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突破点一鉴赏古诗的语言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突破点二成语的辨析及正确选用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突破点六修辞句式与句子表达效果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突破点三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课件
展开解读试卷明考向 考情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 ①不解之缘 ②秘而不宣 ③在所难免
[解析] [命题解读]文段主要介绍科学家栾恩杰在国防和航天事业方面做出的贡献,赞扬他不惧失败的探索精神,属于学科认知情境。第①处,情境信息是“科学家栾恩杰……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结合后文栾恩杰参与导弹研制的内容可知,第1段是说栾恩杰改学自动控制后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紧密联系,此处应填一个表示“联系紧密”的成语,可联想到“联系”“缘分”等词,再根据前文“有了”可知,所填成语作“有”的宾语,故应填一个名词性质的成语。可填“不解之缘”。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第②处,情境信息是“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结合“秘密武器”可知,所填成语应强调该项目的隐秘性,再结合“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知,所填成语应表达该项目公开信息较少的意思。可填“秘而不宣”。秘而不宣: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第③处,情境信息是“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由“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可知,此处应是说失败很常见,不能避免。可填“在所难免”。在所难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②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③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④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解析] [命题解读]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研制规划的阐释。根据语境,先找出长句的主干句。主干句为“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依据主干句的思路,给其他成分添加合适的代词、关联词等,使其重新组合成其他句子。“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体现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可以将其拆分为三个短句,并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进行连接,使前后句衔接流畅,逻辑关系更加合理,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设问:先用“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 [命题解读]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失败严重后果的阐述,题干要求对其使用的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效果分析。根据语境,首先推敲画横线句子的结构与意义。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部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是提问;“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是回答,是对严重后果的阐释。其次结合设问和排比的相关知识,可知句子整体上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为设问;回答部分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句式整齐,为排比。最后分析句中设问和排比在文本表意与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即设问“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将以上要点分条列出,便可得出答案。
[考题二]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____。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____,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____,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解析] [命题解读]文段主要说明哪些人需要减肥,并指出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以及科学减肥的必要性,属于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本题情境信息是“生活中你会发现”,题干要求选出与此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首先要分析这句话中“你”的用法,“你”是第二人称代词,既可称对方(一个人),也可泛指任何人,通读材料可知,这里的“你”并不是指具体某个人,而是指任何阅读材料的人。所以文中画横线处的“你”泛指任何人。A.句中的“你”特指交际语境中的说话对象,即称呼说话的对方。B.句中的“你”跟“我”配合,所指对象为三人中的某一个人,并非任何人。C.句中的“你”泛指任何人,意思是他的钻研精神让人佩服。D.句中的“你”特指交际语境中的说话对象,即需要选三名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的某人。故选C。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 ①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②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体重很容易反弹
[解析] [命题解读]第①处,情境信息是“身材是否肥胖”“体质指数是……”,后文提到“体质指数”的概念,则横线处应点出“体质指数”这个专有名词。再联系横线前“身材是否肥胖”推知,横线处应补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意思相关的内容,然后结合后文“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可以推知体质指数可以反映肥胖与否,即“肥胖与否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可补写“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第②处,情境信息是“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这种方式”指代前文的“不吃晚饭来减肥”,“难以长期坚持”是其弊端的一个方面,由“不但”推知,这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复句,横线中的句子应以“而且”或“还”开头,从而与“不但”搭配。且“而且”或“还”引起的内容应是表示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且其危害程度应比“难以长期坚持”更深。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里的危害是指向身体健康方面的,可补写“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③处,情境信息是“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甚至比以前更胖”,由“如果”可知,这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复句,此处应补写“恢复吃晚饭”的后果。再由后文的“甚至”可知,这里主要说了两个后果,“比以前更胖”相较于空缺处句子是更严重的后果,故此处的后果也是与体重相关,但危害程度应比“更胖”轻一点。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可能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体重反弹等问题,故可补写“体重很容易反弹”。
[考题三] (2022·全国甲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7分)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
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答案] ①天翻地覆②遥不可及③身临其境④尽收眼底
