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初中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6分,共18分)
七年级开展以“我爱世界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涵同学在报刊上摘选的文章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杯,______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教会了人们要懂得为梦想而执着奋斗,勇敢坚韧(rèn)、永不放弃。德国、阿根廷、巴西、英格兰、意大利,这些世界杯赛场上的传统强队,拎出任何一支队伍,都能挖出数不清的______故事。在本届世界杯开幕(mù)式上,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20岁的“半身少年”穆夫塔,以双手支撑着身体,用他的纯真笑脸向世界______善意和温暖。这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用他对运动的无限执着(zháo),对命运的“执拗”抗争,让世人看到了一种______的精神和意志。如果说球场上的职业运动员都天赋异稟,常人难以企及,那么面对坚强勇敢的穆夫塔,没有人可以轻言放弃。
世界杯,让人们更懂得了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学会咀嚼遗撼的滋味。的确,这就是人生的常态,如果拼尽全力,就未必能得偿所愿。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学会面对失败与苦涩(sè)的滋味,是人生的必修课。正如足球解说员贺炜所引用的法国大文豪福楼拜的那句名言:“我们在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的欲望,并且勇敢地迈向这种挑战的那一天。”
1. 文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韧(rèn) B. 幕(mù) C. 着(zháo) D. 涩(sè)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身残志坚 B. 难以企及 C. 遗撼 D. 辉煌
3. 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见证 传说 体现 顽强 B. 经历 传奇 体现 顽固
C. 经历 传说 传递 顽固 D. 见证 传奇 传递 顽强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拼尽全力,就未必能得偿所愿。 B. 因为拼尽全力,所以未必能得偿所愿。
C. 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得偿所愿。 D. 只要拼尽全力,就未必能得偿所愿。
【答案】1. C 2. C 3. D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C.执着(zháo)——zhu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C.遗撼——遗憾;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一空,见证:目击事件发生而可以作证或指可作证据的人或物;经历:指自身或他人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句中指世界杯是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证据,用“见证”恰当;
二空,传说: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奇:情节离奇的故事。句中形容世界杯中各强国球队拥有情节离奇的故事,用“传奇”恰当;
三空,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或者是人的主观意志通过做事、产品、作品等具体表现出来;传递:传送,辗转递送。句中与“善意和温暖”搭配,用“传递”;
四空,顽强:坚强、强硬、不屈服;顽固:思想保守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句中形容精神和意志,用“顽强”恰当;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拼尽全力”和“未必能得偿所愿”构成转折关系复句,应用“即使……也”加以衔接;
故选C。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难看出,茶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深深融入百姓的日常,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①从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出现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
②从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系统性介绍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
③到后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等口耳相传的表达
④到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记录了中国民众“茗饮”的历史
A. ④①②③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由“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可知,下文应接茶的历史①④,①的时间在④前,也能根据“从……到……”的句式判断,①在首位,④接其后;后文“茶在我国历史悠久”对应②,“不仅深深融入百姓的日常,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应③,故排序为:①④②③;
故选B。
6.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尊”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舍弟”是谦辞,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B.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宋的刘义庆,作品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和逸事。
D.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选项“作者是南宋的刘义庆”表述有误。
故选C。
7. 根据提示填空。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答案】 ①. 洪波涌起 ②. 潮平两岸阔 ③. 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⑤.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⑥. 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洪、潮、险躁、啼、阑。
