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和,过程如下,5ml•L-1•s-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乌鲁木齐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l35.5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是将水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 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干燥剂,可用于干燥氨气
D. 浓硫酸能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 在检验SO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先加入稀硝酸,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
B. 先加入硝酸钡,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
C. 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
D. 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
3. 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C.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D. 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4. 下列施用铵态氮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泥土
B.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C. 铵态氮肥应贮藏在避光、干燥和阴凉处
D. 为了让氮肥迅速地被农作物吸收,宜在高温天进行施肥
5. 无论是传统的或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硅元素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硅在太阳能发电中的重要作用,有些科学家称硅是“二十一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硅单质的含量居各元素的第二位
B. 高纯度的硅是制半导体的重要材料
C. 水泥、玻璃、陶瓷、光导纤维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工业产品
D. 石英砂属于天然的硅酸盐产品
6.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和,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试剂①②③依次加入过量的溶液
B. 溶解、过滤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C. 除去的主要反应:
D. 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C. 与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
8. 2020年,美国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课题组将导电高分子(PEDOT)与普通红砖结合,研发出了一种可存储电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未来可能某一面墙的某块区域可作为充电模块,直接为接入其中的手机、电能等电子产品供电。如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给用电器供电,工作时A极的质量减小,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极为此供电装置的正极 B. A、B、C分别可以为Zn、Cu和稀硫酸
C. 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 B极发生氧化反应
9. 下列数据表示化学反应CH4(g)+2H2O(g)CO2(g)+4H2(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进行最快的是
A. v(CH4)=0.5mol•L-1•s-1 B. v(H2O)=3.6mol•L-1•min-1
C. v(CO2)=0.45mol•L-1•s-1 D. v(H2)=0.8mol•L-1•s-1
10. 如图中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的过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硫酸铜固体 B. 加入醋酸钠固体
C. 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D. 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11. 观察图:对合成氨反应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 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2. “有机”一词译自“Organic”,词源解释为“属于、关于或者源自生物的”。下列关于有机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3D打印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可以促进工艺的精准化和简易化
B. 1828年,维勒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实现了实验室中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 宣德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属于低锰高铁类钴料,是纯天然有机材料
D. 我国非遗中以板蓝根、蓝靛等为染料的扎染工艺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
13.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
A.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B. CH3CH2OHCH2=CH2↑+H2O
C. CH3CH3+Cl2CH3CH2Cl+HCl
D CH4+2O2CO2+2H2O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正戊烷和异戊烷 B. 戊烷和丙烷
C. 和 D. 金刚石和足球烯
15. 利用图装置在光亮处进行甲烷的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B. 一段时间后液体充满试管
C. 试管的内壁出现油状液滴 D. 该反应的生成物共有4种
16. 文献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下列有关“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气”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且分层
B. 将“气”通入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溶液褪色
C. 该“气”能作植物生长的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
D. 常温下,将“气”通入水中很快生成
17. 乙醇能与Na反应。下列根据事实所做推测错误的是
事实
推测
A
乙醇分子球棍模型为
1mol乙醇中含有1mol-OH
B
少量Na可保存在煤油中
Na不能置换出烷基中的H
C
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
Na仅置换了羟基上的H
D
Na在乙醇中反应比在水中反应缓慢
乙醇显碱性,水显中性
A. A B. B C. C D. D
18. 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某些有机物的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结构简式为CH3OCH3 B. 反应①是加聚反应,反应②为加成反应
C. 反应③为取代反应 D. 乙烯、聚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19. 来苏糖()是可作为糖类代谢的单糖,能说明来苏糖是单糖的理由是
A. 它是糖类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
B. 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C. 它是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糖
D. 它是易溶于水且比蔗糖甜的糖
20. 核酸检测所用的红色液体学名叫病毒保存液,其主要成分为盐类、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等,可以有效保护病毒蛋白不被破坏,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检验病毒保存液中是否含有钠盐,用洁净的铂丝蘸取病毒保存液灼烧,观察焰色
B. 检验病毒保存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加热后,向其中滴加浓硝酸,观察颜色变化
C. 为检验葡萄糖分子中是否含有羟基,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D. 为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鲜橙汁,观察颜色变化
21.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氢能是一种理想绿色能源
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 低碳生活倡导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 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2. 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电解法获得镁时,不可在CO2或N2中降温冷却
