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七专题17第28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
展开专题13 古今融合 中外关联
第28讲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商路和贸易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发展。 商路和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名称来源。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标志性事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概况。(1)“草原丝绸之路”。(2)“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3)“海上丝绸之路”。(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1)对外输出。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瓷器(从8世纪起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
(2)对内引入。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2.精神和文化。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
二、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2.地理大发现后,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表现。(1)饮茶风俗。①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②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③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2)服饰变化。①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②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3)钟表技术。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考向一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些活动( )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C.促进了中西方物质生活交流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
解析: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西方的日用品、植物品种等方面的交流,这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处于古代西汉时期,加速技术近代化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手工业品外传、外国物品的传入,而非拓展农耕文明,故排除D项。故选C项。
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经过一系列中国化的加工修改而成,说明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故选D项;“趋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排除C项。
1.物质和技术交流(1)传入西方。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的出口与交流。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b.交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形、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2)传入中国。①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2.文化交流(1)传入中国。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②祅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2)传入西方: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考向二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A.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通过“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加强了彼此的经济贸易联系,B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合作机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产业互补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B项。
2.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解析:根据“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贸易往来加强,A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是工业品市场,排除B项;掠夺非洲是途径之一,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是亚洲主导,排除D项。故选A项。
1.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和掠夺。(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6)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新。
2.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影响(1)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2)世界贸易突飞猛进,世界经济迅速发展。(3)推动物种交流和人口迁徙。(4)促进文化交流国际化。
1.(2022·辽宁辽阳二模)如图所示为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诗人川口长孺根据1592年至1598年万历朝鲜战争的史事所撰写的《征韩伟略》日版印刷本(书影)。由此可知,幕府时代晚期的日本( )A.活字印刷技艺高超B.深受中华文化浸染C.积极筹划征服朝鲜D.文化具有殖民特征
解析:根据材料“日本诗人川口长孺根据1592年至1598年万历朝鲜战争的史事所撰写的《征韩伟略》日版印刷本(书影)”可知,幕府时代晚期的日本使用印刷术和汉字,反映了日本深受中华文化浸染,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幕府时代晚期的日本活字印刷技艺高超,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积极筹划征服朝鲜”,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文化殖民,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辽宁大连一模)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A.儒家思想被动摇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C.政权具有包容性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用人突破民族、国家和性别限制,这体现出的正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气,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被动摇,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B项;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不能体现整个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江苏南通四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 16世纪末,荷兰和英国开始挑战葡萄牙在亚洲贸易的垄断地位。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一个松散、多中心的旧棉花世界转变为一个整合、集中、等级森严的棉花帝国,全球数百万家庭棉织工人失去了纺纱和织布的能力。——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传播与交流的世界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一“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可得出,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棉纺织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可得出,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民众的生活
水平改善;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2)根据材料二“……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可得出,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是: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开展殖民贸易;根据材料二“……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可得出,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是:发动战争,争夺殖民霸权;根据材料二“……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可得出,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是:革新棉纺织业生产。(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古代亚洲文明的繁荣、推动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改变世界格局,欧洲迅速崛起、美洲、非洲发展进程被打断、亚洲受到冲击等方面简析棉花传播与交流的世界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茶马互市,沿着古丝绸之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丝绸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物质技术,精神文化,西域传来的有,中原王朝外传的有,课堂探究丝路交流,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四专题8第17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四专题8第17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聚集知识整合,续上表,真题研析考向探究,答案B,答案C,答案D,大题突破技法支招,随堂巩固效果落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