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 (2017)2.怎样放得更大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上册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课题 | 1.2怎样放得更大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 1.学生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学生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 ||
科学思维: 1.在观察组合镜片放大物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 | |||
探究实践: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 |||
| 态度责任: 1.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2.学生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3.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生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 ||
难点:学生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课堂导入 | 一、聚焦 1.导入:(教学提示:图片展示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凸度越大,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是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活动: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尝试使用桌上的凸透镜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预设:将两个凸透镜叠起来、相隔一定的距离,观察物体。) 3.小结:同学们基本都赞成将两个凸透镜叠加起来观察,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并且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和验证得到的结论,有理有据,很棒! 4.揭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实验步骤的叙述太简单了,究竟先移动哪个凸透镜?叠加时两个凸透镜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摆放放大倍数最大?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仔细地考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操作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板书:怎样放得更大) | ||
课
程
学
习
| 二、探索 探索一:组合凸透镜 1.初步尝试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1)学生两人一组,尝试将两个凸透镜进行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2)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再次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①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 ②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增加第二个放大镜。 ③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 ④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 (2)交流研讨: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 (预设:两个放大镜能够让图像变得更大) 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预设:调节距离能够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提问:我们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的放大倍数更大,此时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2.固定两个放大镜的组合 (1)谈话:用手拿着凸透镜测量很不方便,一旦手动了,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变化。有没有办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呢? (2)制作:提供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学生做一个纸筒来固定两个放大镜。提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的,长度大于两放大镜之间调节好后的距离,宽度和放大镜周长相同。也可以用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代替纸筒,课前要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 (3)学生用上述方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次观察,并测量出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测量时要注意:由于镜框有厚度,可以测量镜框上边缘和上边缘的距离或者下边缘和下边缘的距离)。 (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预设:两个放大镜上下平行,且以一定的距离进行组合,才能将图像放得很大。) 观察时,组合凸透镜的摆放位置不同会对观察到的图像产生什么影响? (预设:对光观察看到的视野比较亮,侧面观察和背光观察视野比较暗。) (5)小结:我们把两个放大镜通过上下平行的方式进行组合,且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3.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一样自己选择的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所得。 (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预设:用简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餐巾纸的纤维结构、可以看到棉线的棉花纤维,而这些特征用肉眼无法发现等。) 三、研讨 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学生交流) 镜片平行、恰当的距离 2.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而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是为了人们使用方便而为光学显微镜增加的一些结构。 四、拓展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 ||
课堂 小结 |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共4页。
科学六年级上册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公开课教案,共4页。
科学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