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七年级开展以“绿色经济”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先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还是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的省份,可以说生态建设优势鲜明,绿色发展动力强劲。现在,绿色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驾马车”之一,做大做强做优绿色经济已取得显著成效。
材料二
从民宿经济到新能源产业,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生活,作为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倾力守护绿水青山。2022年8月15日,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开幕,新华网“聚焦高质量发展”团队调研发现,湖州正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用一项项制度、一次次探索,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材料三
如下图。
8. 阅读材料一与材料二,请综合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9. 仔细观察材料三这幅漫画,简要说明其寓意。
【答案】8. 福建、浙江等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9. 示例:政府要促进企业转型,引导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一“福建先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还是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的省份,可以说生态建设优势鲜明,绿色发展动力强劲”和材料二“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倾力守护绿水青山”等内容概括可得:福建、浙江等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漫画主体包括注有“企业”二字的房屋,上方烟囱生长出茂盛大树,树上标有“低碳经济”。旁边一个身上标有“政府”二字的人手提“转型”水壶在为大树浇水。
寓意: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二)名著阅读(4分)
10. 七年级(3)班举办名著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各题。
(1)请把下面表格中关于《西游记》的内容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火烧盘丝洞
①______
虚设钉耙会
所遇妖怪
蜘蛛精
黄眉大王
②______
(2)在孙悟空和鲁迅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影响了他们的人或事。请从《西游记》和《朝花夕拾》这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或事件,说说其对孙悟空或鲁迅产生的影响。
【答案】(1) ①. 误入小雷音寺 ②. 黄狮精
(2)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唐僧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影响了孙悟空,带领他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唐僧磨砺了孙悟空的性情,使他最终修成了斗战胜佛。
示例二:《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买了《山海经》,让他感受到了人情的温馨美好,得到了文学艺术的启蒙。(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①唐僧一行来到“小雷音寺”。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后经悟空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故填写“误入小雷音寺”;
②在离玉华县七十里附近,有一豹头山虎口洞,里面住着一个妖:黄狮精。这晚黄狮精突然发现隔壁玉华县城内霓虹乱闪,五光十色。到了玉华县后才发现,所谓的霓虹光彩,就是王府院中三般兵器在放光射芒。于是私心一动,便将三件神兵尽收自己囊中。邀请祖翁一家来此共赏这三件宝贝,但就这钉耙看上去却要比其它两件都要华贵的多,取名“钉耙会”。故填写“黄狮精”。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的关系。
《西游记》中孙悟空成长中受到了菩提祖师、观音菩萨、唐僧等很多人的影响。《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成长也曾深受长妈妈、父亲、衍太太、藤野先生的影响。从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或事件,说说其对孙悟空或鲁迅产生的影响即可。
示例一:《西游记》 中菩提祖师,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使孙悟空由一个石猴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
示例二:《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关爱鲁迅,热情诚恳,对鲁迅要求严格。他的正直、热情一直激励着鲁迅奋斗。
(三)临写与鉴赏(2分)
11. 请把下面书法作品用正确、规范的楷书抄写在田字格中。
【答案】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抄写。
①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注意“誠”的简写为“诚”,“為”的简写为“为”,“開”的简写为“开”。
12. 下面几幅书法作品所用字体按照其在汉字演变过程出现的早晚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A. 【丙】【甲】【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甲】【乙】【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作品鉴赏。
【甲】“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是隶书,起源秦朝;
【乙】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是草书,始于汉初;
【丙】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始于汉末;
所以题干中三幅作品按字体出现早晚顺序为:【甲】【乙】【丙】;
故选D。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一句展现的画面。
