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第1页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第2页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年,儿童牙齿正畸市场火热。在一些发达地区,低龄矫治成风,商家甚至建议一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审美也开始“武装”到牙齿。给孩子留一口美观的牙齿,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同时,人格道德培养被远远退居在儿童培养的末端。问题是,是否真有必要在如此低龄就开始矫治?即便不是专业人士,单从生活常识似也不难作出判断。孩子的牙齿矫治正在变成父母的焦虑。身高焦虑也好、容貌焦虑也罢,致使贩卖焦虑,成为商家一项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无独有偶,据报道,现在在一些年轻人当中兴起一股“戒手机”的风潮,有些年轻人甚至不惜花钱戒手机。花上百元上网买一个手机锁,不到规定时间自己也不能打开,自己“折磨”自己。而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吊诡的一幕:下一个APP,目的是让自己不用APP。问题是,如果仅就精神成长考量,看书和看网络小说,去电影院和看短视频,觥筹交错的宴会和一场微信群里的讨论,这里面的前者一定都比后者高级吗?
    儿童牙齿正畸焦虑,戒手机风潮的兴起,或许让我们思索,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在写作中,要允许模仿,只有通过反复模仿,掌握了坚实的写作技巧,才能产生一些微小却又非比寻常的差异——使你能区别于他人。但有人说,在创作领域里,受到强调和赞扬的往往是原创性,模仿则被视为罪大恶极。
    上述材料,也能在更广阔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两天,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全网刷屏。在全长11分钟的视频中,创作者以平缓的语调、富有文学性的旁白和真实的画面,讲述着“二舅的一生”,展示出了一个鲜活的、饱受挫折,却又始终不屈的农民的一生。很多年轻人对这则视频高度评价,认为“二舅”的经历,是无数平凡人生活的缩影,不少人从这则视频中,回想起身边与二舅相仿的亲人,也有人想起了一些经典小说、影视剧中平凡而又不向生活低头的主人公,认为这种“渺小的伟大”,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也有人对创作者进行百般挑剔,认为是为流量而修饰拔高,极力去挖掘视频的不实之处。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2年,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第一次引出了互联网络的定义,即internet。至今,网络进入生活已经40年。我们几乎离不开网络:获取资讯、便利购物、社交娱乐、网课学习、商业公务、思想交流、文化呈现……网络为各类人群带来诸多便捷,但人们又会失去些什么呢?
    某市将借助一个网络平台举行一次线上论坛,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聊聊互联网生活的得与失。作为一个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你将代表高中学生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为线上交流做准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陪伴亲友的时间被剿杀,视频电话使回家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即便回到家人身边。也在忙着刷手机。家庭中心地位的电视逐渐失势,节目都能在电脑上找到,而且丰富得多。家人们坐在沙发前对电视里的主人公品头论足的时代飘远了。
    独处的时间也消失了。你今天是不是吃完饭就回到电脑前,甚至边吃饭边看剧,或者逛淘宝?你上次坐在窗前发呆一小时,或重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什么时候?
    “耐心”正悄然消逝。转账实时,外卖超时赔付,网购次日到达,下载瞬间完成。电影只看1分钟解说、读书只读梗概……
    或许,我们正经历一个新型的“大灭绝时代”,不信低头看一眼你的书桌——报纸、地图、字典和CD,都去哪了?
    网络消灭了什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媒体时代,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对高中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多理性要求。然而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智能手机。的确,信息时代,一部手机可以将我们牢牢捆绑,使我们丧失许多。但是,信息时代,一部手机也可以联通天下,使我们获得许多。
    多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性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恰当,论证严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90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再次登上热搜。此次登上热搜不是因为他的不修边幅和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的荣耀,而是“六个博士搞不定的方程被韦东奕分分钟搞定”“哈佛为了他破百年校规”等江湖传说,紧接着韦东奕辟谣这些是假新闻。之后,谣言传播者道歉,称没有核实就发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疫情,谣言四起,是非难明;俄乌战争,众说纷纭,真伪莫辨……各类信息充斥微信、微博、微视频、QQ等网络媒体。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普罗大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信息与评论,但这些信息与评论未必都可信,需要我们认真辨识。
    新教材要求高中生必须提高媒介素养,语文课堂将开展以“辨识媒介信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息时代,我们在便捷地点赞、转发中,向朋友们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纷纷宣布开启或已经开始在个人主页等位置展示账号IP属地,这意味着,今后所有用户在网络上发言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IP归属地将被公开显示。
    对此,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可以打击网络暴力、恶意造谣、带节奏蹭热度等行为,加强了用户网络行为与现实世界的联结,让网民在发言时更加慎重。也有网友认为,这侵犯隐私权,是对互联网精神的背叛,会滋生地域歧视。
    对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班级将举行“涵养媒介素质,拥有最美和声”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材料,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作文题。
    本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时代。材料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层是试题主材料。该材料又包含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介绍了儿童牙齿正畸市场火爆的事例,实际上反映的是以家长为代表的社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较少关注人格道德因素培养的生命焦虑,蕴含着关于怎样才算真正的完美、是否存在所谓完美的人,以及未来与眼下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的问题。第二则材料是在一些年轻人当中兴起的一股“戒手机”的风潮。戒手机其实是左右互搏,对手只有自己,人的自控力如果弱到需要砸钱来加强的程度,就难免有一点喜剧和荒诞。如果我们抛开某种思维预设,就能发现手机其实是很传统的。手机里的阅读、娱乐、社交等等,哪一个不是古已有之的需求?至于手机让人沉迷、影响健康之类的“罪状”,古人也有“玩物丧志”的说法,《老子》也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手机放到人类历史上看,恐怕也谈不上是一种叛逆。都是信息获取,但如果拿起一本厚重的书,无论有没有价值、看进去多少,这都是令人赞美的阅读,但在手机里就只能算是“刷手机”;本质上都是娱乐,但围棋、象棋甚至麻将都有相当的认可度,但手机花花绿绿的屏幕,就可以被嗤之以鼻。从本质上说,手机和人类历史上的多数事物,其实没有多少不同,只不过它没有被时间锻造成不容辩驳的经典。也许多年后回望,就会发现戒手机的虚幻色彩:人们到底在拒绝什么呢,是一种更有效的信息获取,还是一种更有趣的娱乐体验?
