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大气圈,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地表径流,陆地水,植物蒸腾,动态平衡,能量转换,地表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过程: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1 、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2 、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3 和海上内循环。具体如以下图表所示。
3.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的□10 。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11 的重要过程。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塑造□12 。 (5)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三看法判定水循环类型(1)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上。(2)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环节。(3)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二、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河流、□13 、冰川、□14 、地下水等。
2.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2)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
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1)丰水期:□24 补给地下水。 (2)枯水期:□25 补给河流。 3.河流与冰川、积雪(1)补给水量随着□26 变化而变化。 (2)特点。①□27 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②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28 ,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之间的特殊补给关系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之间并不总是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如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因此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河流源头的湖泊,水位总是高于河流水位,因此总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水循环 [命题探究] (2020年新课标全国乙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答案】(1)B (2)D
[核心归纳]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4)影响下渗的因素。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能力运用]考向1 水循环环节的判断 (2022年福建模拟)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1965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1971年的水位1 152.2米为基准)。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 )A.10年B.15年C.25年D.30年2.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表径流D.下渗【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可知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补给湖水会使湖泊水位上升。读图可知,该火山口湖水位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之前水位上升,1980—2005年间水位稳定,2005年之后水位上升,可知1980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岩浆活动活跃,释放大量的热量,湖水冬季不易结冰;1980—2005年间岩浆活动不活跃,水位稳定,冬季湖水结冰。因此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25年,故C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阶段Ⅰ,湖泊水位上升,可知此过程中火山蒸汽冷却凝结后补给湖泊,而阶段Ⅱ湖泊水位变化小,此时火山蒸汽应较少,因此蒸发是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而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环节不是影响湖泊水位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
考向2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022年广东广州期末)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第3~5题。
3.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C.南极地区D.温带大陆内部4.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这些地区(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B.水体面积逐渐减小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5.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B.土壤水分蒸发增强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答案】3.B 4.C 5.D
解析:第3题,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蒸发面积越大,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虽然高温,但是降水多,阴雨天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蒸发,A项错误;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B项正确;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气温低,蒸发弱,C项错误;温带大陆内部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蒸发强,但冬季气温低,蒸发弱,D项错误。
第4题,大气湿度下降、大风天气增多都会使蒸发量增大,A、D项错误;水面蒸发是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不需要考虑下垫面的水分多少对蒸发量的影响,B项错误;大气中云量增加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发量下降,C项正确。第5题,水面蒸发量下降,使区域水循环变得缓慢,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农业干旱得到缓解,A、B项错误,D项正确;农作物收获期提前与水面蒸发量关系不大,C项错误。
知识点2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命题探究]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如图示意1961—2020年该湖泊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1961—1979年B.1970—1989年C.1980—1999年D.2000—2020年【答案】(1)D (2)B
【答案】❶降水 ❷蒸发 ❸地表径流❹蒸发量 ❺地下水
[核心归纳]1.明确三类水体的补给关系(1)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判断。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①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②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③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④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⑤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能力运用]考向1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2022年广东珠海期末)火口湖的成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岩浆爆破喷发后,喷火口塌陷形成漏斗状洼地积水而成,其特征表现为陡而深;另一种是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相对充足的地下水发生局部水蒸气爆炸,在地面形成的凹陷处积水而成(如下图所示),其特征表现为平而浅,受外界水系干扰少,被称为玛珥湖。读图,完成第1~3题。
1.推测最有利于玛珥湖形成的地形类型可能是( )A.挺拔的山地B.崎岖的丘陵C.低缓的平原D.盆地地形2.玛珥湖的湖水来源可能是( )A.降水、地下水B.河流水、冰雪融水C.地下水、河流水D.冰雪融水、降水3.玛珥湖可以( )A.提供饮用水B.发展水产业C.研究古气候变化D.围湖造田【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由材料“玛珥湖特征表现为平而浅”可知,其形成的地形起伏很小,较为平坦,故A、B项错误,C项正确;盆地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但是玛珥湖平而浅,故D项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玛珥湖受外界水系干扰少,可推测其主要靠降水补给,而不是河流水补给,故B、C项排除;材料中显示玛珥湖是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相对充足的地下水发生蒸汽岩浆爆炸,在地面积水而成,地势平且湖水浅,而湖面相对较高,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因此地下水补给可能性较低,A项错误;玛珥湖受外界水系干扰少,最有可能通过天空中降水、降雪补给,或气温较低受到冰雪覆盖,气温回升融化补给,故D项正确。
第3题,由材料可知,玛珥湖属于火口湖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岩浆导致,因岩浆内有大量酸性气体和物质以硫化物为主,喷发到外界形成酸性物质后又降落到火山口,日积月累形成了酸性湖,因此不适合饮用、水产养殖和围湖造田种植庄稼,故A、B、D项错误;由于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经历很长时间的变化,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具有一定的地质历史意义,可以作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地点,故C项正确。
考向2 河流补给类型的年变化4.(2022年山东淄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产流是降雨、融雪、融冰扣除损失(植被截留、蒸发、填洼等)产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过程。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其上游产流区(图甲)海拔800~6 100米,平均海拔3 600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1毫米。从来源上,阿姆河上游产流由降雨产流、积雪融水产流和冰川融水产流三部分形成,占总产流的比例分别为18%、67%和15%。图乙示意阿姆河上游产流区气候、水文相关要素的年内变化(径流深度=径流总量/径流面积,10天为一旬)。
(1)融雪产流是积雪融水到达地面扣除地面蒸发、填洼、下渗后的部分。从时间和数量上比较融雪产流和融雪之间的差别。(2)3—7月阿姆河上游产流区都有较大的融雪量,具有融雪期长的特点。分析阿姆河上游产流区融雪期长的原因。(3)指出阿姆河上游产流区总产流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并分析原因。【答案】(1)融雪产流晚于融雪。融雪产流量小于融雪量。(2)海拔高,降雪多(降雪持续时间长),积雪量大;产流区内相对高差大,积雪从低处到高处依次融化,持续时间长。(3)7月。原因:融雪产流是该区域产流的主要组成部分,7月之前融雪量持续较大,融雪产流晚于融雪;在融雪、融冰和降雨产流的累加作用下,产流量在7月达到最大值。
层级三 “核心素养”养成
图表技能系列⑥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常见图形]
[判读技巧]第一步:看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
(1)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断流等情况。(2)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第二步:看曲线数值变化(1)看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2)看流量变化幅度,确定河流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及断流出现时间等,进一步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第三步:从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以雨水补给为主,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4)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6)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或地下水的调节作用。
[应用体验] (2022年江苏盐城期末)基流是补给河川径流的地下水,基流指数是基流量与径流量的比值。下图为某河径流量、基流量与基流指数逐月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2.该河5月基流指数年内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耗水量大B.冻土阻滞下渗C.地表蒸发旺盛D.天气持续阴雨【答案】1.C 2.B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大气圈,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地表径流,陆地水,植物蒸腾,动态平衡,能量转换,地表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第一节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态平衡,不平衡,海陆间,地表形态,大气降水,东部季风区,太阳辐射,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影响下渗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第一节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态平衡,不平衡,海陆间,地表形态,大气降水,东部季风区,太阳辐射,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影响下渗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