B. 热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CO、H2、C、Al等
C. 金属Na、Mg、Al均能通过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获得
D. 人类历史上金属被发现的顺序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
2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棉花、蔗糖和麻均为糖类
②谷氨酸钠是常见的增味剂
③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
④煤的干馏、石油分馏和石油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⑤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先污染后治理”
⑥在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24. 合理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应禁止使用农药
B. 抗坏血酸(Vc)能抗氧化,可做食品添加剂
C. 天然有机物都是绿色健康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均有潜在的危害性
D. 将阿司匹林制成缓释剂,用药安全性提高,可以大量口服使用
25. 海洋是一个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和未来永恒的主题。下面是利用海水制取食盐、纯碱、烧碱和氯气、金属镁以及溴的精简流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粗盐制取精盐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 步骤②,用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主要原因是熟石灰的溶解性更好
C. 在步骤③④⑤中,只有步骤③与步骤⑤中的溴元素被氧化
D. 从步骤⑤所得溶液中分离出单质溴的方法是用酒精萃取
二、填空题
26. “价一类”二维图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如图是硫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
回答下列问题:
(1)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a+c→b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溶液e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f,该过程溶液的酸性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可用铜与f的浓溶液反应制备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将c通入到酸性KMnO₄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该反应中c表现出______(填“还原”或“漂白”)性。
(6)实验室产生c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酸雨,应用_____溶液吸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
27.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性质。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欲制取4.48L(标准状况),至少需称取的质量______g。
(2)用图1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选填“a”或“b”)。
(3)打开图1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4)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试管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下列不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______(填标号,下同)。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 五氧化二磷 D. 碱石灰
(6)为防止环境污染,图2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填序号)。
(7)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用此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如图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
28. 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Ⅰ.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0 mol 和3.00 mol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和,测得反应物X和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0-3 min内,______mol/(L·mi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9 min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1.00 mol 和3.00 mol 则该反应的速率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列可以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判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气体的压强不变 B.
C. 与的浓度相同 D.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Ⅱ.将获得的设计成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5)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实现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6)电极负极反应物为______(填化学式),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7)电解质溶液中H⁺移向______(填“正”或“负”)极。
29. 有机化合物反应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B物质的官能团______。
(2)乙烯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请写出聚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②试管b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③制得的乙酸乙酯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乌鲁木齐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卷 答案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l35.5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是将水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 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干燥剂,可用于干燥氨气
D. 浓硫酸能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单质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会钝化,可用铁制容器盛装冷浓硫酸,A错误;
B.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需将浓硫酸加入水中,不能将水加热浓硫酸中,否则浓硫酸容易飞溅伤人,B错误;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等气体,但是具有酸性,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C错误;
D.浓硫酸能够将蔗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按照2∶1脱去,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D正确;
故选D。
2. 在检验SO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先加入稀硝酸,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
B. 先加入硝酸钡,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
C. 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
D. 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A错误;
B.先加入硝酸钡,然后再加稀硝酸,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B错误;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排除碳酸根离子、银离子、亚硫酸根等的影响,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故C正确;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C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D. 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据此判断解答。