    第二层则要求考生思考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实,如果关注人本质意义上的需求满足,就不会只在一个光鲜外表或者技术形式上做文章,不会只追求根本不存在的“完美人生”。
    而根据写作任务,面对各种“焦虑”“风潮”我们要认真思考,从我们的需要,真正的需要角度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别被这些“焦虑”“风潮”同化、围猎、捆绑,别轻易掉入那些“商业陷阱”……表明态度之后,还可对此探讨一些应对策略。首先,面对成长焦虑,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审美,更应该注重对孩子人格道德的培养;其次,面对成长焦虑,面对商家构建的焦虑,我们更不能丢失基本生活常识下的判断力。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自己而言,我们更需要正向成长,而不是“吊诡”地折磨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常常用精神成长去考量事物,网络的和现实的没有谁一定比谁更高级,匹配我们真正需要的,才是更高级的。
    立意:
    1.形式不是生命的追求,拥有丰实的精神才是完美的人生。
    2.不急功近利,不心态失衡,才能理解时代精神,锻造完美人生。
    3.拒绝按照舆论或潮流活着,不追求虚幻光环。
    2.例文:
    有积才有发,先仿而后创
    模仿与创作犹如一对连体兄弟,总会一起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之中。有关于二者的辩论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人视模仿为虎狼,为罪大恶极,视之与创作乃水火不相容。有人却认为如果想创新必是离不了前期的模仿。依我之见,想要取得创新,那就应该允许模仿的存在。有积才有发,先仿而后创。
    若要起九层之巍峨楼阁,必然先得有坚实厚重之基础。模仿是对好的写作技巧、优秀的思想、隽丽语言的学习。我们知杜工部之沉郁,温八叉之绮靡,李白之潇洒飘逸,李贺之凄美诡谲,韦苏州之淡雅。于写作之上自会向这些好的方面靠拢,从而使自己的技巧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身为模仿者的我们,就像是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小孩,领略到了无尽美丽无尽风光,有所收获,有所见识。在模仿中,我们从一无所知到逐渐能够进入创作的世界,从脑海中空空如也到收获了鲜花盛开、色彩斑斓。至此,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向“起高阁”进发。诚然,在模仿的领域中,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明确的界限,尊重被模仿者的知识原创性。将模仿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而非以此去生一些邪念,以模仿之名去行令人不齿之事,让人们对于模仿的认知掉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通过模仿,我们的脑海中有了很多新思想,心中充满了收获知识的喜悦。如此,便是有所裨益。
    于厚重之积累的土壤中,结创新之果实,成自身思想之光华。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我们如果想不断向前进发,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得走出模仿给予你的舒适圈,去攀向创新之高山。创新要求我们必然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去发掘前人从未看到过的。牛顿发现力学三大定律,屠呦呦于古籍中收获灵感研发出青蒿素,沈从文笔下描绘着那个神秘美丽的湘西古城。他们都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探索着,不知前方是鲜花还是荆棘,是暖阳还是雨雪,于更广阔的天地中探索,让自己的想法付诸世。
    在创新中,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它成就于己,是我们在模仿的基础上种出的参天大树。
    其实,模仿与创新从来都不是两个可以割裂的概念。我们必须经历模仿,才能够有所创新。高楼未能平地起,有仿才可铸创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原创与模仿进行了思辨讨论。前者支持模仿,一方面是认为模仿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坚实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是认为通过模仿,我们才能在不断的比较中学会辨析异同,最终找到自己的特色。后者则认为,模仿不仅仅意味着道德低下的剽窃,也会使自己失去自我。由此看,立意涉及至少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模仿中走向成功;一个是拒绝模仿,提倡原创。
    试题导语中有“在更广阔的领域”这一指示,这说明写作时对于原创与模仿的思辨性讨论,不能紧紧围绕在写作领域,而应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找到素材。首先可以指出,模仿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从模仿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找到创新的途径;人类文明的进步几乎都与模仿有关,如鲁班被草叶划破手指,于是发明锯子;莱特兄弟通过研究陀螺的旋转发明飞机……。其次则指出,模仿也要有原则,有方法;真正的模仿不是流于表面的,而是模仿思维、方法、策略,如疫情期间不少干部模仿直播带货促销农产品,帮助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最后,模仿虽然可行,但不能囿于模仿,而要超越模仿,进而创新、创造;齐白石说过“似我者死”,他晚年改变画法,勇于创新,画史留名;我国通过研究买来的淘汰航空母舰,进而研究出自己的航空母舰。最后告诫青少年,重要的不是是否模仿,而是如何运用模仿,如何把握好模仿和原创的关系。
    立意:
    1.模仿是进步与原创的基础。
    2.始于模仿,终于原创。
    3.模仿并不高明,创新才是正道。
    3.例文: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次意外让二舅落下了终身残疾,却并没有将二舅击垮。二舅不但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帮助了家人,而且还服务了乡亲。面对生活的苦难和世事无常,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二舅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坚强面对,永不服输。
    坚强面对,才能不被命运打败。已故作家史铁生,命运对他足够残忍,不到20岁就双腿瘫痪,然后肾病、尿毒症,靠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一生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但他并没有沉沦,即使是坐在轮椅上,仍然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用自己手中的笔演绎出生命的壮美,也激励和影响了无数人。
