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01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02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0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营养级,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该生物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以下关于肺炎支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肺炎支原体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
    B. 肺炎支原体细胞内不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体
    C. 肺炎支原体细胞在清水中可能会吸水涨破
    D. 肺炎支原体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分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 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但无细胞壁,与大肠杆菌结构不相同,A 错误;
    B、原核细胞内有 DNA 与 DNA聚合酶结合成的 DNA-蛋白质复合体,B错误;
    C、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在清水中可能会渗透吸水而涨破,C正确;
    D、肺炎支原体与宿主属于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而非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各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均不同
    B 同一植物不同形态细胞中蛋白质不同,但核酸相同
    C. 麦芽糖和蔗糖属于二糖,加热时均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 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脂质,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不同物种中的有机分子,有些结构是相同的,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ATP等,A错误;
    B、由于细胞分化,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形成的mRNA不完全相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
    C、麦芽糖和蔗糖属于二糖,其中麦芽糖为还原糖,能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属于脂质,因此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脂质,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D。
    3. 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茶树的叶肉细胞中化学元素含量最多的是C、O、N、H
    B. 茶树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所差异
    C 泡茶过程中茶叶可通过协助扩散吸水,使茶叶舒展开
    D. 可通过高温使茶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来制作绿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量或含量较大的必需营养元素。一般指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和镁(Mg) 共9种元素;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这些元素的含量占植物干物质质量的1%以上;
    2.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介于体重0.01%~0.005%的元素,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铁、铜、锌、钴、铬、锰、硒等,以上元素在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需由食物来提供;如果膳食调配不当、偏食或患某些疾病时,就容易造成缺乏。
    【详解】A、无论干重还是鲜重,茶叶组成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A正确;
    B、茶树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所差异,这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决定的,B正确;
    C、制好的成品茶,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在泡茶过程中,死亡的茶叶细胞不能通过协助扩散吸水,依靠亲水性物质吸水,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茶多酚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因此可通过高温使茶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来制作绿茶,D正确。
    故选C。
    4.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和核膜等膜构成蓝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核糖体是唯一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是唯一含色素的细胞器
    C. 心肌细胞、唾液腺细胞因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器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D. 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器及其功能、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等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高尔基体膜和核膜等膜结构,A项错误;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和液泡内都含有色素,B项错误;心肌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细胞器的数目不同,C项错误;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项正确。
    【点睛】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组分相互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原核细胞由于只有细胞膜而没有其他组分,因此没有生物膜系统。
    5. 核孔蛋白基因变异会导致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想要研究该疾病需要对核孔及围绕核孔的相关蛋白有更深刻的认识。下列关于核孔及核孔蛋白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核孔蛋白的合成很可能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
    B. 若核孔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会破坏核孔结构的完整性,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C. 生物大分子均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这种过膜方式是耗能的
    D. 衰老细胞中核膜内折,核孔数目会大量增加,可导致染色质等物质从核内渗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膜是双层膜,有核孔,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A、核孔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A错误;
    B、 核孔蛋白基因突变后破坏核孔结构的完整性,RNA可能不能正常运输到细胞质中进行翻译,导致细胞代谢异常,B正确;
    C、物质进出核孔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C错误;
    D、衰老细胞中核膜内折,核孔数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6. 薄荷油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HaCaT细胞的膜蛋白进行某种荧光标记,用激光对膜的特定区域进行照射,使之淬灭(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指标
    空白组
    薄荷油(溶解于DSMO)处理组
    淬灭区域的荧光恢复率(%)
    51.53
    81.12
    细胞内Ca2+浓度相对值
    7132
    8108
    细胞膜Ca2+载体活性(U/mg)
    1.18
    0.93

    A. 应设置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
    B. 薄荷油处理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C. 细胞膜Ca2+载体能够将Ca2+由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
    D. 薄荷油可能通过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促进对药物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合空白组之间单一变量的对照没有形成,因此需要再设置一组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这样实验的结果才更具有说服力,实验数据显示药物提高了淬灭区域的荧光恢复率,说明加快了膜的流动,使用药物后细胞内Ca2+浓度相对值变大,但是细胞膜Ca2+载体活性却降低,显然药物抑制了转运从而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变大,显然应该从膜内向外转运,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薄荷油可能影响了物质的转运速率进而影响了药物的吸收。
    【详解】A、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应设置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因为空白组与实验组之间不能形成对照,A正确;
    B、根据薄荷油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的作用,推测薄荷油处理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促进了药物吸收,B正确;
    C、经过药物处理之后,细胞膜Ca2+载体活性下降,同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说明Ca2+向外转运减少,因此可推知细胞膜Ca2+载体能够将Ca2+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薄荷油可能通过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促进对药物的吸收,D正确。