[解析] [命题解读]文段的主要内容是:现代的博物馆借助高科技手段,让观赏者能近距离、全角度地观赏文物,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①处,情境信息是“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要修饰“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可填“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 第②处,情境信息是“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导致无法触及。可填“遥不可及”。遥不可及: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第③处,情境信息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亲身经历画中情景的感觉。可填“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第④处,情境信息是“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参观者犹如站在发掘现场,居高临下,妇好墓葬一览无余。可填“尽收眼底”。尽收眼底:全部看在眼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解析] [命题解读]解答此题,可单独分析画线句。经分析可知,“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应将“展演艺术”改为“艺术展演”。“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应改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考题四] (2021·新高考Ⅰ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6分)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交相辉映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
[解析] [命题解读]本题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为大情境。第一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互映衬: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第一处情境信息是“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据此推知紧随其后的“传统与现代”不分主次。结合语境,第一处词语用于描述景象,应用“交相辉映”。
第二处,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非同一般,褒义词。喧闹无比:指声音大而嘈杂,吵闹异常,多用作贬义。第二处情境信息是“直播间里”“直播宣讲‘圈粉’无数”,推知此处是形容直播间里热闹的场面,应用“热闹非凡”。 第三处,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第三处情境信息是“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进入直播间”,推知此处是描述辖区党员等进入直播间的情形。备选词语虽都是描述接连不断,但使用对象不同,语境是用来形容人,应用“络绎不绝”。 第四处,汁醇味正:滋味、气味浓厚纯正。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第四处情境信息是“古风新韵
颂文明”“文明盛宴”,据此推知此处描述的对象是“文明盛宴”,语境并不是强调文明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而是突出文明实践示范活动的厚重历史底蕴,应用“汁醇味正”。 故选D。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解析] [命题解读]首先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前半句中“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与“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的短语结构不一致,前者为主谓短语,后两者为偏正短语,导致语意不连贯,应将“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改为“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句中的“话语”“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充当主干句的主语。再分析后半句,“导致”的词义为“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用于此处与直播间里“欢快的气氛”语境不合,可改为“使得”。 接着比对选项。A.句中的“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均为主谓短语,短语结构一致,语意连贯;句中的“导致”一词与语境不合,且前半句已
有主语,后半句以“这”作主语亦无必要。B.句中的“导致”一词与语境不合。C.“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与“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短语结构不一致,且“这”作主语亦无必要。D.所有语病修改正确,且未产生新语病。 故选D。
[考题五]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①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②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解析] [命题解读]文段介绍南极“西瓜雪”产生的原因以及雪衣藻对南极生态的危害,属于学科认知情境。由情境信息“有研究人员分析”,可知填入括号内的句子应阐述研究人员分析的“西瓜雪”产生的原因。前文提到照片里的雪变成红色和绿色,括号内的句子应先指出这种现象再分析其形成原因,故应以“雪变色”为主语。括号后提到新的陈述对象“雪衣藻”,从逻辑上判断,衔接的句子应分析“雪变色”与“雪衣藻”的关系;再结合后文“雪衣藻”生长环境及其在不同生长状态下颜色的变化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应说明雪变色现象的产生与雪衣藻的大量繁殖有关。 A.以“雪变色”开头,概括了上文提到的雪变成红色和绿色的现象,并指出雪变色是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分析了雪变色的原因,照应前文“有研究人员分析”,且提到“雪衣藻”,引起下文对雪衣藻的介绍,衔接恰当,当选。
B.选项提到了“这种微型藻类”,根据逻辑关系,用“这种”的前提是上文已经提到“雪衣藻”属于“微型藻类”。而上文没有涉及“微型藻类”的内容,衔接不当,故排除。 C.以“微型藻类雪衣藻”开头,不能概括上文提到的雪变色现象,且“微型藻类”在上文也没有出现,话题转换不够自然,故排除。 D.以“雪衣藻”开头,不能概括上文提到的雪变色现象,且“雪衣藻”“微型藻类”在前文也没有出现,话题转换不够自然,故排除。 故选A。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答案] ①在寒冷的冬季②生长期呈绿色③加快融雪速度
[解析] [命题解读]第①处,情境信息是“雪衣藻”“广泛分布在……极端冰雪环境中”“它们处于……春季复苏”,从下文“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来看,句子主语已经明确,句子结构亦完整,故补写部分应作状语,再结合“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可知,第①处描述的环境应与“阳光温暖”相反,可知应补写“在寒冷的冬季”。 第②处,情境信息是“雪衣藻”“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西瓜色”,依据下文反推空缺处内容,先是明确时间点,“成熟后”之前应为“初生期”“生长期”
等,再结合“成熟后……变为红色”和“从绿色到红色”,可知生长期颜色应是“绿色”,故应补写“生长期呈绿色”。 第③处,情境信息是“从而”“而融雪速度的加快”,由上文“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判断其导致的结果应是使雪融化得更快,再结合下文“融雪速度的加快……”,可知应补写“加快融雪速度”。
[考题六] (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解析] [命题解读]语段叙述“我”夜晚步行回家时,在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就餐的经历。文中破折号出现的语境是“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破折号前陈述的对象是“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破折号后谈到“去吃门钉肉饼”,破折号前后语意形成转折关系,故文中破折号标示语意的转折。 A.破折号前的陈述重点是“药学经典”,破折号后的陈述对象是“《本草纲目》”,由此可知这部药学经典即为《本草纲目》,故句中的破折号标示解释说明。 B.破折号前的语境是“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破折号后的语境是“我”对这事的态度,破折号前后语意形成转折关系,故破折号标示语意的转折。当选B。