    永不服输,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一个叫江梦南的女孩,从小就双耳失聪。在很多人的眼里,她的未来只能是学习手语,上特殊教育学校,做一个普通的聋哑人。但小梦南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学会了读唇语和发音说话,去普通学校上学。只能看老师的嘴型才能“听”懂上课内容的江梦南,最终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博士。江梦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感动了中国。
    而有的人,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暴自弃,就怨天尤人,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了极端。这样的人,最多只能成为别人茶余饭后一时的谈资,然后消散在历史的尘烟当中,留不下一点点痕迹。只有那些愈挫愈勇的人,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为自己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人士没有遇到过挫折和不幸呢!曾国藩的一生曾数次遭遇失败,处处艰难,他靠一个“挺”字,用“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坚韧,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一代名臣。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经长期失眠,十年间吃了3000片安眠药,但仍然靠顽强的毅力扛过了艰难岁月。贝多芬作为一名作曲家和音乐家,却不幸因病双耳失聪。但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做到了,失聪之后贝多芬,仍然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绽放出夺目的艺术光芒。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我们普通人也许没有歌唱的勇气,但至少要做到尽量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挫折甚至灾难本身当然不是好事,更不值得我们去赞美,但我们在经历挫折之后,可以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活得更通透,更热情地去面对生活。
    “虽然心碎,但依然满腔热情;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自若;虽然崩溃,但依然信心十足。因为我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可以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视频中的“二舅”是无数平凡人的缩影,饱受挫折却依然坚韧,依然努力生活,这是一种“渺小的伟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歌颂“二舅们”面对苦难的态度,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材料中对于这则视频有两种看法,大多数人认为这则视频能够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并由此联想起诸多与“二舅”类似的人物,从中得到了正能量。这是正常的态度。而有人则质疑这则视频在炒作,努力挖掘视频中的不实之处,如何看待这种做法,是考生思考的难点。从正面来理解,当前网络信息芜杂,我们应当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提高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带偏,质疑有其积极意义;从负面来理解,这种质疑也充分说明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而且这种质疑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蹭热度,这种把水搅浑的做法会影响正能量的传播。
    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如果选择“二舅”和视频制作者的角度,我们应当歌颂“二舅”的生活态度,可以与当下某些“佛系”“摆烂”者对比,辨明正确对待生活苦难的态度;可以认可视频创作者传播正能量的做法,呼吁多一些这样的精彩的视频,让网络风清气正;当然也可以从质疑视频制作者的角度来写,在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的同时,一定要明确,对于正能量,我们不应该滥加怀疑,质疑应当找对对象,不能为了热度而没有底线和下限。
    立意:
    1.历经苦难,依然热爱生活。
    2.致敬平凡的坚韧。
    3.与其精神内耗,不如用力生活。
    4.不纠结于过去、不沉沦于遗憾。
    4.例文:
    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各位参加论坛的网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作为一个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我利用这次机会谈一谈对网络的看法。
    网络是一个万花筒,一个大染缸,既有五彩斑斓的亮丽,也有暗沉的迷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仿佛一叶扁舟,载着信息瞬时漂洋过海,带着正义的风浪,也卷着评论的乌云。它既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来传播真相与正义,传递温馨与温暖;也让围观者的阴暗与苟且有了肆虐的空间。
    确实,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其优势十分明显。获取资讯、便利购物、社交娱乐、网课学习、商业公务、思想交流、文化呈现……网络为各类人群带来诸多便捷。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列快车,带着我们奔向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但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弊端亦不容忽视。
    网络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在这个不失交流需求又充满神奇的地方,可以展现自我,可以交流学习,可以打发无聊时间,所以网络渐渐成了我们的一种依赖,这种依赖早已超过了我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渴望。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趴在网络上来换取我们的“需求”,这个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又带点隐蔽的丰富世界,慢慢夺取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甚至让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社交恐惧症者越来越多。