    故选C。
    【点睛】利用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来分析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清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7. 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分别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B. 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
    C. 若将原生生物细胞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降低
    D.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动物细胞通过将细胞内的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因为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不能过度吸水而涨破。原生生物通过形成收缩泡将细胞内的水分向外释放,从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详解】A、动物细胞和原生生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而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A错误;
    B、植物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发生吸水,但是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但此时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
    C、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若将原生动物置于高于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降低,C正确;
    D、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D正确。
    故选A。
    8. 科学家研究了温度对家蚕表皮细胞中酪氨酸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酶种类
    温度
    酶活性
    漆酶
    X
    82%
    45℃
    90%
    60℃
    92%
    酪氨酸酶
    28℃
    97%
    40℃
    76%
    60℃
    10%
    (注:最适温度时的酶活性为100%)
    A. 温度X可能高于60℃
    B. 漆酶和酪氨酸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C. 60℃时酪氨酸酶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随环境温度的改变家蚕表皮细胞中的代谢活动可能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酶,考查对温度影响酶活性、酶的催化机理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特点和表中数据判断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详解】A、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温度过高、过低酶活性均会降低,温度X可能高于60℃,A正确;
    B、根据表格信息,漆酶的最适温度在60℃左右,酪氨酸酶的最适温度在28℃左右,二者的最适温度不相同,B错误;
    C、60℃时酪氨酸酶仍具有活性,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随环境温度的改变,家蚕表皮细胞中不同酶的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代谢活动可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思维定式,认为表中温度均是从上到下按由低温到高温顺序排列。
    9. 如图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B.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过程①
    C. 过程②产生的ATP比过程④多
    D. 图中的[H]实际上是指还原型辅酶I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反应物为葡萄糖,生成物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②、③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物为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A、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部分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故有氧、无氧均可进行过程①,B错误;
    C、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部分过程,产生少量的ATP,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C错误;
    D、图中的[H]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实际上是指还原型辅酶I,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图中m、n表示单位时间内相关气体的变化量(m>0,n>0),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暗条件下测得的m1可表示有氧呼吸速率
    B. 图中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有氧呼吸速率
    C. 若m3=n1,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不变
    D. 该细胞在夏季正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m2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CO2释放量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氧气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只有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才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将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只有氧气的产生。图中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释放氧气,故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详解】A、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测得线粒体在黑暗条件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量m1,可以表示植物的有氧呼吸速率,A正确;
    B、图中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释放氧气,故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
    C、m3=n1时,此时该图中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但由于该植物体内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故该植物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低于呼吸作用速率,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减少,C错误;
    D、夏季正午,叶肉细胞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气孔会关闭,此时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即m2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睛】
    11.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长势相似的植物甲和植物乙分别置于两个规格相同的密闭透明容器内,并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与a点相比,b点时植物甲暗反应过程生成C3的速率较小
    B. 刚开始时,若向两容器中注入NaHCO3溶液,两植物的光合速率一定增大
    C. 若将植物甲、乙放在同一容器中,植物乙可能比植物甲生长得好
    D. c点对应的时间点,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可能比植物甲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甲、乙两种植物所在容器内的CO2含量都不断的减少,最后趋于平衡,平衡点以前CO2浓度不断下降说明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大于呼吸速率,平衡点以后CO2浓度不变,说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乙植物所在容器内CO2下降的更快,说明其光合速率大于甲的光合速率。
    【详解】A、与a点相比,b点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因此b点时二氧化碳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速率较小,A不符合题意;
    B、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除CO2浓度,还有光照强度,开始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注入NaHCO3溶液不一定导致光合速率增大,B符合题意;
    C、乙植物利用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且能够利用降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若将甲、乙两植物放在同一容器中,培养条件相同,生长较好的是乙,C不符合题意;
    D、c点为CO2平衡点,说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乙的呼吸速率大于甲的呼吸速率,则植物乙的光合速率比植物甲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如图为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展示了着丝点的三层结构与连离粒以及染色体其他部分的关系,连离粒为一段直链可复制的非编码DNA,在连离粒的两侧为着丝点,着丝点可附着纺锤丝,因连离粒和着丝点所在的区域很小,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连离粒连接,实际存在两个着丝点
