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材册别及单元 |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 ||
课 题 | 10 小石潭记 | 课时 | 第2课时 |
一、课标要求 | |||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能品味诗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
二、教材分析 | |||
这首诗写于永贞年间,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后。《小石潭记》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简称,全文虽然不足二百字,但写景状物生动传神,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曲折含蓄。 | |||
三、学情分析 | |||
学生对柳宗元有所认知,但对作者的人生履历,特别是这一时期的写作背景并不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渗透。另外,受限于学生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不足,分析时需多加点拨。 | |||
四、教学目标 | |||
1.品析精彩的景物描写,揣摩句子的丰富内涵,感受语言的魅力。 2.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感悟文章主旨。 3.体会情景交融,景中传情。 | |||
五、教学重难点 | |||
重点:品析精彩的景物描写,揣摩句子的丰富内涵,感受语言的魅力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 |||
六、教学过程 | |||
一、诗歌的初步探究 质疑: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些景?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水尤清冽 (4)作者是怎样描写溪流岸势的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5)潭上景物又有怎样的特点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用词准确生动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比喻修辞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二、深入探究 体会作者情感 质疑:请找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比较作者前后情感的变化,并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探幽的浓厚兴味 水清、石异、鱼欢带来的愉悦 依然沉浸其中 “寂寥”“悄怆”“不可久居” 结合背景点拨分析 柳宗元被贬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永州时,他不被重视,只有借游山水化解心中的苦闷,但实是“借景消愁愁更愁”。 三、小结 本文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静、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作者在贬谪处境中悲凉、愤懑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 1.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游黄溪记》
| |||
七、教学反思 | |||
1.散文精妙的语句未能一一细品,应在课外阅读中作以延伸。 2.诵读的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文言词语积累,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