【答案】13. 这一句以乐景写哀情,以静谧的小桥流水和温馨安详的人家反衬出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这样的景象: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袅升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生活的田园小景是那样温馨恬静。“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普通的景色,却让浪迹天涯的游子触景生情,令其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产生了浓烈的羁旅愁怀。故“小桥流水人家”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通过温馨恬静的景象和浪迹天涯的游子作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太阳落山了,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依然跋涉在苍凉的古道上,不知归向何处,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十二章》)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
(4)长而异俗 异:______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7. 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18.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①. 同“悦”,愉快 ②. 疑惑 ③. 喜爱,爱好 ④. 不同
16. (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17. 示例:这句话包含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我们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一定会获益匪浅。
18. 【甲】文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则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2)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3)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
(4)句意: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异:不同。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2)临:面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该句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这句话实际上是教导人们要懂得去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认真学习对方的优点,而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缺点,如果觉得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第二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三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四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五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据此可知,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
乙文中从“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可知,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这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
(三)(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与草的战斗
高明昌
①端午刚过,早晚还有冷冷的空气袭来,母亲就去了稻田。稻田里的杂草很多,记忆里,母亲说过的有二十多种,叫得出名字的不多,如鸭舌草、三棱草、眼子菜、千金子、野慈姑、紫萍、节节菜、水马齿苋等。它们与稗草不一样,都匍匐在稻秧株距间,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只要手到,草就拔光了,不用眼力,也基本不用手力。
②让母亲必须像鉴宝一样寻找、端详再动手的,是稗草。稗草住在秧苗里,与秧苗长得像亲兄弟。
③稗草是草,但与人一样聪明。其他不说,它们把自己长成稻秧的模样就是一个本事,把自己长成秧苗的颜色是第二个本事,把自己长在秧苗株里是第三个本事,把自己的根扎得比秧苗还深是第四个本事。但稗草性子太急,本事成了自负。它突突突地长大,先长粗身体再长高个头,一下子长到可以俯视秧苗的地步,这聪明就成了愚笨。母亲一看见,左手轻轻撩开苗尖,右手顺着稗草的苗儿,捋到了稗草的干、茎,沿着干茎捋下去,直至根,再五指张开,插入泥土,握紧、扣住根须,将稗草连根拔了出来。拔出来的稗草被递给左手,母亲开始拔另一株稗草。
④与人一样,稗草里也有绝顶聪明的。有部分的稗草是隐士,除了以上四个本事以外,还有极强的耐性,它们从不张扬,也不出头,更不愿意长大。把自己长成与稻秧一样粗细、一样高矮的稗草,就是稗中之王。这样的稗草,连母亲也会被骗过——但是母亲说,人,总有走眼的时候,这次看不到,下次会看到。
⑤为了彻底打败那些隐藏的稗草,为了拔稗草的事业后继有人,母亲硬是推着我去了耘稻的田里。拔草,首先是识草。稗草比变色龙还厉害。我记得母亲对我说过,要仔细看叶面的颜色,稗草叶的绿中带点淡白,叶面是光滑的,而稻秧的叶面是毛糙的。事实上真是这样,草拔多了,草看多了,才能分辨清楚。稗草与稻秧的区别还不止这些,比如稻秧的结节地方有毛毛刺,而稗草没有。自然万物生来就是要让人花一点神思、花一点力气的吧,花了神思与力气,你才知自己有能耐。都说只要肯出力气,人人会种田,其实,到了一样具体的活儿,会种田的人是不多的。
⑥有一年,我学了父亲划“正”的方法记下了母亲除草的次数,从种棉花秧苗到采摘棉花花朵,母亲除草的次数是十一次,很多。母亲说,不锄是不行的,草也会“人来疯”,一两个礼拜就会填满秧苗间的所有旮旯,会抢走花秧的养分养料,花秧会长不大、长不高、长不壮的,将来棉花铃子会很小,棉花也不白。一句话,棉花的产量、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⑦棉花田的除草要比稻田里省心省力,不需要赤脚,不需要辨识草,弯腰的程度不比在水田里,也不需要用手拔,锄下来的草不需要专门放到田岸上去。锄草要除根,这是通识,种田人个个都知道。但我发现,棉花田里许多的草,母亲是不除根的,或者说,只锄了半个根。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草锄了以后,在太阳下一晒,草就死了,烂掉后就省了肥料,所以,有时留着老根,等于积肥。
⑧我有些惊讶,却也记住了——草该养则养。
⑨母亲对野草是有着爱怜情分的。比如,长在树缝里、小路上、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因为这草留着好看。这卑微到为生而死、为死而生的杂草,为母亲的生活提供了劳动的机会,为母亲的劳动证明了劳动的价值,野草成了接近母亲的最生动的生命,它们随时与母亲晤面、攀谈,再是相互作战,最后共生共长,几十年都如此。
(选自《上海文汇报》2022年11月18日,有删改)
