观察两叶片颜色的变化。
(3)实验现象是甲装置的叶片 ______ ,乙装置的叶片 ______ 。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储存在皮下等处,属于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在糖类满足供应的条件下人体并不靠分解脂肪来获得能量。
2.【答案】C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C。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3.【答案】D
【解析】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图为胎儿在母体内:
所以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为: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故选:D。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器官
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4.【答案】C
【解析】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好好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所作为。
故选: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其中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思考作答。
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生理的发育,理解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5.【答案】C
【解析】解:①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②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
③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④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但不提供能量。
⑤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但不提供能量。
⑥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但不提供能量。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关键点: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6.【答案】D
【解析】解: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故选:D。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7.【答案】B
【解析】解:卵巢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子宫内膜,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内并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成熟即从阴道产出。因此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②输卵管。
故选:B。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关键是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答案】B
【解析】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选:B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很长;表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
9.【答案】C
【解析】解: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
D、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故选:C。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鼻腔对吸入的气体能起温暖、湿润、清洁作用。
故选:A。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鼻腔对呼吸的作用。
11.【答案】D
【解析】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占到所有血细胞的70%;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能运输运输氧;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故选:D
本题考查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作答.
知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
12.【答案】D
【解析】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故选:D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13.【答案】D
【解析】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某同学在钉扣子时,不小心扎破了手指,过了一会儿,伤口的血液慢慢凝固。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血小板。
故选:D。
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三种血细胞及其主要功能。
14.【答案】C
【解析】解:A、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A正确;
B、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肾小管即分布在髓质,也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B正确;
C、肾小球实质上是毛细血管球,而肾单位不是毛细血管球,C错误;
D、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D正确。
故选: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如图所示: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建议结合有关的图示进行学习。
15.【答案】C
【解析】解:A、厨房的炊具,要保持干净,才不会污染食品,A正确;
B、买肉时,注意是否有检疫合格章,检疫合格的肉食才安全,B正确;
C、发芽的马铃薯,含有一种毒素,对人体具有危害,不能食用,C错误;
D、蔬菜、水果,应该用水冲洗干净或削去外皮再吃,这样就可以去除蔬菜中一部分残留的农药。 D正确。
故选:C。
食品安全要讲究卫生,预防食物中毒,使食品符合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正确的对食物进行处理.
16.【答案】D
【解析】动脉内血压高,血液流动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此动脉出血常呈喷射状;静脉内血压较低,血液流动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小,血液流动较慢,因此静脉出血缓慢流出。所以“刺之能射”的血管是动脉;“不能射”的血管是静脉。
故选:D。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血压比静脉血压高。
17.【答案】B
【解析】解:排泄有三条途径: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B。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掌握排泄的途径,要注意排便和排遗的区别.
18.【答案】D
【解析】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人体通过呼吸从外界获得的氧,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到组织细胞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随时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9.【答案】D
【解析】解:人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D符合题意。
故选:D。
肾脏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
掌握肾脏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内耳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
故选:A
耳的结构图如下: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知道耳各部分的功能不同,要明确感受器主要在内耳中,听觉感受器在内耳的耳蜗内.
21.【答案】A
【解析】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A正确。
B、小脑能维持调节身体平衡,B错误。
C、脊髓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等,C错误。
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D错误。
故选:A。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有神经中枢。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此题考查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要求对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等的功能熟记,难度一般。
22.【答案】C
【解析】解: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是否单行通过。
故选:C。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注意: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23.【答案】B
【解析】解: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
只要熟练掌握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本题.
24.【答案】B
【解析】解:由于静脉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寻找扎针,所以,在医院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静脉中流静脉血,颜色暗红,含氧少。
故选:B。
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动脉分布较深,血流速度快,静脉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寻找和插针.
25.【答案】B
【解析】解:ACD、“鹦鹉学舌”、“谈虎色变”、“望梅止渴”,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因此不属于简单反射,ACD不正确;
B、“金鸡报晓”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简单反射,B正确。
故选:B。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26.【答案】C
【解析】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因此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为动脉血的血管是肺静脉。
故选:C。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27.【答案】D
【解析】解:A、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故此选项正确;
B、婴儿出生后2个月就应开始服用小儿麻痹糖丸1粒,3、4个月时各服1粒,即在1周岁内连服3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短于28天,4周岁时再服1粒,基本上就可以不得小儿麻痹症了.故此选项正确;
C、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故此选项正确;
D、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体内可能产生了抵抗该传染病的抗体,但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抗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长的抗体可以终身存在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短的只能存在几天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患过流行性感冒的人还会患流行性感冒;有的传染病如蛔虫病,病原体如果只在消化道,人体就不会产生抗体,人会反复患蛔虫病.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D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计划免疫的内容以及抗体的特点.
