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共38页。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
一.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的探究(共1小题)
1.(2019秋•江干区期末)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通常赤铁矿中铁含量高达50%﹣60%.现有一块铁矿石是红色的,同学们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测定其含铁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且不能与酸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
③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试验时,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的第一步操作是 。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试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是 。
(3)计算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量有 。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其中是否含有Fe3O4 。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共1小题)
2.(2020秋•江干区期末)小金用铜粉、浓HNO3和H2SO4反应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5HO),探究硫酸铜晶体产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3.0g铜粉于容器中,并加入一定质量某浓度的稀H2SO4溶液。
步骤二:再加入3.3克一定浓度的浓硝酸,40℃水浴加热五分钟。
步骤三:调节溶液的pH=4.0,然后过滤、蒸发结晶,并用无水酒精洗涤、干燥制得硫酸铜晶体。
步骤四:改变加入浓硝酸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1﹣3步操作。测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计算产率如表。
浓硝酸的质量/g
3.3
4.5
5.6
6.8
8.0
9.2
10.4
11.6
12.8
14.0
15.2
硫酸铜晶体的产率%
25.2
36.1
54.4
71.2
83.8
81.2
69.3
63.7
60.8
58.4
57.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和蒸发、结晶实验操作中,图中不需要用到实验器材的有 ;
(2)结合表格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过程中产生少量NO2气体有毒,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同时鼓入一定量氧气,生成硝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
(4)结晶用无水酒精洗涤而不用水洗涤的原因 。
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共3小题)
3.(2019秋•江干区期末)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一种a淀粉酶,该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是多少呢?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a淀粉酶、碘液、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取6支相同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上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①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②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③加入a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1
1
④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⑤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1)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 左右。
(2)除继续重复实验外为了使实验更严谨,原实验中应该做怎样的改进? 。
(3)6号试管温度降低到最适合温度后,蓝色 (填“能”或“不能”) 消失,原因是 。
4.(2021秋•江干区期末)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人体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了五个含有2L新鲜胃液的试管,各加入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各试管中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浴温度/℃
0
20
40
60
80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未消失
28
12
35
未消失
(1)实验中通过 现象来比较胃蛋白酶活性的强弱。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将蛋白块换成等大的淀粉块,实验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
5.(2021秋•江干区期末)过氧化氢常温下会缓慢分解,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一种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以下实验探究这种酶对过氧化氢是否有催化分解作用,实验装置如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试管中所加物质及用量如表。
实验组
3%过氧化氢溶液2mL
猪肝研磨液1mL
对照组
3%过氧化氢溶液2mL
某液体1mL
(1)取猪肝少许,加水充分研磨,经 操作后可得澄清猪肝研磨液。
(2)对照组大试管中所加的“某液体”应是 。
(3)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组小试管中水比对照组先排尽,说明 。
(4)若要探究这种酶的活性是否与温度有关,请简述实验方案 。
四.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共1小题)
6.(2020秋•江干区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组别
钢球质量/g
钢球下摆高度/cm
木块滑行距离/cm
1
15
22
30
2
25
22
49
3
35
22
68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把钢球悬挂起来,将摆锤拉到某一高度后释放。钢球向下摆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何变化? ;
(2)本实验让同一小钢球从不同高度分别由静止释放,判断同一小钢球从不同高度释放到达竖直位置D,获得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 来判断的;
(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由上表中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
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共1小题)
7.(2019秋•江干区期末)小金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他将杠杆中点支在支架上,结果发现杠杆左端向下倾斜。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4
4
2
2
2
6
3
4
3
(1)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者“右”)移动。
(2)同学们做了三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根据实验图及表格中的数据将第三次实验的数据填写完整。
(3)若小明同学仅对第一次数据进行了分析,便得出了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他的结论是不合理原因是 ;
(4)依据实验得出的结论,预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是 。
六.科学探究(共1小题)
8.(2019秋•江干区期末)普洱茶中的活性成分有一定的降脂减肥作用。兴趣小组为探究普洱茶浓度对降脂效果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将生长状况相似的40只幼年大鼠随机平均分组,用智能电子秤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并记录。
步骤Ⅱ:设置对照组。
步骤Ⅲ:给4组大鼠每天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高脂饲料。
步骤Ⅳ: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用电子秤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并记录。
步骤Ⅴ: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
组别
A
B
C
D
每天定时灌胃
2mL低剂量普洱茶提取物
2mL中剂量普洱茶提取物
2mL高剂量普洱茶提取物
(1)请完善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内容 ;
(2)实验中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等指标是为了 ;
(3)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为 ,可得出普洱茶水有降脂效果且浓度越大降脂效果越好。
(4)讨论与分析:普洱茶水有降脂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七.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共1小题)
9.(2021秋•江干区期末)小金发现每到下午自己就会感到头晕犯困,怀疑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超标,于是他设计了如图装置,测量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将装置A的注射器抽满空气,再全部推入装置B、C中,如此重复100次。
(1)实验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时,开关a、b的状态应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97g/L,实验前后C装置增重0.1997g,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
(4)小徐看了小金的实验方案,认为实验结果可能偏大,以下支持小徐观点的是 。
①空气中存在一些其他酸性气体也被C装置吸收
②推动注射器速度太快导致部分气体未被C装置完全吸收
③有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从最右侧导管口进入C装置
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0.(2020秋•江干区期末)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金同学提出问题:CO2通入NaOH溶液能否也产生明显的现象?
