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二)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二)含详解01
    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二)含详解02
    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二)含详解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二)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二)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7,85,6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2023年高二地理合格考综合练习卷(二)
    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
    材料二:太阳系模式图及太阳“微笑”图

    (1)“微笑”的太阳还有明亮的“鼻子”,是指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据此推测,“鼻子”区域是____(填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太阳大气的____层,当它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增强可能在两极地区产生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1次,估计未来最近的1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
    (2)太阳“笑”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 通信部门 B. 冶金工业部门 C. 航天部门 D. 气候研究部
    (3)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最大的宇宙范围是____,写出图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J____,F____,其中既属于类地行星,又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填字母)。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动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近圆性和____。
    (4)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的原因,完成逻辑框图。
    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

    A.地球表面的温差较小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D.日地距离适中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 地球上的大气不停变化着,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活动。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甲、乙、丙、丁四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

    (1)读图1,写出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填“编号”和“强/弱”)。
    (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4)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____。
    (5)海拔高度会影响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原因____,若图2甲、乙、丙、丁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是由于海拔高度所致,则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
    (6)“掉袖藏袍”是我国藏族人的传统服饰。一般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
    ①掉袖藏袍最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夏季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征是____。
    ②请结合图1“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明当地这一气候特征的成因____。
    3. 棉花是喜光作物,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也是棉花进口大国。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
    产棉区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材料二:下图为“某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棉田分布和两省区1980-2019年棉田面积变化图”。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 丰沛降水 B. 昼夜温差大 C. 充足的光热 D. 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 长江流域棉区 B. 黄河流域棉区 C. 西北内陆棉区 D. 三大棉区皆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影响新疆棉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与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相比,江苏省棉田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
    (5)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棉田面积萎缩的原因。
    (6)近年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有人建议新疆应大幅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4.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常住人口约2.2亿人,集中了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所等。
    材料二: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交通部为促进长三角水运一体化,联合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1)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大约30%来自安徽省。影响这类人口迁移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生态环境 C. 社会文化 D. 经济水平
    (2)写出图示长三角区域所属地域文化区名称:____,下图中能反应该文化区传统民居和聚落特点的是____(填写甲或乙)

    (3)城镇化建设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带来的利益主要有____、____(列举两个);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如:____。
    (4)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区位条件。
    (5)说明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5.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1)第一大组的王同学考察归来展示了地貌景观照片①,该地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1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
    (2)第一大组的李同学考察了“魔鬼城”,突遇沙尘暴,你认为李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____图(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____作用形成。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____图(填数字),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____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第二大组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组,也分别拍摄了研学地的土壤植被景观照片。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把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用直线连起来。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5)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____
    (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7)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说明甲地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上海市2023年高二地理合格考综合练习卷(二)
    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
    材料二:太阳系模式图及太阳“微笑”图

    (1)“微笑”的太阳还有明亮的“鼻子”,是指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据此推测,“鼻子”区域是____(填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太阳大气的____层,当它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增强可能在两极地区产生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1次,估计未来最近的1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
    (2)太阳“笑”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 通信部门 B. 冶金工业部门 C. 航天部门 D. 气候研究部
    (3)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最大宇宙范围是____,写出图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J____,F____,其中既属于类地行星,又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填字母)。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动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近圆性和____。
    (4)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天体的原因,完成逻辑框图。
    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

    A.地球表面的温差较小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D.日地距离适中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答案】(1) ①. 耀斑 ②. 色球 ③. 磁暴 ④. 极光 ⑤. 2025 (2)B
    (3) ① 可观测宇宙##总星系 ②. 哈雷彗星 ③. 土星 ④. B ⑤. 共面性
    (4) ①. B ②. D ③. A ④.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规律,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鼻子区域是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应为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两只眼睛代表的暗斑区域,增强则表明太阳活动增强,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所以未来最近一次将发生在2025年。
    【小问2详解】
    太阳笑了,意味着太阳活动增强,太阳活动增强,干扰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所以通信部门和航天部门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同时,太阳活动增强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气候研究部门也会加强研究,而对冶金工业部门影响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目前人类所观测宇宙最大的范围是可观测宇宙或总星系,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F表示土星,J公转轨道形状扁长,表示哈雷彗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为金星,金星对应图中字母B。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过程中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
    【小问4详解】
    ①为地球安全的宇宙环境,应对应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B)。②使得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所以②应为日地距离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适宜(D)。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差较小,③为A。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得地球引力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④为C。
    2. 地球上的大气不停变化着,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活动。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甲、乙、丙、丁四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