28.【答案】C
【解析】解:A、肾脏形成尿液.A错误;
B、输尿管输送尿液.B错误;
C、膀胱储存尿液.C正确;
D、尿道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C
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9.【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A.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是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之一;故该项正确;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了解生物圈的情况,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之一,故该项正确;
C.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应尽的义务,故该项错误;
D.生物圈属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类活动会强烈地干扰生物圈的自然发展,如果人为的破坏超过了其调节能力,其平衡会被打破。故该项正确。
故选:C。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义不容辞;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概念,明确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0.【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特点:1.荒漠化;2.草原退化;3.生物多样性;4.水土流失。
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1.【答案】肺 膈肌 呼气 下降 收缩 扩大 减小
【解析】解:(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入肺.
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廓容积缩小→肺便收缩→导致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因此,图甲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
(3)图乙中,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胀大,这表示吸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膈肌会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
故答案为:
(1)肺;膈肌.
(2)呼气.
(2)下降;收缩;扩大;减小.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甲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乙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关于呼吸和吸气时膈肌、肺、胸廓的变化情况,是考查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掌握.
32.【答案】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大脑皮层 传导 传出神经
【解析】解:(1)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1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5效应器。故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特定的神经中枢,再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大腿上相应肌肉的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
(2)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小腿突然弹起,这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是脊髓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脊髓的白质中的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故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3)腿部肌肉没有损伤说明效应器没有收到损伤,损伤的是传出神经,因为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使有较强的刺激,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导到效应器骨骼肌,骨骼肌接收不到神经冲动,不能收缩舒张,导致肌肉瘫痪;但是神经冲动能经过神经中枢、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故答案为:
(1)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2)大脑皮层;传导
(3)传出神经
(1)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图中:1感受器、2传出神经、3神经中枢、4传入神经、5效应器。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3.【答案】2 贫血 铁 蛋白质 1 白细胞 血小板 凝血止血
【解析】解:(1)2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某人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比正常值要少的多,因而此人患贫血.
(2)1是白细胞,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血小板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故答案为:(1)2;贫血;铁;蛋白质;
(2)1;白细胞;血小板;凝血止血。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图中,1白细胞,2红细胞,3血浆。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4.【答案】④ 胃 葡萄糖和氨基酸 ① 肝脏 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胆汁和胰液 消化 脂肪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解析】解:(1)淀粉是在口腔开始消化的,蛋白质是在④胃开始消化的,脂肪只能在小肠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被人体吸收利用的。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2)(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胆汁、胰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4)图丙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B咽和食道基本无消化和吸收功能;淀粉最先在口腔消化,I曲线最先在口腔减少,因此曲线I代表淀粉;蛋白质在C胃内开始消化,可见Ⅱ是蛋白质的消化;脂肪只在D小肠消化,而曲线Ⅲ只在D减少,因此曲线Ⅲ代表脂肪的消化。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
故答案为:(1)④;胃;葡萄糖和氨基酸;①肝脏;
(2)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3)胆汁和胰液;消化;
(4)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1)图甲中:①肝脏、②胆囊、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⑦阑尾。
(2)图丙中: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
解答该题时要注意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5.【答案】二氧化碳 甲 黑暗处一昼夜 移到阳光下照射 酒精 黄白 碘液 变蓝 不变蓝
【解析】解:(1)乙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甲乙两装置中”,对照组是甲.
(2)实验步骤是:①“为了避免叶片中先前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将甲、乙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②再将甲、乙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中的一片叶,做好标记”,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取出;④“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两叶片颜色的变化”.
(3)甲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乙装置中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实验现象是甲装置的叶片变蓝,乙装置的叶片不变蓝.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甲。
(2)黑暗处一昼夜;移到阳光下照射;酒精;黄白;碘液,
(3)变蓝;不变蓝。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万宝一中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老虎岗文化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火石山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