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
展开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清单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5)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
①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②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7.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国人民具有的精神: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9.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P67.P69)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③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民族自信心。
10.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P68探究与分享)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3)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11.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1)
①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P71)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P76)
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P75)
(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6)
①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问题1)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三个不会根本改变)
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行计划生育的作用)
4.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P76)
(1)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国情/资源现状/资源形势?(P78)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6.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
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我国资源问题的危害)
③中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7.★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P79)
(1)形势: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针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必然选择)(P80)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绿色发展道路)
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10.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1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6)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12.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4.青少年怎样建设美丽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1)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2)落实环保行动: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交交通工具等等(3)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