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4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5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七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时跟踪练41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七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时跟踪练4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6城市的辐射功能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6城市的辐射功能,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集聚阴影区”的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36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图1)。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图2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A.人口素质较高 B.城镇体系完备C.农业历史悠久 D.工业部门齐全2.关于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B.统筹解决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C.统筹解决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D.统筹解决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解析:第1题,人口素质高,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道德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一体化无关,A错误。城镇体系完备,并且在距离上很近,有利于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B正确。农业历史悠久影响的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对工业的影响,C错误。工业部门齐全影响的是产业基础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D错误。故选B。第2题,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具体领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与治理。在动力机制上,既有市场力量的驱动,也是政策干预的结果。从市场角度看,区域经济的集聚与疏解动态演进,在核心城市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通过级差地租、产业转移、涓滴效应等途径实现要素的空间流动。从政策角度看,政府通过空间规划、重大功能与设施布局等手段,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产业分工问题、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与共享问题等,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描述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按照一般规律,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区域通常都会有集聚和辐射能力超强的核心城市起龙头带动作用。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描述错误,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应从实际出发,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1.B 2.D(2022·山西怀仁某中学校模拟预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为“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上海周边“集聚阴影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资源匮乏 B.与上海交通不便C.劳动力不足 D.上海的虹吸作用4.“集聚阴影区”的出现( )A.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B.改变了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C.扩大了区域内部发展差距D.加大了中心城市对人口的推力5.消减“集聚阴影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区域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 ②科学定位小城镇功能 ③扩展城市用地规模 ④借用规模区域联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第3题,由题意,苏锡常城市带,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距离上海市近,与上海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有优越的气候资源、较丰富的水资源及劳动力资源,A、B、C错误;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等要优于苏锡常城市带,具有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会造成苏锡常城市带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D正确。故选D。第4题,“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加大了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差距,不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A错误,C正确;“集聚阴影区”不会改变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B错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集聚阴影区”,对其会产生拉力,D错误。故选C。第5题,“集聚阴影区”可以把握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寻找发展机遇;通过交通线等的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区域发展可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①②④正确;扩展城市用地规模不能解决经济协同发展问题,从而无法消减“集聚阴影区”,③错误。故选B。答案:3.D 4.C 5.B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受多要素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我国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6~7题。6.总体来看,成都的经济辐射力较西安强,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成都科技水平更高C.成都与重庆形成协同效应 D.成都交通网络更完善7.下列有关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的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成都与西安相比,在经济规模、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流方面都明显强于西安,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成都科技水平更高,成都与重庆形成协同效应,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流动上较快,经济辐射力较西安强;图中表示成都在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物流方面较西安弱,西安位于我国重要的东西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线上,还有多条铁路与西北、西南等地区相连,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而成都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地势崎岖,交通网络较西安地区弱。因此依据题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不可能再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A不合理;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提升西安的经济规模指数,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B合理;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吸收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提升资金流、技术流、人流的指数,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还可以继续加快西安综合交通建设,提升物流、交通通道指数,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B、C、D措施合理。依据题意,故选A。答案:6.D 7.A“首店”指在行业中有代表性品牌在某地区首次开设的门店,如全球首店、区域首店等。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下图是2019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城市首店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8.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海外品牌首店数量最多,主要得益于( )A.便捷的交通运输 B.发达的教育科技C.国际化程度最高 D.深厚的文化底蕴9.世界级大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体现了上海大都市辐射功能的( )A.金融服务功能 B.都市核心功能C.产业带动功能 D.交通枢纽功能解析:第8题,图中四城市交通都比较便利,不是上海突出优势,A错误。北京也有发达的教育科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B、D错误。根据材料“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可知,海外品牌首店选址上海数量最多,是被上海的特有优势吸引。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程度最高,对海外品牌吸引力最大,C正确。故选C。第9题,世界级大银行是金融机构,世界级大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体现了上海大都市辐射功能的金融服务功能,A正确,排除B、C、D。故选A。答案:8.C 9.A2021年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武汉城市圈的9座城市共同签署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通过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武汉“8+1城市圈”的形成得益于( )A.八个城市的规模大小相近B.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C.区域内城市经济高度发达D.有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11.为推进城市圈更好更快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B.中心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C.推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乡镇向城市集中D.扩大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规模12.孝感市在参与武汉8+1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该( )A.向其他城市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发展方案 B.利用空间和距离优势,积极引进各类产业C.深化汉孝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D.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解析:第10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市属于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形成城市圈,武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故D正确;图中的八个城市发展规模大小不一,范围也不一样,故A错误;区域内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故B错误;区域内除武汉市经济发达外,其他城市经济相对落后,故C错误。答案选D。第11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该区域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因此大力推进交通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城市圈,故A正确;中心城市应当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周边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才能推进城市圈的发展,故B错误;人口和产业都迁往城市,将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大量的问题,如就业、住房、环境污染等,故C错误;扩大城市圈内的各城市规模,不一定是合理的城市发展策略,故D错误。答案选A。第12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孝感市在城市圈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方案,将导致雷同化,不利于发展,故A错误;孝感市虽然距离武汉较近,但是产业发展应当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并不是各类产业都适合引进,故B错误;加强与武汉市的合作,积极参与城市圈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才是最好的建设方式,可促进城市圈各城市的发展,故C正确;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要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故D错误。答案选C。答案:10.D 11.A 12.C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示意图。(1)分析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2)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3)从辐射方向、辐射强度方面,分析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对郑州向外辐射的影响。解析:第(1)题,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理位置、城市等级、交通运输、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读图可知,郑州属于我国东、西与南、北交会的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郑州为河南省的省会,是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经济最发达、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政策优势;京广线、陇海线等在郑州交会,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通达度高。第(2)题,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对外辐射方面分析。读图可知,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作为核心区域级别最高的城市,郑州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其发展能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第(3)题,“一核四轴四区”中的“一核”即郑州大都市区,“四轴”即沿陇海发展主轴、沿京广发展主轴、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四区”为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辐射方向来说,使郑州市对外辐射沿发展轴向外拓展;从辐射强度来说,使郑州的辐射强度增强。答案:(1)郑州属于我国东、西与南、北交会的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为河南省的省会,政策优势明显;是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经济最发达、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通达度高。(2)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3)辐射方向:使郑州市对外辐射沿四条发展轴向外拓展。辐射强度: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了郑州市对外辐射强度。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经济飞速发展,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2020年6月,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图1),形成“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图2示意东莞1978-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3示意东莞2008-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变化。(1)列举深圳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2)描述东莞1978-2017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3)在同一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中,设计、加工、营销的附加值不同。指出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东莞紧邻深圳,东莞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可推测东莞可以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深圳的技术优势明显,可扶持东莞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其产业升级;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可推测深圳都市圈建设促进了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地人员和物资往来。第(2)题,读图2可知,1978-2006年,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第一产业比重极小;第二产业占比较为稳定,由图3可知,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读图2可知,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3)题,加工环节附加值较低,故东莞应加大科技投入,延长制造业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在发展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答案:(1)东莞紧邻深圳,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2)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比重极小;第二产业较为稳定,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加大科技投入,延长加工制造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由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青岛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不包括,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九江都市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巩固练习,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巩固练习,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