    网络发言的自由性和匿名制度,再加上少部分人素质不高不辨是非,还引发了许多不良现象,如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围观起初形成的舆论的确可能倒逼不少公共事件从幕后走到台前,督促事件从失衡走向公平和正义。可是在缺少约束的网络虚拟时空中,自私、狭隘、刻薄等深潜在人性深处的“魔鬼”也会悄然伸出它的触角,很多人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就妄加评论,甚至诋毁辱骂。
    言论自由不等于造谣自由。一个自由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充当无聊的看客与隐匿的喧哗者,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公共精神的社会。
    面对互联网的利与弊,我们该何去何从?对于我们新时代的网民来说,我们要全面看待和利用互联网,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不能让互联网剥夺我们亲近自然的权利,更不能让互联网阻隔了亲情友情。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保证网络言论的文明,确保自己言行有“节”,还要提高对不同信息的辨别能力,既不做言论自由的滥用者,也不做推波助澜的看客,做到有“智”明辨。
    为了使中国网络更加清明,我们每个人,都应在道德法律约束内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做有节有智的优秀网民。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我们要思考的是,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网络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呢?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如资讯获得既快捷又充分;购物、出行更加方便;社交沟通更为便捷等等,但人们也可能失去很多,如个人隐私、沟通能力、陪伴空间、阅读能力、事情的真相等,另外,网络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让我们在浅表的娱乐中渐渐失去了自我,而且有的还被裹挟着深陷其中,不知不觉成了“键盘侠”。写作时,不用面面俱到,只需要选择自己最能把握的几项进行论述即可。
    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发言稿,在线上论坛交流。注意发言主题是“互联网生活的得与失”,写作身份是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高中生。
    虽然写作主题是“互联网生活的得与失”,但显然出题者是想让我们更多的思考“失”,因此写作时可以先用较少篇幅谈互联网的优势,因为这个是大家都有切身体会的,所以不必多说;然后用大量篇幅谈我们失去了什么,着重谈你认识最深两三点,其余带一下即可。注意最后应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作为网民,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既享受互联网的便利,又能够减少互联网的弊端对我们的影响。
    立意:
    1.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2. 做互联网的“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
    3. 网络给我们生活增添风采,网络也使我们流失光阴。
    5.例文:
    悦纳过往,迎接明天
    岁月如流,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总会裹挟着一些留恋与不舍,总会徘徊着一些叹息与迟疑。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同时也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抬头关注周围的世界,越来越沉迷于各种资讯带来的新鲜与刺激,生活情趣日减,生活况味日淡。时代的前进势不可挡,一味缅怀过去自不可取,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在悦纳过往岁月、回味旧日时光之余,勇往直前,迎接明天。
    我们生长于熠熠生辉的璀璨盛世,每一个中国人都以雀跃的姿态接受着惊喜与巨变。我们彻底告别了那个事事亲力亲为、物质匮乏、经济落后的年月,从解决“如何生存”进步到思考“如何生活”,不必将绝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生活琐事上;我们让电商承担了衣食,让服务业支撑了日常,可以将时间尽数放在学业事业上,可以尽情发展兴趣、拓展交际、提升能力、追求理想。或许我们确实减少了与亲友相聚的时间,但我们能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视频通话弥补距离的遥远;或许我们不会再津津有味地品评着同一个节目,但我们能在手机或电脑上挑选、观看着自己最喜爱的节目并尽情分享;或许我们的书桌上再也难寻报纸、杂志、字典的踪影,但我们能用更便捷高效的方式任意查阅资料、畅意阅读、获取资讯。
    诚然,今天的我们再难回到过往:我们在都市的钢铁森林里奔忙,用快餐代替厨房,用加班填满假期;我们在春节的餐桌上各自低头忙碌,逛街购物的乐趣被电商消弭,相馆拍照的隆重被遥拍竿取替;我们再也捕捉不到离别带来的伤感,再也体会不到旧时的家常温情,我们在变得更富裕更轻松的同时,也失去了曾经珍惜的那份踏实与缓慢。其实,令人眷恋的未必真是那台全家围坐观看的电视机、那张四散着书本的旧书桌,令人不舍的未必真是那远在千里的家乡、亲友熟悉的面庞。我们怀念的是过去那种家人相伴、亲密无间、质朴温馨的百姓烟火,是旧日那种精打细算、勤劳简单、实诚平淡的人间气象。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我们不能因为感情上的那份牵念就拒绝融入时代的潮流,也不必一味沉浸于繁忙的现代生活而忘记了偶尔回眸。既要悦纳过往,感恩往昔的苦难与奋斗,又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伴随社会的发展继续拼搏,迎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自从1982年,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第一次引出互联网络的定义。至今,网络进入生活已经40年。我们几乎离不开网络:获取资讯、便利购物、社交娱乐、网课学习、商业公务、思想交流、文化呈现……网络为各类人群带来诸多便捷,但正因这便捷,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与家人沟通、相处的时间和机会,缺少了沟通能力和陪伴空间;不懂得珍惜独处的时间,不懂得把握住那些能让我们思考和成长的所思所为,如缺失了阅读能力。除此之外,对网络的不当利用还会影响我们的个人隐私、妨害对事情的真相的追求等。另外,网络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让我们在浅表的娱乐中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提升的能力,而且有的还被裹挟着深陷其中,不知不觉成了“键盘侠”。
    写作时,应当围绕写作导语中提出的两个问题“网络消灭了什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进行思考。如上,网络如今正在消解我们的沟通能力、陪伴空间、阅读能力等等,我们若任其发展,终有一日或许将不再拥有这些。对此,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网络之便捷帮助我们成长,但同时,也不能忘了回头去看看,如关注那些不太会运用网络的家中长辈,不因自己而忽视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又如要多阅读,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提升自己辨别信息的能力等。