    (1)读图1,写出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填“编号”和“强/弱”)。
    (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4)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____。
    (5)海拔高度会影响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原因____,若图2甲、乙、丙、丁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是由于海拔高度所致,则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
    (6)“掉袖藏袍”是我国藏族人的传统服饰。一般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
    ①掉袖藏袍最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夏季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征是____。
    ②请结合图1“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明当地这一气候特征的成因____。
    【答案】(1) ①.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 ④. 太阳辐射
    (2)③弱 (3)烟气中所含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得地面温度不会过低,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
    (4) ①. 削弱 ②.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
    (5) 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②. 甲
    (6) ①. 昼夜温差大 ②.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及其运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1可知,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地面升温向外产生辐射,①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辐射能量升温后,也会向外产生辐射,指向地面的为大气逆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穿过大气云层的太阳辐射。
    【小问2详解】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天空中少云或无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③)弱,地面散失热多,归还热量少,气温低。
    【小问3详解】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通过燃烧获得烟雾进行防冻害主要从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分析,烟气中所含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烟气还可以将地面射向空中的长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回地面,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得地面温度不会过低,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
    【小问4详解】
    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的方式削弱太阳辐射,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
    【小问5详解】
    海拔高度会也影响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原因海拔高,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若右图甲乙丙丁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是由于海拔高度所致,则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甲,甲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小问6详解】
    藏袍是藏族民族服饰的代表,也是适应西藏气候的产物,它反映出西藏气候具有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主要从白天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3. 棉花是喜光作物,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也是棉花进口大国。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
    产棉区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材料二:下图为“某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棉田分布和两省区1980-2019年棉田面积变化图”。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 丰沛的降水 B. 昼夜温差大 C. 充足的光热 D. 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 长江流域棉区 B. 黄河流域棉区 C. 西北内陆棉区 D. 三大棉区皆是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影响新疆棉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与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相比,江苏省棉田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
    (5)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棉田面积萎缩的原因。
    (6)近年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有人建议新疆应大幅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1)C (2)C (3)B
    (4) ①. 水资源 ②.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5)土地租金高;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病虫害多;品质较低;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等。
    (6)支持:土地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增加收入,增加就业。
    反对:灌溉水源有限,易导致土地沙漠化;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劳动力不足。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某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棉田分布和两省区1980-2019年棉田面积变化图等相关信息设置试卷,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西北内陆产棉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海洋水气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A错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产棉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小,B错误。我国三大产棉区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夏半年光热资源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C正确。西北内陆产棉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阔,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低,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比较表格中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的面积和单产数据可知,西北内陆产棉区虽然单产一直最低,但其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第1位或第2位,可见其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C选项正确。长江流域产棉区和黄河流域产棉区因单产较高,棉花产量较大,A、B、D选项错误。故选C。
    【小问3详解】
    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首先得益于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且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从而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①③符合;沙漠化强度减弱是干旱区进行退耕还草生态治理的结果,退耕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②不符合;气候暖湿化加强不利于棉花产量提高,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4详解】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山岭阻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区位因素。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山岭阻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与新疆相比,江苏纬度较低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大,故江苏形成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小问5详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苏南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土地租金高;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东部地区病虫害多;降水多,光照弱,棉花品质较低;可用棉田面积较小,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造成棉田面积萎缩。
    【小问6详解】
    该题为开放性试卷,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但需说清楚理由。选择支持增加棉花种植面积,理由是,新疆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绿洲水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光热充足,生产条件好,棉花品质高;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市场需求量大,增加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可以减少进口;扩大生产可增加收入;扩大棉花种植,需要增加劳动力,故可以增加就业。
    反对扩大种植面积的理由是,新疆位于内陆地区,水资源紧张,灌溉水源有限,种植棉花耗水量大,生态用水减少易导致土地沙漠化;棉花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新疆深居西北内陆,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竞争力下降;扩大棉花种植,需要增加劳动力,新疆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4.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常住人口约2.2亿人,集中了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所等。
    材料二: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交通部为促进长三角水运一体化,联合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1)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大约30%来自安徽省。影响这类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生态环境 C. 社会文化 D. 经济水平
    (2)写出图示长三角区域所属地域文化区名称:____,下图中能反应该文化区传统民居和聚落特点的是____(填写甲或乙)