19. 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以“母亲与草的战斗”为标题有何好处。(答出两点即可)
20. 母亲对待稗草、棉花田里的草和长在树缝里等处的野草态度有什么不同?请阅读全文并分点概括。
21. 第④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19. 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揭示了文章的线索;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两点即可)
20. ①母亲对待稗草是仔细寻找,连根拔出;②对棉花田里的草母亲不除根,或锄半个根;③母亲对长在树缝里等处的野草有爱怜情分,没有拔的想法。
21.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稗草比作“隐士”,“不张扬,不出头,不愿意长大”赋予稗草人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在稻田里辨别出稗草的艰难,反衬出了母亲除草的耐心细致。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赏析。记叙文标题通常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
“母亲”“草”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结合选文第⑤段“为了彻底打败那些隐藏的稗草,为了拔稗草的事业后继有人,母亲硬是推着我去了耘稻的田里”、⑥段“母亲除草的次数是十一次,很多。母亲说,不锄是不行的”等内容可知,标题“母亲与草的战斗”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全文围绕母亲锄草来写,标题即是文章线索;
此外,“与草的战斗”将草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由②段“让母亲必须像鉴宝一样寻找、端详再动手的,是稗草”③段“母亲一看见,左手轻轻撩开苗尖,右手顺着稗草的苗儿,捋到了稗草的干、茎,沿着干茎捋下去,直至根,再五指张开,插入泥土,握紧、扣住根须,将稗草连根拔了出来。拔出来的稗草被递给左手,母亲开始拔另一株稗草”可得出:母亲对待稗草是仔细寻找,连根拔出;
由⑦段“但我发现,棉花田里许多的草,母亲是不除根的,或者说,只锄了半个根”可得出:对棉花田里的草母亲不除根,或锄半个根;
由⑨段“母亲对野草是有着爱怜情分的。比如,长在树缝里、小路上、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因为这草留着好看”可得出:母亲对长在树缝里等处的野草有爱怜情分,因为草太好看,她不忍心去拔。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④段的画线句“有部分的稗草是隐士”将“稗草”比作“隐士”,是比喻手法。“它们从不张扬,也不出头,更不愿意长大”是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表达生动形象。结合④段“这样的稗草,连母亲也会被骗过——但是母亲说,人,总有走眼的时候,这次看不到,下次会看到”可知,该句写出在稻田里辨别稗草的艰难,进而表现出母亲锄草时的认真细致和一丝不苟。
(四)(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抚慰
肖复兴
①今年秋天的树叶比往年黄得深许多——我是从自家的后窗突然发现的。一棵槭树高过窗子,满树的叶子金黄,比春天的新叶还要亮人眼目。在夕阳的辉映下,那金黄中闪着红,像熊熊燃烧的篝火,又像乡村灶台下喷出的火苗;城市燃气灶的火无法与之匹敌,冒出来的只是带着丝丝天蓝的柔弱火花。
②既然秋叶如此灿烂,不妨出门好好看一看。此时,银杏叶正变黄,迎来了最佳观赏期。银杏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也是一个长寿的树种,有很多老银杏树都长在寺庙里。北京“资历”最老的一株银杏树在潭柘寺,树龄有一千四百多年,它看尽了春秋演义、朝代更迭,每年秋天通体金黄时,美得令人叹为观止。
③记得去年秋天去潭柘寺时,这株千年银杏的叶子还是绿的。虽然它地处深山,却比市内公园里的银杏叶黄得晚;它沉得住气,不会被微微萧瑟的秋风逗弄得情不自禁,从而失去千年的操守。今年,我晚去了将近半个月,远远就见它披上了“黄金甲”,“甲片”随着飒飒的秋风摇曳。它仿佛羽化成仙,腾起一片金色的祥云,像要连根拔走飞起来一样。
④走近瞧,像是有什么人气派地打散了许多金子,将其镶嵌或者熔化在树叶里似的,和秋阳、秋风共同奏响华丽的“秋日奏鸣曲”。这场演奏的指挥者,便是那粗大、沧桑的树干,每根伸展出来的枝条,都是它挥舞的指挥棒;如此华丽的奏鸣曲,需要太多指挥棒,才能使漫天飞舞的树叶奏出和谐的乐章。在潭柘寺里走了一圈又回来,正巧赶上一阵风,银杏树的叶子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在阳光的映衬下,满眼是透明的金黄,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抬头叫起来……这大概是银杏树一年里最“高光"的时刻了。
⑤后来,我又去了颐和园。较之潭柘寺,颐和园建成的时间晚,没有千年树龄的银杏树,甚至少有银杏树。因此,我去的时候只想看看那里的树是怎样的颜色。走进宜芸馆和玉澜堂,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由于刚下过一场细雨,绿叶显得湿润而清新;有这样的衬托,那金黄就更别具一格,我不禁赞叹只有大自然才能孕育如此童话般的奇异色彩,胜过调色盘里调出的一切颜色。
⑥步入乐寿堂轩豁的院落,见左右几棵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的,树旁有很多人在拍照,为了避免和这些人相撞,我直奔乐寿堂的后院。一般人看完乐寿堂的前院就直接走向长廊了,所以后院人极少,非常幽静,我常在这里画画儿。后院那几株粗壮的老玉兰树,每到春天,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寂寞地开着,有点“白头宫女在,闲话戏春风”的意味。
⑦果然,后院空无一人,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的——只不过绿的少一些,黄的多一些。由于黄更显眼,也由于红墙、红柱的衬托令周遭的色彩越发明艳,加之没有人簇拥,这些亮丽树叶映照在乐寿堂后窗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我想起杨万里“芭蕉分绿与窗纱”的诗句,这里分明是“玉兰分黄与窗纱”,那片耀眼的金黄,有了不一样的幻象。
⑧走到树下仔细看,我这才发觉,银杏叶实在比它小得多。而且,玉兰树的树叶和玉兰花一样,都支棱着,有筋骨似的托浮在空中。即使花落了,树叶也显得十分精神,不像桃树、杏树、苹果树那般披头散发。因此,那些叶子才能如盛开的玉兰花盛满秋天独有的金黄;秋天的色彩,在这里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⑨游览完颐和园,我又去了城外的凉水河畔转一转。这几年,沿河两岸建设了滨河公园,新修了栈道,新栽了花木,不过也保留下了好多老树,从而新旧共存,连通古今,更显原始和乡土。公园里的槐树、柳树、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挥洒在蓝天之上,倒映在河水之中,让天空和河水荡金流黄……
(选自《北京晚报》2022年11月22日,有删改)
22. 文章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描绘秋天树的?阅读全文并简要分析。
23. 文章第⑦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芭蕉分绿与窗纱”有什么作用?