[查阅资料]
①NaOH易溶于酒精,Na2CO3微溶于酒精且都不与酒精反应。
②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最大值可达11.0和8.5,将CO2通入Na2CO3溶液可生成NaHCO3。
[实验探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10%NaOH水溶液和10%NaOH酒精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用传感器测得甲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
(1)取少量反应后的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产生气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2)pH值为12时,b点溶液的溶质: 。
(3)装置乙中产生现象的是 。
九.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1小题)
11.(2019秋•江干区期末)碳酸镁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医药、食品、冶金、电子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O和SiO2)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其主要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
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填写一个)。
②“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③“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如果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会导致 。
④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
一十.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共1小题)
12.(2021秋•江干区期末)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若温度不够高,氧化铜可能转化为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小金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检验反应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
(1)装置a的名称是 ;
(2)若反应温度足够高,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3)待B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小金将装置B中所得固体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稀硫酸,若观察到 ,则证明有氧化亚铜生成。
一十一.欧姆定律(共1小题)
13.(2021秋•江干区期末)用如图甲电路测量一个额定电压2.5V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帮助完成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0.22
2
2.0
0.26
3
2.5
0.30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电路的连接;
(2)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则完成第1次实验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获得第2组实验数据;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3)若将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其他器材不变,还能完成的实验有 。
①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大小
②探究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③探究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一十二.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共1小题)
14.(2021秋•江干区期末)小金想测量某滑轮组提起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1)请帮小金完成滑轮组的绕线,要求向下拉动绳端时,物体上升;
(2)小金应当 (选填“匀速”或“加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若物体重G1,弹簧秤读数F1,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3)小金想进一步探究物重大小对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何影响,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简述你的设计思路 。
一十三.伏安法测定电功率(共2小题)
15.(2020秋•江干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装置,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5Ω,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学生实验电表且已选量程。
实验序号
1
2
3
4
U(V)
1.5
2.0
2.5
3.0
I(A)
0.25
0.28
0.31
0.34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3)实验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表所示,计算得到是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W。
16.(2019秋•江干区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4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6Ω。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R1(5Ω,2A)和R2(20Ω,1A)R3(50Ω,0.2A),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且保证电路的安全,应该选择滑动变阻器 ;
(2)小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有一条导线的连接是不正确的。请在上面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改正。
(3)小明重新正确连接好电路,开始进行实验。在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小灯泡没有发光如图丙所示。但是聪明的小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小灯泡既没有短路,也没有断路。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了能够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4)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一十四.酶的催化作用(共1小题)
17.(2020秋•江干区期末)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麦芽糖和葡萄糖。小金认为Ca2+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对β﹣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取一定量β﹣淀粉酶,用蒸馏水配成溶液。平分到A、B、C、D试管中,并置于45℃恒温箱待用;
步骤二:在45℃环境中,往A试管加入2mL蒸馏水;B试管加入2mL2%可溶性淀粉溶液;C试管加入2mL含0.1%Ca2+的溶液;D试管加2mL含0.1%Ca2+的溶液和2%可溶性淀粉溶液;
步骤三:每隔一段时间,测定A、B、C、D四组溶液中β﹣淀粉酶的活性,分别得到如图所示β﹣淀粉酶活性的曲线a、b、c、d。则:
(1)A组实验的作用是 。
(2)在45℃环境中,含0.1%Ca2+的溶液对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具有 作用(选填“促进”或“抑制”)。
(3)综合分析如图,催化等量的葡萄糖,选择ABCD中的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
一十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1小题)