C.破折号前的语境是“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破折号后的语境是“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是对“到山上打柴的记忆”的补充说明,故破折号标示补充说明。 D.破折号前语境是“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破折号后的语境是说一个怎样的人,可知破折号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对破折号前“一个人”的补充说明,故破折号标示补充说明。 故选B。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 [命题解读]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环路塞车情况的准确而生动的描写,题干要求对其使用的比喻修辞进行效果分析。 根据语境,先推敲画横线句子的结构与意义,准确把握句子的含意。画横线句子分为两个部分:“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是对环路塞车情况的概述;“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是对环路塞车情形的具体描写,环路上的车不分白天黑夜都密集黏稠、行驶缓慢。 再结合比喻的相关知识,找准本体和喻体,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本体为“这条环路”,喻体为“黏稠的河”,相似性体现在“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最后将以上要点分条列出,便可得出答案。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和“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和喝过小米粥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平淡;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命题解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我”大快朵颐以及满足心理的描写。结合语境,将改写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可知区别在于原句将状语“心满意足”后置,并将其分开来说,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吃过肉饼和喝过小米粥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而改句的重点则落在了“一扫而光”上,强调的只是全部吃光。原句以“又心满,又意足”结尾,语气舒缓;而用改句结尾则显得语意未尽,不符合写作的一般习惯。从语言风格上分析,原句为三个短句,遣词造句具有口语化特征,显得活泼俏皮,与整个文段的语体风格一致;而改句则显得平平无奇。 整合以上要点,从“强调的重点”“适用的位置”“语体风格”三个方面作答即可。
梳理知识建支架词语 成语 标点 语法 逻辑 病句 修辞 句式 依据考情解析,语境中的多向考查涉及的知识主要包括词语、成语、标点、病句修改、连贯、修辞以及常见句式和表达作用等。
词语的选用,一般重在考查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考生必须掌握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一般而言,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虚词(关联词)的语法意义和作用
要在一组近义成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就需要辨析。辨析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三)看是否“功能紊乱”
(七)看是否分清细微区别
三、七大点号的基本用法和五大标号的基本用法(详见《附录》知识二)
四、语法、逻辑基本知识(详见《附录》知识一和知识三)
1.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语法性病句。
2.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确定、不明白的语意性病句。
3.不符合事理、常理,胡乱联系的逻辑性病句。
4.常见的句法失误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语序不当是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一类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结构规律。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包括句子主干(主、谓、宾)的搭配,句子枝叶(定、状、补)的搭配,呼应成分(关联词等)的搭配。具体情况如下:
1.成分残缺 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范,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却不具备,就是句子的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成分赘余 运用词语时,词语和它包含的意思都出现,或意思相近、相同的两个词同时出现,就造成重复,这就是赘余。
结构混乱的语病主要表现为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前后牵连三种情况,属于语法性语病。
常见的杂糅句式主要有以下情况: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清晰、明确,如果表达出来的意思存在多种理解(歧义),或令人费解,就会产生表意不明的语病。产生歧义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合常理、事理;句子前后逻辑关系混乱;句子的意思层次不清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六、修辞知识(详见《附录》知识四)
(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不同点1: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不同点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不同点3: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
(二)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不同点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不同点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 不同点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三)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不同点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不同点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思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说明]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意义上说是对比,从形式上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四)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不同点1:对偶有两个句子,上下联必须结构对称,字数相同,词性一样。排比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句子,要求结构大致相似,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 不同点2: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不能有重复字,宽泛的对偶可以有重复字。排比经常以同一句式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语句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不同点3:对偶讲究上下联同一位置的字词的平仄相反,排比则无此要求。
(五)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不同点1:设问多是自问自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后面。反问多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以从问句中找出答案。 不同点2: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一般是紧接着问句摆出答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不是用肯定句表示否定内容,就是用否定句表示肯定内容。 不同点3:设问主要是提醒注意,引人思考,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常见句式及表达作用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单句和复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和散句。各类句式的概念及表达作用如下: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专题集训20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专题集训20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5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专题集训19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专题集训19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6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专题集训18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实践_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专题集训18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47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