24. 阅读全文,请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做简要赏析。
它沉得住气,不会被微微萧瑟的秋风逗弄得情不自禁,从而失去千年的操守。
25. 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子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绘银杏树叶子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主要是从色彩上来描绘秋天的树的。先写发现自家后窗的槭树树叶金黄,再写潭柘寺千年银杏树叶子的金黄,接着写颐和园玉兰树的半绿半黄,最后写滨河公园的树叶金黄一片。
23. 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玉兰树叶映照在窗户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光影浮动的样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24. “逗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风和银杏树叶拟人化,形象而富有趣味地写出了秋风吹过银杏树叶的样子,表现出作者对银杏树叶的喜爱之情。
25. 从听觉和视觉的两个感官角度来写,“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是听觉,“满眼是透明的金黄”是视觉。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本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的树。第①段开头“今年秋天的树叶比往年黄得深许多”总括了全文,表明主要是从色彩上来描绘秋天的树的。
结合第①段“今年秋天的树叶比往年黄得深许多——我是从自家的后窗突然发现的”,先写发现自家后窗的槭树树叶金黄;
第③段“记得去年秋天去潭柘寺时,这株千年银杏的叶子……今年,我晚去了将近半个月,远远就见它披上了‘黄金甲’”,再写潭柘寺千年银杏树叶子的金黄;
第⑤段“我又去了颐和园”“走进宜芸馆和玉澜堂,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接着写颐和园玉兰树的半绿半黄;
第⑨段“游览完颐和园,我又去了城外的凉水河畔转一转”“公园里的槐树、柳树、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最后写滨河公园的树叶金黄一片。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第⑦段“我想起杨万里‘芭蕉分绿与窗纱’的诗句,这里分明是‘玉兰分黄与窗纱’,那片耀眼的金黄,有了不一样的幻象”,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芭蕉分绿与窗纱”并加以化用。结合前一句“这些亮丽树叶映照在乐寿堂后窗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可知引用诗句描绘出了玉兰树叶映照在窗户上的影子的样子,朦朦胧胧、光影浮动,生动形象。引用古诗,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的文化韵味更强烈。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
第③段中,“它沉得住气,不会被微微萧瑟的秋风逗弄得情不自禁,从而失去千年的操守”,是对潭柘寺千年银杏的描写。“逗弄”赋予银杏树和秋风以人的情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微微萧瑟的秋风吹过银杏树叶写成秋风“逗弄”树叶,生动有趣。结合前一句“虽然它地处深山,却比市内公园里的银杏叶黄得晚”,可知千年银杏在秋风的逗弄下,并未情不自禁得早早变黄,表现了作者对它历尽沧桑的淡定从容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要求从感官描写的角度来分析。“在潭柘寺里走了一圈又回来,正巧赶上一阵风,银杏树的叶子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写的是树叶在风中发出的“簌簌”飘落的声音,因此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在阳光的映衬下,满眼是透明的金黄,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抬头叫起来”写的是人们眼里所看到的“透明的金黄”,因此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四、作文(共40分)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26. 题目一:______带给我快乐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读书带给我快乐
夕阳西下,缕缕橙色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照耀在我专注的脸上,还有那一排排紧凑、整齐的字眼上……
我喜欢书,爱看书,有的时候看得脖子都发酸,但我不在乎;我喜欢跌岩起伏的情节,我的身心全部都投入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中,我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而变化,主人公的经历坎坷或平静决定着我的心是悬空还是落地。有时看的太投入,妈妈喊我的声音都可以忽略,直到叫我许多遍我才记起来答应,然后依依不舍地再看几行才去找妈妈。
读书带给我快乐。每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憋了一肚子气,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时,我会打开我最喜爱的书,在快乐的情节中一点点消灭着自己内心的苦闷,等到心情终于完全平静下来,再去思考这些事中我做错了什么,哪些事不该做,令我苦恼烦闷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想明白这些我也就轻松多了,接下来就是高高兴兴地做下面的事了。