    立意:
    1.网络是把双刃剑。
    2.让网络助沟通,而非碍沟通。
    3.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再充分运用网络便捷。
    6.例文:
    提升媒介素养,畅游信息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曾有人套用狄更斯的话评价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的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海量信息真伪难辨, 人们分辨不出何为真何为“谣”,各种“反转”屡屡出现……
    作为青年人,我们唯有提升我们的媒介素养,才能畅游信息时代,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社会整体媒体环境现状如何?现状就是各种谣言在朋友圈“三人成虎”地大肆传递;“键盘侠”躲在暗处兴风作浪,“喷”遍每个角落;人们动辄“互撕”,站队骂架时有发生……种种乱象,就是媒介素养低下的外在表现。信息时代,提升媒介素养是全社会的任务,媒介素养教育推行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作为青年人,我们也要努力自觉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提升媒介素养,要具备理性思维,炼就一双慧眼。
    在传统媒体权威日益消减、自媒体消息鱼龙混杂、现实与虚拟难解难分的当下,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我们一定要有批判性精神。看到碎片化信息,不要热血上头,急于点赞、转发、跟风,更不能信谣传谣;对繁杂的信息一定要有基本理智的判断,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否则就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提醒大家,尽可能从官方媒介、正规可信度高的网站获取信息,远离标题党、虚假新闻。
    提升媒介素养,要有“守门”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同学们,青年人对网络依赖性强,提高甄别过滤信息能力,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有人说数字时代放弃“守门”,我们将迎接的会是“垮掉的一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没有信息“守门”,数字化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信息“守门”需要集全社会之力,我们青年人要有使命意识,要自觉竖起防线,主动远离远离非法网站,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更不能触犯法律,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提升媒介素养,要有榜样引领,要树立远大理想。
    我们会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被各种“投喂”信息包围,思维呈现碎片化、情绪化、浮躁化、娱乐化,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理想。拥有有远大理想且意志坚定的人,会屏除一切干扰,做事心无旁骛,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理想有多大力量?理想让大山女校“燃灯”校长张桂梅一身病痛仍潜心育人痴心不改,理想让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山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坚持三十五年不动摇,理想让“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名满天下却仍然专注于田畴不懈怠。信息时代,理想可以帮助我们守住心管住手,能帮助我们突围商家的各种信息“投喂”,拒绝刷视频获得的廉价快感,能使我们沉下身心自觉进行深度阅读,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媒介素养是数字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我们可以和数字时代健康地共生共长。只要我们年青人以批判性的精神看待媒介环境,在数字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远大理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就可以做数字化时代的主人,畅游信息时代,成就美好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材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媒体时代对高中生的媒介素养的理性要求;二是信息时代“手机”对人们身心的捆绑和带给人们的信息自由。理性思辨,不可单方面肯定或否定。
    主题词为“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信息时代,人们通过手机等媒介,可以获取古今中外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知识,这种知识还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人们拥有了足够多的自由来获取各种海量信息;但同时,过多的信息摄入和过度的信息依赖,会使我们不自觉地被关入“信息茧房”,让我们被海量的信息牵引,无法抽身,甚至失去独立、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失去肢体上及精神上的许多自由。
    要写好此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媒介素养?怎样提升媒介素养?简单地说,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并有效利用的能力。其次,要分析现在青少年在媒介素养方面还有哪些缺陷或不足,可以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列举。最后,可以给出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可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作为受众,应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见,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作为传播者,要自觉接受传媒素养教育,强化自身的传媒职业精神。用理性思考消除媒介宣传中的偏狭观点,才能塑造公民健康向上、客观公正的媒介素养。
    立意:
    1.掌控手机自由,提升媒介素养。
    2.莫做手机奴隶,争当媒介主人。
    3.别被手机绑定,还给媒介春天。
    4.破手机信息茧房,化媒介素养成蝶。
    7.例文:
    无需“神化”韦东奕,更不容“造神”式的造谣