18.(2020秋•江干区期末)小金同学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代谢产物,设计图甲和乙装置进行实验。在35℃时,将酵母菌和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加入B和D装置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同学通过C和E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该判断依据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
(2)小金认为C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足以确定B瓶产生了CO2,需要如何改进 。
(3)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装置D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酒精浓度绘制图丙曲线。解释在温度为35℃时,图丙中酒精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的探究(共1小题)
1.(2019秋•江干区期末)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通常赤铁矿中铁含量高达50%﹣60%.现有一块铁矿石是红色的,同学们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测定其含铁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且不能与酸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
③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试验时,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的第一步操作是 装入药品后通入一段时间的甲烷气体 。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试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是 B装置锥形瓶中固体减少,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3)计算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量有 岩石样品质量、收集的气体体积(量筒中水的体积) 。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其中是否含有Fe3O4 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干燥固体,把磁铁靠近固体;
实验现象:磁铁不能吸引固体;
实验结论:固体中不含有四氧化三铁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试验时,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的第一步操作是装入药品后通入一段时间的甲烷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故填:装入药品后通入一段时间的甲烷气体。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试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是B装置锥形瓶中固体减少,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说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填:B装置锥形瓶中固体减少,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计算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量有岩石样品质量、收集的气体体积(量筒中水的体积),根据气体体积和气体密度可以计算气体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气体质量可以计算铁的质量,根据铁质量可以计算氧化铁质量,氧化铁质量和样品质量之比即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偏低,是因为如果还有四氧化三铁,导致计算的铁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计算的氧化铁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样品中氧化铁质量分数偏小。
故填:岩石样品质量、收集的气体体积(量筒中水的体积);偏低。
(4)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即除去了贴,过滤,干燥固体,把磁铁靠近固体;
实验现象:磁铁不能吸引固体,说明固体中不含有四氧化三铁;
实验结论:固体中不含有四氧化三铁。
故填: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干燥固体,把磁铁靠近固体;
实验现象:磁铁不能吸引固体;
实验结论:固体中不含有四氧化三铁。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共1小题)
2.(2020秋•江干区期末)小金用铜粉、浓HNO3和H2SO4反应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5HO),探究硫酸铜晶体产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3.0g铜粉于容器中,并加入一定质量某浓度的稀H2SO4溶液。
步骤二:再加入3.3克一定浓度的浓硝酸,40℃水浴加热五分钟。
步骤三:调节溶液的pH=4.0,然后过滤、蒸发结晶,并用无水酒精洗涤、干燥制得硫酸铜晶体。
步骤四:改变加入浓硝酸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1﹣3步操作。测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计算产率如表。
浓硝酸的质量/g
3.3
4.5
5.6
6.8
8.0
9.2
10.4
11.6
12.8
14.0
15.2
硫酸铜晶体的产率%
25.2
36.1
54.4
71.2
83.8
81.2
69.3
63.7
60.8
58.4
57.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和蒸发、结晶实验操作中,图中不需要用到实验器材的有 cf ;
(2)结合表格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适当增加浓硝酸质量,可以提高硫酸铜晶体的产率 ;
(3)实验过程中产生少量NO2气体有毒,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同时鼓入一定量氧气,生成硝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4NO2+4NaOH+O2=4NaNO3+2H2O ;
(4)结晶用无水酒精洗涤而不用水洗涤的原因 避免晶体溶解,且酒精洗涤晶体容易干燥 。
【答案】(1)cf。
(2)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适当增加浓硝酸质量,可以提高硫酸铜晶体的产率。
(3)4NO2+4NaOH+O2=4NaNO3+2H2O。
(4)避免晶体溶解,且酒精洗涤晶体容易干燥。
【解答】解:(1)过滤需要漏斗、玻璃棒、烧杯和铁架台,蒸发、结晶需要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所以量筒和温度计不需要;
故答案为:cf。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硝酸的量,可以提高硫酸铜的产率;
故答案为: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适当增加浓硝酸质量,可以提高硫酸铜晶体的产率。
(3)二氧化氮、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4NO2+4NaOH+O2=4NaNO3+2H2O;
故答案为:4NO2+4NaOH+O2=4NaNO3+2H2O。
(4)晶体会溶解到水中,造成损失,同时水不易干燥,因此用酒精洗涤晶体;
故答案为:避免晶体溶解,且酒精洗涤晶体容易干燥。
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共3小题)
3.(2019秋•江干区期末)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一种a淀粉酶,该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是多少呢?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a淀粉酶、碘液、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取6支相同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上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①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②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③加入a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1
