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1、2部分,共71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气象灾害考点1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2讲地质灾害考点1地震灾害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2讲地质灾害考点2滑坡和泥石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3讲防灾减灾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考点1防灾减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气象灾害考点2台风与寒潮灾害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气象灾害考点2台风与寒潮灾害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强冷空气,中高纬度,冬半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气象灾害考点二 台风与寒潮灾害
(2)台风危害(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沿海地区,多发于______季节。
【特别提醒】 台风的“功劳”:夏季我国江淮地区伏旱,炎热干燥。台风带来的凉风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带来的雨水能缓解伏旱的不利影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寒潮灾害(1)成因:____________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______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活动特点:北半球____________地区的深秋到______时节。
研析考题 · 明方向
(2021·上海卷)超强寒潮是一种极端天气过程,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出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1)~(4)题。
(1)概括上海2001—2019年12月最低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2)2020年12月末,上海经历了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判断12月31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其原因。(3)比较上海和成都受此次寒潮影响的程度,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4)列举超强寒潮可能给上海带来的危害,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寒潮带来的天气特点、危害及防灾减灾的措施。第(1)题,可直接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读出。原因可从热岛效应加强、全球变暖等因素分析。第(2)题,寒潮是冷空气南下速度快,与低纬的暖气团相遇,容易形成冷锋天气。第(3)题,可从地形方面分析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第(4)题,防灾减灾建议可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作答。
[答案] (1)变化趋势:总体波动上升。原因: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冬季风强弱不稳定。(2)天气系统:冷锋;理由:气温不断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3)程度:上海受寒潮影响更大。原因: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受冬季风影响大;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风难以到达,且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度较高。
(4)影响:造成冻裂水管、破坏电力设施,影响生活。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建议:对道路交通情况做好监测和预报,提前进行预警;及时通知船舶回港避风,停止水上作业。加强道路安全巡查,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工程措施(除雪车、撒盐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向居民及时推送相关交通讯息,提高公众的避灾意识;注意应急联动,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的协调联动。
1.台风灾害(1)台风的形成过程①热带或副热带海区,由于水面温度高,加热近洋面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②热带低压形成后,外围空气不断向中心汇集上升,同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运动。③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释放热量,促使气流进一步上升,底层气压进一步下降,气流旋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形成台风。
(2)台风危害大的原因和防御措施
2.寒潮(1)寒潮及其成因
(3)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采取措施确保农(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牧(圈舍加固、畜禽保暖)业安全;注意交通安全,防寒保暖等。
【方法技巧】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关联性
(2023·湖北名校联考)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其数量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台风强度秋季大于夏季,其最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减小B.植被进入落叶期,树木对台风阻力减小C.地表摩擦力减小D.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2)虽然台风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下列关于台风益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台风能削弱太阳辐射,利于作物生长B.台风可使河口泥沙淤积,利于湿地的发育C.台风能促进沿海养殖业发展D.台风能为人们带来丰沛的淡水资源
[解析] 第(1)题,夏、秋台风生成的位置差异不大,地转偏向力相差也不大,A错误。台风强度大,植被对台风的阻力可忽略不计,B错误。下垫面差异不大,摩擦力相差不大,C错误。台风生成和发展,需要有温暖的海水提供能量,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且海水比热容大,造成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偏高,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故D正确。第(2)题,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降水可以缓解伏旱带来的干旱、高温天气,但削弱了太阳辐射,不利于光合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故A错误。风暴潮对海岸有较大的破坏,不利于湿地的形成,B项错误。台风带来大风、风暴潮,给沿海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C项错误。台风带来降水,可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故D项正确。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2.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地震C.干旱 D.火山爆发
3.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④陡坡修梯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最常见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泥石流不易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在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不是常见的自然灾害,B、D错误,故选C。
第3题,在长江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也可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
(2023·北京模拟)2021年伊始,“世纪寒潮”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6日至1月9日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新世纪最低温,下图为1月5日20:15至1月6日12:35期间北京的气温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北京在1月6日00:40以后气温不降反升的原因可能是( )A.此时冷空气还未到达北京B.受热岛效应影响导致此时段气温升高C.阴天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D.受西部与北部山地阻挡气流下沉增温5.本轮寒潮天气未能造成北方大部分地区降雪,主要原因是( )①冷空气势力过强 ②上升气流较弱 ③水汽量不够充足 ④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4题,北京西部和北部的山地阻挡冷空气,气流下沉后增温,导致气温不降反升。第5题,考虑风速大小和水汽含量多少。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5月20日下午,热带风暴“安攀”在孟加拉国沿海登陆。下图为“安攀”登陆前的位置和中心气压值变化示意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气象灾害,考点二地质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3讲防灾减灾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考点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遥感技术,远距离感知,影响范围,三维坐标,精确定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3讲防灾减灾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考点1防灾减灾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考点一防灾减灾,人造卫星,气象站,地质环境,防护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