    韦东奕活在自己醉心的数学世界,并非一些网友的想象里,而网友也不应该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韦东奕能频上热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天才般的数学能力和可贵的学术精神。一年前,手提一瓶矿泉水、两个馒头走在路边的韦东奕偶然被采访,朴素形象和实际才华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其在网络迅速走红,被网友尊称为“韦神”。翻开韦东奕的履历,几乎每一条都惊艳了众人:连续两届以满分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保送至北大后本硕博连读,并毕业留校任教。
    可以说,韦东奕的身上,有着符合人们对“苦心孤诣数学家”的童话式认知,再加上渲染和夸大,“韦神”逐渐被幻化成了武侠小说中扫地僧般的绝世高手。这其实是一种过度“造神行为”。
    其实,赞赏、崇敬韦东奕,有合理性和积极性。一个社会崇拜这样的数学家,说明了这个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敬重,有利于激发更多人去热爱、研究学术。同时,这个社会也会为拥有这样出色的数学家而骄傲。
    韦东奕展露出的超强数学才华,固然让人欣喜,但他毕竟还年轻,他需要更多鼓励与静心学术的环境。如果急于把一些尚未取得的不切实际的光环强加于他,这对韦东奕来说,既是一种打扰,也是一种压力。无数先辈科学家的例子已经表明,要想取得突破性成果,需要心无旁骛、潜心专注,同时也需要实事求是,严谨求真。
    如果真的喜欢韦东奕,崇敬他的科学才华,就不妨保持距离,尽力地保护他。在韦东奕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更多是他的清醒、理性和求真,而不是热衷于编造、传播一些“神”化的谣言故事。后者看似是对学术大神的顶礼膜拜,实际上只是一些低层次的精神意淫,抑或是将韦东奕视为了流量富矿,想方设法攀附热度,为自己谋求利益。
    如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兴起的模仿“潘周聃”热,各路网红竞相模仿其“狂拽式回头”的出场动作,有人解读称此体现了对“学霸”的尊崇,但实际上,很多模仿者可能连潘周聃是何许人都不知道,而只是单纯地拍视频赚流量。这种恶搞式模仿,除了能赚足一时眼球,并对学霸内核有所消解之外,并无多少营养可言。
    正如北大回应所说:“数学研究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我们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营造有利于年轻人专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其实,赞扬、崇敬韦东奕并非不可行,只是要抛弃对韦东奕的去人性化式的想象。
    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却常常因人们对韦东奕的崇拜和仰慕被无限放大,最后走向了对韦东奕的“神化”。造谣是为了“造神”,而“造神”助推了造谣,最终,共同引发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假新闻的闹剧。造谣成本低,影响范围广,的确应当好好反思。毕竟,这样的谣言虽说未对韦东奕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谣言就是谣言,无论好坏,都应坚决抵制。
    韦东奕并不是神,而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他身上的专注、清醒和质朴,而不能编造、传播一些带有“神化色彩”的谣言故事,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想象。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理性看待每一个“韦东奕们”,那么此类“造神”式的谣言也必将在网络空间中无处寻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近期称韦东奕称帮博士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哈佛为他打破校规等都被发现是假新闻。而对此,谣言传播者也认识到自己没有核实就发出的错误,而向当事人及受众们进行道歉的新闻。
    对于这一类新闻时事类材料,写作的重心在于对这一事件分析前因后果、深挖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事件而言,当事人韦东奕显然是被无端打扰到的一方。对于韦东奕的走红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造谣、虚假信息,我们可以说对于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我们应该给出的是安静的治学环境,营造有利于年轻人专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而不是各种信息消费。对于材料中的谣言传播者,这可指出作为信息的发出方,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传播道德,不是不经调查就擅自发真假难辨的消息,更不能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而对于以我们自身为代表的信息接受者而言,更重要的无疑是准确辨别繁杂的网络信息的能力。
    写作要找准材料的切入点,明确观点,逐条分析理由。作文可以就事论事,围绕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由此事延伸开去,揭示深刻的伦理道德、社会法治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治理谣言漫天飞的社会问题,如何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如何在信息时代辨明真假,等等。作文要思考要有深度,不仅要分析问题,还要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立意:
    1.青年学者需要的是清静而非喧嚣。
    2.媒介不是法外之地,方寸之间应有分寸。
    3.慎独自修,谨守媒介时代的底线和边界。
    8.例文:
    提升媒介素养,畅享信息时代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提升媒介素养,畅享信息时代”。
    曾有人用狄更斯的名言来形容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的确,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每天打开手机,方寸之间阅尽天下大事;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被谣言带偏。
    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从小就在网络的陪伴下长大。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网民,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我们要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网络媒体兴起之后,信息发布变得没有门槛,传播又异常快捷。许多时候,“真相还在穿鞋,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去年疫情爆发初期,各色谣言交替登场:“某时某刻飞机要在城市上空喷洒消毒水”“钟南山院士被感染”……诸如此类的消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恐慌,事后却发现全部都是谣言。