【详解】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A不选;
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B不选;
C.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属于氮的不同化合态之间转化,不是氮的固定,故C选;
D.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D不选。
故选C。
4. 下列施用铵态氮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泥土
B.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C. 铵态氮肥应贮藏在避光、干燥和阴凉处
D. 为了让氮肥迅速地被农作物吸收,宜在高温天进行施肥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肥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氨气逸出,导致肥效降低,因此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泥土,A正确;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水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因此不能混合使用,B正确;
C.铵态氮肥易溶于水,且受热、光照易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氨气,故应贮藏在避光、干燥和阴凉处,C正确;
D.高温天进行施肥,铵态氮肥分解产生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导致人发生危险,而且会导致肥效降低,因此应该在凉爽天气施肥,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5. 无论是传统的或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硅元素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硅在太阳能发电中的重要作用,有些科学家称硅是“二十一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硅单质的含量居各元素的第二位
B. 高纯度的硅是制半导体的重要材料
C. 水泥、玻璃、陶瓷、光导纤维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工业产品
D. 石英砂属于天然的硅酸盐产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Si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硅元素的含量在地壳中排第二位,A项错误;
B.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导致硅单质的性质介于二者之间,所以硅是制半导体的重要材料,B项正确;
C.光导纤维由SiO2制成,不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C项错误;
D.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O2,不属于硅酸盐产品,D项错误。
答案选B。
6.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和,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试剂①②③依次加入过量的溶液
B. 溶解、过滤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C. 除去的主要反应:
D. 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实验流程可知,粗盐溶解后,先加NaOH除去MgCl2,再加BaCl2除去Na2SO4,然后加Na2CO3除去CaCl2及过量的BaCl2,且Na2CO3一定在BaCl2之后,过滤后,滤液中加浓盐酸,最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以此来解答。
【详解】A.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则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故A错误;
B.溶解、过滤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故B正确;
C.加Na2CO3除去CaCl2,则除去Ca2+的主要反应:,故C正确;
D.加入的除杂试剂都是过量的,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C. 与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同时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
B.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B正确;
C.与的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C错误;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D正确;
故答案选C。
8. 2020年,美国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课题组将导电高分子(PEDOT)与普通红砖结合,研发出了一种可存储电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未来可能某一面墙的某块区域可作为充电模块,直接为接入其中的手机、电能等电子产品供电。如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给用电器供电,工作时A极的质量减小,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极为此供电装置的正极 B. A、B、C分别可以为Zn、Cu和稀硫酸
C. 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 B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工作时A极的质量减小,说明A为金属,做负极,失去电子,转化为金属离子进入溶液;B极上有气泡产生,则B为正极,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气体。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负极,A错误;
B.若锌和铜做两极,稀硫酸做电解质溶液,则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Zn2+,质量减小,铜为正极,溶液中的H+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B正确;
C.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阳离子移向B极,C错误;
D.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B。
9. 下列数据表示化学反应CH4(g)+2H2O(g)CO2(g)+4H2(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进行最快的是
A. v(CH4)=0.5mol•L-1•s-1 B. v(H2O)=3.6mol•L-1•min-1
C. v(CO2)=0.45mol•L-1•s-1 D. v(H2)=0.8mol•L-1•s-1
【答案】A
【解析】
【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
【详解】A.v(CH4)=0.5mol•L-1•s-1;
B.v(CH4)=v(H2O)=3.6mol•L-1•min-1=1.8mol•L-1•min-1=0.03 mol•L-1•s-1;
C.v(CH4)=v(CO2)=0.45mol•L-1•s-1;
D.v(CH4)=v(H2)=0.8mol•L-1•s-1=0.2mol•L-1•s-1;
故选A。
10. 如图中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的过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硫酸铜固体 B. 加入醋酸钠固体
C. 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D. 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像可知,曲线b变为曲线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一定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生成的氢气的量取决于锌的量。
【详解】A.加入硫酸铜固体,部分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但和硫酸反应的锌质量减小,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故不选A;
B.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醋酸和硫酸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B;
C.浓硫酸和锌不能生成氢气,故不选C;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故选D;
故选D。
11. 观察图:对合成氨反应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 反应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则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B正确;
C.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