    (3)城镇化建设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带来的利益主要有____、____(列举两个);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如:____。
    (4)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区位条件。
    (5)说明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1)D (2) ①. 江南水乡文化区 ②. 甲
    (3) ①. 集约利用资源 ②. 带动乡村发展等 ③.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
    (4)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受上海等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好;城市化水平高等。不利:矿产资源不足等。
    (5)加强长三角南北地区之间、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大宗货物流通能力;加快南北及沿线区域旅游一体化,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完善长三角水运网,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促进区域之间的沟通,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人口迁移、地域文化、城镇化、城市区位、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地区相对落后,人口迁出较多,D正确;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小问2详解】
    长三角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景观为平原、丘陵、水乡泽国;传统民居多白墙黑檐的楼房。故图示长三角区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江南水乡文化区,图中能反应该文化区传统民居和聚落特点的是甲。
    【小问3详解】
    城镇化建设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带来的利益主要有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等。
    【小问4详解】
    长三角区域位于东部沿海、长江入海口处,地理位置优越;长江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拥有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水平较高;距上海近,受上海等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农业发展基础好,水平高;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等。但是该区域也存在矿产资源不足等问题。
    【小问5详解】
    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可以加强长三角地区南北之间的联系、方便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大宗货物运输,提高物资流通能力;加快南北及沿线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完善长三角水运网,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助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便区域之间的沟通,利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等。
    5.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1)第一大组的王同学考察归来展示了地貌景观照片①,该地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1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
    (2)第一大组的李同学考察了“魔鬼城”,突遇沙尘暴,你认为李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____图(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____作用形成。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____图(填数字),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____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第二大组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组,也分别拍摄了研学地的土壤植被景观照片。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把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用直线连起来。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5)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____
    (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7)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说明甲地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答案】(1) ①. 黄土地貌 ②. A ③. 水土流失
    (2) ①. ④ ②. 风力堆积
    (3) ①. ② ②. 峰林石林
    (4) ①. D ②. B ③. C ④. A
    (5)铁锹、相机、标本盒
    (6)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这里植被等生物资源丰富,经过长时间微生物作用形成丰富的腐殖质,土壤颜色呈暗黑色,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较高。
    (7)甲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降水分配不均;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中学学生地理研学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植被类型、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地貌景观图片①,该地地表破碎,干沟万壑,是黄土高原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该照片最可能在图2中的A黄土高原拍摄,地貌类型为黄土地貌,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小问2详解】
    根据李同学的经历,突遇沙尘暴,应该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图示④为沙丘景观,沙漠广布,受风力堆积作用影响,沙粒被搬运堆积形成沙丘。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景观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广布的区域,该地的岩石为沉积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峰丛林立,地表崎岖的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图中的C处,其景观即图中的②,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峰林石林等景观。
    【小问4详解】
    甲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D;乙位于陕北地区,黄土广布,对应B;丙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为典型的畜牧业,对应C;丁位于我国长白山区附近,对应A。
    小问5详解】
    采集土壤标本需要用铁锹,对采集的土壤标本进行分类,需要用到标签和标本盒。另外,观察土壤剖面以及土壤标本的制作,还需要用到相机摄像以及剖面刀等工具。
    【小问6详解】
    丁地“黑土”的成因主要从气候、生物角度分析。黑土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有机质分解较慢,有利于腐殖质积累;这里植被等生物资源丰富,为土壤提供较多枯枝落叶,经过长时间微生物作用形成丰富的腐殖质,受腐殖质含量影响,土壤颜色呈暗黑色,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较高。
    【小问7详解】
    植被的生长形成受气候影响,甲地处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高于0摄氏度)、降水少,降水分配不均,受气候影响树木叶片常绿,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现象,为常绿阔叶林。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合格考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合格考地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等级考)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等级考)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题(四)含详解: 这是一份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题(四)含详解,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位于大气层的, 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