    身处网络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要知道,媒体报道的事件,未必就是真相,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未必就是真理。在敲击键盘抒发情绪之前,一定要多问几遍,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胡适当年在给北大学生演讲时,曾经引用过佛教禅宗的一句话——“达摩东来,只是要寻求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愿你我都能成为那个“不受人惑”的人。
    其次,要学会文明“冲浪”,温和发声。
    大家是否还记得,2020年底成都有一名女孩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她的行程轨迹在网上公布后引发热议。因为她短时间内去过多个酒吧,有人对她的职业进行恶意猜测,甚至进行攻击谩骂。更为恶劣的是,女孩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她和家人的生活一度受到严重干扰。当今社会,社交媒体赋予了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但很多人没有承担好表达的责任。有时候,公众情绪会被无良媒体煽动和引导,人们在群情激愤中陷入集体无意识,言语间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只剩下盲目的情绪宣泄。此时的网络舆论就成为了“网络暴力”。
    事实上,“网络暴力”不仅与善良和文明相背离,而且有可能触及到法律的边界,后果可能很严重。在一次次的网络“围观”中,我们要做到不跟风起哄,不造谣传谣,更不恶意攻击。要学会文明“冲浪”、温和发声。
    最后,我们还得学会从“信息茧房”中破茧而出。
    现代网络媒体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用户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推送,于是我们日渐被各种刻意“投喂”的信息包围。有人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作“信息茧房”——人们凭着兴趣编织信息,最终把自己编在了一个“茧房”里。囿于“信息茧房”中的偏颇思维,怎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要想摆脱这个困境,我们必须突破偏见、放宽视野,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获取信息。我们要耐心地倾听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要试着去了解一些陌生的知识领域。人生不是一道单项选择题,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口井、一个茧里面。从“信息茧房”中破茧而出,道路才会更宽,世界才会更加缤纷美丽。
    综上所述,提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需要我们从多个方向去努力。我总结了十六个字和大家共勉:抛开偏见、管住情绪、理性思考、文明发声。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面对滚滚而来的数字化浪潮,让我们努力提升媒介素养,去做信息时代的真正主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国内外两件大事,并且指出不少报道与评论差异很大,让人真假难辨。“……”表明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而至于为何会产生这种结果?后文以“各类信息充斥微信、微博、微电影、QQ等网络媒体”列举新媒体的常见形式,这是现代人获取各种媒介信息的主要来源,也体现多媒介时代的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趋向与“自媒体”性质。在此背景下,“普罗大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信息与评论”说明“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必然也掺杂个人的情感与价值导向。由此,材料指出了对这一现象的观点和建议——“这些信息与评论未必都可信,需要我们认真辨识”,说明人们在传递和评论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转述错误、信息丢失、过度解读、断章取义等各种情况,由此明确表示我们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地接受媒体信息,应该客观而理性去辨识。此外,这也提示我们获取信息应该尽可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来源,如主流媒体等。
    试题要求以“辨识媒介信息”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这要求学生写作中能彰显“媒介素养”,且必须结合自身在辨识媒介信息过程中的经验,也就是要有典型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思考,如如何辨识与了解信息来源、应该关注哪些媒体、在传播或评价媒介信息时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等。此外需注意,发言者是学生,听众是同学,文章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辨识媒介信息要遵循客观审慎的原则。
    2.要独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
    3.要不断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不以个人的好恶传播或评价媒介信息。
    5.既要辨识信息真伪,还要分辨信息的良莠。
    9.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因社交平台的日益便捷化,我们往往用点赞代替思考这一社会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平台极简的产品设计缩短了我们操作的路径,让我们越来越便捷地在一次次点赞、转发中,向朋友们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异常:你想说的话,总有人帮你说,而你需要做的,只是随手点赞、转发就可以了。于是,你的思考过程,也随着交互,一同简化。长此以往,我们很容易习惯性停止思考,丧失了判断事实、分析逻辑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看到问题之后,我们也应该知道,在众声喧哗中,这种拨开迷雾、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在人们普遍用点赞代替思考的舆论场中,我们要如何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也是写作中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挖掘出材料“用转发点赞代替思考”这一社会问题后,写作的重心也就应该转向我们应该做、或如何做一个善思考、敢表达、懂表达的独立思考者这一话题上。首先,以深入的积累阅读与学习代替肤浅、碎片化的某些“转发点赞”或许是前提。其次,看到某一现象、遇见某件事时,不要只顾着照搬他人的看法,或急着下结论,而要从原因、经过、发展等逻辑思维深入思考,看清表象背后的规律或深层问题,洞察逻辑之美,发现思想之真,或许更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
