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8分)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海气旋活动频发的季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24(2022江苏泰州模拟)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图1示意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图2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1~3题。图1
图21.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2.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C.登陆台风数量多,影响大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3.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 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1.D 2.A 3.A解析 第1题,旱转涝集中发生在春夏季,A错误;涝转旱集中发生在夏秋季,B错误;旱转涝和涝转旱的频次不相同,C错误;冬季重度急转的频次比其他季节高,D正确。第2题,甲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易发生涝灾,气流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易发生旱灾,A正确;森林破坏对局部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导致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区域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影响,C、D错误。第3题,旱涝急转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一般更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②对;不会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③错;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④错。A正确。(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2021年9月,第13号台风康森和第14号台风灿都两个秋台风接连生成,并逐步向我国靠近,灿都短时间四级连跳变身超强台风。下图为灿都和康森的移动路径(实线)和预测移动路径(虚线)图。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因素中,对灿都和康森移动路径影响最大的是( )A.下垫面性质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5.灿都短时间四级连跳变身超强台风,其原因是8月底至9月初( )①海洋水温达到最高,有利于台风生成和能量增强②冷空气开始活跃,气压梯度增大,利于台风增强 ③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西太平洋的洋面水温迅速升高④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台风形成、移动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6.台风途经地区,人们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台风过后及时清理窗台花盆等物,避免坠落伤人B.行车路上关闭好所有车窗,提高车速,尽快回家C.台风到来时停止一切室内活动,安静地待在家里D.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关注台风的走向和势力变化答案 4.C 5.A 6.D解析 第4题,图示台风移动路径几乎都在海上,下垫面均一,其移动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C正确,A错误;与人类活动和纬度位置关系不大,B、D错误。第5题,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8月底至9月初正是海洋水温达到最高时,同时也是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气压梯度增大之时,利于台风增强,①②对;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不利于台风的形成,③错;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洋面对流随之增多,释放更多的潜热使上层大气变暖,大气层结构趋于稳定,从而抑制对流继续发生,因而未必利于台风的产生,④错。A正确。第6题,台风来前应及时清理窗台花盆等物,避免台风来时坠落伤人,A错误;台风途经地区提高车速,有可能导致车毁人亡,B错误;台风到来时没有必要停止一切室内活动,C错误;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关注台风的走向和势力变化,根据具体状况选择适宜行动应对,D正确。(2022湖北武汉模拟)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是中纬度地区天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产生自然灾害。研究表明,包括日本海在内的东亚是气旋活动最为频繁和剧烈的地区。下图示意日本海气旋频数及其比例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日本海气旋活动频发的季节是(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8.日本海气旋活动给沿岸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海啸 B.寒潮C.风暴潮 D.沙尘暴9.确定自然灾害范围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5G技术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7.D 8.C 9.A解析 第7题,春季和秋季日本海气旋的频数和频数比例均较高,由此可以判断日本海气旋活动频发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夏季和冬季气旋的频数和频数比例均较低,不是气旋活动频发的季节,D正确。第8题,海啸主要由海底的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引起,A错误;寒潮是陆地上冷空气入侵带来的气象灾害,B错误;日本海的气旋活动会带来大风天气,大风驱动海水形成风暴潮,C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陆地上,主要是由大风带来的沙尘天气,D错误。第9题,遥感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面积的图像信息,因此可以用来确定自然灾害影响的范围,A正确;5G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无法获取图像信息,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灾情进行评估,但是无法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范围,D错误。(2022湖南衡阳三模)寒潮是指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图1为1954—2016年新疆阿勒泰市春季寒潮月际频次(单位:次)分布示意图,图2示意阿勒泰市位置。据此完成10~11题。
图1
图210.1954—2016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 )A.各月发生频次相当B. 3月发生频次最多C.发生次数逐年减少D.发生强度不断增大11.影响阿勒泰市春季寒潮月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B.人类不合理活动C.植被状况D.太阳直射点移动答案 10.B 11.D解析 第10题,1954—2016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3月发生频次最多,A错误,B正确;春季寒潮发生次数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春季寒潮逐年波动变化,C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春季寒潮发生强度变化,D错误。第11题,1954—2016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整体上3月发生频次最多,5月发生频次最少,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北移,阿勒泰市气温升高,春季寒潮月际变化呈下降趋势,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0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卫生填埋垃圾要注意防止,推测C、D、E网格化点位靠近,北京冬季某日PM2,该时段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0湘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该乡所在地区可能,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城口县村落主要分布在,据图可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