1
④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⑤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1)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 60℃ 左右。
(2)除继续重复实验外为了使实验更严谨,原实验中应该做怎样的改进? 先将a淀粉酶分别在0℃、20℃、40℃、60℃、80℃和100℃的恒水温中预热5分钟,再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 。
(3)6号试管温度降低到最适合温度后,蓝色 不能 (填“能”或“不能”) 消失,原因是 100℃下,酶已经失活变性,即使温度降到最适合温度,酶活性也不能恢复,淀粉没有被分解 。
【答案】(1)60℃。
(2)先将a淀粉酶分别在0℃、20℃、40℃、60℃、80℃和100℃的恒水温中预热5分钟,再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
(3)100℃下,酶已经失活变性,即使温度降到最适合温度,酶活性也不能恢复,淀粉没有被分解。
【解答】解:(1)α淀粉酶活性越高,淀粉剩余量越少,颜色变化就越浅。根据表格可知,试管4中加入碘液不变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α淀粉酶分解,因此可以推断最适温度为60℃左右。
(2)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设置温度,再将反应物和酶液混合,否则反应物和酶液还没有达到预设的温度已经发生了反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酶与部分淀粉发生反应,需先将a淀粉酶分别在0℃、20℃、40℃、60℃、80℃和100℃的恒水温中预热5分钟,再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
(3)6号试管温度为100℃,酶已经失活变性,即使温度降到最适合温度,酶活性也不能恢复,因此淀粉不能被分解,蓝色不能消失。
故答案为:
(1)60℃。
(2)先将a淀粉酶分别在0℃、20℃、40℃、60℃、80℃和100℃的恒水温中预热5分钟,再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
(3)100℃下,酶已经失活变性,即使温度降到最适合温度,酶活性也不能恢复,淀粉没有被分解。
4.(2021秋•江干区期末)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人体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了五个含有2L新鲜胃液的试管,各加入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各试管中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浴温度/℃
0
20
40
60
80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未消失
28
12
35
未消失
(1)实验中通过 蛋白块是否消失及消失的时间长短 现象来比较胃蛋白酶活性的强弱。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小甚至失活 。
(3)若将蛋白块换成等大的淀粉块,实验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
【答案】(1)蛋白块是否消失及消失的时间长短。
(2)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小甚至失活。
(3)不能,因为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解答】解:(1)实验中通过比较蛋白块是否消失及消失的时间长短来比较胃蛋白酶活性的强弱,酶的活性越强,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就强,蛋白质被分解的速度就越快,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0℃蛋白块未消失,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块未消失时间先变短后变长,当达到80℃蛋白块未消失。由此可以看出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小甚至失活。
(3)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所以蛋白块不会消失。
故答案为:
(1)蛋白块是否消失及消失的时间长短。
(2)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小甚至失活。
(3)不能,因为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5.(2021秋•江干区期末)过氧化氢常温下会缓慢分解,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一种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以下实验探究这种酶对过氧化氢是否有催化分解作用,实验装置如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试管中所加物质及用量如表。
实验组
3%过氧化氢溶液2mL
猪肝研磨液1mL
对照组
3%过氧化氢溶液2mL
某液体1mL
(1)取猪肝少许,加水充分研磨,经 过滤 操作后可得澄清猪肝研磨液。
(2)对照组大试管中所加的“某液体”应是 水 。
(3)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组小试管中水比对照组先排尽,说明 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一种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
(4)若要探究这种酶的活性是否与温度有关,请简述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2mL、猪肝研磨液1mL,再分别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
实验结论:这种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
【答案】(1)过滤。
(2)水。
(3)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一种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4)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2mL、猪肝研磨液1mL,再分别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
实验结论:这种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1)取猪肝少许,加水充分研磨,经过滤操作后可得澄清猪肝研磨液。
故答案为:过滤。
(2)对照组大试管中所加的“某液体”应是水。
故答案为:水。
(3)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组小试管中水比对照组先排尽,说明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一种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故答案为: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一种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4)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2mL、猪肝研磨液1mL,再分别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
实验结论:这种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2mL、猪肝研磨液1mL,再分别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
实验结论:这种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四.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共1小题)
6.(2020秋•江干区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组别
钢球质量/g
钢球下摆高度/cm
木块滑行距离/cm
1
15
22
30
2
25
22
49
3
35
22
68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把钢球悬挂起来,将摆锤拉到某一高度后释放。钢球向下摆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何变化? 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 ;