    立意:
    1.以独立思考代替片面吸收信息。
    2.拒绝“转发即我思”,丰富自己的知识网络。
    3.思考后的我,才有我的思想。
    10.例文:
    值得点赞,仍需完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值得点赞,仍需完善”。
    对于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账号IP属地的做法,人们议论纷纷。有人点赞,有人担忧。而我认为,此举值得点赞,仍需完善。
    首先,展示账号IP属地是网络平台加强网络生态治理的有力举措,值得点赞。
    社交网络平台纷纷宣布展示用户的IP属地,这意味着,今后所有用户在网络上发言或评论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IP归属地将被公开显示。就微博而言,显示IP属地功能的上线,让不少平日里习惯打造人设的明星网红尴尬不已:一大批致力于推介本地旅游美食攻略的博主IP属地竟不在当地、热衷于发博“营业”的明星们微博竟是代发……此外,一大批在敏感热点事件中发表不实言论、煽动网民舆论的“正义人士”们也纷纷“现形”,要么IP属地压根不在当地,要么批量来源于某些特定国家和地区。
    可见,展示账号IP属地的确在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网络暴力、蹭流量、“带节奏”等不良行为,能够帮助网民有效辨别网络信息真伪。
    显示用户IP属地,对于打击网络暴力、恶意造谣、带节奏蹭热度等人们深恶痛绝的网络行为而言,的确迈出了重要一步。长期以来,社交平台的匿名性让部分不怀好意的群体或是发表不实言论、散布有害信息,又或是在热点事件爆发后冒充事发地当事人造谣传谣、带歪舆论节奏,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事件真相也因此难以展现在公众面前。在尤其是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上海疫情等热点事件更让不少别有用心的境外网络用户“现出原形”,斩断在网线背后操弄舆论的黑手已变得刻不容缓。从某种程度而言,显示IP属地加强了用户网络行为与现实世界的联结,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发声的门槛,也让网民在发言时更加慎重。对于以往那些习惯于肆无忌惮辱骂造谣的“键盘侠”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慑。
    其次,展示账号IP属地的确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显示IP属地提供了一种约束网民不良网络行为、维护正常网络秩序的有效方式,但如何用好这项功能,防止其衍生的其他负面效应,也对平台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部分网友担忧,显示用户IP属地后,是否会滋生以IP属地搞地域歧视、拿IP属地出言不逊恶意伤人的不良风气?如何防止一些用户使用IP虚拟工具制造属地假象并借此造谣网暴他人的行为?这些都需要网络平台对这项功能后续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堵住相关技术漏洞,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效果。而对于部分网友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网络平台在做好技术完善的同时,也应及时对公众作出回应。
    说到底,显示IP属地只是打击网暴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在技术层面的一种方式。要真正杜绝网络不良行为、创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除不断加强更多技术层面的探索和约束之外,更重要的是规范一个个IP背后人的行为。提高全体网民的网络素养、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络行为的惩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络不良之风,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但由于年龄限制,我们的判断力还不够,我们更应该涵养媒介素质,文明上网,文明发声,让网络成为清朗之地,拥有最美和声。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对于展示账号IP属地的做法,材料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可,认为此举可以打击网络暴力、恶意造谣、带节奏蹭热度等行为,让网民在发言时更加慎重;一种是否定,认为此举侵犯隐私权,违背互联网精神,滋生地域歧视。考生要在参考两种观点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看法。
    关于IP属地展示,最早提出是为了网络言论的实名化,即通过展示言论属地IP来对不良网络言论行为进行威慑,达到清朗网络环境的目的。作为普通网民,难免对显示IP属地功能怀有两重疑虑:一是说话不自在,二是信息不安全。但人人为自己在网络的言行负责,有效控制谣言、不实信息的传播,可以还网络一片朗朗乾坤,让造谣者、好事者无所遁形,这是民心所向。而少数网友将这项功能和言论受限、侵犯隐私、安全问题等联系起来,也是缺乏证据的判断。言论受限是相对于那些键盘侠而言的,只要你遵纪守法,所谓的言论受限没有什么影响;我国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主要集中于《民法典》第 1032 条~1039 条以及《个人信息法》中,从这两部法律的相关规定来看,仅仅展示 IP 属地,很难认定为侵犯私密信息;至于网络安全,滋生地域歧视等,所有的行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展示IP属地也是在摸索中前行,存在的问题会慢慢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
    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参加班级举行的“涵养媒介素质,拥有最美和声”主题班会。考生要客观全面看待展示IP属地这一事件,看到国家清网的决心,人们清网的愿望,看到此举的效果;也应看到此举存在的问题,不回避,探讨解决的办法等。但观点还是应该支持展示IP属地的做法。另外,除了要对展示账号IP属地发表看法之外,更要倡导青少年规范上网,依法发言,提升媒介素质。
    立意:
    1.显示IP属地,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2.显示IP属地是网络规范重要举措。
    3.既要看到效果,又要解决问题。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诗歌素养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诗歌素养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规则秩序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规则秩序类,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青春使命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青春使命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