    B. 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连离粒断裂,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C. 在细胞分裂间期,连离粒DNA的复制可能被抑制,导致姐妹染色单体相连
    D. 连离粒DNA恢复复制时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着丝点是附着纺锤丝的区域,而连离粒是连接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段直链的非编码DNA,在它的两侧为着丝点;根据题意“连离粒为一段直链可复制的非编码DNA”可知,连离粒DNA恢复复制时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由图示可知,着丝点是附着纺锤丝的区域,而连离粒是连接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段直链的非编码DNA,在它的两侧为着丝点。因此复制以后的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连离粒连接,实际上存在两个着丝点,A正确;
    B、连离粒的断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B错误;
    C、由于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才会彼此分离,故在细胞分裂间期,连离粒DNA的复制可能被抑制,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在前期、中期一直相连,C正确;
    D、根据题意“连离粒为一段直链可复制的非编码DNA”可知,连离粒DNA恢复复制时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D正确。
    故选B。
    13. 秀丽隐杆线虫的受精卵第一次卵裂产生AB和P1两种细胞,AB细胞经3次细胞分裂产生的ABalaa细胞继续分裂最终得到的17个细胞,均在幼虫中发育为环神经节,该过程中有13个细胞死亡。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中细胞死亡均属于程序性的细胞坏死
    B. AB细胞与幼虫环神经节细胞中的RNA完全相同
    C. 若Abalaa细胞核基因突变,13个死亡细胞不含该突变基因
    D. 幼虫发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详解】A、上述过程中细胞死亡是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程序性的细胞凋亡,A错误;
    B、AB细胞发育到幼虫环神经节细胞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化,AB细胞与幼虫环神经节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
    C、13个死亡细胞均是由ABalaa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若Abalaa细胞核基因突变,13个死亡细胞都含有该突变基因,C错误;
    D、个体的发育过程离不开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所以幼虫发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D正确。
    故选D。
    14.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红眼和白眼为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至少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选择一对表型相同的个体杂交,可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B. 选择表型不同的纯合个体杂交,根据子代表型可确定基因的位置
    C. 若每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均遵循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选择表型不同的纯合个体杂交再自由交配,可根据F1、F2雌雄果蝇性状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均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一般与性别无关。
    【详解】A、选择表型相同的一对个体杂交,如果选择的至少有一个为纯合子,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
    B、选择表型不同的纯合个体杂交,根据子代表型可确定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但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B错误;
    C、每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均遵循分离定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时,C错误;
    D、选择表型不同纯合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为杂合子,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再自由交配,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表型相同,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表型不同,因此可根据F2雌雄果蝇性状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均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15. 图1为某动物细胞及其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2中三个细胞为该动物体内一细胞分裂的部分示意图。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染色体上基因B与A互为等位基因
    B. 若图2分裂形成了四种子细胞,则该动物一定为雄性
    C. 图2细胞分裂最终可能只形成一种基因型为AbEf的生殖细胞
    D. 该动物产生配子种类的多少与图2中乙细胞染色体间变化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细胞,若不发生交叉互换等情况,则精细胞有两种;一个卵原细胞能产生1个卵细胞,3个极体。
    【详解】A、图1中染色体上基因A与a,B与b互为等位基因,A错误;
    B、图2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均可形成四种子细胞,只是形成的生殖细胞的个数不同,B错误;
    C、图2细胞分裂有可能形成一种生殖细胞,即一个卵细胞,但基因型不可能为AbEf,因为从图示判断,E基因和F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且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故不能和f基因同时出现,C错误;
    D、该动物产生配子种类的多少与图2的乙细胞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关,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是由大肠杆菌基因编码合成的
    B.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C. 32P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T2噬菌体进入了细菌
    D. 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是由T2噬菌体的基因控制编码合成的,其原料、能量和合成场所是由大肠杆菌提供的,A错误;
    B、本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为离心做准备,B正确;
    C、32P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T2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C错误;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能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17. 成年人的血红蛋白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构成。在16号染色体上有两个能独立控制α肽链合成的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控制β肽链合成的基因。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于患者α基因突变导致α肽链多31个氨基酸残基。当患者细胞内异常α肽链和正常α肽链同时存在时,可随机与β肽链结合形成血红蛋白,有异常α肽链参与构成的血红蛋白功能异常。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每个正常的α基因记作“+”,突变后的α基因记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




    基因型
    ++++
    ++--
    +---
    ----
    表现型
    正常
    轻度贫血
    中度贫血
    重度贫血(胎儿死亡)

    A. 患者的患病程度与正常α基因的数量有关
    B. 控制异常α肽链合成的mRNA上可能发生了终止密码延后
    C. Ⅱ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正常血红蛋白含量高于Ⅲ型
    D. 一对轻度贫血夫妇婚后所生的子女中,表现为轻度贫血的概率为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可知,突变后的α基因越多,患病程度越重,据此答题。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正常α基因的数量越多,患者的患病程度越轻,A正确;
    B、患者α基因突变导致α肽链多31个氨基酸残基,可能是控制异常α肽链合成的mRNA发生了终止密码延后,导致肽链延长,B正确;
    C、Ⅱ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正常α基因的数量更多,故合成的正常血红蛋白含量高于Ⅲ型,C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轻度贫血的个体所含有的2个α基因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无法计算后代轻度贫血的概率,D错误。
    故选D。
    18. 生活在美国南部的绿色蜥蜴猎食时,唯一的伎俩就是奔跑。当人类给这一地区引入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领域,把绿色蜥蜴赶到树上生活。研究发现,仅仅经过20年的时间,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据此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褐色蜥蜴的引入会促进绿色蜥蜴的进化
    B. 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
    C. 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年的进化已经形成新物种
    D. 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褐色蜥蜴的入侵,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把绿色蜥蜴赶到了树上生活,绿色蜥蜴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所以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