D.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12. “有机”一词译自“Organic”,词源解释为“属于、关于或者源自生物的”。下列关于有机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3D打印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可以促进工艺的精准化和简易化
B. 1828年,维勒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实现了实验室中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 宣德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属于低锰高铁类钴料,是纯天然有机材料
D. 我国非遗中以板蓝根、蓝靛等为染料的扎染工艺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
【答案】C
【解析】
【详解】A. 3D打印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可以促进工艺的精准化和简易化,故A正确;
B. 1828年,维勒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实现了实验室中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故B正确;
C. 低锰高铁类钴料属于无机材料,故C错误;
D. 板蓝根、蓝靛均为植物,是传统的染料,我国非遗中以板蓝根、蓝靛等为染料的扎染工艺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故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
A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B. CH3CH2OHCH2=CH2↑+H2O
C. CH3CH3+Cl2CH3CH2Cl+HCl
D. CH4+2O2CO2+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3CH=CH2和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A项不选;
B.CH3CH2OH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和H2O,B项不选;
C.CH3CH3和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l和HCl,C项选;
D.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CH4被氧化,不属于取代反应,D项不选;
答案选C。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正戊烷和异戊烷 B. 戊烷和丙烷
C. 和 D. 金刚石和足球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戊烷和异戊烷的分子式都为C5H12,结构简式依次为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符合题意;
B.戊烷和丙烷都属于链状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两者互为同系物,B项不符合题意;
C.和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Li元素的两种核素,两者互为同位素,C项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足球烯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 利用图装置在光亮处进行甲烷的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B. 一段时间后液体充满试管
C. 试管的内壁出现油状液滴 D. 该反应的生成物共有4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卤代烃,消耗氯气,颜色变浅了,故A错误;
B.甲烷与氯气生成氯化氢和卤代烃,除一氯甲烷外其它卤代烃均为液体,并且HCl易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面上升,但一氯甲烷难溶于水,故液体不会充满试管,故B错误;
C.因生成的HCl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壁上有卤代烃,呈油状,故C正确;
D.该反应得到的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的混合物,得到五种产物,故D错误;
故选C。
16. 文献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下列有关“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气”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且分层
B. 将“气”通入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溶液褪色
C. 该“气”能作植物生长的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
D. 常温下,将“气”通入水中很快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文献中的气为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乙烯气体。
【详解】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1,2—二溴乙烷,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溴水褪色且分层,故A正确;
B.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B正确;
C.乙烯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故C正确;
D.乙烯在催化剂、一定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生成乙醇,常温下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7. 乙醇能与Na反应。下列根据事实所做推测错误的是
事实
推测
A
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1mol乙醇中含有1mol-OH
B
少量Na可保存在煤油中
Na不能置换出烷基中的H
C
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
Na仅置换了羟基上的H
D
Na在乙醇中反应比在水中反应缓慢
乙醇显碱性,水显中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1mol乙醇中含有1mol-OH,故A正确;
B.煤油属于烃类,Na不能置换出烷基中的H,钠与煤油不反应,少量Na可保存在煤油中,故B正确;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含有3种类型的氢,数目之比为3:2:1,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收集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5mol,即1molH,由此可知Na仅置换了羟基上的H,故C正确;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Na在乙醇中反应比在水中反应缓慢,说明醇中羟基中的氢活泼性小于水中羟基中的氢的活泼性,虽然钠与乙醇、水均能反应,但是乙醇、水均显中性,故D错误;
故选D。
18. 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某些有机物的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 B. 反应①是加聚反应,反应②为加成反应
C. 反应③为取代反应 D. 乙烯、聚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乙烯与水加成生成乙醇,所以X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所以Y为乙醛;乙烯加聚得到聚乙烯,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依据分析可知,X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A错误;
B.依据分析可知,乙烯加聚得到聚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
C.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③为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19. 来苏糖()是可作为糖类代谢的单糖,能说明来苏糖是单糖的理由是
A. 它是糖类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
B. 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C. 它是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糖
D. 它是易溶于水且比蔗糖甜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糖类根据能否发生水解以及水解生成单糖的多少进行分类。其中单糖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这与相对分子质量、甜度等无关,答案选B。
20. 核酸检测所用的红色液体学名叫病毒保存液,其主要成分为盐类、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等,可以有效保护病毒蛋白不被破坏,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检验病毒保存液中是否含有钠盐,用洁净的铂丝蘸取病毒保存液灼烧,观察焰色
B. 检验病毒保存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加热后,向其中滴加浓硝酸,观察颜色变化