(2)本实验让同一小钢球从不同高度分别由静止释放,判断同一小钢球从不同高度释放到达竖直位置D,获得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 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 来判断的;
(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由上表中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
【答案】(1)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2)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3)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把钢球悬挂起来,将摆锤拉到某一高度后释放,钢球向下摆动的过程中,钢球高度变小,钢球重力势能变小,钢球的速度变大,钢球的动能变大;
(2)本实验让同一小钢球从不同高度分别由静止释放,判断同一小钢球从不同高度释放到达竖直位置D,获得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来判断的;
(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速度相同,根据表中数据知,钢球质量越大,木块滑行距离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故得出: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2)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3)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共1小题)
7.(2019秋•江干区期末)小金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他将杠杆中点支在支架上,结果发现杠杆左端向下倾斜。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4
4
2
2
2
6
3
4
3
4
1
1
4
(1)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者“右”)移动。
(2)同学们做了三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根据实验图及表格中的数据将第三次实验的数据填写完整。
(3)若小明同学仅对第一次数据进行了分析,便得出了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他的结论是不合理原因是 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
(4)依据实验得出的结论,预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是 2N 。
【答案】(1)右 (2)4N;1cm;1N;4cm;(3)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4)2N。
【解答】解:(1)杠杆左端向下倾斜,无论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都要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第三次实验图,F1=4N,L1=1cm,F2=1N,L1=4cm;
(3)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偶然性大,不能代表物理规律性,故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4)由杠杆平衡条件得,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3N×2L=F2×3L,解得F2=2N。
故答案为:(1)右 (2)4N;1cm;1N;4cm;(3)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4)2N。
六.科学探究(共1小题)
8.(2019秋•江干区期末)普洱茶中的活性成分有一定的降脂减肥作用。兴趣小组为探究普洱茶浓度对降脂效果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将生长状况相似的40只幼年大鼠随机平均分组,用智能电子秤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并记录。
步骤Ⅱ:设置对照组。
步骤Ⅲ:给4组大鼠每天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高脂饲料。
步骤Ⅳ: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用电子秤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并记录。
步骤Ⅴ: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
组别
A
B
C
D
每天定时灌胃
2mL低剂量普洱茶提取物
2mL中剂量普洱茶提取物
2mL高剂量普洱茶提取物
(1)请完善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内容 2mL蒸馏水 ;
(2)实验中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等指标是为了 检测降脂效果 ;
(3)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为 D组与A组相比,体重下降的最多,体脂率下降的最快 ,可得出普洱茶水有降脂效果且浓度越大降脂效果越好。
(4)讨论与分析:普洱茶水有降脂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普洱茶水促进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快了脂肪的分解 。
【答案】(1)2mL蒸馏水。
(2)检测降脂效果。
(3)D组与A组相比,体重下降的最多,体脂率下降的最快。
(4)普洱茶水促进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快了脂肪的分解。
【解答】解:(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普洱茶浓度对降脂效果的影响,实验变量为普洱茶浓度,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且适宜,A组起对照作用,加入等量的溶剂即可,即2mL蒸馏水。
(2)降脂效果用肉眼观察不直观、不准确,就需要一定的观测指标说明实验效果,因此实验中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等指标是为了检测降脂效果,
(3)如果普洱茶水有降脂效果且浓度越大降脂效果越好,那么应该D组与A组相比,体重下降的最多,体脂率下降的最快。
(4)酱洱茶水有降脂作用的原因可能是酱洱茶水促进了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快了脂肪的分解。
故答案为:
(1)2mL蒸馏水。
(2)检测降脂效果。
(3)D组与A组相比,体重下降的最多,体脂率下降的最快。
(4)普洱茶水促进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快了脂肪的分解。
七.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共1小题)
9.(2021秋•江干区期末)小金发现每到下午自己就会感到头晕犯困,怀疑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超标,于是他设计了如图装置,测量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将装置A的注射器抽满空气,再全部推入装置B、C中,如此重复100次。
(1)实验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时,开关a、b的状态应是 a打开,b关闭 ;
(2)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
(3)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97g/L,实验前后C装置增重0.1997g,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1% ;
(4)小徐看了小金的实验方案,认为实验结果可能偏大,以下支持小徐观点的是 ①③ 。
①空气中存在一些其他酸性气体也被C装置吸收
②推动注射器速度太快导致部分气体未被C装置完全吸收
③有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从最右侧导管口进入C装置
【答案】(1)a打开,b关闭;
(2)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3)1%
(4)①③。
【解答】解:(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时,空气应从a进入,故a应打开,为了防止讲B装置中的液体倒吸,以及空气从C流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应将b关闭;
