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质量达标检测1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2·陕西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高三期末)下图为“符合生物多样性世界遗产标准的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编号 | 遗产名称 |
① | 黄山 |
② | 峨眉山—乐山大佛 |
③ | 武夷山 |
④ |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
⑤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
⑥ | 新疆天山 |
⑦ | 湖北神农架 |
⑧ | 青海可可西里 |
⑨ | 梵净山 |
⑩ |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
1.符合生物多样性世界遗产标准的中国世界遗产( C )
A.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
B.非季风区多于季风区
C.长江流域多于黄河流域
D.所在省区人口密度小
2.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B )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C.经济发展慢,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较弱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符合生物多样性世界遗产标准的中国世界遗产一二三阶梯均有,第二阶梯居多,A错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B错误;长江流域多于黄河流域,C正确;东部省区的人口密度大,D错误。故选C。第2题,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处于消亡边界,A错误;地处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B正确;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较强,C错误;该地区为自然保护区,应禁止大规模开发,以保护当地环境,D错误。故选B。
(2022·吉林长春市第六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盐类熔化后形成的熔融体),然后将热量传导到水中使之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建有我国首个大型光热电站。下图示意德令哈的位置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势是( A )
A.清洁无污染 B.能源分布集中
C.技术要求低 D.不受气象条件影响
4.德令哈适合建设大型光热电站,是因为当地( A )
①盐类物质多 ②太阳能丰富
③土地价格低 ④市场需求大
⑤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5.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对该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B )
A.引发水土流失 B.伤害途经飞鸟
C.造成气温升高 D.加剧人地矛盾
[解析] 第3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过程中,产生污染较少或不会产生污染,A正确;太阳能的能源分布相对分散,B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要求较高,C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可知,大型光热电站需要盐类,德令哈盐类物质较多;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面积广阔,土地价格低,①②③正确;区域人口较少,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④⑤错误。故选A。第5题,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引发水土流失,A错误;太阳能集热板反光,可能误伤途经飞鸟,B正确;太阳能光热电站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不会提升地表温度,C错误;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提高区域能源供给,缓解人地矛盾,D错误。故选B。
(2022·河北唐山高二检测)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读图完成6~8题。
6.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C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石漠化
7.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B )
A.过度放牧 B.大水漫灌
C.大量施肥 D.围湖造田
8.该环境问题可导致当地( C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
C.土壤肥力下降 D.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 第6题,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自然环境作用向环境中排放盐分,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C项正确。第7题,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上运动,B项正确;过度放牧只是破坏植被,A项错误;大量施肥会导致土壤板结,C项错误;围湖造田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盐分向上运动,D项错误。第8题,土壤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养分有效性降低,导致当地土壤肥力下降,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C项正确。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祁连山地区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 m以上地区,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服务价值。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远大于北大河流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10.冰川的服务价值除气候调节外,还包括( D )
①径流调节 ②淡水供给
③旅游科考 ④生物多样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监测发现,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西部地区高,其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 A )
A.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
B.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大
C.海拔较高,冰川面积较小
D.海拔较高,冰川面积较大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祁连山地区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 m以上”可知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远大于北大河流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D。第10题,径流调节、淡水供给、旅游科考和生物多样性均属于冰川的服务价值。故选D。第11题,由图可知祁连山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分布的冰川较少,因此退缩时的速率会快于西部地区。故选A。
将5千克土壤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堆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圆锥体。分别将 200 毫升水在距土堆顶部 20 厘米的高度上慢慢淋下,观察土堆边缘泥土的堆积量。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对比实验模拟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 D )
A.降水强度 B.土壤质地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地势
13.下列属于应用该原理的人类活动是( A )
A.缓坡修筑梯田 B.改进灌溉技术
C.改良土壤性状 D.陡坡开垦梯田
[解析] 第12题,本题考查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读图可知,两个圆锥体的坡度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导致水土流失强度不同,故该对比实验模拟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地形地势。故选D项。第1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在坡度较缓的地区修建梯田可以减小山坡的坡度,从而使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减轻水土流失。故选A项。
(2022·全国高二期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2000年,外环为2016年)。据此完成14~15题。
14.2000年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较大的是( B )
A.气候调节 B.水源处理
C.生物多样性 D.土壤形成与保护
15.2000—2016年,该区域最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D )
A.旅游资源得到开发 B.湖泊面积有所增大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水体污染更加严重