    B、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又可以回到地面生活,也可以在树上生活,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可能还是同一个物种,C错误;
    D、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有利于他们在树上生活,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9. 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①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②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③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④区—常染色体上。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隐性基因,则Ⅰ3的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
    B. 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则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Ⅰ1→Ⅱ5→Ⅲ7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 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显性基因,则Ⅱ5与Ⅱ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8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①区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在该区段含有等位基因;②区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③区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④区是常染色体上的区段,雌雄个体中均存在等位基因。
    【详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个体7的基因型为XaYa,6的基因型为XAXa,个体Ⅰ3基因型可能为XAYA或XAYa或XaYA,A错误;
    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且只能来自母亲,所以Ⅲ7的致病基因来自Ⅱ6,由于Ⅰ3(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Ⅱ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4,即传递途径是Ⅰ4→Ⅱ6→Ⅲ7,B错误;
    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患者只有男性,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只有含有Y染色体才有致病基因,由于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X的和含Y的各占1/2,所以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正确;
    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显性基因(设为A),则Ⅰ2、Ⅰ3、Ⅰ4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Ⅱ5的基因型为Aa,Ⅱ5与Ⅱ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Aa)的概率为1/2×1/2×1=1/4,D错误。
    故选ABD。
    20. 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根据《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故事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他认为,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某物种如果想要在生存竞争中存活,则必须比与之存在竞争的物种进化得更快,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该假说,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种群中繁殖快的占优势
    B. 该假说强调了进化中的生物学因素,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C. 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是符合该假说的一个具体事例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包含了与该假说相似的种间关系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产生新物种。
    【详解】A、举例来说,兔子繁殖比羚羊快,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情况下,兔子种群产生新基因的速度应快于羚羊,更容易产生优良的性状组合,因而更容易在与羚羊的生存竞争中获胜,A正确;
    B、若环境因素发生急剧改变,如由于洪水,草原变成了浅滩,羚羊可以涉水取食,而兔子由于身体较小,可能全部被淹死,进化也就无从谈起,B正确;
    C、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符合题干信息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C正确;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种内斗争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包括种间关系可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D错误。
    故选D。
    21. 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变化,对其理化性质及人体的生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中Na+浓度升高,会影响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
    B. 肝损伤患者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
    C.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高血脂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
    D. 内环境中HCO3-等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着胃液和唾液的pH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神经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故内环境中Na+浓度升高,会影响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A正确;
    B、转氨酶属于胞内酶,肝损伤患者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浆能使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B正确;
    C、胆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C正确;
    D、内环境中HCO3-等缓冲物质可直接调节内环境的pH,而胃液和唾液属于外分泌液,D错误。
    故选D。
    22. 图示为突触的结构,图中数字表示物质或结构,a为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为轴突末梢或树突末梢,在该部位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 2可以为神经元的树突膜、轴突膜、细胞体膜或肌肉、腺体的膜
    C. a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并进入后膜内
    D. a可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包括电位逆转或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1为突触小体的膜,属于轴突末梢,在该部位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A错误;
    B、2为突触后膜,可以为神经元的树突膜、细胞体膜或肌肉、腺体的膜,但不是轴突膜,因为兴奋可从轴突末梢传递给树突或胞体,还可以作用于某些肌肉或腺体,B错误;
    C、a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但不会进入后膜内,只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错误;
    D、a是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进而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包括电位逆转(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或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抑制兴奋产生),D正确。
    故选D。
    23. 如图所示是某激素分子的信号传递途径,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 Gs-蛋白,Gs-蛋白与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结合激活AC,AC激活后将ATP转化为cAMP,cAMP 作为“第二信使”向细胞内传递信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受体位置和信号传递途径分析,该激素很有可能是性激素
    B. Gs-蛋白在受体和 AC 间运动,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 激素在细胞内有 cAMP、PKA 等多个环节传递信号,有利于放大激素的效应
    D. 对同一细胞来说,不同的激素会有不同的受体,但都会激活 AC,产生 cAMP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性细胞产生的性激素分泌到体液中,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并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而据图分析,该受体位置在细胞膜上,故该激素不可能是性激素,A错误;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Gs-蛋白在受体和AC间运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B错误;
    C、据图可知,激素在细胞内有CAMP、PKA等多个环节传递信号,激素经过逐级传递,有利于放大激素的效应,C正确;
    D、激素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对同一细胞来说,不同的激素会有不同的受体,不一定都会激活AC,产生cAMP,D错误。
    故选C。