故答案为:a打开,b关闭;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该装置中起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3)根据题目信息可计算C装置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中注射器抽取的空气体积为100mL×100=10L,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1%;
(4)①空气中存在一些其他酸性气体也被C装置吸收,会使C装置增加的质量偏大,使测定的二氧化碳体积偏大,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②推动注射器速度太快导致部分气体未被C装置完全吸收,会使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③有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从最右侧导管口进入C装置,会使C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
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0.(2020秋•江干区期末)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金同学提出问题:CO2通入NaOH溶液能否也产生明显的现象?
[查阅资料]
①NaOH易溶于酒精,Na2CO3微溶于酒精且都不与酒精反应。
②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最大值可达11.0和8.5,将CO2通入Na2CO3溶液可生成NaHCO3。
[实验探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10%NaOH水溶液和10%NaOH酒精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用传感器测得甲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
(1)取少量反应后的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溶液产生气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2)pH值为12时,b点溶液的溶质: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3)装置乙中产生现象的是 有白色沉淀析出 。
【答案】(1)稀盐酸。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有白色沉淀析出。
【解答】解:(1)此时产生气泡,说明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加入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溶液;故答案为: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2)b点pH为12,大于11,说明不含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钠还有剩余,因此此时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故答案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乙试管溶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微溶于酒精,所以生成碳酸钠很容易达到饱和,碳酸钠会析出形成沉淀;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析出。
九.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1小题)
11.(2019秋•江干区期末)碳酸镁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医药、食品、冶金、电子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O和SiO2)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其主要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
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或Na2CO3+MgSO4=MgCO3↓+Na2SO4 (任填写一个)。
②“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 Na+、CO32﹣;SO42﹣ (填离子符号)。
③“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如果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会导致 碳酸镁中含有二氧化硅 。
④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取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CO3+MgSO4=MgCO3↓+Na2SO4。
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或Na2CO3+MgSO4=MgCO3↓+Na2SO4。
②“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含有的主要离子有 Na+、CO32﹣;SO42﹣。
故填:Na+、CO32﹣;SO42﹣。
③“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如果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会导致碳酸镁中含有二氧化硅。
故填:碳酸镁中含有二氧化硅。
④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进一步说明洗涤干净。
故填:取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一十.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共1小题)
12.(2021秋•江干区期末)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若温度不够高,氧化铜可能转化为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小金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检验反应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
(1)装置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若反应温度足够高,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B中的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
(3)待B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小金将装置B中所得固体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稀硫酸,若观察到 溶液变为蓝色 ,则证明有氧化亚铜生成。
【答案】(1)长颈漏斗;
(2)B中的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3)溶液变为蓝色。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可知,a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够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或氧化亚铜,因此能够观察到B中的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故答案为:B中的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若B中的氧化铜反应完全,将装置B中所得固体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稀硫酸,若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有氧化亚铜生成;
故答案为:溶液变为蓝色。
一十一.欧姆定律(共1小题)
13.(2021秋•江干区期末)用如图甲电路测量一个额定电压2.5V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帮助完成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0.22
2
2.0
0.26
3
2.5
0.30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电路的连接;
(2)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则完成第1次实验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获得第2组实验数据;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75W ;