C. 为检验葡萄糖分子中是否含有羟基,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D. 为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鲜橙汁,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呈现黄色,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钠离子的方法: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洗涤剂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选项A正确;
B.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蛋白质加热后变性,不能发生颜色变化,选项B错误;
C.葡萄糖溶液中的水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无法检验葡萄糖分子中的羟基,选项C错误;
D.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则可将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还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但所用氯化铁的量太大,实验无法实现,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1.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
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 低碳生活倡导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 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能燃烧只生成水,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A正确;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
C.低碳生活倡导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正确;
D.人类利用的能源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风能等,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电解法获得镁时,不可在CO2或N2中降温冷却
B. 热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CO、H2、C、Al等
C. 金属Na、Mg、Al均能通过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获得
D. 人类历史上金属被发现的顺序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与CO2或N2都要反应,因此电解法获得镁时,不可在CO2或N2中降温冷却,故A正确;
B.热还原法常用有CO、H2、C、Al等四种还原剂,故B正确;
C.金属Na、Mg均能通过电解熔融氯化物方法获得,金属Al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获得,故C错误;
D.人类历史上金属被发现的顺序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一般越不活泼的金属越早发现,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棉花、蔗糖和麻均糖类
②谷氨酸钠是常见的增味剂
③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
④煤的干馏、石油分馏和石油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⑤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先污染后治理”
⑥在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棉花、麻都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多糖,蔗糖为二糖,均为糖类,故正确;
②谷氨酸钠是国内外应用的鲜味剂,与食盐共存时可增强其呈味作用,故正确;
③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比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④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为化学变化;石油裂化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将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沸点较高的烃破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全过程,为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⑤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错误;
⑥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析出,故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②⑥;
答案选B。
24. 合理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应禁止使用农药
B. 抗坏血酸(Vc)能抗氧化,可做食品添加剂
C. 天然有机物都是绿色健康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均有潜在的危害性
D. 将阿司匹林制成缓释剂,用药安全性提高,可以大量口服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农药可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而不是禁止使用,故A错误;
B.抗坏血酸(Vc)具有还原性能抗氧化,可做食品添加剂,故B正确;
C.天然有机物并不都是绿色健康的,人工合成有机物也不是全部都有潜在的危害性,故C错误;
D.阿司匹林制成缓释剂,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大量使用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能大量口服使用,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5. 海洋是一个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和未来永恒的主题。下面是利用海水制取食盐、纯碱、烧碱和氯气、金属镁以及溴的精简流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粗盐制取精盐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 步骤②,用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主要原因是熟石灰的溶解性更好
C. 在步骤③④⑤中,只有步骤③与步骤⑤中的溴元素被氧化
D. 从步骤⑤所得溶液中分离出单质溴的方法是用酒精萃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和母液,粗盐精制得到精盐,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得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为氯碱工业;母液加入石灰乳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沉淀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蒸发浓缩析出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失去结晶水得到固体氯化镁;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溴单质被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后,再通入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达到富集溴的目的,以此来解答。
【详解】A.步骤①,粗盐制取精盐的过程中需要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因此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步骤②,用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主要原因是熟石灰的来源丰富,价格便宜,B错误;
C.在步骤③④⑤中,只有步骤③与步骤⑤中的溴元素被氧化,步骤④中溴元素被还原,C正确;
D.酒精和水互溶,因此从步骤⑤所得溶液中分离出单质溴的方法不能用酒精萃取,应该用苯或四氯化碳,D错误;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26. “价一类”二维图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如图是硫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
回答下列问题:
(1)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a+c→b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溶液e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f,该过程溶液的酸性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可用铜与f的浓溶液反应制备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将c通入到酸性KMnO₄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该反应中c表现出______(填“还原”或“漂白”)性。
(6)实验室产生c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酸雨,应用_____溶液吸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
【答案】(1)
