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一轮复习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
一、选择题
1.1981年,考古界在距北京周口店西北200千米的河北东谷坨村发掘出大量石器(下图所示)。这些石器体积较小,器型精致。经古地磁测定法测定,东谷坨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对此推断比较合理的是( )
东谷坨文化石器
A.东谷坨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B.这些石器主要用来猎杀大型野兽
C.能够证明中国已经较早进入文明时代
D.东谷坨文化可能影响北京人文化
2.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图像一并画在专门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
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
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3.在夏文化遗址里,出土的陶器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合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中,酒器比较多。此外,还出土了成批制作水平较高的玉器以及石磬一类的乐器。这反映了当时( )
A.文明呈现地域特征
B.生产工具注重实用性
C.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D.陶瓷技术有明显进步
4.下表为商周赐贝情况。
主持者 | 场合 | 对象 |
商王 | 祭祖、宴飨等 | 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 |
周天子 | 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 | 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 |
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 )
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B.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
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
D.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
5.《周礼》规定了王乘的五种车:玉路……用于祭祀;金路……用于会宾客、封赐同姓;象路……用于上朝、封赐异姓;革路……用于军事和封赐守卫四方的诸侯;木路……用于田猎和封赐九州外的蕃国。这反映了周代国家礼制( )
A.贯穿了君权神授理念
B.仪式程序极其繁琐
C.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D.历史影响较为深远
6.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与少数民族举行了多次会盟。公元前721年,鲁隐公“会戎于潜”,重修与戎人的友谊。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
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C.加速了先秦宗藩关系的确立
D.导致了当时民族界限的消失
7.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不仅突破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成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该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铁犁牛耕技术日益推广
B.各国极力推行重商政策
C.长途贩运贸易高度繁荣
D.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8.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集权的趋势 B.分封制度的成熟
C.世袭制度的崩溃 D.宗法制度的衰落
9.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大不相同。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 )
A.郡县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军政控制
B.国君通过郡县统治各地
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
D.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10.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误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 )
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
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
C.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
11.“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
A.巩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B.凸显秦始皇及其皇室的地位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加强对地方官僚机构的控制
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摒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13.从先秦到秦汉,“疆”字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下表可知( )
出处 | 含义 |
《甲骨文字典·疆》 | “弓”表示武器、尺具,“土”为大地,“畺”表示田地边界 |
《左传·成公十三年》 | 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以安边境” |
《汉书·王吉传》等 | “禹迹九州”“汉疆九州”“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
A.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B.大一统边疆治理思想逐渐形成
C.“夷夏之别”观念逐渐淡薄
D.因俗而治治理机制的渐趋成熟
14.陈苏镇指出,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束的西汉初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西汉能成功避开亡秦覆辙……与此不无关系。这说明( )
A.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的合理性
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
C.汉高祖错误地吸收秦亡的教训
D.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封国制
15.汉武帝初期,十三部刺史为丞相属吏,由“司直(丞相下属官员)督刺史”统领,而到汉武帝晚期,刺史则改由御史大夫统领,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这一变化( )
A.提高了刺史的政治地位
B.折射出中枢权力的调整
C.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力度
D.旨在规范监察部门职权
16.董仲舒认为:“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生,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这一观点( )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思想
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阐释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家的最大贡献在为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
——摘编自余英时《现代儒学论》
材料二 孔子其人,即之则温,仰之弥高,他能使人们获得极大的鼓舞来崇敬他的观点,并且令其相信这些观点能够经世致用。他的理论内涵博大,博施济众,绝不平淡肤浅。人们追随他,因为他确实最能领悟那个时代的中国文明,知道她如何才能趋于完美。中国文明是一个崇奉学识的文明,所以孔子的理论价值无量。
——摘编自[美]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儒学思想理论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联系”为主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前辈学者受史料限制,未能具体考察秦汉时期“卿”的动态演变。1983年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丰富了研究秦及汉初制度的史料,其中即有“卿”。
材料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良人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
——整理自《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
材料三 西汉时期卿爵与官称“卿”的格局随着爵、官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侯卿大夫士爵位分层逐渐被打破,爵称卿愈发稀见,以至消失于史籍。同时,伴随着等级秩序向“官重爵轻”方向发展以及儒家复古改制观念兴起,“卿”指称职官更加常见,并逐步制度化。官称“卿”的制度化进程从其相关称谓的变化里可以窥见一二。
——摘编自杜晓《秦及汉初“卿”的性质及其演变》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
(2)分析材料三中汉代后期“卿”性质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山汉简发现的意义。
参考答案
1-5 DACBC 6-10 BDDAC 11-15 BBBAB 16 A
17.示例:
题目: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论述:儒学思想强调以仁为本,以礼治国。它在社会存在的发展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并不断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恢复礼法伦常。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主张尊崇儒术、强调春秋大一统,促使儒学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宋朝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其中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儒学思想还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
正所谓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为传统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材料一是秦始皇亲临东土安抚百姓,诸列侯、卿、大夫共同议论皇帝功德的描述,有助于研究秦朝爵制等问题。材料二是汉初赐爵和爵位继承的记载,有助于研究汉初爵位与官职之间的关系。
(2)演变趋势:由单纯的爵位到正式官职。
原因:君主专制的加强;官僚政治的发展;治国理政观念的变化;儒家复古改制观念的兴起。
(3)意义:丰富了汉代史学研究的一手史料;与其他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6页。
这是一份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