[解析] 第14题,内环为2000年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读图可知,2000年时,水源处理在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所占比例明显较大,B项正确。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土壤形成与保护在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所占比例明显较小,A、C、D错误。故选B。第15题,读图可知,2000—2016年,该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娱乐文化的价值有所增大,食品生产的价值明显增大,而废弃物处理和水源处理的价值均明显减小。据此可知,该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原因可能是该区域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治理和优化,开发了湿地旅游资源,故湖泊面积可能增大,水体可能得到治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贯穿于田县,后消失在沙漠之中。为了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家们对该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水源来自河流、泉水与地下水,农业是用水支出大户。生态用水主要指下游“绿色走廊”天然荒漠林、草的需水。
材料二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流程图(下图)。
材料三 下图为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单位:万立方米)。
(1)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的原因。(5分)
(2)简述克里雅河的水资源供需状况。(5分)
(3)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有人提出扩大水库库容,但有人提出反对。分析在该流域扩大库容的利弊。(5分)
[答案] (1)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2)总体而言,供水大于需水;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期,盈余量最大;春季(3~6月)、9月是主要的缺水期。
(3)利:扩大库容,更有效地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的需求;改善库区的小气候。
弊:下游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知,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稀少;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第(2)题,从材料三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可以看出,克里雅河的水资源7、8月供水量最大,水平衡为正值,盈余量最大;3~6月、9月水平衡为负值,最缺水。但是,总体上是供水大于需水。第(3)题,在该流域扩大库容,要从利弊两方面去分析。有利的方面,对库区周边地区来说,蓄水增加了,可以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的需求;可以增加库区及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对下游来说,可以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利的方面,对库区周边地区来说,扩大库容,下渗增加,库区周边地下水水位升高,加上灌溉增加与不合理灌溉,加重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对下游地区来说,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造成下游绿洲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等等。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
(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5分)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4分)
(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5分)
[答案] (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耗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
(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合理即可)
(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任答三条即可)
[解析] 第(1)题,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第(2)题,雾霾天气可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第(3)题,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分析。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开发区,其石油储量为59亿吨,天然气储量34 670亿立方米。北海石油主要以含硫低、含蜡少的轻质原油为主,可以炼制高级成品油。下图为北海油气田分布简图。
(1)简析北海油气资源开采的有利条件。(4分)
(2)分析气候对北海油气资源开采的不利影响。(2分)
(3)说出北海油气资源的开采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4)分析北海油气资源开采对英国经济的影响。(6分)
[答案] (1)油气资源储量大,品质优良;位于浅海大陆架,利于开采;邻近发达地区,市场广阔;有油气管道连接各国,运输条件好。
(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影响,风大浪高;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作业(安全隐患较大)。
(3)石油开采易泄漏,造成海洋污染;石油开采破坏了海洋生态,危及海洋生物多样性。
(4)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国家收入;带动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解析] 第(1)题,油气资源开采条件可从资源条件、开发难度、市场、交通等方面来回答。第(2)题,图示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大浪高,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作业。第(3)题,油气资源开采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来分析。第(4)题,油气资源开采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带动相关工业部门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回答。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 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 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 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 592吨增长近27倍。图1为青海湖水系图,图2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3分)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3分)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3分)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3分)
[答案] (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解析] 本题以青海裸鲤(湟鱼)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第(1)题,材料 “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说明鳞片的作用是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说明鳞片退化是在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之后。外流湖一般为淡水湖,但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后,盐分无法排除,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因此本题应结合青海湖湖水性质的改变,从鳞片作用的角度去考虑。从保护鱼身的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很多物种因不适应高盐环境而死亡、消失,天敌减少,保护需求减弱;从减少疾病的角度考虑,盐度升高导致水体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需求下降;从防止淡水流失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不利于生物体内盐分的排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裸鲤鳞片退化。第(2)题,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同时湟鱼对“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因此本题可从栖息地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栖息地范围、水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 kg”,提示了生长缓慢的原因: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青海湖为内流湖,蒸发是湖水排泄的主要方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的空间减小。沿青海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营农场和新兴城镇相继出现,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湟鱼生存环境恶化。在河流上修建的水坝,成为湟鱼洄游的障碍,影响湟鱼产卵。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影响了湟鱼的生长繁殖,其中过度捕捞更是直接造成湟鱼数量锐减。第(3)题,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高度不高,使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顺利洄游。阶梯状设计,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第(4)题,分析材料可知:湟鱼对水质敏感,因此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可加强人工繁殖;逐步拆除拦水河坝,制定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