(2)2:1 (3)增强
(4)
(5)还原 (6) ①. 氢氧化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c是二氧化硫,d是三氧化硫,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是硫化氢,c是二氧化硫,二者反应生成硫单质,方程式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小问3详解】
溶液为亚硫酸,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硫酸,该过程溶液的酸性增强;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硫可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将二氧化硫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小问6详解】
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7.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性质。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欲制取4.48L(标准状况),至少需称取的质量______g。
(2)用图1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选填“a”或“b”)。
(3)打开图1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4)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试管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下列不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______(填标号,下同)。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 五氧化二磷 D. 碱石灰
(6)为防止环境污染,图2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填序号)。
(7)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用此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如图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
【答案】(1) ①. ②. 10.7
(2)a (3) ①. 氨气极易溶于水 ②.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4)白烟生成 (5)AC
(6)②④ (7)c
【解析】
【分析】本实验通过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然后利用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a口进来收集氨气,收集满后打开止水夹c形成红色喷泉来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以及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性质,最后多余的氨气要采用防倒吸的装置收集避免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处要制取0.2mol氨气,需要称取氯化铵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10.7g;
【小问2详解】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a;
【小问3详解】
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小问4详解】
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试管口,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烟生成;
【小问5详解】
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是酸性干燥剂,故选AC;
【小问6详解】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要选择防倒吸装置,故选②④;
【小问7详解】
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反应原理属于固液不需要加热,故选c;
28. 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Ⅰ.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0 mol 和3.00 mol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和,测得反应物X和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0-3 min内,______mol/(L·mi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9 min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1.00 mol 和3.00 mol 则该反应的速率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列可以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判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气体的压强不变 B.
C. 与的浓度相同 D.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Ⅱ.将获得的设计成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5)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实现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6)电极负极的反应物为______(填化学式),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7)电解质溶液中H⁺移向______(填“正”或“负”)极。
【答案】(1)0.167
(2)
(3)增大 (4)AB
(5) ①. 化学 ②. 电
(6) ①. ②. 氧化
(7)正
【解析】
【小问1详解】
0-3min内,;
【小问2详解】
已知CO2(g)和H2(g)反应生成CH3OH(g)和H2O(g),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则按元素质量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9min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1.00molCO2(g)和3.00molH2(g),则反应物浓度增加,则该反应的速率将增大;
【小问4详解】
A.压强的变化取决于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因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不等,故只要反应未平衡,压强就会随着反应而变化,故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正确;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CH3OH(g)与H2O(g)的浓度相同始终相同,故不能说明已平衡,C错误;
D.密闭容器中,气体密度=,气体质量守恒,容积体积的不变,故不能说明已平衡,D错误;
故答案为:AB。
【小问5详解】
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小问6详解】
电极负极的反应物为,发生氧化反应;
【小问7详解】
电解质溶液中H+移向正极;
29. 有机化合物反应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B物质的官能团______。
(2)乙烯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请写出聚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②试管b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③制得的乙酸乙酯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 ①. CH2=CH2 ②. 羟基
(2) (3) ①. ②. 氧化反应 ③. ④. 取代反应
(4) ①. 防止暴沸 ②. 溶解乙醇 ③. 中和乙酸 ④.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⑤. 小
【解析】
【分析】由反应①的试剂可知B为乙醇;由反应②的试剂是氧气和铜可知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故C为乙醛;B和D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可知D为乙酸,据此作答;
【小问1详解】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为乙醇,所含的官能团为羟基;
【小问2详解】
聚乙烯的结构简式;
【小问3详解】
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反应④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其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4详解】
①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溶液暴沸;
②试管b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主要作用有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制得的乙酸乙酯浮在水面,故其密度比水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