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0.0分)
1. 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杵磨针 B. 冰消雪融 C. 木已成舟 D. 火上浇油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棉花 B. 羊毛 C. 涤纶 D. 蚕丝
3.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 B. 氯化钠 C. 氢气 D. 铜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氧化钙 B. 石油 C. 食盐水 D. 生铁
5.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让世界更加正视人类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问题。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能
6. 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是金属元素
B. 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
C. 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5
D.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7. 下列数字表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 新鲜牛奶(pH=7) B. 柠檬(pH=2.2~2.4)
C. 西红柿(pH=4.0~4.4) D. 肥皂水(pH=10)
8.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可以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 蒸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软化水的方法
D. 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9. 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是( )
A. 玻璃棒 B. 酒精灯
C. 漏斗 D. 试管
10. 实验室制取CO2、O2和H2是初中化学必备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B. 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不同
C. CO2和H2的收集装置完全相同 D. O2和H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以相同
11.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小的是( )
A. 浓盐酸 B. 大理石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钙
1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甲的化学式为N2O4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D.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13. 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的化学知识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将熟石灰撒入土壤
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D
洗碗时,用洗涤剂除油污
乳化作用
A. A B. B C. C D. D
14.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
C. 在A点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 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15. 硝酸钾(化学式:KNO3)是一种肥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的元素符号为 ______ 。
(2)钾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 。
(3)硝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4)硝酸钾属于 ______ (填“钾”“氮”或“复合”)肥。
16.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氧气,②金刚石,③蛋白质,④铜,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______ 。
(2)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______ 。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______ 。
(4)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______ 。
17. 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______ 。
(2)使氯化钾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______ 。
(3)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______ 。
(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8.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会留下划痕,说明铝合金比铝硬度 ______ (选填“大”或“小”)。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防锈的原理是 ______ 。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以留下红色痕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则此时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5)为探究Fe、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选项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
A.铁、氯化锌溶液、氯化铜溶液
B.铜、锌、氯化亚铁溶液
C.铜、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 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 ______
该气体为氧气
木条无明显变化
该气体为空气
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 ______,而表面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 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 ______,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
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的是 _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氧化铜
C.铜
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 ______,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0. 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红取20g该补钙剂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100g至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5.6g。请计算:
(温馨提示:CaCO3+2HCl=CaCl2+H2O+CO2↑)
(1)生成CO2的质量为 ______g。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冰消雪融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火上浇油过程中发生了燃烧,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涤纶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出来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故选:C。
棉花、羊毛、蚕丝等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正确的分类.
3.【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石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石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难度不大。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5.【答案】D
【解析】解:A、煤属于三大化石能源之一,故选项错误。
B、石油属于三大化石能源之一,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能源之一,故选项错误。
D、氢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能源的知识,了解化石能源的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B
【解析】解:A、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新鲜牛奶的pH等于7,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A不正确。
B、柠檬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B不正确。
C、西红柿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C不正确。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知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而显示的不同颜色,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同时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8.【答案】D
【解析】解:A.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故错误;
B.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错误;
C.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水,故错误;
D.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故正确;
故选:D。
A.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据此解答;
B.根据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解答;
C.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水,据此解答;
D.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水的性质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
9.【答案】A
【解析】解: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计算产率,所需的仪器分别是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托盘天平(称量粗盐和精盐的质量);故两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
故选:A。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和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需要的仪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粗盐提纯的原理、所需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也是固液不加热型,故A正确。
B、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或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选固体加热型装置,故B正确。
C、二氧化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1.【答案】A
【解析】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导致溶液质量会减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大理石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几乎不变,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溶液质量会增大,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质量会增加,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在空气中的变化来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药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类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由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O4+2N2H4=点燃3N2+4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2O4,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说法不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故C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反应的分子模型图可知,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点燃3N2+4H2O;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3.【答案】C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采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但是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洗碗时可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B、根据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氧气的溶解性来分析;
D、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但中和反应不是鉴别反应类型,故选项说法错误。
C、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在A点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但稀盐酸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C、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N K+ −2 复合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氮的元素符号是N;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钾离子可表示为:K+;
(3)硝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故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1)N;
(2)K+;
(3)−2;
(4)复合。
(1)根据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4)根据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③ ② ④ ①
【解析】解:(1)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类,所以本题答案为:③;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的用途,所以本题答案为:②;
(3)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所以本题答案为:④;
(4)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供给人呼吸,所以本题答案为:①。
(1)根据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供给人呼吸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六大营养素、氧气的用途、金属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题目难度小。
17.【答案】硝酸钾 升高温度、增加溶剂 1:2 降温结晶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
(2)使氯化钾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升高温度、增加溶剂;
(3)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50g:100g=1:2;
(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1)硝酸钾;
(2)升高温度、增加溶剂;
(3)1:2;
(4)降温结晶。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大 隔绝氧气和水 Fe+CuSO4=FeSO4+Cu Al(NO3)3、Zn(NO3)2、Fe(NO3)2 AB
【解析】解:(1)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会留下划痕,说明铝合金比铝硬度大;故答案为:大;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答案为:隔绝氧气和水;
(3)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故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划线可以留下红色痕迹,该变化的原理是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4)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锌、铁、银,在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锌与硝酸铝不反应,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则此时滤液中一定有未参加反应的硝酸铝、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未充分反应的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故答案为:Al(NO3)3、Zn(NO3)2、Fe(NO3)2;
(5)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Zn、Fe、Cu。
A.铁与氯化锌溶液不反应,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可以验证;
B.铜与氯化亚铁溶液不反应,锌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可以验证;
C.铜与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均不反应,只能证明铜最不活泼,无法验证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故答案为:AB。
(1)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防锈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验证方法来分析。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答案】复燃 氢氧化钠 升高 稀硫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AB 不同的实验现象
【解析】解:活动一【操作及结论】气体是氧气,则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后,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复燃;
活动二【操作与结论】氢氧化钠吸水潮解,氯化钠不吸水,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升高;
活动三: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甲溶液无现象,乙中有气泡产生,则甲是稀硫酸,乙是碳酸钠溶液,乙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稀硫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拓展延伸】A.酚酞溶液在碳酸钠溶液中变红色,在稀硫酸中显无色,可以鉴别;
B.氧化铜在稀硫酸中溶解,在碳酸钠中不反应,可以鉴别;
C.铜和两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
故选:AB;
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故答案为:不同的实验现象。
活动一【操作及结论】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活动二【操作与结论】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交流与讨论】根据两种物质溶解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活动三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稀硫酸和碳酸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活动感悟根据鉴别物质时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鉴别物质时,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试剂或方法,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
20.【答案】4.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CO2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故答案为:4.4;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4.4g
10044=x4.4g x=10g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20g×100%=50%
答: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省海东市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海东市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