    24. 下图表示人体内水分的调节过程,图中的序号表示激素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将兴奋传到大脑感觉中枢,产生渴感
    B. ①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②、③,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重吸收水
    C. 细胞外液中Na+含量增加直接影响①的分泌量,说明水与盐平衡相关
    D. 成人排尿反射的进行需要脊髓的参与,尿量与渗透压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详解】A、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
    B、①为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②肾小管、③集合管,主要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借助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B错误;
    C、细胞外液中Na+含量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影响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使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②肾小管和③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说明水与盐平衡相关,C正确;
    D、成人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为脊髓;尿量与渗透压有关,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25. 肺结核是由肺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能在巨噬细胞中成功繁殖,并且能够修饰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宿主能控制但不能根除该菌,同时机体的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肺结核。卡介苗是由减毒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注射卡介苗可预防肺结核。如图是原发感染肺结核的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核分枝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单链,易变异
    B. 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形成吞噬体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 卡介苗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保持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记忆
    D. 肺结核形成时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说明炎症的产生能启动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结核分枝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为双链DNA,不易变异,A错误;
    B、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形成吞噬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性,B正确;
    C、卡介苗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保持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记忆,C正确;
    D、肺结核形成时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说明炎症的产生能启动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A。
    26. 科研人员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和二者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发现几组实验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为了进一步探究ACC如何抑制根的生长,科研人员又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培养液中培养,测得IAA的浓度随着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上述实验中,IAA的有无及IAA的浓度均为自变量
    B. ACC和IAA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的探究实验,需设置4个组
    C. 综合分析,乙烯有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
    D. 该实验还能说明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在ACC和IAA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的探究实验中,IAA的有无是自变量,抑制根的生长效果是因变量。
    2、在进一步探究ACC如何抑制根的生长实验中,科研人员又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培养液中培养,测得IAA的浓度随着的增加而增加;ACC浓度是自变量,IAA的浓度是因变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在初步实验中IAA的有无是自变量,在进一步的探究实验中ACC的浓度为自变量,A错误;
    B.若进行ACC和IAA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的探究实验,需设置4个组,即空白对照组、ACC实验组、IAA实验组和ACC与IAA混合实验组,B正确;
    C.据题干信息,“测得IAA的浓度随着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乙烯有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C正确;
    D、该实验探究了ACC和IAA抑制根的生长效果,还能说明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点睛】
    27. 为研究脱落酸(ABA)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定了ABA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not及其野生型AC、ABA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flc及其野生型RR不同天数的番茄果实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flc与RR可知,内源ABA可促进破色期和转色期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B. not和flc中总类胡萝卜素高于野生型说明内源ABA可能抑制总类胡萝卜素的积累
    C. ABA在将要脱落的器官中含量多,因此红熟期时其对类胡萝卜素的促进积累作用增强
    D. 转色期,not与AC中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差异,该阶段AC细胞中可能仍然能产生ABA
    【答案】C
    【解析】
    【分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由图2中flc与RR还原糖在破色期和转色期的含量分析,RR还原糖含量高于flc,RR是可产生ABA的,故说明内源ABA可促进破色期和转色期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A正确;
    B、图1中,无论哪个时期,胡萝卜素含量not>AC,flc>RR,AC和RR可产生ABA,可以说明内源ABA可能抑制总类胡萝卜素的积累,B正确;
    C、ABA在将要脱落的器官中含量多,红熟期野生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说明抑制积累作用增强,C错误;
    D、not和AC还原糖的含量无差异,在转色期,ABA对还原糖有促进作用,但有可能AC产生ABA在转色期极少,对还原糖积累几乎不起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C。
    28.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
    B.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D. 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λt,λ为1.015
    【答案】D
    【解析】
    【分析】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详解】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天敌数量会使田鼠种群的K值降低,A错误;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无法进行比较,B错误;
    C、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容易脱落,会使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进而使得估算值偏大,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λ为1.015,D正确。
    故选D。
    29. 《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春雨过后,白沙河入海口的长趾滨鹬回归。作为一种中小型涉禽,长趾滨鹬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或混群活动于湿地、沼泽、稻田与海滩等地,性较胆小而机警,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为食,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能提高长趾滨鹬种群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长趾滨鹬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标志重捕法以估算其数量
    B. 长趾滨鹬种群数量增加说明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C. 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
    D. 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某一营养级 (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 (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
    【详解】A、要估算长趾滨鹬的种群数量,不能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估算,A错误;
    B、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数量增加没有增加该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