(3)若将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其他器材不变,还能完成的实验有 ①③ 。
①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大小
②探究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③探究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1)如上图所示; (2)左;0.75W;(3)①③。
【解答】解:
(1)将灯泡的右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下方左端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由于实验数据可知:完成第1次实验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低于额定电压2.5V,第2组实验数据是灯泡正常发光,则获得第2组实验数据,应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为止;
由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则由第3组实验数据可知: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I=2.5V×0.30A=0.75W;
(3)若将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其他器材不变,则可以测量的物理量有: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
①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即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即可求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大小:故①实验可以完成;
②探究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阻值,而提供的器材只有一个定值电阻,无法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故②实验不能完成;
③探究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故③实验可以完成;
故选①③。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 (2)左;0.75W;(3)①③。
一十二.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共1小题)
14.(2021秋•江干区期末)小金想测量某滑轮组提起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1)请帮小金完成滑轮组的绕线,要求向下拉动绳端时,物体上升;
(2)小金应当 匀速 (选填“匀速”或“加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若物体重G1,弹簧秤读数F1,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3)小金想进一步探究物重大小对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何影响,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简述你的设计思路 ①把重为G1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②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将重为G2、G3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2、F3;③根据η==计算出机械效率的大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
【答案】(1)如上图;(2)匀速;;(3)①把重为G1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②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将重为G2、G3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2、F3;③根据η==计算出机械效率的大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向下拉动绳端时,物体上升,绳子拉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先连接在定滑轮的下端挂钩上,依次绕过动滑轮、定滑轮,如图所示:
;
(2)实验中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动物体,目的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便于准确读数;
由图可知,有两端绳子拉着动滑轮,则s=2h;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是否有关”时,应控制滑轮相同、提升的物重相同,绕法不同,所以设计思路为:
①把重为G1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
②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将重为G2、G3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2、F3;
③根据η==计算出机械效率的大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如上图;(2)匀速;;(3)①把重为G1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②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将重为G2、G3的物体挂在滑轮组上,匀速向下拉动弹簧秤,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2、F3;③根据η==计算出机械效率的大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一十三.伏安法测定电功率(共2小题)
15.(2020秋•江干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装置,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5Ω,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学生实验电表且已选量程。
实验序号
1
2
3
4
U(V)
1.5
2.0
2.5
3.0
I(A)
0.25
0.28
0.31
0.34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 右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3)实验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表所示,计算得到是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0.775 W。
【答案】(1)见解答图;(2)右;(3)0.775。
【解答】解:(1)将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
(2)由图甲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8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2.5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应减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应将滑片向右端移动;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1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P=UI=2.5V×0.31A=0.775W。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右;(3)0.775。
16.(2019秋•江干区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4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6Ω。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R1(5Ω,2A)和R2(20Ω,1A)R3(50Ω,0.2A),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且保证电路的安全,应该选择滑动变阻器 R2 ;
(2)小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有一条导线的连接是不正确的。请在上面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改正。