读书让我明白许多道理。《小公主》中,萨拉是个懂礼数,善良天真、脑袋里有许多想法,很有想象力,但又有大人的稳重沉着的小女孩。在经历过种种磨难后,萨拉成长了许多,出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真正的朋友并不只是在你所有事情都感到顺利的时候和你分享快乐的人,真正的友情是在你有烦恼时一直陪伴在你身边,有困难时即使不能拔刀相助,也在一旁为你默默鼓气的人带给你的友情。这样的友情才是最真实的,才是最能带给你温暖的……
往往在明白了整篇故事所要表达的更深一层的意思的时候,我的嘴角微微上翘,笑容绽放在了脸上,露出了“一切都明白了”的表情。原来,读懂一本好书,一定要细细品味的啊……这种趣味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一本,只要有时间就会读两页,精彩的内容使我觉得,书籍,真是精神上的“营养品”。
现在,一本本好书汇成一缕缕橙色的阳光,照耀着我的心,我感觉内心是温暖的,充实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的中心词是“快乐”,是作文要表达的中心。题目上补写的词语,是作文的写作内容,即“带给我快乐”的人、事、物等补全题目。可以补写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情感,如:打篮球带给我快乐,绘画带给我快乐,捕鱼带给我快乐,友情带给我快乐,母爱带给我快乐等等。
二、选材构思。这道半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如以“读书让我快乐”为题,写作时可以有这样的行文内容:我在初中读了哪些书,从中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读书让我快乐。“快乐”的原因是写作的重点,快乐的情感体验要有具体的呈现。行文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同时,注意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要有具体的情境或过程,文字表达力求生动有感染力。
27. 题目二:最美的遇见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最美的遇见
午后,阳光透过稀密的树枝,温柔地洒在我的脸庞。天上的云层也渐渐扩散开来,像是一团颜料不小心掉在了水里。
可无论眼前是怎样的美景,都掩盖不住我灰暗的心情。进入初中已有一个月,我仍然不适应,一次次周练的失败,我似乎再也找不到往日的信心。
父亲也着急,第一次月考即将到来,若我还是以这种态度,年级排名肯定是不好看的。
趁着这个国庆,父亲带我去了小区后面的几栋老屋,说是去散心。我很奇怪:为何要到如此破旧的地方来散心?
可我去了之后,便惊了。那几栋老屋,活活成了童话里的“绿野仙踪”。它们的墙上,全是密密麻麻爬满了一样东西——爬山虎!
铺天盖地的绿,包围了整栋楼房,与蓝天绿地相映衬,更显出它们的勃勃生机。它们全是义无反顾地向上爬着,不管前方有多艰难,它们却毫不退缩。陪伴它们的,只是一栋寂静的楼房。它们的生活多么无趣,可它们却从不放弃,在寂静之中也同样安静地生长,给人一种力量,催人努力奋进。
或许,在这之前,它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折磨,被风吹,被日晒,被雨打。三伏盛夏,它们没被晒死,数九隆冬,它们也没被冻死,尽管生活有千般万般地不容易,它们却同样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道风景。
我们生活的环境远远比爬山虎好了千倍万倍,一次失败又代表什么呢?应该像爬山虎一样站起来,继续向前。《七绝》中曾赞爬山虎“人前莫贬攀援意,唯此诚心向上爬”,我们也该如此,一次挫折打击,并不能吞噬生活的信心,继续努力向前,造就明日更辉煌的自己。
爬山虎,你是我最美的遇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遇见”是指双方或者多方的遇见。“遇见”的一方,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一切能体现“最美”却给予写作者惊叹、遐思、回味、醒悟的东西皆可为文。所以,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发现、思考,表现其印象最深、最难以忘怀的“最美的情缘”,解读“最美”,呈现“最美”。而“最美”的“最”字,表明这场遇见是美到极致,所以,我们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来相遇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等。
二、选材构思。可以对这个题目进行扩充,扩充成一个句子。比如“最美的遇见”是谁与谁的遇见。这样就把这个题目的外延(范围)缩小了,指向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在选取素材方面,还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比如,选择与亲人朋友的遇见,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与书籍遇见,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与风景遇见,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从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当然,主人公也可以不是人物,比如遇见一只小狗,一棵树之类。文章中的“我”也可以不是真正的自己,可以是某人或某物的代言人。注意,还要把“最美的”的一面写出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楚雄天人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楚雄天人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