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综合训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综合训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汉武帝天汉三年, 元封元年, 西汉向商人征收“算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1. (202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月考试卷)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颁布“榷酒酤”,规定由官府控制酒的产销,官酿官卖,不准私人自由酿酤。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朝廷明确规定了酒的价格,“榷酒”政策被废除,改行酒税制度。这一转变( )
A. 有助于加强财政集权 B. 有利于节制过度的粮食消费
C. 抑制了商业自由发展 D. 源于统治者治国策略的调整
2. (2023·广东省佛山市·月考试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奏请汉武帝批准,正式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和“平准”。“均输”即地方官用土特产折抵赋税,由均输官运往其他地区高价出售,所获收人皆归朝廷。“平准”即设置平准机构,将全国各地运来的物资交由大农令支配,大农令在商品价格高时卖出,在价格低时买进。据此可知,汉武帝实行“均输”和“平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财政收人 B. 抑制商业以惠农 C. 加强君主权威 D. 平抑物价以利民
3. (2022·天津市·单元测试)汉武帝采纳文帝时贾谊“上收铜,勿令布”的建议,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这些做法( )
A. 旨在稳定市场秩序 B. 体现西汉政府的抑商政策
C. 加重地方财政危机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2023·江苏省淮安市·月考试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汉武帝的这些举措( )
A. 完善了市场监管立法 B. 加强了商人的户籍管理
C. 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 D. 加剧官营与民营的竞争
5. (2023·月考试卷)公元前119年,汉朝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并命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钱作废熔化,把铜料送到长安的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重量和成色都有保证,私铸者无利可图。这一做法( )
A. 确立了长安的经济领导地位 B. 消除了各郡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 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 D. 促进了汉朝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6. (2022·山东省·单元测试)西汉向商人征收“算缗”(一种财产税),同时实施“告缗”(鼓励检举揭发瞒产漏税者,并规定将瞒产漏税者的一半财产奖给告发人)。西汉政府实行“算缗”和“告缗”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工商业规范发展 B. 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C. 提高地主的政治地位 D. 为北击匈奴做准备
7. (2023·云南省曲靖市·期末考试)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体现了西汉政府( )
A. 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 B. 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C. 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 D. 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8. (2023·湖北省宜昌市·期末考试)汉初,民间商业借贷带来了“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等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政府制定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调控,规定了贷款利率。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
A. 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定 B. 规范海外商业行为
C. 推动官营商业的发展 D. 抑制社会经济活力
9. (2022·广东省汕头市·月考试卷)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 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 加强了经济控制
C. 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 D. 解除了国家威胁
10. (2022·湖北省孝感市·月考试卷)《汉书·食货志》记载,秦钱太重,汉初铸荚钱,文帝铸四铢钱,皆质劣量轻,且放任民间私铸,货币轻重大小不一,币制混乱。武帝铸五铢钱,禁止私铸,统一币制,通行全国,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这表明( )
A. 汉初社会经济的艰难发展 B. 改革币制使财政收入增加
C. 制币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 D. 货币演变推进治理的改善
11.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月考试卷)汉武帝即位后,在经济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改革币值,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插手商业贸易,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上述举措本质上反映了( )
A. 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 B. 儒家仁政思想的要求
C. 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D. 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
12. (2022·四川省成都市·单元测试)汉武帝时期,商人出身的大臣桑弘羊认为:“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要想真正实现强兵富国,就要“农工商均各取所欲”。对此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
A. 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B. 提高了工商业者的地位
C.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 带有时代和家庭的烙印
13. (2022·江苏省泰州市·期中考试)汉初刘邦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名曰榆荚钱,重三铢”;“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此币不仅由国家铸造,还准许地方官府和民间的富人仿铸。汉武帝时又多次变更,最后“罢半两钱,行五铢钱”,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并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由此可知( )
A. 地方治理不断完善 B. 专制主义皇权的加强
C.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4.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期中考试)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 B. 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 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D. 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15. (2022·四川省·月考试卷)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 )
A.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B. 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C. 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 D.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16. (2022·湖北省孝感市·单元测试)汉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在汉武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对此提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会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 )