(3)小明重新正确连接好电路,开始进行实验。在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小灯泡没有发光如图丙所示。但是聪明的小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小灯泡既没有短路,也没有断路。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 两表指针均有偏转 ;为了能够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流,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
(4)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W 。
【答案】(1)R2;(2)见解答图;(3)两表指针均有偏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流,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4)1W。
【解答】解:(1)已知电源为三节新的干电池,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4A,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R总===11.25Ω,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6Ω,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滑=R总﹣RL=11.25Ω﹣6Ω=5.25Ω>5Ω,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4A,故应该选择滑动变阻器R2;
(2)原电路图中,电压表并联在灯泡和变阻器两端,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灯泡两端,改正后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
(3)小明发现小灯泡没有发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小灯泡既没有短路,也没有断路,说明电路是通路,且小灯泡完好,故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两表指针均有偏转;
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明接下来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流,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4)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2.5V,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PL=ULIL=2.5V×0.4A=1W。
故答案为:(1)R2;(2)见解答图;(3)两表指针均有偏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流,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4)1W。
一十四.酶的催化作用(共1小题)
17.(2020秋•江干区期末)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麦芽糖和葡萄糖。小金认为Ca2+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对β﹣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取一定量β﹣淀粉酶,用蒸馏水配成溶液。平分到A、B、C、D试管中,并置于45℃恒温箱待用;
步骤二:在45℃环境中,往A试管加入2mL蒸馏水;B试管加入2mL2%可溶性淀粉溶液;C试管加入2mL含0.1%Ca2+的溶液;D试管加2mL含0.1%Ca2+的溶液和2%可溶性淀粉溶液;
步骤三:每隔一段时间,测定A、B、C、D四组溶液中β﹣淀粉酶的活性,分别得到如图所示β﹣淀粉酶活性的曲线a、b、c、d。则:
(1)A组实验的作用是 对照 。
(2)在45℃环境中,含0.1%Ca2+的溶液对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具有 促进 作用(选填“促进”或“抑制”)。
(3)综合分析如图,催化等量的葡萄糖,选择ABCD中的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选B;在45℃环境中,时间在40分钟以内,β﹣淀粉酶活性高,催化效率高(或选D;在45℃环境中,β﹣淀粉酶在2小时内活性维持较高,催化效率高)。 。
【答案】(1)对照
(2)促进
(3)选B;在45℃环境中,时间在40分钟以内,β﹣淀粉酶活性高,催化效率高(或选D;在45℃环境中,β﹣淀粉酶在2小时内活性维持较高,催化效率高)。
【解答】解:(1)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在45℃环境中β﹣淀粉酶活性在两小时内维持较高,催化效率高,B或D(1分)在45“C环境中时间为40分钟以内,选择B,因为β﹣淀粉酶活性高,催化效率高。
(3)由图可知,A中β﹣淀粉酶的催化的活性逐渐消失;在45℃环境中时间为40分钟以内,选择B,因为β﹣淀粉酶活性高,催化效率高;C中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不大;在45℃环境中时间超过40分钟,则选择用D,因为β﹣淀粉酶活性在两小时内维持较高,催化效率高,应该选择B或D,故填B或D。
故答案为:
(1)对照
(2)促进
(3)选B;在45℃环境中,时间在40分钟以内,β﹣淀粉酶活性高,催化效率高(或选D;在45℃环境中,β﹣淀粉酶在2小时内活性维持较高,催化效率高)。
一十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1小题)
18.(2020秋•江干区期末)小金同学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代谢产物,设计图甲和乙装置进行实验。在35℃时,将酵母菌和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加入B和D装置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同学通过C和E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该判断依据是否合理 不合理 ,说明理由 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都会使澄清灰水变浑浊。 。
(2)小金认为C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足以确定B瓶产生了CO2,需要如何改进 通入空气前,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原有的CO2驱尽 。
(3)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装置D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酒精浓度绘制图丙曲线。解释在温度为35℃时,图丙中酒精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随时间推移,葡萄糖逐渐消耗,酵母菌数量下降, 。
【答案】(1)不合理,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02都会使澄清灰水变浑浊
(2)通入空气前,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原有的C02驱尽
(3)随时间推移,葡萄糖逐渐消耗,酵母菌数量下降。
【解答】解:(1)不能根据CE的澄清破水变浑浊来判断,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02,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BD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2)可以在通入空气前,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原有的CO2驱尽,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3)T1时葡萄糖充足,酵母菌大量繁殖,使酒精含量升高:T2时葡萄糖逐渐消耗,酵母菌因为有害物质积累等原因数量下降,酒精含量不再升高。
故答案为:
(1)不合理,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都会使澄清灰水变浑浊
(2)通入空气前,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原有的CO2驱尽
(3)随时间推移,葡萄糖逐渐消耗,酵母菌数量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共33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20题),共35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