    C、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路,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D正确。
    故选D。
    30.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水蚤属于第三营养级
    B. 从个体水平分析,鲶鱼个体的同化量最少
    C. 碳在水蚤与鲶鱼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 蚊子幼虫与划蝽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轮虫水蚤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生产者为藻类,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图中共有9条食物链,分别是藻类→轮虫→水蚤→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鲶鱼;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青蛙;藻类→水蚤→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青蛙;藻类→鲶鱼,水蚤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A错误;
    B、鲶鱼营养级高,其所在营养级同化量少,但个体较大,鲶鱼个体的同化量较多,B错误;
    C、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即碳在水蚤与鲶鱼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一般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C。
    31. 由于湖泊、草坪、消费区、娱乐区等的存在,导致某自然保护区中的松鼠被分隔在若于森林斑块中,致使该种松鼠数量逐年下降。研究发现,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因生殖隔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B. 生态通道的建立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 草坪没有垂直结构,缺乏松鼠适宜的栖息地
    D. 可用样方法检查生态通道建立后对松鼠的保护效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不同森林板块中的松鼠因存在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错误;
    B、生态通道建立后,各森林板块中的松鼠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
    C、草坪有垂直结构,C错误;
    D、松鼠的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检查生态通道建立后对松鼠的保护效果,D错误。
    故选B。
    32. 如图表示一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原因、特点、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变化为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可能不利
    B. 生物本身不断地繁殖、迁移或者迁徙,导致不同类群的生物实现优势取代
    C. 图示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起始阶段保留了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的繁殖体
    D. 成熟森林阶段,物种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达到最大限度,种间关系最复杂
    【答案】D
    【解析】
    【分析】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
    【详解】A、环境变化为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可能不利,A正确;
    B、生物本身不断地繁殖、迁移或者迁徙,会影响群落演替,导致不同类群的生物实现优势取代,B正确;
    C、图示中的演替在起始阶段保留了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的繁殖体,所以为次生演替,C正确;
    D、成熟森林阶段,物种的数量仍会发生变化,有的物种也会因不适应环境而灭绝,也会有新增的物种,D错误。
    故选D。
    33. 生态系统的修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种植树木、绿化城市、改变饮食习惯、清理河流与海岸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增加的树木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B. 引进可大量繁殖的外来物种进行城市绿化,可短期完成修复
    C. 饮食中增加植食性食物的比例可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人为清理河流与海岸可降低污染物的影响,缩短恢复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A、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增加的树木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A错误;
    B、引进可大量繁殖的外来物种进行城市绿化,可能引起物种入侵而导致环境破坏,B错误;
    C、饮食中增加植食性食物的比例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人为清理河流与海岸可降低污染物的影响,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恢复的效率,缩短恢复的时间,D正确。
    故选D。
    34.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中有郑单、良玉等多个品种体现物种多样性
    B. 森林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
    【详解】A、玉米中有郑单、良玉等多个品种属于同一物种,体现的是基因(遗传)多样性,A错误;
    B、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森林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D正确。
    故选A。
    35.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酿制葡萄酒时对葡萄的处理是先清洗葡萄再去除枝梗
    B. 变酸的酒表面有白膜出现,是醋酸菌有丝分裂形成的
    C. 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是毛霉产生的淀粉酶和脂肪酶
    D. 制作果醋、泡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pH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详解】A、在榨汁前对葡萄的处理是先清洗葡萄再去除枝梗,这样能够防止去除枝梗时露出的果肉不被杂菌污染,A正确;
    B、变酸的酒表面出现的白膜是醋酸菌产生的,但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C错误;
    D、制作果醋、泡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pH都下降,D错误。
    故选A。
    36.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验证“错误存放口罩会增加口罩上的微生物数量”,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将直接存放在书包中的口罩剪下一小块,用无菌镊子轻轻放置在平板培养基上,然后取走小块,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数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的培养基应为液体培养基,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B. 实验还应设置“剪取无菌包装口罩上等大的小块”进行对照实验
    C. 可以根据菌落数大致推测出活菌数,而菌落数往往大于活菌数
    D. 实验进行前需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微生物培养基需要为微生物繁殖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pH和O2的需求。培养基按照其物理状态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数值往往偏小,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A、只有固体培养基上才能长出菌落利用活菌计数法用于计数,故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A错误;
    B、本实验自变量是口罩的存放方式,实验组是直接存放于书包中的口罩,对照组应该是存放在无菌包装中的口罩,因此还应该设置“剪取无菌包装口罩上等大的小块”进行对照实验,B正确;
    C、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菌落数往往小于实际的活菌数,C错误;
    D、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不应进行灭菌操作,D错误。
    故选B。
    37.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育种的目标。如图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株I和植株IV都需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
    B. 植株Ⅱ培育后体内可出现动物细胞才有的蛋白质
    C. 想要获得隐性纯合子一般从植株Ⅲ中选种
    D. 植株V出现优良性状的概率低,可出现新的表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株Ⅰ形成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植株Ⅱ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植株Ⅲ形成是杂交育种的过程,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植株Ⅳ是单倍体育种过程,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V的形成是诱变育种的过程。
    【详解】A、植株I是体细胞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Ⅳ需要经花药离体培养,二者都需经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A正确;
    B、植株Ⅱ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基因工程可以突破生殖隔离,故植株体内可出现动物的蛋白质,B正确;
    C、植株Ⅲ是杂交育种的产物,要获得隐性纯合子一般从F2开始选种,C错误;
    A、植株V为诱变育种获得,其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故植株V出现优良性状的概率低,可出现新的表型,D正确。
    故选C。
    38. 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证明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应在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不加入单克隆抗体