A. 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 B. 加强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
C. 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 D. 解决攻打匈奴所需经费问题
1.【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颁布‘榷酒酤’,规定由官府控制酒的产销,官酿官卖,不准私人自由酿酤。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朝廷明确规定了酒的价格,‘榷酒’政策被废除,改行酒税制度”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国家由官府垄断制酒业到允许商人经营、朝廷定价,改行酒税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是随社会发展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后的结果,故选D项。
A.允许商人经营酒业不利于加强财政集权,排除A项。
B.题干仅涉及到政府对于酿酒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放宽,没有明确对于粮食消费的具体内容,排除B项。C.政府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商业的自由发展而非抑制,排除C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由均输官运往其他地区高价出售,所获收入皆归朝廷”、“将全国各地运来的物资交由大农令支配,大农令在商品价格高时卖出,在价格低时买进”等信息可知,汉武帝的“均输”和“平准”政策使政府获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为了惠农或者利民,排除BD项;“均输”、“平准”政策主要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是加强了君主权威,排除C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结合所学可知属于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措施,加强了对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故选D项。均输平准政策是在稳定市场秩序,排除A项;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是加强大一统的措施,与抑商没有关系,排除B项;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只是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权,不会加重地方的财政危机,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算缗”“告缗”政策是历史上大规模的抑商运动。增加了国家收入,打击了奴隶制残余,缓和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巩固,但是也迟滞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当时市场监管立法并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与加强对商人户籍管理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政府官营商业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汉朝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并命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钱作废熔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货币统一也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C项正确。
A.题干没有体现长安的经济地位,排除A项。
B.本项题干无从体现,排除B项。
D.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A.算缗、告缗是西汉抑制商业的重大举措,故不选A。
B.材料反映西汉政府通过征收财产税和对商人实行严格监控,以强化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故B正确。
CD.两项是不是材料举措的主要的目的,故不选CD。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由题干“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可知西汉通过贵卖贱卖来稳定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势力,无利可图的商人重新回归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体现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A正确。
B.均输、平准机构是抑制、限制商业发展的举措,排除B项。
C.题干中均输、平准政策的目的在于稳定经济秩序而非淡化区域经济差异,排除C项。
D.西汉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统治,强化市场监管力度是具体举措,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B
【解析】B.通过题干“复弛商贾之律”“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故B项正确。
A.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在汉武帝之前,故排除A项。
C.题干信息未涉及商业市场秩序,故排除C项。
D.“解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C.题干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包括统一铸币、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和重农抑商等,目的是为了适应大一统国家的需求,故C正确。
A.题干不是汉初,且汉初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故排除A。
B.题干和儒家仁政思想不符合,故排除B。
D.上述措施是巩固大一统政治的必然要求,而非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故排除D。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桑弘羊并未突出强调农业的地位,故不选A。
BC.桑弘羊只是提出了主张,材料没有提及其效果,故不选BC。
D.桑弘羊作为商人,其认为农工商对于国家的富强都很重要,这说明桑弘羊对于经济的认识带有时代和家庭的烙印,故D正确。故选D。
13.【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汉代货币发行经历了由私人可以铸造到中央垄断的过程,表明汉朝政府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即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故D项正确。
A.题干反映的是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不能体现地方治理不断完善,故A项错误。
B.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专制主义皇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
C.题干信息与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故C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B.根据题干可知,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汉武帝后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诸铁官皆置吏卒,使很多流民失去生计,导致流民日益增多,田地荒芜,城郭空虚,这反映出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故B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故A错误。
C.题干信息与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无关,故C错误。
D.题干没有涉及人地矛盾加剧,故D错误。
15.【答案】B
【解析】B.题干中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针对盐铁问题提出针锋相对的主张,这表时当时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故B项正确。
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
C.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非选择题热考题型训练02——内容、措施类---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元朝时期的政治 训练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隋唐时期的政治 训练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