    B. 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C. 步骤②可以利用电融合法或PEG诱导完成细胞融合
    D. 将单克隆抗体和药物结合可制成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实现靶向治疗
    【答案】A
    【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A、依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为巨噬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不加单克隆抗体,A错误。
    B、第一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细胞为杂交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和未融合的细胞不能在此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由于小鼠处在多种抗原刺激下,因此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所需的抗体,还需要对第一次筛选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B正确;
    C、步骤②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种的原生质体融合,同样也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都可以用电融合法和PEG融合法,C正确;
    D、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将单克隆抗体和药物结合可制成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实现靶向治疗,D正确。
    故选A。
    39. 胰蛋白酶极易自溶,人们运用蛋白质工程手段最终得到了稳定性明显提高的胰蛋白酶。下图为技术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分别是转录、翻译过程
    B. 图中分子设计的实质是改造基因的结构
    C. 据图中氨基酸序列无法确定唯一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根本区别是操作对象的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详解】A、a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表示转录,b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表示翻译,A正确;
    B、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对基因进行操作,且能遗传给后代,即图中分子设计的实质是改造基因的结构,B正确;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根据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不能确定唯一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正确;
    D、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都是基因,D错误。
    故选D。
    40.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有人以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则其带来的危害将难以预估
    B. 应该严格筛选目的基因,避免转基因植物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C. 生殖性克隆不会破坏人类的基因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
    D. 国家法规的制定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中国政府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需要以完备的相关科学知识为基础,还应该看到人们的观点受到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
    【详解】A、病毒会侵染宿主细胞,若有人以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将难以预估,A正确;
    B、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减少人们对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担忧,B正确;
    C、克隆属于无性繁殖,因此不会破坏人类基因的多样性,C错误;
    D、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41. 假设某植物的果皮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使果皮呈红色,基因a使果皮呈绿色,基因B能使同时携带A、a基因的个体果皮呈粉色,而对其他相关基因型的性状表现无影响。现让红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果皮植株杂交,所得F1全部表现为粉色果皮,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6∶6∶4。
    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控制该植物果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让F2中所有粉色果皮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色果皮植株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现仅以F2中红色果皮植株为材料,如何通过实验分辨出两种杂合红色果皮植株?___________。(简要写出区分过程)
    (4)研究者将题述亲本引种到环境不同的异地重复杂交实验,结果发现F1全部表现为红色果皮,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10∶2∶4。经检测植株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果皮颜色出现差异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AABB×aabb或AAbb×aaBB ②. 遵循 ③. 1/3 ④. 先让F2中红色果皮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再用上步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分别杂交,若后代出现红色果皮∶粉色果皮=1∶1,则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 ⑤. 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或环境条件的影响) ⑥. AaBb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A_bb、AAB_表现为红色果皮,aabb、aaB_呈绿色果皮,AaB_呈粉色果皮;由表格信息可知,绿色果皮与红色果皮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组合方式是16种,且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BB×abb或AAbb×aaBB。
    【详解】(1)由分析可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6∶6∶4,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BB×abb或AAbb×aaBB。
    (2)由题目分析,F2中粉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_其中BB占,Bb占,让F2中所有粉色果皮植株自交,应用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思想,后代出现红色果皮植株的概率为:A_bb()()=。
    (3)F2中红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若要区分出其中的杂合子,先让F2中红色果皮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再用上步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绿色果皮)的植株与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分别杂交,若后代出现红色果皮∶粉色果皮=1∶1,则可区分出基因型为AABb的杂合子。
    (4)根据题述,未引种前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6∶6∶4,而引种后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果皮∶粉色果皮∶绿色果皮=10∶2∶4,二者相比较,由于植株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或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从分离比上的变化来看,引种后原粉色果皮的部分基因型的表现型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为红色果皮。引种前粉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在F2代中分别占比为和,对比引种前后性状分离比变化,可以看出:其中果皮颜色出现差异的基因型为AaBb。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分析性状偏离比现象及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
    42. 肾上腺激素是肾上腺产生的激素的总称,包括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属于皮质激素的一种,肾上腺素还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调节兴奋的传导。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调节过程中与肾上腺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通过研磨胰腺的方式几乎不能获得该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者班廷能获得该激素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2)醛固酮参与体内盐平衡的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该激素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样,具有_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__调节的特点,体内需源源不断产生该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肾上腺素也是神经递质的一种,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释放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变化有__________(答出两种)。
    【答案】(1) ①. 胰岛素 ②. 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 ③. 结扎胰管使胰腺的外分泌部萎缩、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2) 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 ②. 分级 ③. 反馈(两空顺序可颠倒) ④.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3)心跳加速、支气管扩张、皮肤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等(任选两个,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醛固酮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样,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肾上腺素可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心跳加速、支气管扩张、皮肤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等。
    【小问1详解】
    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关系;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研磨胰腺后,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几乎不能获得该激素;实验者班廷通过结扎胰管使胰腺的外分泌部萎缩、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从而获得了该激素。
    【小问2详解】
    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参与体内盐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醛固酮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样;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其作用后就被灭活(失活)了,因此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该激素。
    【小问3详解】
    肾上腺素也是神经递质的一种,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释放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心跳加速、支气管扩张、皮肤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等(任选两个,合理即可)。
    43. 大沙鼠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主要优势鼠种之一,通常群居生活,形成相当明显的洞群,警觉性很高,可短时间站立观察周围变化,大沙鼠主要危害梭梭枝条,对荒漠梭梭林的影响严重。回答下列问题:
    (1)若调查甘肃某草原地区大沙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导致调查结果偏高的原因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
    (2)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是__________,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关键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沙鼠获得的能量不足草原植物的10%,原因是__________,为达到防治大沙鼠的目的,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
    (4)通过模拟修剪梭梭枝条的方法发现大沙鼠少量取食可促使梭梭树分枝增加、树冠冠幅加大,原因是__________,高强度的危害则影响梭梭树的生长。
    【答案】(1) ①. 标记重捕法 ②. 标志物脱落、重捕的难度增大(合理即可)
    (2) ①.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②. 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③. 水分
    (3) ①. 取食草原植物的初级消费者不仅大沙鼠一种 ②. 增加大沙鼠天敌的数量;利用生物抑制剂降低大沙鼠种群密度(合理即可)
    (4)消除了顶端优势,利于侧枝的生长
    【解析】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时,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物种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针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物种通常采用样方法。
    植物由于顶端优势的存在,顶端优先生长而侧枝受到抑制。
    【小问1详解】
    大沙鼠活动能量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时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志物脱落、重捕的难度增大等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小问2详解】
    荒漠生态系统由于其物种丰富度极低,环境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荒漠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关键环境因素。
    【小问3详解】
    由于取食草原植物的初级消费者不仅大沙鼠一种,大沙鼠获得的能量不足草原植物的10%。防治鼠害通常采用生物防治,如增加大沙鼠天敌的数量;利用生物抑制剂降低大沙鼠种群密度。
    【小问4详解】
    大沙鼠少量取食幼嫩的梭梭树枝,相当于消除了顶端优势,导致梭梭树分枝增加、树冠冠幅加大。
    44. 采矿污染和不当使用化肥导致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过量积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土壤中的Cd富集到植物体内,进行后续处理(例如,收集植物组织器官异地妥善储存),可降低土壤中Cd的含量。为提高植物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研究者将酵母液泡Cd 转运蛋白(YCF1)(其基因序列内含有1个↓GATC一序列)基因导入受试杨树,并检测了相关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离得到的YCF1基因可通过PCR进行扩增,扩增过程中DNA聚合酶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某次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没有任何条带,从引物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
    (2)利用下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___酶切割质粒,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在分别含有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分别为____________,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中提取质粒利用Sau3AⅠ进行酶切,最多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限制酶
    BamHI
    XmaI
    BclI
    SmaI
    Sau3AI
    识别序列
    及切割位点
    -G↓GATCC-
    -C↓CCGGG-
    -T↓GATCA-
    -CCC↓GGG-
    -↓GATC-

    (3)进行前期研究时,将含有YCF1基因的______________导入大肠杆菌。研究者进一步获得了转YCF1基因的雄性不育杨树株系,采用不育株系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热稳定性(耐高温) ②. 引物特异性差(引物过短,引物自连或互连,未加入引物)
    (2) ①. BclⅠ和SmaⅠ ②. DNA连接 ③. 存活、死亡 ④. 3
    (3) ①. 重组载体(或重组质粒、表达载体) ②. 避免目的基因在自然界中的扩散
    【解析】
    【分析】1、转基因技术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表达载体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结构: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或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小问1详解】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离得到的YCF1基因可通过PCR进行扩增时,用高温代替解旋酶,所以扩增过程中DNA聚合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某次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没有任何条带,说明没有DNA没有成功扩增,从引物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引物特异性差(引物过短,引物自连或互连),导致引物没有与模板链成功结合,也有可能没加入引物。
    【小问2详解】
    构建重组质粒时,必须保证不破坏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不会自身环化,目的基因能与质粒正向连接,所以应选择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由题图分析可知:BamHI会破坏质粒上的标记基因,所以目的基因左侧只能选择BclI进行切割,又因为质粒上不存在Sau3AI的识别序列,所以选用BclⅠ和SmaⅠ酶切割质粒,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由于SmaⅠ酶切割质粒时破坏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重组质粒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在分别含有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分别为存活、死亡,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中提取质粒利用Sau3AⅠ进行酶切,由于Sau3AⅠ的识别序列为-↓GATC-,所以Sau3AⅠ也可以识别并切割BamHI(切割位点序列为G↓GATCC-)和BclI(切割位点序列为T↓GATCA-)的序列,相当于重组质粒(呈环状),可以被Sau3AⅠ切割三次,所以最多可以得到3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小问3详解】
    进行前期研究时,将含有YCF1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研究者进一步获得了转YCF1基因的雄性不育杨树株系,采用不育株系作为实验材料可以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扩散,避免目的基因在自然界中的扩散。
    相关试卷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二)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